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No 358 2014 欧盟化妆品法规修订
欧盟和东盟化妆品法规介绍

规定了化妆品的标签、包装和 使用说明要求,以确保消费者 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
东盟化妆品法规的监管机构和程序
监管机构
东盟各成员国的国家药品监管局是负责实施东盟化妆品法规的监管机 构。
注册和备案程序
在东盟区域内生产或进口的化妆品需要向所在国的国家药品监管局注 册或备案,并获得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
欧盟委员会对化妆品法规进行了修订, 以适应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并进一步 加强了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要求。
2003年
欧盟化妆品法规1223/2009/EC发布, 取代了旧的指令,加强了对化妆品的 安全性要求,并引入了更多的监管措 施。
欧盟化妆品法规的主要内容
规定化妆品的定义和范围
安全性要求
欧盟法规明确规定了哪些产品属于化妆品 范畴,并对其定义进行了明确。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法规要求化妆品企业向消费者披 露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成分、 生产过程、安全性和质量等,提
高产品的透明度。
05
未来欧盟和东盟化妆品法规的发展趋
势
欧盟和东盟化妆品法规的改革方向
欧盟
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市场准入门 槛,确保产品安全性和质量。
东盟
促进区域一体化,统一化妆品监 管标准,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
止使用有害物质和违规成分。
注册和备案
化妆品在上市前需要向相关监管机 构注册或备案,确保产品符合法规 要求。
标签和包装
法规对化妆品的标签和包装也有明 确规定,要求产品信息必须清晰、 准确,标签和包装不能误导消费者。
对化妆品进口的影响
01
02
03
进口许可
化妆品进口到欧盟或东盟 国家需要获得相应的进口 许可,确保产品符合当地 法规。
欧盟 化妆品 法规 成分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欧盟化妆品法规成分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化妆品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化妆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欧洲市场上销售的化妆品符合安全标准,欧盟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化妆品法规措施。
这些法规不仅对化妆品生产商和供应商有具体的要求,也对化妆品中的成分进行了限制和规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欧盟化妆品法规中的成分表要求,以及这些要求对于化妆品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与意义。
通过了解这些法规,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化妆品的安全性,并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欧盟化妆品法规的背景和内容。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化妆品成分表在法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制定成分表所需要满足的要求。
最后,我们将总结讨论,分析这些法规对化妆品行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欧盟化妆品法规中成分表的意义,以及成分表对于化妆品市场的影响。
这对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高化妆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分布方式。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欧盟化妆品法规2.1.1 法规背景2.1.2 法规内容2.2 化妆品成分表2.2.1 成分表的作用2.2.2 成分表的要求3. 结论3.1 影响与意义3.2 建议与展望在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欧盟化妆品法规的概念和背景,包括为什么有了这些法规以及实施这些法规的原因。
接着详细阐述了欧盟化妆品法规的具体内容,包括法规中涉及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然后,文章转入化妆品成分表部分,分析了成分表的作用和重要性,解释了为什么化妆品需要提供成分表,以及成分表对消费者和相关方面的影响。
接着介绍了欧盟对化妆品成分表的要求,包括具体的法规和标准。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欧盟化妆品法规和化妆品成分表的影响与意义,讨论这些法规和成分表对化妆品行业和消费者的重要性。
欧盟化妆品组委会批准禁止在驻留类化妆品中使用防腐剂MI

龙源期刊网
欧盟化妆品组委会批准禁止在驻留类化妆品中使用防腐剂MI
作者:
来源:《中国标准导报》2016年第05期
4月5日,欧盟委员会化妆品组委会投票通过了关于禁止在驻留类化妆品中使用防腐剂异噻唑啉酮(MI,也有称MIT)的提案。
1月4日,欧盟委员会曾向WTO发布G/TBT/N/EU/332号通报,提议对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附件V(化妆品中许用防腐剂清单)进行修订,在57项防腐剂中增加产品类型冲洗类产品(Rinse-off products)的要求,也就是说防腐剂MI只允许用于冲洗类产
品,而禁止用于驻留类产品(leave-on products)。
异噻唑啉酮是一种产品中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如身体乳液,彩妆和除臭剂都会使用。
欧盟委员会的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在2013年明确指出,防腐剂异噻唑啉酮具有致敏性,不宜用于驻留类化妆品。
