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原辅料和饮料包装
饮料生产的原辅料

天然甜味剂,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 用于特定饮料如蜂蜜茶等。
酸味剂与调味剂
柠檬酸
常用酸味剂,可调节饮料酸碱度,增强口感。
苹果酸
具有天然苹果香味,用于果味饮料中增强果味感。
调味剂
如食用盐、谷氨酸钠等,用于调节饮料口感,增强风味。
色素与香精香料
食用色素
改善饮料色泽,提高产品感官质量,常用合成色素如柠檬黄、胭脂红等。
采购计划
根据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结果,制定原辅料采购计划,明确采购 目标、预算和时间表。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标准
01
供应商资质
评估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 可证等资质文件是否齐全、有效
。
03
交货能力
评估供应商的产能、库存管理和 物流配送能力,确保供应商能够
按时交货。
02
产品质量
考察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样品质量 是否符合要求,了解供应商的质 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能力。
原胶、果胶等。
茶饮料中的原辅料应用
茶叶提取物
提供茶饮料的主要风味和营养,如绿 茶提取物、红茶提取物等。
甜味剂
调整茶饮料的甜度,常用蔗糖、葡萄 糖等。
酸味剂
调整茶饮料的酸度,常用柠檬酸、苹 果酸等。
抗氧化剂
保持茶饮料的色泽和风味稳定性,如 维生素C等。
功能性饮料中的原辅料应用
功能因子
提供功能性饮料的特殊功效,如牛磺酸、咖 啡因等。
杀菌与冷却
对混合后的饮料进行高温杀菌 处理,以消除有害微生物,然 后迅速冷却至适宜温度。
检验与入库
对灌装封口后的饮料进行质量 检验,合格品入库保存,等待 销售。
02
原辅料在饮料生产
中的作用
《饮料包装分析》课件

目 录
• 饮料包装的概述 • 饮料包装的材料 • 饮料包装的设计 • 饮料包装的市场分析 • 饮料包装的环保问题
01
饮料包装的概述
饮料包装的定义
总结词
饮料包装是指用于保护、保存和运输饮料的容器和材料。
详细描述
饮料包装通常是指用于包装饮料的容器和材料,包括塑料瓶 、玻璃瓶、纸盒、铝罐等。这些容器和材料可以保护饮料免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饮料的新鲜度和口感,同时方便运 输和销售。
金属包装
金属包装具有密封性好、阻隔性能强 、耐高低温等优点,常用于包装饮料 中的啤酒、软饮料等。
金属包装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需要关注金属材料是否符合食品安 全标准,以及在加工过程中是否会产 生有害物质。
金属包装的材料主要是铝和不锈钢, 其中铝制包装较为常见,但回收再利 用率较低。
玻璃包装
玻璃包装具有密封性好、阻隔性 能强、环保可回收等优点,是一
种较为理想的饮料包装材料。
玻璃包装的种类包括广口瓶、窄 口瓶、酒瓶等,适用于各种不同
类型的饮料包装。
玻璃包装的缺点是易碎、易破损 ,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同时 ,玻璃包装的生产成本也较高,
需要加强成本控制。
纸质包装
纸质包装是一种可降解、环保的 饮料包装材料,具有轻便、易加
感谢观看
测试与改进
对设计成品进行测 试,并根据反馈进 行改进。
04
饮料包装的市场分析
饮料包装市场的现状
01
02
03
多样化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饮料口味和 功能需求的增加,饮料包 装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 展趋势。
环保意识增强
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性 的关注增加,推动了可回 收和环保包装材料的需求 增长。
饮料工艺学

饮料工艺学第一章 绪论1.饮料:经过加工制造的,供人们饮用的食品,能够提供人们生活必需的水分和营养成分,达到生津止渴和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
2. 固体饮料:以糖(或不加糖)、果汁(或不加果汁)、植物抽提物及其他配料为原料,加工制成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的经冲溶后饮用的制品。
固体饮料水分含量在5%以内。
3.共态饮料是指那些既可以是固态,又可以是液态的,在形态上处于过渡状态的饮料。
4.液体饮料是指那些固形物含量为5%~8%(浓缩者达到30%~50%), 没有一定形状,容易流动的饮料。
5.软饮料: (我国规定)软饮料是不含乙醇或作为香料等配料用的溶剂的乙醇含量不超过0.5%的饮料制品。
