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lthey
总结迪尔凯姆的思想

总结迪尔凯姆的思想迪尔凯姆(Dilthey)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人文科学之父”。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迪尔凯姆的思想强调人文科学的独特性,并主张通过人类的理解来解析人类社会活动的意义。
他的思想深入探讨了主观经验的重要性,并对人类的主体性与客体性关系、历史的意义以及文化的特性进行了独特的阐述。
首先,迪尔凯姆主张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他认为,自然科学通过客观观察和实验来追寻普遍规律,而人文科学则关注人类的主观体验和行为。
迪尔凯姆认为,人文科学的目标是理解人类活动的意义,而不是预测或控制自然界的现象。
他强调人文科学的独特性和价值,并认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没有层次之分,而是彼此互补的。
其次,迪尔凯姆深入探讨了人类的主体性与客体性关系。
他认为人类是在世界中存在和行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最本质的特征。
人类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存在者。
迪尔凯姆认为,人的主体性是通过思考、感知和交往与他人形成联系的关键。
他主张通过文化和语言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进而推动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此外,迪尔凯姆对历史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集合,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迪尔凯姆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认为了解历史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现在和未来。
他主张通过研究历史,人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智慧,为未来的行动指引方向。
迪尔凯姆的历史观启发了后来历史学家对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意义的深入思考。
最后,迪尔凯姆对文化的特性进行了独特的阐述。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是个体和社会之间共同塑造的产物。
迪尔凯姆强调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认为文化是对人类社会行为和价值观的集体体现。
他主张通过研究文化,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社会和时代的差异、相似之处,进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交流。
走进狄尔泰 PPT

知识论与描述心理学
• 知识论 • 知识:知识是经验的产物,会随着经验的增长而发展,知 识不是确定的一成不变的。 • 经验:指知觉基础上的知识,包括了判断、对事实的扩展。 • 经验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能经得起实践验证的事实判断。 • 实践自会辨别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效的有用的知识,不 需要理性说明和逻辑论证——体现了实用主义。 • 因为知识一开始就具有实践取向,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知 识。
把握“生命”的途径
• 精神科学是我们认识和把握生命的途径 • 生命既是精神科学的基础,也是精神科学 的对象。
精神科学
• 定义:实践的科学。 • 经验基础:经历——对事物的原初体验和把握 经历是生命的初体验,是存在的行为和活动。 经历是原始经验,不是直观意识;是具体世界的 经验,不是封闭主体的经验。 • 与自然科学的不同: (1)自然科学是外在(自然界)的感觉经验 (2)经验科学是内在(社会世界)的经历 (3)经历是存在论上的经验,更原始、更根本。经 验是认识论上的经验。
(1)是一种整体关系,是自我和世界的关系: • 不是物质却包含物质:有不可克服的自然 基础。 • 不是意识却意识为基本特征:在被经历时 表现出来。 (2)实际上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过程: • 不同于歌德的生物学主义。 • 不同于尼采到柏格森的活力论。
“生命”的特征
• 生命性,具体表现为: (1)时间性:不是一个静止的实体,而是时 间性的过程。 (2)历史性:生命与历史在基本质料上是一 回事。历史在每一点上都生命。历史由在 最不同的关系中一切种类的生命组成历史 是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把握生命,历史构成 一种整体关系。
• 释义学的基本活动,才是精神科学的基本方法,释义学,才是一切精 神的基础 • 释义学不是通过内省,而是通过对精神表达式的解释来把握精神实在。
阐释学代表人物

