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供给方面)

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供给方面)

_
Y
E
0 H
16
休闲时数H 劳动时数16-H
最优劳动供给量
收入 K
K0
_
Y
E
0
H0
16
休闲时数H0 劳动时数16-H0
现在,我们把劳动 者的无差异曲线和约 束条件结合起来,说 明其最优劳动供给量。 像一个消费者那样, 一个劳动者的最优状 态是其无差异曲线与 约束条件的切点S。 相应最优休闲时数是 H0,劳动供给量是16-
要素的供给原则
以劳动为例,效用最大化原则为MU供给=MU自用 效用函数:UU(Y,l)
(一)MU供给分析 1、思路:劳动供给增加导致收入增加从而效用增加
L Y U
2、具体展开
MU供 给=U LU Y•Y L
U L
W•U Y
•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要素市场上,单个消费者(即要素的 供给者)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要素需求曲线,说明其要素 供给对要素价格无影响,因此有要素的边际收入等于要素 价格。
工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当于闲暇的“价格”
替代效应 :当工资率上升时,休闲的价格提高 了,消费者会减少休闲而增加劳动和收入,即:
W↑→L↑
收入效应 :当工资率上升时,消费者更加富有 了,会用更多的收入购买各种商品,包括闲暇商 品,从而减少了劳动时间。即
W↑→L↓
工资变动对消费者劳动时间的影响(即工资效 应)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大小。
为什么妇女平均收入只是男人的75%?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哈莫米斯与杰文·比德尔在 1994 年第 4 期
《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这份调查报告 ,漂亮的人的收入比长相一般的人高 5%左右,长相一般的人又 比丑陋一点的人收入高 5%一 10%左右。为什么漂亮的人收入 高? 如果工资增加,人们将工作更长时间吗?——深圳出现了“少挣 钱,多休闲”的时尚一族。 为什么我国《劳动法》规定休息日、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 必须支付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的工资?而很多私企为何能 以低于法定加班支付工资标准不断要求员工加班?

8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

8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

8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是解释企业雇佣劳动力、租用土地和资本以及购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时产生的价格的经济学理论。

这一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中,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下面将对这两个理论进行阐述。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力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

企业雇佣劳动力时,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力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加工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所决定。

当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低于他们创造出的价值时,剩余价值产生。

剩余价值的分配决定着阶级利益和社会内部的贫富差距。

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边际生产力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对总产出的贡献。

边际生产力越高,生产要素的价格越高。

例如,如果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很高,企业就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来雇佣劳动力。

这一理论还指出,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了收入分配,即边际产品的价值可以被用于支付生产要素的价格。

除了以上两个理论,还有其他一些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因素。

首先,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会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

如果生产要素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反之,价格就会上升。

其次,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波动。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力,从而提高其价格;而产业结构变化会导致一些生产要素的需求减少,从而影响其价格。

总之,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是解释企业在雇佣劳动力、租用土地和资本以及购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时产生的价格的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理论都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提供了不同的解释。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供求关系、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

第8章_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8章_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分析要素的供给量是如何随着要素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第8章_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工资是一切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价格中最重要的。 例如,在美国绝大多数家庭中,工资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民收入
中工资约占3/4。
•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 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 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 点。(数据来源:全国总工会 ) • 我国 “十二五”明确: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第8章_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如厂商增加1个劳动力能增加9个产量,每个产品价格为20元, •则增加1个劳动力增加的收益为180元。
•边际产品价值VMP与产品的边际收益MR的区别:
•国贸(13)
•边际产品价值则是对要素而言,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产品的边际收益是对产量而言,故称为产品的边际收益,或称边际收益。
•W •W0 •O
•W
•dm
•L0
•L •O
•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D
•n·L0 •L
第8章_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一、要素供给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消费者是原始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的供给者,

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要素供给研究是从原始要素所用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出发,
•边际产品价值是要素L 的函数,它由图中向右 下方倾斜的曲线VMP表 示,
•要素价格W是一条水平 线。
•W •VMP = MP(L) ·P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引言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必需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

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决定企业生产成本和利润的重要因素。

了解和分析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因素,对于企业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以及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生产技术、市场竞争等方面分析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二、供需关系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供需关系是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经济学原理,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价格的高低。

如果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那么价格就会下降;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价格则会上涨。

以劳动力为例,当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劳动力的人数远多于需求劳动力的岗位时,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过剩现象,劳动力价格就会下降。

相反,如果需求劳动力的岗位远多于供给劳动力的人数,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紧缺现象,劳动力价格就会上涨。

