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章导读内能及其应用复习精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和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教材分析 课件(69张)

(1)小明探究的问题的自变量是 。
(2)请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杯 的保温效果: 。
(3)请估计实验过程中第5小时的 室温: ℃。
称分别是什么? 4.在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各发生了怎
样的能量转化? 5.哪个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获得动力?
演示实验
内燃机.gif
如何根据四冲程汽油机的简图判断出冲程的名称?判 断的依据是什么?
压缩冲程
压燃实验
做功冲程
跳塞实验
练习
阅读课本中柴油机的相关内容,与汽油机进行对比, 说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类比方法
内能的改变
通过实验来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如何判断物体的内能是否发生了改变
热传递
摩擦生热
做功
温度
内能
热传递
热量概念的建立
高温物体 热量 低温物体
内能减少
内能增加
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传递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实验现象:棉花燃烧起来
分析原因:
对比实验
活塞压缩空气 对空气做了功
温度升高
棉花燃烧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多种形式 2.知道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能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有用能量守恒定律的观点 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认识能量
电闪雷鸣
地动山摇
蔬菜瓜果
波涛汹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梳理与汇总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内能的利用内能的利用方式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1、热机: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2、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汽油机工作过程:②柴油机工作过程: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4、热值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 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 3)。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公式:、①Q =qm m=Q q q=Q mQ ——放出的热量——焦耳(J );q ——热值——焦耳每千克(J/kg );m ——燃料质量——千克(kg )。
②Q =qV V=Q q q=Q VQ ——放出的热量——焦耳(J );q ——热值——焦耳每立方米(J/m 3);V ——燃料体积——立方米(m 3)。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十四章《内能及其利用》复习 课件(共39张PPT)

知识点 四 热机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定义: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叫作热机。 2.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 4.内燃机: (1)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 (2)分类:汽油机、柴油机 (3)工作过程
冲程 原理图
考 点 五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例5:汽油机在吸气冲程吸入的物质是____汽__油__和___空__气__的___混__合__物___;如下左
图,A、B、C、D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其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
是___B_____图,四冲程内燃机的吸气、压缩、 排气冲程是靠飞轮的____惯__性____完成的。
C.质屋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2.关于水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沿海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B.水变成冰后,比热容不变
C.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柴油机的冷却剂
D.一桶水比一小杯水的比热容大
【考点探究·提炼方法】
(2018•枣庄)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停表 。
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长短 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1
2
液体 水 煤油 水 煤油
质量/g 200 200 200 200
【考点探究·提炼方法】
【对点训练】1.(2019 福建)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 下列判断止确的是( C )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三、十四章内能及其内能的利用

第十三、十四章内能及其内能的利用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组成的。
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m来度量。
2、热运动:一切物体的运动。
①扩散现象: ,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B、。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被误认为是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结论:气体分子在。
④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就越--→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的结果;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也跟有关。
●内能是不同于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还是寒冷的)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的存在着。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内能是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的总和。
这种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运动。
内能的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作用有关。
★机械能是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有关。
三、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物体的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反过来,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第13-14内能和内能的利用章知识点

第13章基础知识背默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
○2
○3
2、举两个扩散现象的例子:
3、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1
○2
4、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说明什么?
固体很难折断说明什么?
5、什么是内能?内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改变内能的方法:○1例如:○2例如:
7、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物理意义:
8、比热容的大小与和有关,与质量、温度、吸热、放热
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9、物体吸热、放热的计算公式:
C表示:m表示:t表示:
10、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升温,末温,放出相同的热,降温,
末温;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热量。
11、水的比热容大应用:○1○2○3
第14章基础知识背默
1、热机把能转化为能,实质是利用内能来。
2、四冲程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依次是、、、四个冲程,飞轮和曲轴转圈,对外做功次。
压缩冲程把能转化为能,做功冲程把能转化为能。
3、煤气的热值是3.9x107J/kg表示物理意义:
热值的大小只与有关,与质量多少,是否完全燃烧关。
4、燃料燃烧放热公式:
m表示: q表示:
5、什么是热机效率?计算公式:
6、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1
○2
○3
7、能量转化:燃料燃烧:摩擦生热:
植物光合作用:发电机:电动机:
8、内能的利用方式:○1○2
9、能量守恒定律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和第十四章 内能、内能的利用(知识清单)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现象辨别:两瓶内装不同气体(气体之间扩散),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界限模糊(液体之间扩散)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固体之间扩散)3、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5、误区:灰尘飞舞、烟雾弥漫-——不是扩散现象判断方法:分子是看不到的,看到的不再是分子。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现象:两个物体能粘在一起,结合在一起,很难拉开,物体保持一定形状。
2、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现象:固体液体难被压缩,3、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r)有关平衡距离r0=10-10m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r﹤r0时,表现为斥力r﹥r0时,表现为引力r﹥10r0时,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4、误区:破镜不能重圆——不是斥力大,是分子之间很远,作用力十分微弱。
三、分子动理论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第2节内能一、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用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组成: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3、单位:焦耳(J)4、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种类、状态、体积5、特点:①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继续吸热,温度不变)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内能增大,不一定吸收热量(如:通过做功增大内能)③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6、内能与机械能区别内能是微观物体,分子由于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而产生的机械能是宏观物体,由于运动具有动能和由于被举高而具有势能产生的。
二、内能的改变1、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实质:做功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两种方式改变内能是等效的3、热传递(1)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及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知识点复习

