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麦杆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稻田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措施研究进展

稻田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措施研究进展易琼;唐拴虎【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42)004【摘要】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重要的两种温室气体,近一个世纪以来,大气中这两种气体浓度持续升高,进而引起温室效应明显加剧和气候变暖等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H4和N2O的重要源.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受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和综合调控,CH4和N2O排放量与各因素的变异程度、敏感程度密切相关.全面综述了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因子及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研究进展,可为制定我国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总页数】6页(P141-146)【作者】易琼;唐拴虎【作者单位】广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南方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南方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3;X171.5【相关文献】1.不同肥料的施用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及其减排措施 [J], 韩鹏飞;郭敏2.三江平原寒地稻田CH4、N2O排放特征及排放量估算 [J], 王毅勇;陈卫卫;赵志春;顾江新3.稻田CH4和N2O排放消长关系及其减排措施 [J], 李香兰;徐华;蔡祖聪4.淡水养殖系统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量研究进展 [J], 丁维新;袁俊吉;刘德燕;陈增明5.旱地农田N2O、CO2排放主要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研究进展 [J], 陈召月;段巍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贺京;李涵茂;方丽;胡啸;孔维才【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1(27)20【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笔者根据历年国内相关文献,就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CO2、N2O和CH4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进行较全面的综述。
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农田土壤CO2和CH4的排放通量,对N2O排放通量的影响表现为不确定性,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有一定影响,对各温室气体影响程度和影响机理不同。
【总页数】5页(P246-250)【关键词】秸秆还田;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影响【作者】贺京;李涵茂;方丽;胡啸;孔维才【作者单位】衡阳市农业气象试验站;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吉首市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1【相关文献】1.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J], 马小婷;隋玉柱;朱振林;王勇;李新华2.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干旱区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J], 程功;刘廷玺;李东方;段利民;王冠丽3.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干旱区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J], 程功;刘廷玺;李东方;段利民;王冠丽;;;;;;4.秸秆还田方式对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轮作制农田土壤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李新华; 董红云; 朱振林; 杨丽萍; 贾曦; 郭洪海5.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溉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成臣;杨秀霞;汪建军;程慧煌;罗亢;曾勇军;石庆华;商庆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秸秆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

英文文献翻译小麦秸秆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摘要:为了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CH4排放的影响,2006年在中国江苏省的句容市进行了现场模式实验。
该实验有5个处理,分别是:没有小麦秸秆应用(CK),小麦秸秆均匀地覆盖在在0.1 M的表土处(WI),小麦秸秆均匀地埋在田间两条平行的沟渠内,然后覆盖着0.02米的土(WD),小麦秸秆在小区表面均匀地分布成两个平行的条带,然后覆盖着0.02米的土(WM)和小麦秸秆在原位燃烧(WB),进行随机区组实验。
结果表明,季节性CH4排放量为6.9—28.1克每平方米。
小麦秸秆还田会显著增加CH4的排放。
处理WI和处理WD 的小区甲烷排放总量无显著性差异。
与处理WI相比,处理WM甲烷排放总量减少了32%,处理WB则减少了42%。
处理WM与CK相比,粮食产量约提高27%。
结果表明,最佳的小麦秸秆的处理方式是,小麦秸秆在小区表面均匀地分布成两个平行的条带,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CH4排放,同时还不会减少水稻的产量。
引言2005年(IPCC,2007),全球大气中的CH4浓度已经从工业化前的0.715PPM增加至1.774PP M。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是仅次于CO2(+0.48 W M-2)的第二大的长波辐射的温室气体(IPCC,2007)。
稻田已被确认为大气甲烷的重要来源,约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的15 -20%(Aulakh等人,2001年;Sass和Fisher1997年)。
根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统计,世界水稻生产面积已经从1961年的1.16亿公顷扩大到2004年的1.53亿公顷(IRRI,2006),因此在同一时期内,水稻产量将从2.16亿吨增加至6.08亿吨。
为了满足全球人口对食物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到2025年世界水稻产量大概会增加到8.8亿吨(兰佩,1995)。
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水稻田甲烷排放总量将肯定会有所增加。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在不减产的前提下减少水稻田中甲烷的排放。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综述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土壤氮氧化物(N2O)的排放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N2O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对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贡献较大,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土壤N2O排放又是全球N2O排放的重要来源,约占总排放量的60%。
