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物成分数据库标志设计方案
食物成分数据库

ü 能量:食物总能量(kcal)=4×蛋白质+4×可利用碳水化合物+9×脂肪+3×可利用 有机酸+7×酒精(碳水化合物4kcal/g、蛋白质4 kcal/g、脂肪9kcal/g等为转化系数 )
ü 蛋白质 :食物蛋白质通用转化系数:6.25 g/g N ü 脂类 ü 碳水化合物 ü 维生素
Ø营养调查和监测 Ø食谱编制和膳食治疗、营养干预 Ø国家政策制定、食品加工生产等 Ø营养学的基础研究和工具 Ø营养学教学和科普
二、基本概念和原则
●食物成分表(food composition table, FCT) Ø描述食物成分及其含量数据的表格; Ø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物成分表包括了当地常用食
物和有健康意义的数据。 Ø是常见的一种出版形式“书”,如我国1981年出
表观保留率(apparent retention, AR%); 真实保留率(true retention, TR% ) • AR%未计算烹饪后食物重量变化,一般来说AR%较 TR%更易高估营养素保留情况。
重量变化因子
• 对食物“重量”估计影响食物营养素摄入量估计 • 食物重量变化因子( weight change factor, WCF)
● 每100 g食物中营养素含量= A×EP%
● 食物废弃率和可食部比例非固定不变,会因品种、 运输、贮藏、加工处理方法等不同而变化。
3.营养素定义及转化系数研究
食物成分表中每个营养素都有与其分析方法和人类营养意义相 一致的“定义”,否则不能很好完成“定量”和达到数据间共享; ü 有些营养素数值通过计算而来----“转化系数”即为其中重要转 换“媒介”;
我国食物成分数据研究
食物营养成分表、食物编码表PPT课件

2
常见食物估量
生的,份的,加工,烹饪
A 生食物原料
• 食物份是指一个食物或一个常用量具食物 具体的数量份额。这个份额常根据大多数 个体食入的或食物量、或含有的某种营养 素的数量而确定。 • 了解这些常见食品的份量, 对膳食调查中 估计食品的重量是很重要的。 因为估计重 量不实, 将导致膳食营养调查的数据不准 确或失败
• 有食物名按照此
• 互换表 --无食物名称 -- 生 熟食物比例不确 定 -- 明确知道原料单一
举例
• 新疆皮带面
用标准粉,用面条(标准粉,切面)替换 用富强粉,用面条(富强粉,切面)替换 ---------明确知道原 料单一的
使用和填写编码
编码填写三个步骤;
* 按照分类查找食物 * 按照食物确定原则 确定食物 * 填写编码
5
9 04 蔬菜类及制品 256 1
2
蚕豆
其它 根菜类
鲜豆类
7
9 16
21
编
码
19
1 01
猪油
• 食物编码主要根据食物分类的规则进行。 采取6 位数字编码的方法,前2位数字是食物的类别编码, 第3位数字是食物的亚类编码,最后3位数字是食 物在亚类中的排列序号。食物类、食物亚类编码 见表1。 • 一条食物成分数据的编码在食物成分表中具有唯 一性,即同一个食物,在一般营养成分表、氨基 酸含量表、脂肪酸含量表、和叶酸、泛酸、生物 素含量表中采用同一编码。
3
食物互换表—粗略估计
食物名称 烙饼 烧饼 油条 面包 饼干 市品重量(g)* 70 60 45 55 40
市品重量(g)* 食物名称 稻米或面粉 面条(挂面) 面条(切面) 米饭 米粥 馒头 花卷 50 50 60 籼米150,粳米 110g 375 80 80
3.6 食物成分营养标签