6.饮料工艺学: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软饮料生产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原料学、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第三章 饮料常用的辅料1.原辅料:满足嗜好要求、功能要求、工艺要求2.味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味的对比 味的变调 味的相乘 味的消杀3.甜味料(营养型甜味料和非营养型甜味料)甜味料是指能赋予饮料甜味的一类物质。
甜叶菊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帮助解除精神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有益人体健康。
罗汉果:清热润肺,滑肠通便。
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作用:① 构成饮料风味 ② 营养和生理调节功能 ③ 防腐作用天然甜味料:糖类(蔗糖、高果糖浆、葡萄糖、果糖)糖醇类(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等) 其他天然甜味剂(甘草素、甜叶菊苷、罗汉果甙等)非天然: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味素)、阿力甜等4.酸味剂:柠檬酸 苹果酸 酒石酸 富马酸 己二酸 葡萄糖酸 磷酸作用:呈现酸度 影响其它呈味物的效应 具有一定杀菌、抑菌作用5.食用色素(55种)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8种)。
食用合成色素:胭脂红 苋菜红 赤藓红 新红 柠檬黄 日落黄 亮蓝 靛蓝6.香料:天然香料 单离香料 合成香料第三章 饮料用水及水处理1.水源的分类:地表水 地下水 城市自来水2.水中杂质分类: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3.水的硬度:水中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单位:mmol/L 。
食品饮料包装的生产流程

食品饮料包装的生产流程食品饮料包装是食品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产流程涵盖了材料选取、设计制作、印刷加工、包装成型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品饮料包装的生产流程,并从每个环节中介绍相关的工艺和技术。
首先,食品饮料包装的生产流程始于材料的选取。
一般来说,食品饮料包装的材料分为内胆、包装袋、封口膜和辅助材料等几部分。
内胆是用于装填食品和饮料的容器,常见的有塑料瓶、玻璃瓶和铁罐等。
包装袋则是用于包裹内胆,常见的有塑料袋、铝箔袋和纸质包装袋等。
封口膜则是用于密封包装的口部,常见的有塑料薄膜、铝箔薄膜和杯盖等。
辅助材料主要指粘合剂、印刷油墨和防腐剂等。
在材料选取之后,食品饮料包装的设计制作便开始进行。
设计制作是将包装的外观、形状和标识等元素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一般来说,食品饮料包装的设计要符合产品的特点和定位,同时也要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在制作过程中,常用的设计软件有Adobe Illustrator和CorelDRAW等,它们可以帮助设计师实现包装设计的美观和精确。
设计制作完成后,食品饮料包装的印刷加工环节开始进行。
印刷加工是将设计好的图案和标识等印刷到包装材料上的过程。
常见的印刷方法有平面印刷、凹印和丝网印刷等。
平面印刷适用于纸质包装袋的印刷,凹印适用于塑料袋和铝箔袋的印刷,丝网印刷则适用于塑料瓶和玻璃瓶的印刷。
在印刷过程中,常用的油墨有水性油墨和溶剂型油墨两种,它们能够在包装材料上形成均匀、鲜艳和耐磨的印刷图案。
印刷加工完成后,食品饮料包装的最后环节便是包装成型。
包装成型是将印刷好的包装材料进行裁剪、折叠和封口等工艺步骤,最终形成可以装填和密封食品和饮料的包装。
常见的包装成型工艺有热封、冷封和热熔封等。
在热封过程中,封口膜与包装袋的接触面通过加热融合在一起,形成密封状态;在冷封过程中,利用压力使封口膜和包装袋接触,通过冷却固化形成密封;而热熔封则是利用高温热熔封口膜和包装袋的接触面,形成更加牢固的密封效果。
第3章商品包装

3、集装袋
4、运输包装的标志
是由简单醒目的文字和数字或图形组成的、 在运输包装外面明显的位置上,涂刷或粘贴或 拴挂的特定记号或说明。
商品的名称 商标
运输包装的标志
1、运输标志 识别标志
2、警告性标志
生产国别
3、指示性标志
(1)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P27