正式的修订案将于3个月内在OJ上发布,并在OJ发布后第20天生效,经过6个月的过渡期后正式实施。
4月1日,欧盟委员会还针对冲洗类化妆品中防腐剂MI的限量修订开展了公众咨询,提议将现有的100ppm的限量调整至15ppm,公众咨询截至2016年7月1日。
因此,如果欧盟的这两项提案都通过的话,防腐剂MI将只允许用于冲洗类化妆品,并且最大容许剂量更为严苛,化妆品企业需密切关注法规修订动态,同时控制产品中防腐剂的用量,规避贸易风险。
(摘编自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欧洲化妆品规则中禁用限用物质列表

欧洲化妆品规则中禁用限用物质列表简介欧洲化妆品规则是欧洲联盟成员国在化妆品领域的法律法规,用于调控化妆品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化妆品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某些物质可能对人体有害,因此欧洲化妆品规则中列出了禁止或限制使用的物质列表。
本文将介绍欧洲化妆品规则中的禁用和限用物质列表,帮助读者对欧洲化妆品市场的法规有更深入的了解。
禁用物质列表欧洲化妆品规则中明确禁止使用的物质分为两类:禁止在所有化妆品产品中使用的物质和禁止在某些特定化妆品产品中使用的物质。
禁止在所有化妆品产品中使用的物质以下是禁止在所有化妆品产品中使用的物质的列表:1.汞和其化合物:汞被广泛认可为有毒物质,对神经系统和肺部有害。
2.铅化合物:铅被认为是一种人体潜在的神经毒剂。
3.丙二醇:丙二醇是一种常用的化妆品成分,但在高浓度下会引起肺部刺激。
4.乳胶:乳胶是一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因此被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
5.硼酸及其盐类:硼酸及其盐类在高浓度下会对皮肤和眼睛产生刺激作用。
6.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可能对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刺激作用。
7.二苯基醚和它们的化合物:二苯基醚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
禁止在某些特定化妆品产品中使用的物质欧洲化妆品规则中还列出了禁止在某些特定化妆品产品中使用的物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天然皮肤漂白剂:天然皮肤漂白剂被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因为其被认为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其他不良反应。
2.危险气体:危险气体如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被禁止在喷雾和气雾剂产品中使用,因为这些气体可能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
3.钛白粉:钛白粉被禁止在液体粉底、眼影和口红等产品中使用,因为其纳米颗粒可能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4.纳米颗粒:一些纳米颗粒如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等被禁止在某些特定化妆品产品中使用,因为其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的细胞毒性和损伤。
限用物质列表欧洲化妆品规则中的限用物质列表是指某些物质在化妆品中只能以特定的浓度使用。
欧盟化妆品法规最新修订内容及其启示

本 次 修订
此, 跟踪欧盟化妆品法规 的修订情况 , 对完善我 国化 妆 品技 术 法 规 , 促 进 我 国化 妆 品技 术 法 规 与 国 际 接 轨, 具有 重要 的指 导 作 用 。本 研 究 对 2 0 1 4年 欧 盟 化 妆 品法 规 的修 订情 况进 行综述 报道 。
1 《 欧盟化 妆 品指令》( C o s m e t i c D i r e c t i v e 7 6 / 7 6 8 / E E C ) 及《 欧盟化妆品法规》 简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 0 1 5年 9月第 2 5卷第 1 8期
C h i n J H e a l t h L a b T e c , S e p .2 0 1 5 , V o 1 . 2 5 , N o .1 8
・综述 ・ 欧盟 化 妆 品法规 最 新 修 订 内容及 其 启 示
邢书霞, 苏哲 , 左甜甜 , 王钢 力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 究院食品化妆 品检定所 , 北京 1 0 0 0 5 0
关 键 词 :欧盟 化 妆 品 法规 ; 规范; 防腐剂 ; 防晒剂; 纳 米 中图 分 类 号 : 1 7 2 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8 6 8 5 ( 2 0 1 5 ) 1 8 —3 2 1 4— 0 3
《 欧盟化妆 品指令》 于1 9 7 6年 7月 2 7 日发布 , 其 立 法宗 旨是所 有 符 合 法 规 规 定 的 产 品应 当有 平 等 和 快捷 的 通 道 进 入 市 场 并 在 欧 盟 成 员 国 内 部 自 由流 通 』 。为对指令进行简化和修订 , 2 0 0 9年 1 2月 2 2日
欧盟公布了《 欧盟化妆品法规》 , 取代《 欧盟化妆品指 令》 及相应的修订 文件 , 于2 0 1 3年 7月 1 1日开始在 欧盟各成员 国中作为 国家法规文件 生效实施 。该法 规简化了欧洲经济区( E E A ) 对于化妆 品的要求 , 消除 了其在欧盟各成员国之间转化 时产生分歧和偏差 的 内容 , 实现了欧盟的一体化。《 欧盟化妆 品法规》 由 1 0章 4 0个 条款 以及 1 O个 附 录组 成 。相 比以往 的欧 盟化 妆 品指令 , 新法 规对 原料 管理 与 以往 法 规 的要 求 基本一致 , 化妆 品成 分 的法规 主要基于 附录 Ⅱ、 Ⅲ、 Ⅳ、 V和Ⅵ J , 分 别 为化 妆 品禁 用 物 质 、 限用物质、 着 色剂、 防腐剂和防晒剂清单 , 对化妆 品中使用 的原料
欧盟化妆品良好操作规范(EU-CGMP)》中文版