注意:本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上营养信息的描述和说明,不宜用于保健品及预包装特 殊膳食用食品标签上营养标签的标识。
二)营养标签
• 1、内容: • 1)核心营养素:对人体重要的成分; • 2)营养成分表: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营养素参考值( N R V ) 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 • 3)营养声称:对食物营养特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营养成分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 • 4)营养素参考值(NRV):专用于食品标签,用以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的参考值,是消费者选择
%
蛋白质 脂肪
克(g) % 克(g) %
钠
毫克( m g ) %
-
-
%
营养标签的类型
• 5)包装的总面积小于100cm2的食品,如进行营养标示,允许使用非表格形式, 并可省略营养素参考值的标示。根据包装特点,营养成分可从左到右,或从上 到下排开:
• 营养成分/100g; 能量 xxKJ, 蛋白质 xx g, 脂肪 xx g, 碳水化合物 xx g, 钠 xx mg.
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 4)若使用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须标示出该
营养 成分含量及其占N R V 的百分比;
4、营养标签的类型
• 1)仅标示能量与核心营养素的营养标签
项目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每100克(g)或100毫升(ml)或每份 千焦 (KJ) 克(g) 克(g) 克(g) 毫克( m g )
营养素参考值%或NRV% % % % % %
4、营养标签的类型
中国食品标准体系

3.2 食品基础标准3.2.1 名词术语、图形符号、代号类标准3.2.1.1 食品术语标准表3-2 食品术语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 GB/T 15091-1994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20 GB/T 23508-2009 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术语2 GB/T 8872-2011 粮油名词术语制粉工业21 GB/Z 21922-2008 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3 GB/T 8873-2008 粮油名词术语油脂工业22 JB/T 7863-2007 茶叶机械术语4 GB/T 8874-2008 粮油通用技术、设备名词术语23 QB/T 1079-1991 啤酒机械术语5 GB/T 8875-2008 粮油术语碾米工业24 QB/T 3921-1999 乳品机械名词术语6 GB/T 9289-2010 制糖工业术语25 SB/T 10006-1992 冷冻饮品术语7 GB/T 10221-1998 感官分析术语26 SB/T 10034-1992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8 GB/T 12104-2009 淀粉术语27 SB/T 10175-1993 面条类生产工业用语9 GB/T 12140-2007 糕点术语28 SB/T 10252-1995 糖果术语10 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29 SB/T10291.1-1997 食品机械术语第1部分:饮食机械术语11 GB/T 12729.1-2008 香辛料和调味品名称30 SB/T10291.2-1997 食品机械术语第2部分:糕点加工机械术语12 GB/T 14487-2008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31 SB/T 10295-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综合13 GB/T 15069-2008 罐头食品机械术语32 SB/T 10298-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酱油14 GB/T 15109-2008 白酒工业术语33 SB/T 10299-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酱类15 GB/T 18007-1999 咖啡及其制品术语34 SB/T 10300-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食醋16 GB/T 19420-2003 制盐工业术语35 SB/T 10301-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酱腌菜17 GB/T 19480-2009 肉与肉制品术语36 SB/T 10302-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腐乳18 GB/T 20573-2006 蜜蜂产品术语37 SB/T 10325-1999 调味品名词术语豆制品19 GB/T 22515-2008 粮油名词术语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38 SC/T 3012-2002 水产品加工术语3.2.1.2 食品图形符号、代号类标准表3-3 部分食品图形符号、代号类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2 GB/T 7291-2008 图形符号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技术指南3 GB/T 13385-2008 包装图样要求4 GB/T 16900-2008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总则5 GB/T 16903.1-2008 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第1部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计原则6 GB/T 16903.2-2008 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第2部分:测试程序7 GB/T 23371.2-2009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基本规则第2部分:箭头的形式与使用8 GB/T 12529.1-2008 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1部分:通用部分9 GB/T 12529.2-2008 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2部分:碾米工业10 GB/T 12529.3-2008 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3部分:制粉工业11 GB/T 12529.4-2008 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4部分:油脂工业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5部分:仓储工业3.2.2 食品分类标准表3-4 部分食品分类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 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加工食品部分10 SB/T 10007-1999 冷冻饮品分类2 GB/T 7635.1-2002 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11 SB/T 10171-1993 腐乳分类3 GB/T 8887-1988 淀粉分类12 SB/T 10172-1993 酱的分类4 GB/T 10784-2006 罐头食品分类13 SB/T 10173-1993 酱油分类5 GB/T 10789-1996 软饮料的分类14 SB/T 10174-1993 食醋分类6 GBT 17204-2008 饮料酒分类15 SB/T 10297-1999 酱腌菜分类7 GB/T 20903-2007 调味品分类16 SB/T 10346-2008 糖果分类8 GB/T 21725-2008 天然香辛料分类17 SC 3001-1989 水产及水产加工品分类与名称9 GB/T 26604-2011 肉制品分类3.3 食品安全标准3.3.1 食品安全标准的法规依据3.3.2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3.3.2.1 概述表3-5 已发布的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 GB 2761-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2 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3 GB 276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3.3.2.2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真菌毒素是指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
餐饮业营养标签的制作