①分类标志 ②可自行合理选用的标志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14、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假如你必须战斗或者在市场上取得最有利的地位,你就不能不冲锋、奔跑和大步行进。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上午12时17分25秒00:17:2521.10.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2021年10月上午12时17分21.10.2100:17October 21, 2021
11、没有竞争的地方表示没有市场。21.10.2100:17:2500:17Oct-2121-Oct-21
12、为了能拟定目标和方针,一个管理者必须对公司内部作业情况以及外在市场环境相当了解才行。00:17:2500:17:2500:17Thursday, October 21, 2021
13、不要只看塔尖,二三线市场比一线的更大。21.10.2121.10.2100:17:2500:17:25October 21, 2021
小心轻放标志 用于货物的外包装上。表
示包装内货物易碎,不能承受 冲击和震动,也不能承受大的 压力,如灯泡、电表、钟、电 视机、瓷器、玻璃器皿等,要 求搬运装卸时必须小心轻放。
饮料包装课件

饮料包装课件饮料包装课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在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包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好的包装不仅能够保护饮料的质量和口感,还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欲望。
因此,饮料包装设计和技术的创新成为了饮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首先,饮料包装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包装设计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产品在众多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
包装设计需要考虑到饮料的特点和定位,以及目标消费者的喜好和购买习惯。
比如,对于高端定位的饮料产品,包装设计应该体现出高贵、典雅的风格;而对于年轻人喜爱的饮料,可以采用时尚、活力的设计元素。
此外,包装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包装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以及包装的便利性和易用性。
其次,饮料包装的材料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饮料包装材料主要有玻璃瓶、塑料瓶和铁罐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玻璃瓶具有质感好、透明度高的特点,适合用于高端饮料的包装;塑料瓶轻便、易于携带,适合用于便利性要求较高的饮料;铁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保鲜性能,适合用于碳酸饮料的包装。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包装材料也在不断涌现,比如可降解的生物塑料、纸质包装等。
这些新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还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饮料包装的技术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包装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比如,现在很多饮料包装都采用了无菌灌装技术,能够更好地保证饮料的卫生安全;同时,一些高科技的包装技术也被应用在饮料包装中,比如智能包装、可追溯包装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包装的品质,还提升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满意度。
最后,饮料包装还需要关注与包装后的回收和再利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饮料企业应该积极推动包装材料的可回收利用,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养成良好的回收和分类的习惯,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