一.施莱尔马赫
全名:弗里德里希·丹尼尔·恩斯特·施莱尔马赫
(1768年11月21日—183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新教神学家,生于布雷斯(Breslau,今属波兰)。
他曾在哈利大学(Halle)学习,受康德哲学的深刻影响;其间又受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
施莱尔马赫作为诠释学之父的重新发现,还要归功于当代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及其弟子基默勒。
前者阐发了他在诠释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后者于1958年整理并出版了他的全部手稿,使其学说在他逝世120多年后第一次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狄尔泰
威廉·狄尔泰(WilhelmDilthey,1833年11月19日-1911年10月1日),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狄尔泰在学生时代就对施莱尔马赫发生兴趣,可以说,他是从施莱尔马赫开始接触到解释学的,并由此而成为大家。
当代学者常称狄尔泰为人文科学中的牛顿。
当代解释学的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在狄尔泰的思想中找到源头。
狄尔泰的一生,都在力求建立一门作为精神科学认识论的解释学,他的解释学的基础是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知识性质上,认识方法上的本质的区别。
三.伽达默尔
全名: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1900年2月11日-2002年3月13日),德国哲学家,1960年以出版著作《真理与方法》闻名于世。
他对诠释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哲学精神和人生实践统一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对话和理解如果可能是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
他的一生都在研究对话和理解,他的教学和著述也都是在与听众的对话中展开的。
名言:真正的经验就是这样一种使人类认识到自身有限性的经验。
狄尔泰

狄尔泰:精神科学的自主性和生命意义的诠释学第一节狄尔泰的问题意识和生平著作当我们疏理近一百五十年来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的时候,很难绕过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
他是一位从近代哲学转向当代哲学的承上启下的哲学家。
他充分揭示了十九世纪各种哲学倾向中的弊端,而他自己提出的克服这些弊端的新的哲学构想虽然还不成系统、不够完整,甚至还有自相矛盾之处,但他的这些创意构成了二十世纪新的哲学尝试的出发点。
狄尔泰看到了十九世纪欧洲三种主要哲学倾向中的弊端。
首先是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弊端。
这种思辨的体系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发展到登峰造极地步。
它的弊端表现为用一种思辨的哲学方法取代了各个不同领域中特殊学科的特殊方法,把各具特色的特殊学科强行纳入到形而上学的体系中去,以一般性抹杀个体性,以哲学思辨替代科学研究。
以孔德、斯宾塞、穆勒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起来反对这种思辨的形而上学。
他们强调科学是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的,通过归纳建立普遍性的命题,找出现象间的规律,从而能对同类现象的再次出现作出预言,并对所建立的普遍命题是否有效进行证实。
他们主张这种在自然科学中取得成功的方法应推广到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去,任何学科要想赢得科学的地位,必须应用这种实证的方法。
以兰克(L. V. Ranke)和德罗伊森(J. G. Droysen)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一方面反对思辨的形而上学,另一方面又反对实证主义。
他们主张人文现象在本质上不同于自然现象。
人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独特的个性。
自然现象是永远重复的,人的历史现象是不重复的。
自然现象有普遍的规律性可寻,而人文现象没有普遍的规律性可寻。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每一艺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思辨的形而上学把丰富多彩的人文现象抽象化为一般概念,扼杀了人文现象的个性,而实证主义则把活生生的人物化为自然之物。
德国哲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

德国哲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要去德国留学的同学们,对于院校的排名想必是很关心的。
