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题训练题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题训练题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题训练题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运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A.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盖房子呢?B.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C.君君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声音响彻山头......。

D.他的样子凶极了,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令人心生恐惧。

2.下列广告语中,与“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是()A.既营养,又清新,牙齿好喜欢。

(牙膏)B.地球母亲爱美丽,大家低碳保护她。

(低碳生活)C.晚上你休息,白天我休息,皆能延年益寿。

(路灯)D.为国为家倡廉洁,于民于己弃贪腐。

(反腐倡廉)3.诗词整体阅读有误的一项是()A.“风吹草低见.牛羊”与“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意思一样。

B.“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采薇(节选)》描写的是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的所见所感。

D.《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都是写节日习俗的。

4.和“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A.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B.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C.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D.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腊八粥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夸张)B.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反问)C.锅里的粥,有气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拟人)D.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反问)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拟人)B.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夸张)C.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引用)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1. 读句子,判是否比喻句。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4)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

(5)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6)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2.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

这是比喻句。

3. 被要求改句子。

(1)风一吹,苇絮飞起来。

(扩句)(2)他跑步可快了。

(改为比喻句)(3)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改成反问句)(4)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4. 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______②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______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______④老狐狸兴高采烈地在小狐狸身边跳来跳去。

______5. 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

______(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______(3)走进张家界的索溪谷,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也是野的,人也变“野”了。

______(4)这巴掌大的地方怎能容得下它?______(5)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______6. 按要求写句子。

①高大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

(改为比喻句)②大人们怎会知道属于我们小孩之间的快乐呢?(改为陈述句)7. 判断下列句子各用了哪种修辞手法①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______②小嘎子和胖墩儿公鸡鹪架似的对起阵来。

______③他一口气跑了40多千米。

______④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

______8. 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三年级修辞手法训练题

三年级修辞手法训练题

三年级修辞手法训练题1.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鞭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2.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3.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4.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5.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6.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7.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8.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9.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10.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11.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XXX,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12.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3.XXX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4.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5.香港,璀璨的明珠。

()16.马路上一串串豁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7.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芒耀眼,热情欢送来自XXX的游客。

()18.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19.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优美新颖,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0.池水清请的,像一面镜子。

()21.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XXX.XXX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XXXXXX 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

()1.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鞭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比喻)2.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比喻)3.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比喻)4.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比喻)5.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拟人)6.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屡屡点头。

专题训练--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辨析(六年级语文下)

专题训练--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辨析(六年级语文下)

部编版语文六(下)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辨析修辞手法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B.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C.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D.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任何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B.近一米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C.杰克像个男子汉似的挺挺胸脯。

D.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3.下面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B.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C.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D.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

4.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比喻)B.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排比)C.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D.丝瓜似乎心中有数,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拟人)5.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6.对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这只陀螺是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

(比喻)B.这本书是谁的?是小红的。

(反问)C.那声音真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夸张)D.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拟人)7.下列关于“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1. 看图学写比喻句。

例:梧桐树叶像手掌。

(1)西红柿像______。

(2)漂亮的小蘑菇像______。

2. 我会发现词和句子的特点,照样子写出来。

(1)源源不断津津有味(2)无忧无虑无边无际(3)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马,凑成了那样可爱活泼的小燕子。

3.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A .排比B .比喻C .比较D .举例子4.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门嘎吱一声,仿佛有人进来。

B .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

C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D .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小圆虫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5. 按要求写句子①早晨,太阳升起来了。

(改为拟人句)②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为陈述句)③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④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缩句)6. 按要求写句子。

(1)一群______蝴蝶______翩翩起舞。

(把句子写具体)(2)小明不小心打破了那个杯子。

(改为“把”字句)(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用带下划线字仿写比喻句)(4)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是真理。

(改为反问句)7. 按要求写句子。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仿写比喻句)秋天的______,______。

(2)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仿写拟人句)8. 按要求完成句子。

①挑山工对我说:“我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

”(改成转述句)②伯父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缩句)③长江流人大海。

(扩句,至少两处)④今年的小麦、玉米、稻谷、油菜等粮食作物怎能不获得丰收?(变成肯定句)⑤红旗在风中飘扬。

常见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常见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常见修辞手法专题训练一、常见的修辞方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

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应用比喻的好处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

夸张一般有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扩大夸张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等处说,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

缩小夸张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等处说,实际就是往小里的言过其实。

超前夸张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

夸张有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的作用。

3、排比: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排列起来,以强调表达力和语势的修辞方法,有增强说话的气势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4、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设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

应用反复可起强调作用,或增强感染力。

7、反问: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通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8.拟人: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

拟人的作用就是把事物人物化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

(改为比喻句)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4、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1. 选择修辞手法填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反问②拟人③比喻④夸张1.鸟儿在枝头上唱着欢快的歌儿。

______2.红红的番茄,一只只挂在棚架上,好像一盏盏彩灯。

______3.人类怎能违反大自然的规律呢?______4.会场拥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______2. 按要求写句子。

(1)泉水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改写句子,使它交得更生动些)(2)仿写句子。

鱼儿说:“我的梦在大海,无垠的大海可以任我邀游。

”骏马说:“我的梦在草原,______。

”我说:“______ ,______。

“(3)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请你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把书名、作者以及这本书的简要内容讲清楚。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布谷鸟“布谷、布谷”赚叫着。

(改写成拟人句)②秋天,高粱熟了,稻子也熟了。

(改写成拟人句)③昆明湖的潮水很平静。

(改写成比喻句)④公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改写成比喻句)⑤这是最佳路径。

(改为反问句)⑥你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努力。

(改为反问句)4. 按要求写句子。

①我送稿子给总理审阅。

我亲眼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②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上。

(缩句)③他的家乡是一个小镇。

(改成夸张句)④他非常着急。

(改成比喻句)⑤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

(修改病句)5.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这句话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 .举例子B .打比方C .分类别D .作比较6. 写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①大水池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

______②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______③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______7. 按要求写句子。

①旅客正望着白杨树出神。

(改成拟人句)②爸爸不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

修辞手法专题训练(选择题)

修辞手法专题训练(选择题)

修辞手法专题训练(选择题)【题组一】1.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答案】 1.A【解析】依据对联的对仗原则,“墙头”对“水面”,“雨”对“风”,“垂”对“聚”,“草”对“花”。

2.下列语句没有采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C.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D.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A.“身体”比作“飞天”,是比喻;B.“身体”比作“箭”,比喻;C.该句属于一般的陈述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D.“身体”比作“流星”,是比喻。

故选:C。

3.【辽宁卷】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

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问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
3.夸张:(所说的事情根本不存在或者所说的事情不会发生。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6.反问(问了不答):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区别——设问(自问自答)
例如:我是谁?当然是妈妈最爱的小磊。

练习题
一、将下面的句子按修辞手法进行归类。

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3、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4、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5、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6、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7、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8、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9、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10、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11、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1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13、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14、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15、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1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18、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19、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20、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21、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2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2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2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二、改写句子
将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4.难道不是劳动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