钙或其它 矿物质
维生素
xx来源 或含有xx 或提供xx 高或富含 xx 增加、增,或减少、 减xx 多维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来源或含 有膳食纤维 高或富含膳食纤维 或良好来源
碳水化合物
增加、增,或减少、 减 减少或减乳糖 低乳糖 无乳糖
3.3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指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 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当能量或营养素含量符合上表有关要求时,根 据食品的营养特性,可选用以下一条或多条功 能声称的标准用语。以下用语不得删改和添加。
功能声称的标准用语
8. 铁 铁是血红细胞形成的因子。 铁是血红细胞形成的必需元素。 铁对血红蛋白的产生是必需的。 9. 锌 锌是儿童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 锌有助于改善食欲。 锌有助于皮肤健康。 10. 镁 镁是能量代谢、组织形成和骨骼发育的重要物质。 11. 碘 碘是甲状腺发挥正常功能的要素。
功能声称的标准用语
12. 维生素A 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暗视力。 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皮肤和粘膜健康。 13. 维生素C 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皮肤和粘膜健康。 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骨骼、牙龈的健康。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 14. 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 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健康。 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形成。 15. 维生素E 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
中国 食品 标签 营养 素参 考值
(NRV)
总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 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维生素B12 维生素C 烟酸 叶酸
800mgRE 5mg 14mga-TE 80mg 1.4 mg 1.4 mg 1.4 mg 2.4mg 100 mg 14 mg 400mgDFE
基于国标GB28050—2011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d
_
z c . wc u t) h pr o nO o
_
—
m
_
z y =m y chlm s hy y f l
, , 重新计算单品 营养成分改 变后组合产品的营养成分
d z c . t m c wm y cm zy ) h ps i (r , _ y f _ h y et e o ,
_
/ / 保存更改后的组合产品 营养成分数据
计 算机 时代 2 1 0 2年 第 9 期
・2 7・
基 国 G2 5 2 食 营 标 管 系 的 发 应 于 标 B 0 — 1的 品 养 签 理 统 开 与 用 800 1
傅 赞杰
( 嘉兴市第一医院信息科 ,浙江 嘉兴 340) 100
摘 要 :介 绍 了食 品营养标 签管理 系统 的设计和 实现过程 。运用前端软件 和后 台数 据库 自动 生成食品 营养标 签 , 解决 了食 品营养标 签生成过程 中人为计 算和管理 的弊端 , 大幅减 少 了相关人 员的计算 工作 量并且避免 了计算差错 。该 系统
f t y c n om y c ; ech y fit : yf
_
l p oo cos y f l e y c;
rs th y qd z c , — p i,u ) e e y b ( h p c _dt e z _ m r
id f
_
z c . d tO l te h pu ae = h n p
Ab t a t Th d sg a d i l me t t n r c s o f o n tii n a e s ma a e n s s e sr c : e e i n n mp e n a i p o e s f o d u rto l b l o n g me t y t m a e nto uc d T e ro te d r i r d e . h f n — n s fwa e n a k e d t b s a e p l d t g n r t f o u rt n l b l a t m ai a l wh c s l e d s d a t g s f t e u n o t r a d b c - nd a a a e r a p i o e e a e o d n t i o a e s u o tc l e i y, i h o v s ia v n a e o h h ma c l u a i n nd a c l t a ma g me t i h p o e s o o d n tii n l b l g,s bsa t l e uc s t e wo k o d f t e t f nd a o d h o na e n n t e r c s f f o u r o a e i t n u t i l r d e h r l a o h sa a v i s t e n ay er r f c luain ro s o ac l t .Th s se h s e n p t i t p a t a a p ia i n n a a h e d g o e ul . o e y t m a b e u n o r c i l p lc t ,a d h s c ive o d r s t c o s K e r s f o u rto l b l ; c lulto y wo d : o d n tii n a e s a c a i n; d tba e; a t ma i e e a i n aa s u o tc g n r t o
食物成分数据表达规范解读