对于想要在德国读哲学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德国哲学专业的院校排名情况。
1、图宾根大学哲学系建校于1477年的图宾根大学,其哲学系是德国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哲学系之一,在世界哲学界素有重要影响。
该系共有大学教授5人,编外教授4人;此外还有合作大学教授7人,私人讲师12人,11个退休教授,外加1个名誉教授(哲学家吐根哈特Tugendhat)。
该系多数教授都是专业领域内的世界知名学者,并且同时从事几个领域内的研究工作。
大多数哲学家从事欧洲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但同时也研究英美分析哲学传统的`基础问题和哲学史的研究。
哲学与哲学史的研究往往是合而为一的。
研究领域与水平: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与哲学逻辑;古典哲学(希腊哲学研究具世界一流水平);德国唯心主义(世界一流水平);法国哲学研究(世界一流水平);解释学;现代经验主义及其问题;结构主义与新结构主义;道德哲学;应用伦理学(主要是科学伦理学,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具有世界性影响);政治哲学(世界一流水平);美学;现代性理论;主体性研究。
2、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算得上是德国规模最大的哲学系,本系目前有九个讲座共25位教员,研究重点在系统方面着重于心灵哲学、科学理论、逻辑、文化哲学、政治哲学、伦理学,在历史方面着重于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早期近代哲学、以及德国观念论。
曾经任教于本系之著名哲学家有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史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洛兹(RudolfHermann Lotze)、赫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狄尔泰(Wilhelm Dilthey)。
威廉·狄尔泰

李凯尔特着重研究的是历史科学或者历史的 文化科学。在他看来,有一些科学,它们的目 的不是提出自然规律,甚至一般说来也不是形 成普遍概念,这就是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的历史 科学或历史的文化科学。这些科学力图从现实 的个别性方面去说明现实,这种现实决不是普 遍的,而始终是个别的。
• 他这样提问:是否现实过程中的特殊、个别之物在其 特殊性和个别性方面通过与某种意义相联系而获得一 种重要性,而且历史思维也因而获得一种与自然科学 的理论根据同样重要的理论根据?他认为只有通过对 这个问题作出回答,才能解决历史叙述是否具有科学 客观性的问题。
•
价值关联在历史科学研究的材料选择、概 念形成过程中都起着核心作用,那么历史科学 研究如何排除研究中的主观随意性呢?
• 第三章 社会学古典时期的理解问题
一、威廉· 狄尔泰
• (一)生平与著作
• 威廉· 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年11月19日- 1911年10月1日),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 社会学家。 • 他曾研究黑格尔青年时期的手稿,于1906年发表了 《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历史》。最初属于新康德主义, 后转向生命哲学,致力于所谓“历史理性的批判”, 主张“历史的相对主义”。认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生 命。通过个人“生活的体验”(Erlebnis)和对生命同情 的“理解”(Verstehen),就可认识到文化或历史即生
们可以区别开两种个体,一种是作为纯粹异质性的个体,
另一种是就狭义而言的个体。前一种个体与现实本身相
等同,不能被任何科学加以研究。后一种个体是对于现
实的一定理解,可以被纳入概念之中。
• 在无限众多的、个别的、异质的对象中,历史学家首先
研究的只是那些在其个别特征中或者体现出文化价值本
希尔贝克 西方哲学史

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希尔贝克(Wilhelm Dilthey)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他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希尔贝克以其对历史、文化和人类理解的重要性的强调,以及他对人文科学的发展和方法论的思考而闻名。
在西方哲学史中,希尔贝克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历史主义哲学和理解学的研究上。
他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对过去的理解来理解现在和未来,而这种理解是通过对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来实现的。