类似地,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需关系也会影响它们的价格。

当土地或资本供给量过剩时,价格下降;当供给量短缺时,价格上涨。

因此,了解生产要素供需关系变化对于企业合理制定薪酬计划、进行生产要素投资以及进行市场预测都至关重要。

三、生产技术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生产技术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因素。

当新的生产技术的引入降低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时,其价格将会下降。

例如,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生产原型和样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

另一方面,如果生产技术过时或者难以取得,导致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低下,成本增加,则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上升。

例如,某种特殊设备的生产线只有少数几家供应商,并且该设备不易取得,这将导致该设备价格的上涨。

因此,企业应及时了解和采用新的生产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生产要素的价格。

四、市场竞争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市场竞争是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市场上存在多个供应商竞争时,生产要素的价格往往会下降。

竞争可以促使供应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生产要素的价格。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4.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厂商使用要素,如果要让它们留在该行业,支付的报酬 必须超过它们转移到其它行业所能获得的最大报酬,即超过其机会成 本。 超过的部分即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要素收入-机会成本
长期中,一切要素都自由流动,没有固定。 经济租金类似生产者剩余。 从要素收入中减去经济租金不会影响其供给和引起供给量减少。
dU dU W dL dY
dU / dl W dU / dY Wy
4.无差异曲线分析
Y
K
Y*
G*
Y
O
l*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
dY W dl
U2
U1 U0
E
L
l
5.要素供给问题
Y K2
K1 K0
Y O
l2 l1 l0
U2 U1 U0 E L
W
W2
W1 W0 lO
C
B A
L -l0 L -l1 L-l2 L-l
4.边际产品价值VMP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完全竞争的厂商,其产品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即厂商产量增减不影响价格变化,价格是常数,MR=P。
VMP=边际产品价值。 显然,VMP只是MRP的一个特例; 即当MR为常数时,产品价格与要素的边际产量的乘积。
5.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行业调整曲线
没有其他厂商的调整,整条需求曲线就可以看成是P0·MP。 假定让要素价格下降到W1,则要素需求量就应增加到L2。
其他厂商也进行调整,要素价格下降使L的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移到 P1·MP。 要素价格W1下,L的需求量不再是L2,而 是稍稍更少一些的L1。 得到要素需求曲线上一点I(W1,L1)。 重复上述过程,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 到多个厂商调整情况下厂商m对要素L的需 求曲线dm。 即经过行业调整之后得到的第m个厂商的 要素需求曲线。简称为行业调整曲线。比边 际产品价值曲线陡峭。

西方经济学要素价格的决定或收入分配

西方经济学要素价格的决定或收入分配
(2)公式: VMPL MPL P
(3)边际产品价值旳变动趋势:伴随要素投入 量旳增长,VMPL递减,因为边际产量递减。所以,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购置要素旳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购置要素旳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边际收益产 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即MRP=MFC。假如两者不相 等,就能够经过调整要素旳购置量,来增长利润:
证明:Q
f (L),MPL
dQ ,TR dL
MR
(PQ)
P
dP Q dQ
dTR dQ dP dQ dP dQ dQ dP
MRP L
dL
P
dL
dL
Q
P
dL
Q( dQ
) dL
dL
(P
Q) dQ
MPL
MR
(3)边际收益产品旳变动趋势:伴随要素投入量旳增
长,边际收益产品递减,因为边际产量递减。所以,MRP
要素需求旳特征
(1)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旳需求是由消 费者对产品旳需求引起旳。
(2)联合需求:厂商从事生产,至少需要两种 以上旳要素。所以,厂商对要素旳需求是一种联合 旳需求。
要素需求旳影响原因
(1)市场对产品旳需求及产品旳价格; (2)生产要素旳价格; (3)生产技术情况。
第一节 要素需求
dC2 dC1
1 。此时,时间无差别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旳直线。
但人们对消费总有时间偏好。在存在时间偏好旳条件下,则C2对C1旳
时间边际替代率必然不小于1,即1单位C1旳降低就必须增长更多旳C2,才
干确保效用不变。即:
TMRSC1C2
dC2 dC1
1
(4)时间边际替代率递减旳原因 时间边际替代率伴随C1旳不断增长和C2旳不断降低,具有递减旳趋势: 在C1极少时,为确保效用不变,降低1单位C1所需要增长旳C2较多。而在C1 诸多时,为确保效用不变,降低1单位C1所需要增长旳C2必然较少。 这是因为人类旳欲望具有高下不同旳层次,人们旳收入总是首先满足 较低层次旳欲望,然后再满足较高层次旳欲望。等量旳收入满足较低层次 旳欲望(生存)所带来旳效用总是不小于满足较高层次旳欲望(安全、情 感、尊重或自我实现)所带来旳效用。所以,当第1期旳消费支出较少时, 在时间偏好与满足水平既定条件下,为降低1单位第一期旳消费支出所需要 增长旳第2期旳消费支出量必然较多;而当第一期旳消费支出较多时,为降 低1单位第一期旳消费支出所需要增长旳第二期旳消费支出量就较少。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前述各章讨论了消费商品(或称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这一部分内容通常被看成是所谓的“价值”理论。

