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草原毛虫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

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

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草原虫害是指在草原上对牧草、农作物和畜牧业产生危害的各类昆虫,主要包括蝗虫、螟虫、跳甲、蚂蚱等。

由于草原虫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有效地控制草原虫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农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草原虫害的分类及危害1. 蝗虫蝗虫属于直翅目昆虫,是一类食草性昆虫,在草原上常常出现大规模的虫灾。

蝗虫的数量庞大,以群飞群行的方式捕食植物,造成大片植被的破坏。

一次大规模蝗虫灾害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将整片牧草和农作物吃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螟虫螟虫是一种以农作物为主食的害虫,它们常常在夏季孳生大量后代,大量滋扰作物,严重者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

3. 跳甲跳甲主要危害牧场的草原牧草,其幼虫在地下取食草根和地上部分植物,造成植株死亡严重影响牧场的生产。

4. 蚂蚱蚂蚱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也对牧草和农作物造成危害,尤其是在幼虫孵化高峰期,常常出现大面积的虫害。

上述虫害种类在草原地区经常发生,给当地农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二、草原虫害的生态治理措施1. 生产性抗虫作物的种植利用生产性抗虫作物是一种对抗虫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具有抗虫特性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虫害的发生。

在草原地区种植抗蝗虫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地抑制蝗虫的数量,减少虫害对牧场的危害。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对抗虫害的环保方法,它使用天敌、寄生物等天然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在草原地区,可以引入一些天敌如天敌昆虫或捕食性鸟类来控制害虫的数量,进行生物防治。

3. 建立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监测与预警体系是防治草原虫害的基础。

通过实时监测草原地区的虫害种群数量,及时发现虫害的爆发,对虫害的预警可以帮助农牧业部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虫害带来的损失。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帮助作物提高抗逆性,减少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1. 引言1.1 草原虫害的定义草原虫害是指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由于某些昆虫类害虫的大量繁殖和侵害造成的一种危害现象。

这些害虫多为草食性昆虫,以草叶、嫩芽等为食,大量食草导致草原植被受损,甚至造成草原退化。

草原虫害的发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产生严重影响,不仅影响了草原植被的生长和再生,还可能导致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草原虫害的定义包括了对害虫种类、侵害程度、生态影响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是对草原生态系统中害虫侵害现象的准确描述。

了解草原虫害的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这一问题,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对草原虫害的定义要与相关研究成果和实际调查相结合,全面了解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对草原虫害的定义的准确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1.2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草原虫害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气温的升高可能会导致一些虫害种群的增加,以及部分虫害的迁移扩散。

2. 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使草原虫害的发生得以滋生。

3. 农业活动:过度的农业活动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减少天敌种群的数量,使草原虫害的天敌控制能力下降,导致虫害种群快速增长。

4. 植被结构的改变:草原植被结构的改变会影响草原虫害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一些虫害可能会因此找到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5. 其他人为因素:比如乱伐、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对草原虫害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对策制定。

2. 正文2.1 草原虫害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危害草原虫害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草原虫害会影响草原植被的生长和更新,使草原的植被覆盖率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

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

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草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大片的绿色草原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草原也是虫害生物滋生的重要区域,常见的虫害生物包括蝗虫、草原毛虫、草原蚂蚁等。

这些虫害生物造成的危害不仅影响了草原的生态平衡,还给草原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威胁。

需要采取有效的生态治理措施来控制草原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一、草原虫害生物1. 蝗虫蝗虫是最常见的草原虫害生物之一。

它们以青草为食,每天要吃掉自身体重的数倍,对草原的植被造成严重危害。

一次蝗虫成灾,往往会让一片绿色的草原转眼间变成了一片光秃秃的土地,给草原生态系统和周边的牧民带来了重大损失。

2. 草原毛虫草原毛虫主要以草原植被为食,喜欢在夜间活动,对草原的植被造成破坏。

尤其在毛虫数量大时,草原植被很容易被毁坏,导致地被裸露,甚至造成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

3. 草原蚂蚁草原蚂蚁数量庞大,喜欢在地下筑巢,以植物的根、叶和幼虫为食。

当草原蚂蚁数量过多时,会对草原的植被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对牲畜造成威胁。

二、草原虫害生物的生态治理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些天敌或寄生虫来控制草原虫害生物的数量。

可以引进一些天敌蜻蜓和蜘蛛来控制蝗虫的数量,引进一些寄生虫来控制草原毛虫的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虫害生物的数量,减轻虫害对草原的危害。