希尔贝克反对抽象的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而主张通过对具体历史情境的研究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意义。
希尔贝克特别关注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象。
他认为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文化和历史,而人文科学应该采用一种理解的方法来研究这些对象。
希尔贝克主张通过对文本、艺术品和历史事件的解读来理解人类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文科学应该关注人类的主观体验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客观的事实和规律。
在希尔贝克看来,人类的理解是通过情感和直觉来实现的,而不仅仅是通过理性和逻辑。
他主张人文科学应该注重对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意义。
希尔贝克认为,只有通过对人的情感和内心的理解,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存在和意义。
希尔贝克的理解学对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历史主义和理解学的观点为后来的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等思潮奠定了基础。
他的方法论对于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象的界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希尔贝克对西方哲学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历史、文化和人类理解的重要性的强调以及对人文科学的发展和方法论的思考。
他的历史主义哲学和理解学的观点为后来的哲学思潮奠定了基础,并对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象的界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希尔贝克的思想为我们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第五讲:狄尔泰哲学

二、为精神科学奠基
第三、狄尔泰的生命也不是一个静止的实体性的概 念,而是一种时间性的过程。他为了强调生命的 时间性,用“生命性”(Lebendigkeit)来代替 “生命”(“Leben”)。生命的基本范畴主要有:历 史性与时间性。这也就是说,只有在历史和时间 的考察中,生命的意义才能展露出来。因而生命 与历史是一回事。历史的研究和批判,其实也就 是对于生命本身的研究和批判。所以,生命不是 无形的东西,而是可以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不断展开自身的各种生命关系的总体。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狄尔泰对于生命的理解与叔本华、 尼采以及柏格森的不同。
三、知识论与描述的心理学
6、在狄尔泰看来,知识论的首要任务是为精 神科学找到一个能为其奠定基础的科学, 他开始找到的是心理学。 因为在他看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灵的科 学,研究人类精神生活的整体结构和关系, 能将各个不同的精神科学组织成为一个统 一的有机整体。 狄尔泰早期对于心理学的推崇与当时德国古 典哲学鄙视心理学的传统不一样。
二、为精神科学奠基
• 狄尔泰对于“经历”的分析: • 经历是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原始的关系,包括具体的特征、 意义和价值等,我们还没有对经历加以认识论上的区分, 是原始的生命经验,是生命的过程。 • 所以他认为我们对于事物的原始的体验和把握构成了精神 科学的经验基础。 • 他所谓的“外在”主要是指自然界,而“内在”则是指社 会世界,是人的生命所在领域,也即人文领域。他认为在 研究外在世界一般用概念加分析来建构就可以达到目的, 而对于我们的人文世界来说,或者对于我们的生命经验来 说,则必须经历和体验,然后才能描述。
一、狄尔泰生平与著作
• 狄尔泰是一位实践倾向和实践关怀很强的哲学家, 对于实际生活经验和科学方法论比较感兴趣,这 就区别于当时德国唯心主义思辨哲学。他的思想 动力也不是纯粹的学术和思辨,而是出于对于人 类的生活和命运的关怀。另外,狄尔泰对于西方 文明的危机特别是现代性的危机感受很强烈,因 为现代性的危机就是知识和生活脱节,理性与生 命失去了联系。科学的大发展并没有带来生活的 充实和幸福,而是无尽的空虚和无聊,科学的发 展偏离了人类生活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现代科学和工业引起许多伟大的发现,人 们不再相信自然界是神圣的作品,人们越 来越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掌握自然背 后的力量和秘密,虽然还在寻找事物的原 因和本质,但是不再通过形而上学,而是 通过科学。科学只是要发现实在的因果联 系,按照在经验中给定的那样来研究实在。 这样就要将实在分解为组成的各种因素, 像对待一架机器那样拆卸它。形而上学失 去了作为科学基础的地位,成了纯粹个人 的一种表达。
三、狄尔泰历史理性批判continued
