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上期12月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上期12月月考试卷第一卷〔20分〕一、根底题〔每题2分,共6分〕1、以下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与现代汉语一样的一组是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B.六国破亡之故事C.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以下对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
B.?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是我国保存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C.?离骚?是春秋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楚辞?的代表作。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3、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选出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二、〔6分,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②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③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
④但是要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
⑤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
安徽省滁州市高二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高二上月考一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选出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 . 音乐会的节目个个精彩,一曲终了,常常是全场寂静无声,既而,观众们又报以热烈的掌声。
B . 五月停课复习已经开始,学校要求,无论前期复习的效果怎样,全体学生都应先制定出详细的复习计划,进而落实到每天的复习中。
C . 2014年6月8日下午5时,随着高考的尘埃落定,昔日辛勤耕耘的学子们终于可以轻松地开始一个不寻常的假期了。
D . 庄严又令人激动不已的“成人礼”结束了,曲终人散,偌大的体育馆又归于往日的寂静。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
B . 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C . 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D .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然而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_________,画上者妙在_________,梦中者妙在_________,胸中者妙在_________。
①位置自如②笔墨淋漓③景象变幻④丘壑深邃A . ④③②①B . ①②④③C . ②③①④D . ④②③①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6分) (2017高二下·杭锦后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中。
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胚胎(pēi)创痕(chuāng)强颜(qiáng)长歌当哭(dàng)B . 龟裂(jūn)筵席(yán)骄横(héng)更相为命(gēng)C . 粗犷(guǎng)纤维(xiān)挨打(ái)殒身不恤(yǔn)D . 菲薄(fēi)汲取(jí)坳堂(ào)恰如其分(fèn)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我极抱歉的是,由于篇副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B . 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亲睐,被无比耐心地绘制。
C . 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置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D . 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费尽心思粘上去的,那是多么大的工夫!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冰雹活动① 与天气系统有关,② 受地形、地貌的影响③ 很大。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很大,④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⑤ 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
⑥ ,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
A . 既也/ 而且因而所以B . 虽然但是也因而/ 总之C . 不仅而且也加之/ 因此D . / 它当然况且所以因而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因为自然科学具有“双刃剑”的性质,所以科学家们就会利用其研究成果为人类谋求利益。
B . 音乐剧《诗经·采薇》向社会传递正义的力量,显示了《采薇》最原始的作者创作的目的,给当时残酷的社会注入一股清泉,让人们在失望中寻找到希望。
C . 由于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的暖湿化,高原湖泊面积增大盐度降低,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青藏高原水环境的保护力度。
2021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亵渎./赎.罪孝悌./涕.零遛.鸟/溜.达戛.然而止/弃甲曳.兵B.悼.念/泥淖.伺.候/伺.机昭.告/诏.令濒.临绝境/捷报频.传C.镣.铐/瞭.望猿猱./杂糅.蜕.变/兑.现不可估量./量.体裁衣D.旋.风/旋.涡狙.击/诅.咒牛虻./氓.隶义愤填膺./真赝.难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山巅桑葚建树祸起箫墙白头偕老B. 磐石肤浅萎缩繁芜从杂至理名言C.缔造家具九州万不得已浅尝辄止D.枷锁攀援压榨作客他乡遥遥欲坠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B.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轻易)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风采神情)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便)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纵横的样子)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下列诗句中划横线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6.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与韩荆州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II)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单选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笔答题用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间内,不能超出答题区间。
3.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
卷Ⅰ(单选题共42分)一.基础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计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连累.(lěi)仓廒.(áo)糍粑..(cí bā)精髓.(suǐ)辖.制(xiá)服侍不暇.(xiá)B.尺牍.(dú)央浼.(miǎn)穹.窿(qióng)坍.缩(tān)懿.范(yì)不落言荃.(quán)C.辟.易(pì)矍.然(jué)精悍.(hàn)屏.息(bǐng)捧袂.(mèi)黄梁.一梦(liáng)D.仇雠.(chóu)尚饷.(xiǎng)斫.轮(zhuó)梏.扑(gù)棨.戟(qǐ)叨.陪鲤对(dāo)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①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