2. 植物防治植物防治是指利用草原植物的毒素来控制虫害生物的数量。

一些草原植物具有抗虫性,可以产生一些对昆虫有毒的化合物,如生物碱、鞣酸和挥发油等。

可以利用这些植物来制作农药,喷洒在草原上,来控制虫害生物的数量。

3. 生物调控生物调控是指利用生物间的竞争关系来控制虫害生物的数量。

可以引入一些能够与虫害生物竞争食物资源的生物,来降低虫害生物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一些其他的生物来调节虫害生物的数量,比如利用鸟类来捕食草原毛虫、草原蚂蚁等。

4.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指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来恢复草原的生态平衡。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增加草原植被的覆盖率,减少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降低虫害生物的数量。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植被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草原虫害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会引起草被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畜牧业产量减少等问题。

为了减少虫害对草原的危害,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草原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干旱和降水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使其更容易受到虫害的侵袭。

2. 植被因素:植被因素也是影响草原虫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被的类型、密度和结构等都会影响虫害的发生。

密度较大的植被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而植被退化会增加虫害的风险。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虫害的发生通常与昆虫数量过多或者种类过于单一有关。

某些昆虫会通过大规模繁殖而引起虫害,而过度放牧也会导致虫害。

4.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草原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过度用草、过度施肥等会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加速草原退化,增加虫害的风险。

草原虫害对草原生态系统和畜牧业产生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草原虫害会破坏草原的植被,使得草原覆盖率降低,土壤暴露,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虫害还会直接导致草原生物量减少,畜牧业产量下降,给畜牧业和生态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为了防治草原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保持草原的生态平衡,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高草原覆盖率,减少草原退化的可能性,降低虫害发生的风险。

2. 控制过度放牧。

合理控制放牧的数量和时间,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3. 合理施肥和用草。

合理施肥和用草,促进草原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减少虫害发生的风险。

4. 加强监测和预警。

建立虫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虫害对草原的危害。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草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但草原虫害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草原虫害是指草原上发生的昆虫种群过度繁殖,对草原植物、土壤和动物等造成损害的现象。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有多个方面,同时也对草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草原虫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天气条件:天气因素是引起草原虫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雨量过多或过少、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气温波动剧烈等,都会影响昆虫的繁殖和发展。

2. 植被恶化:草原环境的恶化也是导致草原虫害的原因之一。

草原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过度伐木等行为,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栖息地破坏,从而为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导致草原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草原生态系统内的各种昆虫种群间相互作用,健康种群的增长和虫害种群的爆发形成了平衡。

但当生态系统发生紊乱或外来物种入侵时,这种平衡容易被打破,从而引起草原虫害。

1. 损害植被:虫害昆虫以草原植物为食物,大量繁殖和摄食会严重损害草原植被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虫害害虫吃掉植物的叶片、花朵、茎和根等,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枯死甚至灭亡。

2. 破坏土壤:过度摄食和繁殖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土壤侵蚀加剧。

虫害害虫的大量排泄物和虫体的死亡会降低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破坏土壤结构,甚至导致草原土地贫瘠。

3. 影响生态平衡:草原虫害会打破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平衡和能量流动。

大量的虫害种群会导致草食性动物的食物短缺,从而影响其生存和繁殖。

以虫害为食物的捕食性昆虫和鸟类等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断裂,伤害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有效防治草原虫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适当引入捕食性昆虫和益虫,将其释放到虫害种群繁殖的地区,以控制虫害的数量和范围。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较常用的虫害防治方法之一。

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

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

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
草原虫害是指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些昆虫(主要是害虫)对植被或作物造成的直接
或间接的伤害。

由于草原生态系统中虫类的丰富多样性,虫害在草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中
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对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草原虫害生物包括蚱蜢、飞蝗、草地螟等。

它们以植物为食,通过啃食叶子、茎干、
根部等方式繁殖和生活。

害虫密度的增加会导致植物受损,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大面积的
草原草被破坏,甚至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崩溃。

针对草原虫害的生态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引入天敌: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引入天敌捕食蚱蜢、飞蝗等
害虫,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

2. 生态修复:通过种草、固沙、抗旱等措施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增加植被的多样性
和数量,减少害虫的食物来源,从而控制害虫的繁殖。

3. 农业控制: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如农药喷洒、轮作、深翻等,来控制害虫的繁
殖和传播,减少虫害造成的损失。