从表面上看,Dilthey和康德的论题 和任务是相似的,Dilthey也多次说自 己是跟着康德亦步亦趋。但正如美国 学者班巴赫所指出:“我们不应该假 定论题的相似而变成哲学的一致。在 许多方面Dilthey和康德的分歧证明对 于理解他是决定性的。”(Charles R Bambach, Heidegger, Dilthey, and the Crisis of Historism, p142)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自然科学在分解了自然事物的同时也分解了给以 世界奠定基础的形而上学,但是它不能也无意填 补形而上学空场后留下的空白。因为在自然科学 的影响下,“人们开始用存在于各种具体科学之 中的真正分析来代替形而上学的一般概念。” (Dilthey, Gesammelte Schriften,Bd1,374) 与此同时,历史学、人类学和其它各门精神科学 的发展,在破除各种宗教和神话观念的同时,也 “破除了来源于由这些概念组成的各种精神科学 的 形 而 上 学 。 ” ( Dilthey , Gesammelte Schriften,Bd1,375)人们十分自然地认为,主 要模仿自然科学的做法就可以给精神科学奠定基 础。
三、狄尔泰历史理性批判continued
Dilthey虽然赞同康德追问知识的 条件的做法,也主张从认识论上开 始做。他和康德一样要为科学奠定 基础,但是针对康德要将形而上学 改造为科学的幻想,Dilthey明确提 出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不可能的, 光靠认识论也不可能给精神科学奠 定基础。
三、狄尔泰历史理性批判continued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但是精神科学要处理的问题不仅仅包 括对实在进行描述,还包括旨在知道 社会的各种命令和理想。近代精神科 学一开始试图以人性论来解决实在判 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问题,但其方法 却是数学方法(斯宾诺莎、莱布尼兹 和沃尔夫)。这样的形而上学体系注 定是要失败的,因为逻辑原理和实在 的原理不是一回事。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
时代的危机也表现在知识和文化上, 基本症状是知识和生命脱节,理论和 实践发生分离。伦理学、美学、法学、 教育学成了大学的学科,而离普通人 的内心却愈来愈远,科学越是发展, 生命的意义和目的越来越空洞。这样 的结果是“空虚的痛苦”。在狄尔泰 看来,所有这些痛苦的根源是形而上 学的问题,即形而上学成了问题,就 是说形而上学已经不可能。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但是这种情况在近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 而上学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失去了作为科 学基础的地位。按照Dilthey的看法,现代 生活使得生活的总体性发生了分化,宗教、 艺术和科学等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基督教对 它们的总体性的控制,具有相对自主性; 与此同时,个体生活也逐渐摆脱了群体生 活。这种变化形成了根臵于现代人心理结 果的精神文化框架,从而使得形而上学不 再可能发挥它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的作用, 即为科学和人类精神文化提供理由或奠定 基础。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就精神事实的领域而言,充足理由律并不是一 种可以支配所有实在表象的法则,因为这个领 域的特征就是偶然性和个别性,而偶然性和个 别性从根本上说是没有理由和没有道理的“一 个真实的、自然强壮的人的生命感受以及给以 他的世界形态是不可能被一门普遍有效的科学 的逻辑体系加以穷尽的。经验所具有的、就其 起源而言彼此分离的各种具体内容,是不可能 通过思想而传达给另一个人的。”即“在我们 的存在的总体性而给定的东西是永远无法完全 化 为 思 想 的 ” ( Dilthey , Gesammelte Schriften,Bd1,3395)
一、狄尔泰的生平 • 威廉· 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回忆说自己上中学时,康德的著作 《逻辑学》使得他开了窍。从小喜欢古典 文学和古代语言。1852年进入海德堡大学 学神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1860年后 学习重心转到哲学方面。1883年在柏林大 学接替洛采留下的教授职位,这也是黑格 尔曾经担任过的职位,1886年成为普鲁士 科学院院士,1907年退休,1911年9月30日 去世。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在Dilthey开来,我们所拥有的不过是关于自然 过程的一种意象,对于意识而言不过是作为现 象而存在的。那种旨在使经验科学得出的终极 性概念和一个具体的整体的联系起来的形而上 学,不仅永远无法克服这些概念展示出来的经 验领域所具有的相对性,也永远无法克服那种 把各种经验统一成一个整体的理智立场和构造 所具有的相对性。由此,Dilthey指出,“形而 上学作为科学是不可能存在的。”(Dilthey, Gesammelte Schriften,Bd1,402-403)