综上所述,饮料包装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环节。
饮料包装法

饮料包装法
"饮料包装法"并非一个特定的法规名称,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法规和标准来规范饮料的包装。
一般而言,饮料包装涉及到食品安全、环保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法规。
以下是一些可能与饮料包装相关的法规要点:
1.食品安全法规:饮料被视为食品,因此受到食品安全法规的监管。
这些法规通常规定了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标准,以确保包装不会对饮料产生有害影响。
包括了接触食品材料的法规和标准。
2.包装材料标准:饮料包装通常使用各种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属等。
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可能受到不同的标准和规定,确保它们符合健康和安全标准。
3.环保法规:饮料包装的生产、使用和处理涉及到环境影响。
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有相关的环保法规,鼓励或规定使用可回收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等。
4.产品标识和标签:饮料包装上的标签和标识通常受到法规的要求。
这可能包括产品成分、保质期、营养信息等。
这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并确保产品的合法合规销售。
5.生产质量标准:饮料包装的生产过程可能受到一些质量标准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章 商品的包装

八、卖方的责任 《公约》第35条规定
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
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并
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
装。
End of Chapter Three
危害水稻、棉花等经济作物及森林 的材料,如 稻草、棉花、木材等 木质包装或含木质衬垫的包装必须 经过热处理或者熏蒸处理 进口商品木包装应有IPPC标识
出口商品应提供《熏蒸/消毒证书》 Fumigation /Disinfection Certificate
七、包装国际惯例 1、有关禁用类包装材料
含氯塑料,如 PVC(聚氯乙烯) 欧洲各国要求改用PP(聚丙烯) 或 PET(聚酯)或OPS(拉伸聚 苯包装 (selling packing)
一、包装的种类
1. 运输包装 (transport packing)
将货物装入特定容器或以特定 方式成件或成箱的包装
20'干货式集装箱
40'干货式集装箱
40'加高 干货式集装箱
一、包装的种类
销售包装 (selling packing) 又称内包装、小包装,是直接 接触商品并随商品进入零售点 和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包装。
七、包装国际惯例 1、有关禁用类包装材料
危害水稻、棉花等经济作物及森林 的材料,如 稻草、棉花、木材等
美国等禁止使用稻草做包装的填充物
七、包装国际惯例 1、有关禁用类包装材料
危害水稻、棉花等经济作物及森林 的材料,如 稻草、棉花、木材等 木质包装或含木质衬垫的包装必须 经过热处理或者熏蒸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酸味 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食品pH 值在 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食品 pH值在5~6.5 , 一般无酸味感觉 , 值在5 一般无酸味感觉, 如果pH值小于 值小于3 则酸味感较强。 如果pH值小于3时,则酸味感较强。
品名 pH 柠檬 2.2~2.4 苹果 2.9~3.3 橘子 3.0~3.4 樱桃 3.2~4.1 葡萄 3.5~4.5 胡萝卜 4.9~5.2 菠菜 5.1~5.7 食醋 2.4~3.4 面粉 6.0~6.5 牛乳 6.4~6.8
二、呈味条件
才能刺激味蕾, 只有溶于水或唾液的呈味物质才能刺激味蕾 只有溶于水或唾液的呈味物质才能刺激味蕾,干燥的呈味 物质如果放在干燥的舌面上是感觉不到味道的。 物质如果放在干燥的舌面上是感觉不到味道的。 唾液是呈味物质的天然熔剂,而且还可以洗涤味蕾。 唾液是呈味物质的天然熔剂,而且还可以洗涤味蕾。
4。协同(相乘) 协同(相乘)