《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
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
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女子3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
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⑤流金铄石....,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被折服。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些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领导通过各种手段、各种形式,进入了低品位油井的开采乃至勘探领域,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
安徽省滁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9高二下·温岭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据说神女峰常为云雾遮蔽,轻易不肯露(lù)面,人们从上船起便关心是否有缘得见。
抬头仰望,只觉得巉(chán)岩绝壁压顶而来,令人赞叹之间不免惶怂。
B . 酋长看着这场闹剧,既惊奇又鄙夷:这是天涯海角不谙(yīn)世事的人们对文明人的永远的惊讶,在这些文明人眼里,一小撮(cuō)黄色金属比他们的文明所取得的一切精神上和技术上的成就还要宝贵。
C . 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yǐlǐ)行来,已到水边。
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qǐ)辉。
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
D . 时间退回到遥远的过去,那时生命还没有发生。
没有动物的踪(zōng)迹,也没有植物的覆被,有的只是永恒的静谧(mì),和对未来的期待。
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了财权,管好了政府的“钱包”,诸如约束三公消费、行政开支、遏制奢侈浪费之类的难题,将随之迎刃而解。
(2)在青岛市中心血站,小记者们参观了血液的采集、检测、保存整个过程,像好奇宝宝一样不时提出各种问题,详细了采访的每个细节。
(3)非法侵入是国际民航保安的常用语之一,未经进入停机坪、候机室等限制区域,都是非法侵入,各国均将非法侵入行为定为违法犯罪。
A . 节减记录授权B . 节减记载受权C . 节俭记载受权D . 节俭记录授权3. (2分)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思考。
网友口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等交通违规现象在我市怎样,原因何在,又该如何根治这一现象?B . 当被问及《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关注度的问题时,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查建英一语中的地回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
高二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注意事项:请将客观试题1―6题答案涂在答题卡1―6题位置上,12―14题答案涂在答题卡7―9题位置上;主观试题(含作文)工整书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艺术家创作兴奋点能否形成和出现,是他们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
而艺术家生活中的“精神落差”则常常是作家创作兴奋点形成的至为重要的原因。
我们发现,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往往经历了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这种“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创作主体内心发生情感激荡,必然会碰撞出艺术与思想的火花,因此也就较容易形成创作主体的兴奋。
特别是当创作主体从文明程度较高的环境降入到一个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环境时,这样的精神落差会使创作主体可能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获得比在同一环境中世代生息繁衍的人们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
艺术创作一般离不开风俗叙事,这不仅源于艺术家自己曾经的生活记忆或审美情趣,还与社会氛围、流派风格、个人境遇有种种联系。
作家艺术家都应该主动拓宽自己的生活经历版图,开阔视野和胸襟,使自己的审美神经更加趋于灵敏,使自己更具文化敏感性。
对某一地域风情中美的发现,须有对另一种地域风情的了解为参照,也就是说,在此地域生活过的创作主体到另一地域更容易触发其创作灵感;或日在新的地域中生活着的艺术主体更容易唤起对原来生活之地的最新发现和认识。
人的一生中有花开花落,有升降沉浮,有盛衰荣辱,在文学因人生际遇的变化而可能造成诗人心态的强烈“反差”,常常使得他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如屈原、苏轼、曹雪芹等。
几乎共同的身世命运,几乎共同的身心磨难,造就了他们那“吞天吐地”的博大情怀。
在强烈的身世命运的反差中,他们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遇去反思历史、反思社会、反思现实、反思自己,这也使他们获得了思想和创作的材料,从而使他们在艺术才情的释放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地域的反差与命运的反差,势必引起创作主体一种更深层的反差,那就是文化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反差。
滁州市高二上月考二语文试卷

滁州市高二上月考二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2017·珠海模拟)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 . 荣膺/赝品占卜/哺乳期寻思/循名责实B . 殇逝/滥觞雅/孺子牛款识/博闻强识C . 忐忑/袒露赶场/干细胞寂寥/眼花缭乱D . 超擢/着想睥睨/庇护所哮喘/惟妙惟肖2. (2分) (2015高二上·中山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愤懑诽谤凭藉汗流夹背B . 腐朽建筑雷霆字斟句酌C . 馈赠油腻邂逅走头无路D . 和睦羞涩奴役哀声叹气3. (2分) (2020高二下·九台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 ①②④B . ①③⑤C . ②⑤⑥D . ③④⑥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从大量事实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 . 作为独领风骚的新兴媒体,微博积聚的大量人气自然成为商家青睐的营销对象,其营销优势使得诸多行业广泛使用微博来进行产品促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滁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6分) (2019高三上·福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入网络时代,听书软件、读书软件使传统阅读受到,这影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不断被压缩读书时间的问题。
读书需要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只有纸质书可以提供。
听书犹如灌书,当然可以将书中的知识和要义听进去,但是人的记忆力毕竟有限,这样的浅层次阅读,经不起反复咀嚼、消化。
只有注重读书的仪式感,边读书边提笔写笔记,将自己的体会随时记录,以便将来查找时,这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精读。
()。
读书不可以改变容颜,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抢时间、挤时间阅读,与时间赛跑是唯一的办法。
比如,新年,我们可以按当年的计划列出书目,只要年末能读完一半,就是初步胜利。
三、五年过去,自然与之前的自己有所不同,谈吐、眼界、格局一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冲击有章可循伊始略胜一筹B . 冲突有据可依开始更胜一筹C . 冲突有章可循开始略胜一筹D . 冲击有据可依伊始更胜一筹(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种传统阅读,是读书软件难以替代的B . 这种读书软件,难以替代人工程序C . 这种人工程序,是读书软件难以替代的D . 这种读书软件,是难以替代传统阅读的(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这折射出当下节奏过快的生活,使人们不断压缩读书时间的问题。
B . 这影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导致读书时间不断被压缩的问题。