由于讨论的范畴局限于产品市场本身,因此它对价格决定的论述并不完全。

第一,它在推导产品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它在推导产品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在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拥有的要素价格和使用量,故价格理论的上述两点不完全性能够概括为它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决定的说明。

为了补偿那个不足,需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

本章讨论要素需求理论,下章分析其供给方面。

因为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是决定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素价格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又被看成是所谓的“分配”理论。

因此,从产品市场转到要素市场也意味着从价格理论转到分配理论。

第一节分配论概述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在西方经济学的传统上是分配论的一个重要部分。

19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家们适应于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本。

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被分别称作地租、工资和利润。

因此,那时的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确实是地主、工资收入者和资本家这三个要紧社会经济阶级之间的收入分配理论。

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觉”。

因此,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被看做“利息”。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紧理论基础是所谓的边际生产率分配论。

该理论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J.B.克拉克提出。

他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对克拉克的理论作了改进。

他们认为,生产要素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也取决于一些其他因素。

边际生产力只是决定要素需求的一个方面。

除此之外,厂商在决定要素需求时还要考虑要素的边际成本。

只有当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才在要素使用上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和商品定价可以分为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一 样,生产要素定价也分为完全竞争、不完全竞 争市场类型讨论。
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联系
收益 商品出售
商品市场
支出 商品购买
厂商
家庭
要素投入
要素市场
工资、租金和利润
要素供给 收入
主题内容
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 • 第二节引致需求 •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 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第五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 第六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 第七节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第八节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 第九节 结束语 • 问/答
1、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
厂商在选择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数量与组合时,要根据所投入的每种 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收益产品 的原则来确定对每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即需求量。
2、生产要素的价格。

在产品的需求中,产品自身的价格是影响
其需求的主要因素。在生产要素需求中也不例
外,因其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生产成本的
生产要素需求的多少。

主题内容
• 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 • 第二节 引致需求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第五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 第六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 第七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第八节 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 第九节 结束语 • 问/答

TR K
TC K
0;MRPK
MFCK
边际生产力
成本方面的概念
MFC,边际要素成本,指增加一单位要素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分析,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 “产品”的理论和 “要素”的理论两个部分,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

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

这是因为,首先,首先,在推导产品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上述两点不完全性可以概括为它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决定的解释。

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需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

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

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这样才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解答:第一,完全竞争场上是指,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这时假定完全竞争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单一产品,追求最大限度利润。

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第二,①完全竞争场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边际产品价值(VWP ),边际产品价值表示完全竞争场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根据生产函数 Q=Q (L ),收益函数可写作 R (L )=PQ (L )。

由于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所以产品价格是保持不变的,对L 求导可得: ()()L dR L dQ L P P MP VMP dL dL=⨯=⨯= ②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是总成本C=WL .对L 求导dC W dL=,由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W 不随L 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是保持不变的。

③此时我们根据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得VMP=W 即MP L ⨯P=W 。

这就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当上述原则被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的要素数量。

也可以用数学方法推导上述要素使用原则。

利润是要素L 的函数,即π(L )=P ()Q L ⨯--WL ,为达到最大化.必须使 ()()0d L dQ L P W dl dL π⎡⎤=⨯-=⎢⎥⎣⎦,即VMP=W 。

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

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解答:从表面上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决策要做:第一使用多少要素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第二,生产多少产量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

这是因为在企业的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生产函数:Q =Q (L )。

L 为企业使用的要素数量,Q 为使用要素L 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它们通过生产函数而“一一对应”。

正是通过生产函数,企业关于使用要素的决策和关于生产产量的决策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旦企业决定了购买多少要素,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生产多少产量;同样,一旦企业决定了生产多少产量,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购买多少要素。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讨论企业的生产决策: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要素的需求量求出相应的产品供给量;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供给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产品的供给量求出相应的要素需求量。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都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要素使用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自变量是生产要素;即: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MR(L)=MC(L),进而可以推导出VM P (L) =W ,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自变量是产品数量。