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共同作用,其味感强度几倍于 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共同作用, 两者分别使用时的味感强度,叫相乘作用,也称协同作用。 两者分别使用时的味感强度, 相乘作用,也称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 味精与核苷酸共存时,会使鲜味成倍增加, 味精与核苷酸共存时,会使鲜味成倍增加,而不只是单 单两者相加。 单两者相加。
几种物质的气味阈值浓度
溶质(水溶液) 溶质(水溶液) 乙醇 丁酸 诺卡酮 葎草烯 月桂烯 乙酸戊酯 CT(%) 1.0×10-2 2.4×10-5 1.7×10-5 1.6×10-5 1.5×10-5 5.0×10-7 E-癸烷 α-甜橙醛 β-甜橙醛 甲基硫醇 β-紫罗兰酮 α-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 甲氧基溶 质 CT(%) 1.0×10-8 5.0×10-9 2.0×10-9 7.0×10-10 2.0×10-10
三、呈味速度与阈值(CT) 呈味速度与阈值(CT)
味道的感受快慢和敏感不同: 味道的感受快慢和敏感不同:
速度:快 速度:
咸味
→ 慢
苦味
敏感:高 → 低 敏感:
苦味 甜味
通常用阈值表示呈味物质的敏感性,阈值越低, 通常用阈值表示呈味物质的敏感性,阈值越低,表示感受 到某种物质味道的最低浓度越低, 到某种物质味道的最低浓度越低,即其感受性越高
合理利用这些基本知识 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可 充分发挥各种调味剂的 作用, 作用,制造出味道可口 诱人的饮料。 诱人的饮料。
一、酸度调节剂(Acidity Regulators) 酸度调节剂(Acidity
定 义 : 维 持 或 改 变 食 品 酸 度 的 物 质 。 亦 称 pH 调 节 剂 。 CNS.01. CNS.01.*** 分类: 酸味剂、 碱剂、 盐类(具有缓冲作用) 分类:①酸味剂、②碱剂、③盐类(具有缓冲作用) 我国已批准许可使用的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乳酸、酒石 我国已批准许可使用的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乳酸、 苹果酸、 偏石酸、 磷酸、 乙酸、 盐酸、 己二酸、 富马酸、 酸 、 苹果酸 、 偏石酸 、 磷酸 、 乙酸 、 盐酸 、 己二酸 、 富马酸 、 NaOH、 NaOH、K2CO3、Na2CO3、NaHCO3、柠檬酸钠、柠檬酸钾、柠 柠檬酸钠、柠檬酸钾、 檬酸一钠等26种 檬酸一钠等26种。 作用:调节食品pH值 控制酸度、改善风味,其它功能特性, 作用:调节食品pH值、控制酸度、改善风味,其它功能特性, 特点: 有机酸及其具有缓冲作用的盐为主 为主。 特点:①以有机酸及其具有缓冲作用的盐为主。 ②因有机酸多是 食品正常成分,或参与人体正常代谢,安全性高, 食品正常成分,或参与人体正常代谢,安全性高,使用广泛 差距:与国外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缺少各种有机酸的盐类。 差距:与国外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缺少各种有机酸的盐类。
无机酸
有机酸
pH
3. 0 4.0 5.0
无机酸和有机酸的酸感阈值范围 在同样的pH下 有机酸比无机酸的酸感强。 在同样的pH下,有机酸比无机酸的酸感强。 酸味剂的阈值与pH 的关系是 无机酸pH 为 酸味剂的阈值与 pH的关系是: 无机酸 pH为 3.4~3.5 , 有机酸 pH 的关系是: 有机酸pH 但酸味感的时间长短并不与pH成正比 成正比。 为3.7~4.9。但酸味感的时间长短并不与pH成正比。 解离速率慢的有机酸酸味感维持时间久, 解离速率慢的有机酸酸味感维持时间久 , 而解离速率快的 无机酸酸味会很快消失。 无机酸酸味会很快消失。
调味剂
酸 甜 苦 鲜 咸 辣 涩 独立的味道在味觉神经中有独立的 独立的味道在味觉神经中有独立的 传递路线, 传递路线,因而是主要的调味剂 物理性的刺激作用,不作为独立的 物理性的刺激作用, 基本味道。 基本味道。辣的感受是由于刺激触 觉神经引起的痛觉
味(七味) 七味)
味道象征一定的物质信号: 味道象征一定的物质信号: ——新陈代谢 加快) 新陈代谢( 酸——新陈代谢(加快) ——热量 温暖(补充) 热量、 甜——热量、温暖(补充) 苦——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 ——蛋白质 鲜——蛋白质 ——体液平衡 恢复) 体液平衡( 咸——体液平衡(恢复)
3。变调
由于先食入的食物的影响,而改变了后食入的食物的味 由于先食入的食物的影响, 叫作味的变调 变调。 感,叫作味的变调。 尝过食盐或奎宁 尝过食盐或奎宁后,再饮无味的纯水,也会稍感甜味。 食盐或奎宁后 再饮无味的纯水,也会稍感甜味。 刚吃过中药,接着喝白开水,感到水有些甜味。 如刚吃过中药,接着喝白开水,感到水有些甜味。 先吃甜食 接着饮酒,感到酒似乎有点苦味,所以, 甜食, 先吃甜食,接着饮酒,感到酒似乎有点苦味,所以,宴 席在安排菜肴的顺序上,总是先清淡,再味道稍重, 席在安排菜肴的顺序上,总是先清淡,再味道稍重,最后安 排甜食。这样可使人能充分感受美味佳肴的味道。 排甜食。这样可使人能充分感受美味佳肴的味道。