研究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是一种土壤养分管理方式,通过将秸秆及其他植物残体还田到土壤中,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认为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固氮作用,减少氮素的硝化过程,从而降低土壤N2O排放;另一方面认为通过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的碳氮比,可能促进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导致土壤N2O排放增加。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的研究表明,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影响的结果因地区、土壤类型、作物类型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N2O排放,但具体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与土壤养分状况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的土壤在还田后N2O排放量会增加,而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壤在还田后N2O排放量则会减少。
这是因为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土壤在还田后会出现养分过剩的情况,导致土壤中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加剧,从而增加了N2O的排放量。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还与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中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从而减少了土壤N2O排放量。
也有研究显示,土壤微生物对于秸秆还田的响应并不明确,有时还田可能会增加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和代谢活动,从而导致N2O的排放增加。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综述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综述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是一种常见的农田管理措施,主要用于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环境。
秸秆还田也会导致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一种重要的气体是N2O。
N2O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十分
重要。
多项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会显著增加土壤N2O排放量。
一方面,秸秆还田会增加土壤
有机碳的含量,进而增加N2O的产生。
有机碳是N2O的前体物质,其分解会释放出N2O。
秸秆还田会改变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增加了土壤中N2O
的产生和释放。
秸秆还田还可能改变土壤中氮的转化过程,进而增加N2O的排放。
一些研究也指出,秸秆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秸秆的质量
和数量、施肥水平、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对土壤N2O排放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质
量较高的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土壤N2O的排放,而高水平的施肥会增加土壤N2O的排放。
研
究还发现,不同土壤类型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有所差异,其中砂质土壤和黑土的N2O排放较高,而壤土和红壤的N2O排放较低。
为了减少秸秆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提高农田管理效果,有一些措施可以采取。
选择质量较高的秸秆进行还田,尽量避免含有较高C/N比的秸秆。
适量施肥,避免过量施肥。
合理管理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以减少土壤中N2O的生成和释放。
还可以采用土壤微
生物调控技术,通过调节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减少土壤N2O的排放。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综述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综述秸秆及植物残体是农作物种植和收获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农业废弃物,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资源丰富的生物质材料。
这些秸秆和植物残体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利用一直备受关注。
将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被认为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土壤侵蚀,并提高农田产量。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引起了学术界和农业界的广泛关注。
N2O是一种温室气体,具有较强的温室效应和破坏臭氧层的作用。
土壤是N2O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土壤中的N2O排放又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在此背景下,研究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会产生正面影响。
多项研究表明,通过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土壤中N2O的产生与排放。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能够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减少土壤的干旱程度,从而减少土壤中N2O的排放量。
可以说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土壤N2O排放。
一些研究结果也显示出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可能会对土壤N2O排放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可能会增加土壤中的碳源输入,从而刺激土壤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导致N2O的产生增加。
农田管理方式、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导致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后土壤N2O排放的增加。
一些学者提出了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来探讨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因素。
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具体影响取决于土壤类型、作物种类、施肥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来全面评价秸秆及植物残体还田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秸秆还田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和CH4排放的影响

秸秆还田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和CH4排放的影响曾文静;邱岚英;陈俊杰;钱浩宇;张楠;丁艳锋;江瑜【期刊名称】《中国水稻科学》【年(卷),期】2022(36)5【摘要】【目的】明确秸秆还田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和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为气候变化下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和丰产低碳的稻作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两个CO_(2)浓度处理,分别为正常大气CO_(2)浓度处理(简称aCO_(2),CO_(2)浓度约为0.04%)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处理(简称eCO_(2),CO_(2)浓度约为0.055%),每个处理的田块混入等量的前茬小麦秸秆,探明秸秆还田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产量等生长特性、稻田CH_(4)排放及微生物丰度的影响,揭示秸秆还田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CH_(4)排放的影响机制。