Council of Europe欧盟理事会Guidelines for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of Cosmetic Products化妆品的良好生产规范应用指南(GMPC)1995内容序言 (5)I. 术语 (6)II. 质量体系 (10)II.1 简介 (10)II.2. 员工 (10)II.3. 厂房 (10)II.4. 设备 (11)II.5. 程序和过程 (11)II.5.1. 程序和指导书 (12)II.5.2. 过程 (12)III. 采购 (13)III.1. 简介 (13)III.2. 合同要求................................................. . (13)III.3. 采购文件 (13)IV. 制造 (14)IV.1. 简介 (14)IV.2. 来料接收 (14)IV.2.1. 原料,包装材料,和散装产品 (14)IV.2.2. 水 (14)IV.2.3. 仓库和储存 (15)IV.3. 制造过程 (15)IV.3.1. 准备 (15)IV.3.2. 实际制造过程 (16)IV.3.3. 散装产品的储存 (16)IV.4. 包装 (16)IV.5. 成品的储存 (16)V.制造分包 (17)VI.质量管理 (18)VI.1. 简介 (18)VI.2. 质量控制 (18)VI.2.1. 简介 (18)VI.2.2. 仪器和试剂 (18)VI.2.3. 控制活动 (19)VI.2.4. 控制记录 (20)VI.2.5. 采样和样品室 (20)VI.3. 数据监控和使用 (21)VI.4. 文件控制 (21)VI.4.1. 跟踪文件 (21)VI.4.2. 文件管理 (21)VI.5. 不合格产品的管理 (22)VI.6. 卫生 (22)VI.6.1. 工厂卫生 (22)VI.6.2. 个人卫生 (22)VI.7. 审核 (23)参考文献 (24)前言1949年5月, 由10个国家参与成立了欧洲国家政治联盟: 欧盟理事会。
欧盟关于化妆品成分标注的规定

广州科玛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文件欧盟关于化妆品成分标注的规定作为化妆品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国家对化妆品标签上成分的标注都有不同的规定。
欧盟的《化妆品规程》就欧盟化妆品成分标注问题作了以下规定:1.在化妆品包装上标注化妆品的全部成分。
如果因体积、大小等实际原因无法做到,可印在宣传资料、标签或卡片上,但同时应在外包装上印制符合规定的简语或符号,指导消费者参看。
2.成分要求以重量递减的顺序标注,句头应采用"成分"作为引导语。
3.下列情况不属于成分物质:原料中的杂质,生产中用到的辅料但成品中不含有,作为香料或芳香物质的溶剂或载体并严格控制使用量的物质。
4.香料和芳香成分及其原料应用"香料"或"香精"用语给予指示。
含量低于1%的成分可按任意顺序标注在含量大于1%的成分后面。
5.着色剂可以任意顺序标注在其他成分之后,但必须采用《欧盟化妆品规程》中规定的色号或命名法。
对于有多种色号的美容化妆品,使用范围内所有着色剂都应列出,并标注"可能含有"字样。
6.对于皂、浴球或其他小型产品,由于体积或形状的原因,不便将成分内容包含在标签、卡片、宣传单等上面时,可以在销售展示柜的旁边加以公告说明。
7.制造商、代理商或进口销售商,基于商业秘密的原因,可以要求在成分目录中不标注一种或多种化妆品成分,但应在产品投放市场前,向生产地或最初进口地所在的成员国的主管机关提交"成分保密"申请。
8.有关国家的主管机关接到申请后,除特殊情况外,应在4周内将裁决结果通知申请人。
任何拒绝批准"保密"的裁决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并对上诉方式和期限给予明确说明。
9.根据主管机关对批准的申请分配的登记号,以该登记号代替该保密成分,在成分目录中进行标注。
10.所有对最初申请资料中的内容进行的修补,申请人都必须与主管机关进行联系,主管机关可以基于该修改内容或新的信息撤消对保密权的授予。
化妆品 — 欧盟颁布新法规

上述统一标准其实就是为EN ISO 22716: 2007化妆品 – 良好生产规范(GMP) –
良好生产规范指南,当此指南在欧盟官方杂志上刊登时便已成为统一标准了。已有部分欧盟成员国将其转换为国家标准。
· 包括稳定性测试报告
3. 微生物质量
· 微生物限量
2 OJ L 342, 22.12.2009, p.
59,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L:2009:342:0059:0209:EN:PDF
这一安全评估文件包含两个部分,扩展了之前评估需要考虑的数据范围,其中有些数据是已经存在的。
对每种原材料进行评估,需要以安全边际(MoS)的计算为基础,用于所有显著的毒性吸收途径和系统效果,以及无明显损害作用水平(NOAEL)。没有此类评估的应及时提供理由证明。
从2013年7月11日开始,欧洲经济区1
(EEA)市场中销售的化妆品必须符合新颁布的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2的要求,其中部分要其它要求
责任人
现在,责任人的定义更加明确:
EEA内的生产商
3 物质和混合物分类、标签和包装法规(EC) No
1272/2008附件六第3部分1A、1B和2类CMR,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L:2008:353:0001:1355:EN:PDF
o 对化妆品的更改可能影响其法规符合性(不包括仅文字翻译)。
由生产商或进口商指定在EEA内担任责任人的人。指定责任人的要求和协议应为书面方式。
EEA内的生产商为责任人,除非该生产商指定其他人作为代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MISSION REGULATION (EU) No 358/2014of 9 April 2014amending Annexes II and V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the Council on cosmetic products(Text with EEA relevance)THE EUROPEAN COMMISSION,Having regard to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Having regard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30 November 2009 on cosmetic products (1), and in particular Article 31(1) thereof,Whereas:(1) Entry 25 of Annex V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specifies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0,3 % in relationto the use of triclosan as a preservative in cosmetic products.