常用的酸味剂 (1)柠檬酸(Citric Acid) 柠檬酸(Citric 别名: 别名:枸橼酸 编码:CNS.01.101;INS330 编码:CNS.01.101;INS330 性状: 性状:
实际食品中各香气成分对总体香气的贡献不仅与其浓 呈香强度有关 度有关,还与其呈香强度有关。有的组分含量很低, 度有关,还与其呈香强度有关。有的组分含量很低, 对总体香气的贡献却很大;反之,有的组分含量很高, 对总体香气的贡献却很大;反之,有的组分含量很高, 对总体香气的贡献则很小
2、嗅觉特性 (1)敏锐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一些嗅感物质即便在很低的浓度下也 会被感觉到。训练有素的专家能辨别4000种不同的气味 种不同的气味。 会被感觉到。训练有素的专家能辨别4000种不同的气味。 (2)易疲劳、适应和习惯 易疲劳、 香水虽芬芳,但久闻也不觉其香。 香水虽芬芳,但久闻也不觉其香。 这说明嗅觉细胞易产生 疲劳而对该气味处于不灵敏状态。 疲劳而对该气味处于不灵敏状态。 (3)个性差异大 不同的人嗅觉差别很大, 不同的人嗅觉差别很大, 即使嗅觉敏锐的人也会因气味而 异。 (4)阈值会随人体状况变动 当人的身体疲劳或营养不良时,会引起嗅觉功能降低; 当人的身体疲劳或营养不良时,会引起嗅觉功能降低; 人 在生病时会感到食物平淡不香, 在生病时会感到食物平淡不香,说明人的生理状况对嗅觉也有 明显影响。 明显影响。
6.25×10-4 mol/L 乳酸 25× 8.0×10-5 mol/L 3.0×10-3 mol/L 1.3×10-3% 3.9×10-3% 2.1×10-3% 2.4×10-3% DL-苹果酸 DLL-抗坏血酸 乙间的作用
1。对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使其中一种呈味物 对比现象。 质的味觉变得更协调可口,称为对比现象 质的味觉变得更协调可口,称为对比现象。 10%的蔗糖水溶液中加入 的蔗糖水溶液中加入1.5%的食盐 的食盐, 如10%的蔗糖水溶液中加入1.5%的食盐,使蔗糖的甜味更 甜爽;味精中加入少量的食盐,使鲜味更饱满。 甜爽;味精中加入少量的食盐,使鲜味更饱满。 2。消杀 一种呈味物质能抑制或减弱另一种物质的味感叫消杀现象 消杀现象。 一种呈味物质能抑制或减弱另一种物质的味感叫消杀现象。 食盐、奎宁、盐酸之间,将其中任两种以适当浓度混合, 食盐、奎宁、盐酸之间,将其中任两种以适当浓度混合, 结果会使其中的任何一种比单独使用时的味道更弱。 结果会使其中的任何一种比单独使用时的味道更弱。 酸味与甜味同样如此。 酸味与甜味同样如此。
四、嗅感
食品的风味是通过嗅觉来实现的。 食品的风味是通过嗅觉来实现的。悬浮于空气中的食品 挥发物质的微粒,刺激鼻孔的嗅觉神经, 挥发物质的微粒,刺激鼻孔的嗅觉神经,传输至大脑中而引 起的感觉。 起的感觉。 1.嗅感阈值 气味阈值: 气味阈值 : 刚刚能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 或挥发性物质在水中的浓度。 或挥发性物质在水中的浓度。
第三章 原辅料与饮料用包装
调味剂与香精香料 食用色素 乳化剂 防腐剂 增稠剂 饮料用包装
第一节 调味剂与增香剂
一、味感
食品有 味成分
→ 味蕾 → 大脑味觉中枢 →
刺激
味神经
大脑分析
味感
味蕾是味的感 受器官, 受器官,由 40~60个椭圆 40~60个椭圆 形的味觉细胞 组成, 组成,味觉细 胞紧连味神经 细胞
2、酸味剂的使用 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酸味、敏锐度和呈味速度: 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酸味、敏锐度和呈味速度: 柠檬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 苹果酸:令人愉快的、 柠檬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L-苹果酸:令人愉快的、兼 清凉感的酸味,但味觉消失迅速。 有清凉感的酸味,但味觉消失迅速。 DL- 苹果酸:略带苦味的酸味 DL- 苹果酸 : 略带 苦味的酸味 , 在某些饮料和番茄制品中比 苦味的酸味, 柠檬酸更受欢迎,酸味的产生和消失都比柠檬酸缓慢。 柠檬酸更受欢迎,酸味的产生和消失都比柠檬酸缓慢。 富马酸:较强涩味,酸味也比柠檬酸强得多, 富马酸:较强涩味,酸味也比柠檬酸强得多,并能维持更长 的酸感,如代替柠檬酸,用量可降低25% 但它在低温时溶解 的酸感,如代替柠檬酸,用量可降低25%,但它在低温时溶解 度较小,故适合于热饮食品, 度较小,故适合于热饮食品,如用于胶姆糖则可获得较持久的 风味感。 风味感。 醋酸和丁酸:较强刺激味,在泡菜、合成醋、 醋酸和丁酸:较强刺激味,在泡菜、合成醋、干酪等中有强 化食欲的功能。 化食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