【结果】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促进水稻的生长,使剑叶叶面积增加25.0%,地上生物量增加22.0%,产量提高29.0%。
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
秸秆还田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有降低稻田CH_(4)排放的趋势,使单位产量CH_(4)排放量降低了39.4%。
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土壤甲烷氧化关键基因pmoA的拷贝数增加了20.0%,但对甲烷产生关键基因mcrA的拷贝数影响较小。
【结论】秸秆还田条件下,未来大气CO_(2)浓度升高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而且有利于减少稻田温室气体CH_(4)的排放。
【总页数】8页(P543-550)【作者】曾文静;邱岚英;陈俊杰;钱浩宇;张楠;丁艳锋;江瑜【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相关文献】1.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还田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2.大气CO2浓度升高和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N2O排放的影响3.冬季秸秆还田对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4.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5.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稻稗共生系统中稗草对水稻光合生理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基金 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 究发展计 划( “ 9 7 3 ” 计划 ) 项
显 提高穗 数 和每穗 粒数 , 增 加产量 。叶文培 等 得 出,
早稻生育期 温度 较低 , 秸秆还 田后腐解缓慢 , 危 害性 的 有机酸和 C O 释放少 , 降低前期 与苗争氮作用 , 保 证后
目( 2 0 0 9 C B 1 1 8 6 0 3 ) ; 中央 级科研 院所 基本 科研 业务 费 专项基金项 目( 农 业) ( 2 0 1 1 0 3 0 0 3 ; 2 0 1 2 0 3 0 7 9 ) ; 国家“ 十 二 五 ”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2 0 1 1 B A D 1 6 B 1 4 ; 2 0 1 2 B A D 4B 0 0 8 ) ;江 苏高 校 优 势 学 科 建 设 工程 专项
水 稻产量和稻米 品质 的影响 ,介绍 了水 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进程 中
等㈣研究认 为 , 在不 同耕作 方式下 , 秸秆 还 田不施肥使
水稻穗粒数平均降低 1 2 . 1 4 %, 千粒重平均 降低 5 . 6 8 %,
产量平均降低 7 . 6 8 %。葛立立f l 6 1 、 马义虎【 7 】 { 开 究表 明 , 玉
水 稻是世界上 主要 的三大粮食作 物之一 ,在 中国
晚稻生育期 温度较 高 , 秸秆还 田后腐解迅速 , 前期 负作 用大, 后 期养分 损失 较多 , 产量增 加 1 . 3 %一 2 . 6 %, 增产 不 明显 。 陈永杰等旧 表明, 秸秆还 田量在 3 - 9 t / h m 水稻 会增产 , 还 田量 过高 , 水稻生育前期会积 累过 多的有机 酸和 C O : ; 还 田量过低 , 水稻 生 育后期 养分供 应 不足 , 二者均导致增产不显著 , 甚至减产 。徐 国伟等t 1 3 1  ̄究发 现, 秸秆还 田不施速效 化肥 , 弊大于利 , 水稻减产 ; 秸秆 还 田配合实地氮肥 管理 , 消弊增利 , 水稻增产 。朱利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iee ae f c n e, aj g2 0 0 , hn l2G a ut U iesyo h eeA a e c n e, eig hn s dmyo i csN i 10 8 C ia .rd ae nvr t f i s cd myo S i csB in Ac Se n n i C n f e j
s a b r i g h x e i n s d s n d t a e 3 te t n s ..wi o t wh a ta i c r o ai n v n y t w u n n .T e e p rme t wa e i e h v a me t,i r g o r e t u e t s w n o p r t ,e e l h r o
田 C 4 N2 放 的影 响. H 和 O排 结果表 明, 不还 田处 理相 比, 焚烧 显著 增加 稻 田 C 4 放量 , 显著减 少稻 田 N O排放 量 ; 匀混 施处 与 原位 H排 同时 2 与均 理 相 比, 焚烧显 著减 少稻 田 C 4 原位 H 排放 量, 者 的 O 排放 量无 明显差 异 . 二 关 键词 :C 4 2 H :N 0;原位 焚烧 中图分 类号 :X 1 5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9 320 )2 00 —4 006 2 (080 — 170
wa r k d y e h c . i l O mi s n wa in f a t e r a e y wh a ta b r i g Co a e 廿 v n y sma e l n a e wh e N2 e s i ss i c l d e d b e t r w u n n . mp r d wi 1 e n d o g in y c s s e l ic r o a n e ta CHae si n wa i n fc t e u e y wh a ta b r i g As f r N2 e si n o n o r t g wh a s w, p i t r m so s sg i a l r c d b e s w u n n . o O m so ,n i i n y d t r i sg i c t i e e c s b e v e we nb r i g a d e e l c r o a n e t ta i n f a f r n e Wa o s r e b t e u n n v n y i o r t gwh a w. in d d n n p i s r
i o or tn ea ta a d i st ur i g wh t ta nc r a g wh ts w p i r n n i b n n ea s w.Compa e i h a ta nc r r ton.CHae s i n u r r d w m no w e t s w i o po a r i m so i
维普资讯
中国环境科学 2 0 ,82: 17 10 0 8 () 0 — 2 1
C ia n i n e tl c n e h E v o m n S i c n r a e
焚 烧 麦 杆 对稻 田 C 4 N O 排 放 的影 响 H和 2
马 静 ,徐 华 p蔡祖 聪 , 金 留 。 木 一行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 曹 , 八 1 .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A r— n i n na S in e , s k b 0 , a a ) C i n i n n l ce c , 0 82 () 1 7 10 g oE v o me tl c c s T u u a 5 J p . hn E v o me t in e 2 0 , 2 : 0 - 1 r e 3 n a r aS 8
1 0 4 , ia 3J a g uPoy e h i l g f r u t r dF r sr , u o g 2 2 0 , i ;4 Na o a t t f 0 0 9 Ch n ; . n s l c n cCo l eo Ag i l ea o e ty J r n 1 4 0 Chna i t e c u n . t n l ns t eo i I i u
I fu n eo e tsr w u n n n CH4a d N2 e s i n r m ie f d . A i g , n e c fwh a t a b r i g o l n 0 miso sf o rc kl s M Jn XU a CAI — o g , Hu , c n Zu
CAO i— u,Ka u u iYa i 1 Sae Ke a oaoy o ola d S san beAgiutr , n tu eo olS in e Jn l i z y k g ( . tt y L b rtr fS i n u tia l rc l e I s tt fS i ce c , u i
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 南京 200 ;2 国科学 院研 究生 院, 江 108 . 中 北京 10 4 ;3 苏农林职业技 术学院, 苏 术研究所 , 14 0 . 日本 筑波 3 5 0)
摘 要 :采用 3种麦 杆处 理方 式( 不还 田 、均 匀混 施和 原位 焚烧 ) 行 田问试 验, 稻 田 C 4 N 0 的排 放情 况, 进 观测 H和 2 以探讨 原位 焚烧 麦杆 对稻
A src:A f l x ei n a o d c dt moi r H dN2 e is n o i e s sa e t yw et b tat ede pr i met scn u t nt a a O m si s rm r ef l f ce b ha w e o oC n o f ci d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