内能复习分子热运动实例气体扩散实验 液体扩散实验 固体扩散实验现象 无色的空气与红棕色的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五年后将他们切开,发现上面,目的是避免由于 作用而对实验造成影响;(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②扩散现象说明:A. 。
B. 。
②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 ,分子运动越 。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不能错误的认为0℃以下的物质分子 运动。
(填“会”或“不会”)③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 。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和 力。
①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在荷叶上,两滴水靠近时可自动合并为一滴水;固体很难被拉断;两块底面磨平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结合在一起等。
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现象有:物体不能被压缩到无限小,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物体内能的改变(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会。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一个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实现,即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温度、热量、内能是热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应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但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
②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
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③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8、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①热传递中的“热”是指:②热现象中的“热”是指:,③热膨胀中的“热”是指:④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本领探究①设计实验: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a、选取相同的不同物质,让他们吸收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温度升高的物质吸热本领强;b、选取相同的不同物质,使它们升高的温度,比较他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吸收热量多的物质吸热本领。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十四章内能内能的利用(2021年整理)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十四章内能内能的利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十四章内能内能的利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十四章内能内能的利用的全部内容。
第十三、十四章内能内能的利用目录:核心知识归纳考点题型分类核心知识归纳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① _分子__ 、② _原子_ 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③ __无规则运动___.(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④ _引力___ 和⑤ _斥力___ 。
2.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A.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①接触__时彼此进入② _对方_ 的现象。
B.发生范围:可以在③固、液、气___间进行。
C.扩散现象说明a.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④ __引力___ ;b.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⑤ _无规则运动____。
(2)热运动A.定义: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作⑥ _热运动 __ 。
B.影响因素:温度越⑦ __高_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知识点二内能1.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① _动能__ 和② __分子势能____的总和.(2)主要影响因素A.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③ __大_ ;温度降低时,内能④减小___ 。
B.质量:在温度相同、物态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大的物体内能⑤ __大__ 。
(3)特点:一切物体在⑥ ___任何__ 时候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A.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① _高温__ 物体向② __低温_ 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③ __高温___ 部分向④低温___部分传递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九年级物理第13、14章《内能及其利用》考点精读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2.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大,扩散的越快。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永不为零。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主要因素:温度、质量(分子数)、存在状态(物态)。
3.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⑴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②热传递时,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⑵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不同,前者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后者为内能的转移。
4.温度.热量.内能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
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可以说具有多少内能
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为了理解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一定要记住一个特例:“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也不变,但内能减小”。
三、比热容
1.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方法一:选取质量和初温相同(温度的变化相同)水和食用油(控制变量法);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吸热的多少(转换法)。
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因此吸热能力越强。
方法二:选取质量和初温相同水和食用油;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观察温度的变化(转换法)。
水的温度变化慢,吸热能力越强。
食用油温度变化快,吸热能力越弱。
2.比热容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吸热放热等无关。
3.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4.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5.热平衡方程:
(1)不计热损失Q吸=Q放;
(2)如考虑热损失,就存在热效率的问题:Q吸=ηQ放
四、热机
1.热机原理: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五、热机效率
1.热值表示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物理量,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质量、燃烧情况等均无关。
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完全燃烧”.单位:J/kg或J/m3
2.公式:Q=mq=Vq(q为热值)。
常利用Q吸=η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要理解燃烧效率的问题)
3.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Q总=pt/qm=Fs。
4.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如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充分利用废气的余热。
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永动机的设计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