4. 科学管理:加强对草原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虫害造成的
损失。

草原虫害生态治理的核心是通过调整生态平衡来实现害虫的控制。

在实施治理措施时,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保护草
原生态环境的稳定。

草原虫害对草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需要采取相应的生物及生态治
理措施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这既可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也可以保障草原地区的农
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河南县草原毛虫为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浅谈河南县草原毛虫为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化蛹 , 7月 下 旬雌 性 开始 结 茧 化 蛹 , 7月底 至 8月
上、 中旬 为 化 蛹 盛 期 。8月 初 成 虫 开 始 羽 化 、 交
配、 产 卵 。9月 初 , 卵开 始孵 化 , 9月 底 至 1 0月 中
旬为孵 化盛 期 。孵 化 新 的 1龄 幼虫 仅 取 食 卵 壳 ,
不食 害牧草 , 不久 逐渐 开始进 入越冬 阶段 。
2 . 2 危 害特点
草原 毛虫从 牲 畜 的 嘴 里掠 夺 优 良 的牧 草 , 它
们从 茎和嫩 叶 顶 端 向下 咬食 , 使 植 物 的 生长 发 育 受到 抑制 , 而它 们 置 之 不理 的毒 杂 类 草 正好 趁 机
迅 速生长 发育 ; 因此 , 草 地 的产草 能力下 降 了一半 以上 。草 原 毛虫 的研 究 时 间 比较 早 , 据 说 世 纪
2 草原 毛 虫及 危 害
草 原 毛虫发 生 在海 拔 3 0 0 0 m~ 4 0 0 0 m 的高 寒 草甸类 和 山地 草 甸类 草地 , 河南 县 主要 分 布 在 优 干 宁镇 、 托叶玛乡、 多松乡、 赛 尔龙 乡 。大 量 为 害
的是青 海草 原毛 虫 ( G y n a e p h o y a , q i n g h a i e n s i s ) 。成
第2 2卷
第 2期
青 海 草 பைடு நூலகம்业
Q I N G HA I P R A T A C U L T U R E
Vo 1 . 2 2. No. 2
2 0 1 3年 6月
J u n . 2 0l 3
文 章编 号 : 1 0 0 8—1 4 4 5 ( 2 0 1 3 ) 0 2— 0 0 3 4— 0 2

草原虫害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草原虫害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草原虫害的危害与防治措施草原的生态环境对于草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繁殖以及草原资源的维持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草原虫害往往会对草原资源产生破坏,严重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草原虫害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草原虫害的危害1.1 对草原植被的伤害草原虫害主要是指一些食草昆虫对草原植被的侵害,例如草地螟、草原飞虱、蝗虫等。

这些昆虫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都会对草原植被造成伤害。

它们会吸食草本植物的汁液,破坏草叶和茎,使草原植被的生长速度减缓,严重的甚至导致植被消失。

1.2 影响草原动物的生存草原虫害对草原动物的生存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会使草原上的动物失去食物来源,导致饥饿和营养不良,进而影响它们的繁殖和生存。

而有些虫害昆虫会把它们的卵和幼虫放在草原上,这些生产出来的幼虫同样会危害草原植被,继而影响到草原动物的生存。

1.3 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草原虫害不仅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会对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产生影响。

草原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中包括畜牧业、草原旅游等。

草原虫害的破坏会导致畜牧业产值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旅游资源减少,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草原虫害的防治措施2.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使用天敌、寄生性天敌、病原菌等对害虫进行防治的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草原食草动物的害虫,可以用天敌试图控制它们的数量。

对黑质夜蛾等害虫采用病原菌饮料控制,这些生物资源的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更加安全和可持续。

2.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采用化学药品进行防治的方法。

使用高效、低毒、长效的杀虫剂可以有效地防治草原虫害。

但是,化学药品的使用同样带来了副作用,如污染土地、空气和水源,不利于环境保护。

2.3 建设合理农业生产模式建设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从根本上防治草原虫害的方法。

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应该实行适度放牧,根据动植物生态的变化调节草原畜牧种群大小和营养需要,使之与草地生物生产的基本要求相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在草原之中,草原毛虫对草原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有了它的存在,会导致草原的牧草没办法生长,给草原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草原牧民的放牧问题。

所以针对草原毛虫的这些危害,治理和防治草原毛虫的问题刻不容缓,本文主要是从草原毛虫的危害和怎样去有效的防治入手,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草原毛虫;防治;危害
草原毛虫是草原里面比较重要的一种害虫,又名黑头虫、草原毒蛾,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草原地区。

草原毛虫在幼年时期是取食的营养阶段,这个时候也是对草危害最大的时候。

一般的草原毛虫在幼年时期就潜伏在草根之下,获取草根的营养;等到大约七个月时成为第二个阶段,慢慢的开始结茧化蛹,等到八月的样子就成熟,然后通过羽化、交配、产卵;只有又进入冬眠期,第二年继续生长,周而复始。