C . 这折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导致读书时间不断被压缩的问题。
D . 这影射出当下节奏过快的生活,不断压缩人们读书时间的问题。
2. (2分)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戴望舒是著名的“雨巷诗人”。
在《雨巷》这首诗中,诗人用“雨巷”、“姑娘”等一系列具有暗示、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表现了曲折幽微的内心世界。
B . 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一部语言流畅、论事透辟的史学名著,它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较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
C . 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其代表作有小说《家》、《春》、《秋》、《寒夜》、《随想录》等。
D . 报告文学既强调真实性,又富于文学性,作者可以对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3.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压下来。
这夸张的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
那些传世画作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气候环境情况。
希腊气象局科学家赫里斯托斯·泽雷弗斯所带领的科研小组也做了类似的研究。
他们搜集了554幅日落油画和水彩画。
这些画作分别出自181位著名画家之手,其中包括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德加、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荷兰画家伦勃朗、德国宫廷画师鲁本斯等。
最后他们把研究论文发表于《大气化学与物理学》杂志上。
该论文分析了16世纪以来554幅描绘日落景象的名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0年中,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
他们认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大气中粉尘含量上升,这会阻碍阳光进入大气层,导致全球暗化。
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约翰·托宁多年来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天气状况,他意外发现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莫奈创作于那时期的画作中,阳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跃闪耀,天空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变化。
约翰·托宁想到,这些丰富的颜色并非出于莫奈头脑中的艺术幻想,而来自于真实的伦敦生活。
那漫天黄色,应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核所致,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雾霾比自然形成的雾更为持久。
比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其有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也写道:“在城市边缘地带,雾是深黄色的。
靠里一点儿,是棕色的。
再靠里一点儿,棕色再深一些。
直到商业区的中心地带,雾是赭黑色的。
”科学家去做了验证,选取莫奈1898~1900年创作的9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照。
令他们惊叹的是,莫奈身为艺术家,却如同科学研究者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绝无臆造。
所以印象派大师的确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画笔将伦敦当年的绝世光影留存于世的。
不过印象派大师的绚丽色彩,可能来自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想到这点不免让人有些沮丧。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中“沮丧”的原因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
B . 日落油画和水彩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随着大气中粉尘含量的上升而上升。
C . 莫奈画作中那漫天黄色实为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的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形成的雾霾。
D . 原先人们对印象派大师作品艺术特色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
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早已有之,这不免让人有些失落。
(2)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一些著名画家笔下夸张的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大气污染等自然现象的真实呈现。
B . 约翰·托宁多年来对英格兰各个时期各地的天气状况的苦心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益于他一开始就对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进行研究。
C . 研究者认为,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呈上升趋势能导致全球暗化,不过并非都由人为因素造成。
D . 艺术家莫奈对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位置的客观记录,与美国海军天文台同期的数据对照,相当客观。
(3)作家狄更斯与画家对天空雾气的描绘趋同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4. (9分) (2019高三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
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摘编自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材料二:2018诺贝尔奖得主学术“背景”大揭秘(摘编自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材料三: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如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
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存在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学科——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
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
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2018年10月《科技日报》)材料四: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
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
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人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取得的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和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
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
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
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而安心工作。
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
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摘编自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还指出了基础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