《食物成分数据表达规范》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标准制定的背景食物成分数据是描述食物中某成分含量水平的数值。
正确的数据可以让研究人员科学地评估食物的营养价值,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膳食。
因而规范地描述和表达食物成分的数据,能使食物成分的数据得到共享和利用最大化。
因此有必要制定标准来统一食物成分数据和数据库的表达方式,保障我国食物成分数据库的系统性、科学严谨性和完整性。
二、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1、食物成分的术语和定义食物成分数据共享是建立在统一的定义、测定方法以及计算时使用的转换系数基础上。
本规范对食物中各营养成分进行了相应的统一规定,并特别采用FAO的Tagname命名规则规定了各营养成分的标识名,以确保研究人员和使用者能够正确理解各成分含量数据的内涵。
2、食物分类和编码为了保证研究者和消费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食物成分数据的信息,同时兼顾《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附录中对加工食品的分类,本规范采取了“类—亚类—小类”的三级分类对市场上的食物进行了归类。
对于食物的编码,采取分类编码和食物顺序号相结合的方式,按食物分类代码——亚类代码——小类代码——顺序号——附加码从左向右顺序排列。
3、标识符号在食物成分数据库中,经常会出现未检测、未检出、计算值、估计值等情况。
以往出现出现上述情况时,不同的数据发布者会各自使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
这会造成食物成分含量数据的理解和使用的误解,给数据共享和使用带来不便和困惑。
本规范在比较了我国相关部门以及世界各国和地区使用过的数据标识符号后,统一使用“—”、“Tr”、“()”、“0”、“Un”来分别表达“未检测”、“微量”、“估计值”、“理论上含量为0而不再需要进行检测”、“无法计算”等的含义。
4、食物成分数据的约束性规则在采纳、编辑和整合不同实验室产生的食物成分数据或不同文献发布的数据时,应遵循统一的约束性规则对数据先进行粗筛,以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中国食物成分表 数值评定方法

我国食物成分表数值评定方法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物成分表成为了人们选择和评定食品的重要工具。
食物成分表可以反映食品的营养成分、成分含量等信息,为人们科学合理地选择食品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我国,食物成分表的编制和评定也日益趋于规范和科学化。
本文将就我国食物成分表的数值评定方法展开探讨。
一、食物成分表的意义食物成分表是指对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量值、含量和营养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等进行系统化地整理、汇总、编制,并标示为数字、图表、文字的相关资料。
食物成分表的编制主要是为了指导食品安全、膳食搭配、膳食结构分析、食品加工、特殊人群膳食指导等,同时也为营养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
二、食物成分表的编制方法1. 采样方法食物成分表编制的第一步是采样,采样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采样的食物必须是市售产品或实际生产的原料,不能是特殊的试验样品。
采样时要根据食物的生产地区、季节来选择,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2. 实验分析采样后的食物样品需要进行实验分析,包括测定食品的湿基成分值,如水分、脂肪、蛋白质、粗纤维、灰分等,还需要测定食品的干基成分值,如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实验分析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结果汇总实验分析结果需要进行汇总整理,编制成食物成分表。
食物成分表一般包括每100g或每份食品的能量值、营养成分含量等信息,还可以根据需要标注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等详细信息。
三、食物成分表的数值评定方法1. 能量值评定食品的能量值是指人体消化食物所得的热量,一般以千卡或千焦单位计量。
国家标准规定了常见食品的能量值范围,食物成分表中的能量值数值应该与国家标准相一致。
2. 营养成分评定食物成分表中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营养成分的数值应该与国家标准相符。
通过对食物成分表中营养成分的评定,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科学搭配饮食,保证膳食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