(2)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Products (SCCP), subsequently replac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Consumer Safety (SCCS) pursuant to Commission Decision 2008/721/EC (2), adopted an opinion on the safety of triclosan for human health in January 2009 (3), followed by an addendum of March 2011 (4).(3) The SCCP considered that the continued use of triclosan as a preservative at the current maximum concentrationlimit of 0,3 % in all cosmetic products is not safe for the consumer because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aggregate exposure, and the SCCS confirmed this position. However, the SCCP considered that its use at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0,3 % in toothpastes, hand soaps, body soaps/shower gels and deodorants, face powders and blemish concealers is safe. In addition, the SCCS considered that other uses of triclosan in nail products where the intended use is to clean the fingernails and toenails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ail systems at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0,3 % and in mouthwashes at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0,2 % are safe for the consumer.(4) In light of the SCCS opinions mentioned above, the Commission considers that maintaining the restriction onthe use of triclosan at its current level would raise a potential risk to human health. The additional restrictions suggested by the SCCP and the SCCS should therefore be implemented in Annex V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5) Entry 12 of Annex V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specifies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0,4 % for singleester and 0,8 % for mixtures of esters in relation to the use of parabens as preservatives in cosmetic products, under the denomination 4-hydroxybenzoic acid and its salts and esters.(6) The SCCS adopted an opinion on parabens in December 2010 (5), followed by a clarification of October 2011 (6)in response to a unilateral decision by Denmark to ban propylparaben and butylparaben, their isoforms and their salts in cosmetic products for children under three years of age based on their potential endocrine activity, taken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2 of Council Directive 76/768/EEC (7).(7) The SCCS confirmed that methylparaben and ethylparaben are safe at the maximum authorised concentrations.In addition, the SCCS noted that limited or no information was submitted by industry for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isopropylparaben, isobutylparaben, phenylparaben, benzylparaben and pentylparaben. As a result, for these compounds, the human risk cannot be evaluated. Therefore, those substances should no longer be listed in Annex V and, given that they might be used as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y should be listed in Annex II to make clear that they are prohibited in cosmetic products.(1)OJ L 342, 22.12.2009, p. 59.(2)Commission Decision 2008/721/EC of 5 August 2008 setting up an advisory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Committees and experts in the fieldof consumer safety,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repealing Decision 2004/210/EC (OJ L 241, 10.9.2008, p. 21).