如果说各门科学史寻找事物特殊原因的话, 形而上学就是寻找一般事物的终极原因, 并且为各门科学奠定基础,给以它们以最 终的根据和理由。所以康德才会说所有的 形而上学都只能是超验的。Dilthey认为, “如果形而上学从根本上得到人们的承认, 那它就必然会根据它的概念使所有个别科 学从属于它,宗教、法律和历史文献的绝 大部分都是在它的支配之下出现的。” (Dilthey, Gesammelte Schriften,Bd1, 125)
Dilthey的认识论和康德的认识论也有很大 的区别。Dilthey认为认识论必须成为更广泛 的心理学、思想史和文化哲学的探究,应当 对生命和意识做哲学和历史的反思。康德的 认识论以先验主体性为中心,以固定的认识 模式和范畴为基干,以逻辑学和数学为范型, 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经验。在这些方面 Dilthey和康德截然不同,尽管Dilthey被称为 历史学的康德,但他不是康德的继承者,而 是康德的批判者。
三、狄尔泰历史理性批判continued
Dilthey认为,康德不是真正批判的, 因为 他是非历史的。康德对确定性的追求使得他 没有看到知识的历史性,他把自然科学发展 的某个阶段当做知识的本然,并将其提升到 普遍有效的地位,这种静止的、形式主义的 知识观脱离知识本身的发展去研究知识的可 能性的形式和逻辑条件,把知识当做对象而 不是一个过程。Dilthey认为,对知识的真正 的批判的考察必须从正在进行的科学实践出 发而不是从抽象的、假象的模型出发。因此 康德的先验主义根本不能说明人类的知识。。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造成形而上学死亡的不仅仅因为它本身是一个 历史现象,因而与所有历史现象一样不可能万 古长存;也不仅因为它的基础被科学所瓦解。 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存在的偶然性和历史性, “个人的精神生命形态现处于一种持续不断的 历史转化过程中,它是不可计算的、相对的、 有限的,因此它不可能以某种普遍有效的方式 把各种经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关于形而上学 现象学所得出的最深刻的真知灼见。” ( Dilthey , Gesammelte Schriften , Bd1 , 406))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因此原因和原理总是要趋向逻辑 和必然性,就像arche总是和Logos 和nous有关一样,从这两个概念派 生的逻辑和理性密不可分。西方科 学重要特点就是由概念组成命题, 经由利己推论而形成的思想和知识 体系。理性是科学的根本。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 在别人看来世界歌舞升平,而他却认为自己的时 代是一个混乱的、不确定的时代,思想和行动的 前提以及社会的根基都在动摇,这个危机开始于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科学改变了生活,世界性规模的工业、机器、工 作是社会的唯一基础;反对社会寄生虫的战争, 人们已经为自己的闲暇付出了代价;一种新的对 于人类掌控的骄傲感情,这种控制征服了自然, 并许诺要消灭激情在社会中的盲目作用。这就是 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它的黑暗的可怕的轮廓正 在我们面前出现。”(Dilthey, Gesammelte Schriften,Bd6,239)..。
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Dilthey
Dilthey
Dilthey哲学的历史地位
现代德国哲学的开端人物,没有狄尔泰, 20涉及到德国哲学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胡塞 尔1929年6月27日给狄尔泰的女婿兼学生米希 的信中说与狄尔泰的相遇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发 展,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也说自己受 到狄尔泰的重大影响,而伽达默尔也说自己的 哲学没有狄尔泰的工作是无法想象的。狄尔泰 对韦伯、舍勒、雅斯贝斯、曼海姆等都产生过 重要影响。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
• 狄尔泰是一个有着十分强烈实践倾向的思 想家,他的思想根本不是纯粹的学术追求, 而是对人类命运充满着深深的关切和使命 感,他对道德、教育、社会问题有着强烈 兴趣。所以,他认为“一切真正的哲学成 果和目标都是最广义上的教育学,人的教 化”(Dilthey, Gesammelte Schriften, Bd9,7),狄尔泰从青年时代就对西方文 明的危机有着深刻的洞察。
二、狄尔泰学术的主要旨趣Continued
•
Metaphysics是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编篡者 偶然的发明,但在其后2000多年一直占 据着西方思想尤其是哲学的中心,绝非偶 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讨论的 是第一哲学的问题。在古希腊语中,哲学 就是爱智慧,它追求事物的根本原因和第 一原因(arche)这个词是阿那克西曼德 就已经用它来指事物原始根基和原理,隐 含着要预先把握事物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