1 草原毛虫的危害
在草原上面有着很多的虫子,但是绝大部分都是有害的,草原毛虫就是其中的一种,因为缺少了天敌的存在,所以发展迅速。

一般草原毛虫都是生长在草原、沼泽、滩地,有草地的地方和高山地带。

这些地方地势比较平缓,没有多大的风,切向着阳光,水分充足,满足了这些条件就是草原毛虫最喜欢的生存环境[1]。

一般的草原毛虫都是从草的根部开始啃食,一直吃到草的茎叶处,这样就会导致草的生长受到了严重的危害,在一些有毒的杂草它们又不吃,所以一般有草原毛虫的地方,都是杂草丛生,青草稀疏。

这就导致了草原的原草生长能力下降,严重威胁到牧民的畜牧。

草原毛虫的生长速度十分快速,在幼年时期就大量的啃食牧草,在其成熟之后就更加厉害,一般凡是畜牧喜欢吃的草它们都会吃,导致畜牧没有充足的草去喂食。

它们可以把今年刚刚生长的草一扫而光,而且在它们啃食过的草被畜牧动物吃了之后,还会引发中毒。

在草原毛虫生长厉害的地区,草原的草地上面遍布着都是黑压压的草原毛虫,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同时又缺乏自然的天敌存在,所以草原毛虫的危害一直在不断的扩大,危害程度也在日益的严重。

2 草原毛虫危害的防治
2.1 敌百虫喷雾防治
这种防治方法的最大一个优点就是在其与使用成本低,而且不管是幼虫还是成年的草原毛虫都是可以进行防治的。

这种防治的手段非常快,一般在喷完之后的几个小时就会有大量的幼虫死亡,同时使用这种方法对天气的要求也比较小,几乎不受天气的影响,对人体和牧草的伤害几乎也没有,畜牧都可以直接食用,所以一般都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就是用有效浓度为1.8%的90%的敌百虫液体,也就是50kg的水和1kg的90%的敌百虫液体。

用飞机进行喷洒,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的对有草原毛虫的地方进行防治,节约时间,但是一次的成本就是比较高的了。

一般都是在草原毛虫生长成片和规模性的地方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防治。

2.2 微生物杀虫剂
这种微生物防治的方法一般都是在小规模进行使用,在目前我国研究的应用为草原毛虫核形多角体病毒,这种属于DNA病毒,其病毒存在于多角体的蛋白中,称为多角体。

在使用是一般调成喷雾、悬液的方式[2]。

在草原毛虫结束幼年时期的时候就开始防治,上午8~11时,下午3~6时的喷雾效果最好,不受天气的限制,如果阳光过于强烈,就要加光保护剂。

3 健全草原毛虫防治的措施
要做好草原毛虫的防治工作,就必须要落实责任到人,具体规划责任到人。

组织领导好草原毛虫防治小组,在组里的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要确保在防治时的全面性,不留死角。

把防治工作最到最细,最大限度的控制好草原毛虫对草地的危害,每个小组要分派一个技术员进行指导,在进行防治时领导人要严格的检查监督防治效果,完善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

一般在进行草原毛虫的防治时,都是在集中的处理,这样集中的进行处理效果往往才是最好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员和物资的调配。

比如说大型的喷雾器设备、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等都要做好及时的科学分配,以确保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物资不足的情况。

在进行防治工作时,一定要给人员做好防治的技术指导,防治的安全等工作宣传,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草原毛虫的防治工作。

充分利用好现在的科技手段,利用GPR 对需要进行防治的区域进行划分,设置详细的治理区域,不同的治理区域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在进行了防治的区域进行标注,记录好防治的效果图,以便于可以清晰的看到防治的效果;随时了解和掌握防治的面积,确保没有遗漏,有效的保证防治效果和质量。

最后就是要做好资金的统筹管理工作,设置专款专项,做好资金审批和核算工作。

做到出入有记录,安排专人进行打理。

并且做好相关文件、原始资料、表格、图像等工作的归档。

4 结语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草原毛虫对于草原的危害性是有多大的,因此在做好草原毛虫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对此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防治手段,选用最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在防治中,大面积的集中的防治是最有效果的,也是最节省时间和人力的。

所以在防治中一定要把握好防治的预期效果,才能有效的治理草原毛虫;同时也要注意在治理过程中不要对原草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畜牧的健康发展。

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草原毛虫的治理与防治。

参考文献
[1] 魏学红.西藏草原毛虫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草原与草坪,2004,
(2):56-57.
[2] 刘小霞.浅析海西州草原毛虫的防治[J].青海草业,2015,24
(3):44-45.
浅谈草原毛虫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次仁措姆
(那曲市草原站,西藏那曲 852000)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