(3)SCCP/1192/08, http://ec.europa.eu/health/ph_risk/committees/04_sccp/docs/sccp_o_166.pdf(4)SCCS/1414/11, http://ec.europa.eu/health/scientific_committees/consumer_safety/docs/sccs_o_054.pdf(5)SCCS/1348/10 Revision 22 March 2011.(6)SCCS/1446/11.(7)OJ L 262, 27.9.1976, p. 169.(8) The conclusions the SCCS drew in the same opinions on propylparaben and butylparaben were challenged by astudy carried out by the French authorities (1), therefore a further risk assessment of those two substances was adopted by the SCCS in May 2013 (2). Measures on propylparaben and butylparaben are under preparation, as a second step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parabens.(9) No concerns were raised on the safety of 4-Hydroxybenzoic acid and its salts (calcium paraben, sodium paraben,potassium paraben).(10) The relevant annexes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should therefore be amended accordingly.(11)The applica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restrictions should be deferred to allow the industry to make the necessary adjustments to product formulations. In particular, undertakings should be granted six months to place on the market compliant products, and 15 months to stop making available on the market non-compliant products after the entry into force of this Regulation, in order to allow existing stocks to be exhausted.(12) The measures provided for in this Regulation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pinio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nCosmetic Products,HAS ADOPTED THIS REGULATION:Article 1Annexes II and V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are amen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nex to this Regulation.Article 2From 30 October 2014 only cosmetic products which comply with this Regulation shall be placed on the Union market.From 30 July 2015 only cosmetic products which comply with this Regulation shall be made available on the Union market.Article 3This Regulation shall enter into force on the twentieth day following that of its publication in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This Regulation shall be binding in its entirety and directly applicable in all Member States.Done at Brussels, 9 April 2014.For the CommissionThe PresidentJosé Manuel BARROSO(1)Gazin V., Marsden E., Briffaux J-P (2012), Propylparaben: 8-week postweaning juvenile toxicity study with 26-week treatment free periodin male Wistar rat by the oral route (gavage) Poster SOT Annual Meeting San Francisco USA — Abstract ID 2359*327.(2)SCCS/1514/13.ANNEXThe annexes to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 are amended as follows: (1) in Annex II the following entries 1374 to 1378 are added:(2) Annex V is amended as follows:(a) entry 12 is replaced by the following:10.4.2014L 107/8Official Journal ofthe European Union(b) entry 25 is replaced by the following:10.4.2014L 107/9Official Journal ofthe European U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