MR(Q)=MC(Q)。

核心是投入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开拓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

4.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第二,如果不考虑某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恰好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第三,如果考虑该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这是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行业所有厂商都调整自己的要素使用量从而都改变自己的产量的话,则产品的市场价格即会发生变化。

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使每一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变化。

于是,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叫做“行业调整曲线”。

行业调整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第四,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等于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行业调整曲线)的水平相加。

解答:①行业调整不存在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根据厂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VMP(L)=W,得厂商要素需求曲线,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各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下降。

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在上述条件下.由于不存在行业调整,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市场上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简单加总。

②行业调整存在因为存在行业调整,那么要素价格的变化引起所有其他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和要素使用量和产量的变动。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单个厂商产量变化不会影响产品价格,但全体厂商的产量变动将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

产品价格使厂商n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改变,从而厂商n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这是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行业所有厂商都调整自己的要素使用量从而都改变自己的产量的话,则产品的市场价格即会发生变化。

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使每一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变化。

于是,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叫做“行业调整曲线”。

行业调整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厂商的要素使用曲线d n如图所示。

市场的需求曲线:假定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包含有n 个厂商,每个厂商经过行业调整后的要素需求曲线分别为d 1、d 2、…、d n ,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 可以看成是所有这些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相加,D=1n i i d=∑。

5.设一厂商使用的可变要素为劳动力L ,其生产函数为:Q=-0.01 L 3+L 2+38L , 式中,Q为每日产量,L 是每日投入的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劳动市场及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0.1美元,小时工资为5美元,厂商要求利润最大化。

求:(1)厂商每天要雇佣多少小时劳动?(2)如果厂商每天的固定成本是50美元,那么每天的纯利润是多少?解:(1)由题设,Q=-0.01L 3+L 2+38L ,P= 0.10 ,W=5,当厂商利润极大时,有W=VMP L =P·MP L =P·dLdQ dQ 即:5 = 0.10×(-0.03 L 2+2L+38)0.03 L 2-2L-2--20)( L-60)=0 解得L 1=60,L 2=320.又因为MP′= -0.06L+2, MP′(60)=-1.6<0,L 1=60满足利润最大化. MP′(320)=1.6>0, L 2=320 不满足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应该舍去. 所以厂商每天应该投入60小时劳动.(2)=-=TC TR πQP-(FC+VC)=(-0.01603 + 602+ 3860)0.1-50-605=22(美元)/ 天6.已知劳动是唯一的可变要素,生产函数为Q=A+10L-SL 2,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价格为w ,试说明:(1)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2)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反方向变化。

(3)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化。

答:根据题意,产品市场为竞争市场。

由于买方垄断厂商不存在要素需求曲线的,所以要素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

由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A+10L-SL 2 ,可得MP L =10-10L把MP L =10-10L 代人VMP=MP L ⨯P=W 得:(1O —10L )⨯P=W由此可得L=1-10W P(2)根据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L=1-10W P ,得 110L W P ∂=-∂0,即厂商对劳动需求量与工资量反方向变化(3)同时由L=1-10W P 得,210L W P P ∂=∂> 0,即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是与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动。

7.某完全竞争厂商雇用一个劳动日的价格为20元,其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当产品价格为对于追求最大利润的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当VMP ›W 时,它必须增加使用劳动量;当VMP ‹W 时,它又必将减少使用劳动量.只有当VMP =W 时,达到均衡,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由表可看出当L=7时,VMP=W=20,故该厂商应雇用7个劳动日。

8.试述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解答:第一,要素供给者(消费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二,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第三,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dU dL 自用=dU dY dY dL ⋅他用9.如何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导要素供给曲线?答:要素供给曲线一般随要素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即向右上方倾斜。

下面以劳动这一要素为例,说明其形成。

根据要素供给原则,“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

“劳动供给”的边际效用为dU dL 劳动=dU dY dY dL ⋅劳动。

若劳动供给者人数极多,因而要素的边际收入即要素价格,这里假定为工资率W 。

因此,dU dL 劳动=W ·dY dU ;劳动者“保留自用”资源(实指闲暇)用L 表示的话,则闲暇的边际效用为dU dL 闲暇。

于是,劳动者供给要素时效用最大化条件为:dUdL闲暇=W·dYdU,或dUdL闲暇/dYdU=W,即闲暇边际效用与劳动收入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工资率(劳动价格),此即要素供给原则。

显然,收入的边际效用一定时,W 上升,闲暇边际效用增加,而闲暇边际效用只有闲暇减少即劳动供给增加时才会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