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明清专制制度加强0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必修1

答案: (1)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 事机密。 (2)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 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 机构。 (3)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 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 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 权进一步巩固。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2.[学思之窗](教材P17)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 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提示: 同意。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 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 帝),一是总领最高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 事的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 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制度对加 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造 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 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 政(宦官专权),此其弊也。
解析: 军机处设置于雍正时期,大大加强了皇权,标志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 秦朝。 答案: C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 (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 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 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 此矣。 ——赵翼《檐儤杂记· 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职能的演变。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清代设置军机处的影响。
解析: 本题由与军机处相关的四则材料组成,要 求回答军机处设置的原因、职能演变的过程、影响。 根据材料一可解读其设立原因是军事需要、材料二 解读出其演变成常设的机构,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出 其影响。

第1课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第1课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第1课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前面我们学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及宋朝。

那么,封建社会是在什么朝代衰落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明朝至清朝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学习探究:一、明朝的兴亡与清朝的建立明朝的兴亡:元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元朝统治,为朱元璋推翻元朝提供了条件。

朱元璋利用有利时机,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12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以应天府为都城。

明成祖时将都城迁到北京。

大家看书本70页的图片,这个就是朱元璋。

大家要记住他。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明王朝的腐朽统治被推翻了。

清朝的建立: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努尔哈赤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少数民族杰出人物。

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清军入关后,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清王朝对中国的统治正式开始。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开始由顶峰转向了衰落。

明朝一建立,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

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君权。

二、皇权的强化(1)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1、废除丞相制度。

明初,社会矛盾复杂,政局不稳,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巩固统治的办法。

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能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

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强君主专制。

主要内容是在中央,废除丞相制,职权分给六部。

明初承袭元制,在朝廷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丞相权力很大。

明太祖把中央大权分给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从此废止。

纵观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革,秦汉的三公制度,是以丞相为首,百官隶属于皇帝,协助皇帝处理政务,隋唐的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明太祖废中书省,让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罢丞相不设,大家看书本P70的红字。

一直看到P71的第二段红字。

明成祖时阁臣可参与机务,协理朝政,以后形成专设衙门即内阁。

1、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1、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1.(2013.临沂)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 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长安 B.东京 C.北京 D.南京
2.(2014.呼和浩特)明朝设立东厂特务机构
的是( )
A.明成祖 B.明太祖
C.明英宗
D.明景帝
3.2000年10月,在江苏苏州出现了一家以 “锦衣 卫”命名的国有企业。很多人对这种命名提出尖 锐批评。“锦衣卫”一词所反映 的实质是( ) A.经济的高度发展 C.国家监督机构的完善 B.专制制度的强化 D.思想文化的繁荣
1.朱元璋为什么会知道宋濂请客的 详细情况? 锦衣卫 2.厂卫机构的职责、作用是什么?
缉捕、刑讯大臣和百姓。
廷杖制度
廷杖制度使明朝君臣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使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
军机处 雍正
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 发生怎样的变化? 使皇帝的权力扩展到顶峰 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制 度、廷杖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这一系列措施目的是什么?
(锦衣卫+东厂) 2、设立“厂卫”制度
明 朝
----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3、设立廷杖制度 4、设立军机处
(明太祖朱元璋)
(清雍正帝)
清朝
胡 胡惟庸案: 蓝 官职,丞相 之 罪名,谋反 狱 牵连三万余人
蓝玉案:
官职,大将军 罪名,谋反 牵连1.5万人
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第二天, 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 了哪些菜。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 “全对,你没有骗我。”
4.(2014.绍兴)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诗经》 C.《二十四史》 B.四书五经 D.八股文
5.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高一历史课件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人教版必修1)

高一历史课件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人教版必修1)

朱元璋废宰相加强皇权后, 事情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 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 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 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 “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一、明朝
1、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2、中央:
B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 权起到制约作用。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地位
法定的中源
职权
制度赋予
有一定决策权 一定程度 制约皇权
皇帝宠爱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对皇权作 用
时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屏,“正说”,“戏说” 大行其道,历史在编剧笔下随意安排。比如《康熙 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 就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凭借本节课的所学 知 识,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
•废除宰相制度 •创立内阁
内阁制
1、创立经过 ⑴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⑵明成祖:内阁制度确立 ⑶明宣宗:内阁取得票拟权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P17小字)
清代皇帝 的批红
内阁制
1、创立经过 ⑴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⑵明成祖:内阁制度确立 ⑶明宣宗:内阁取得票拟权 2、评价:
•废除宰相制度
宰相制度的废除 1、措施: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2、影响: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 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 家处死。 ——明太祖
宰相制度的废除
1、措施: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2、影响:
秦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 专制进一步加强。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从容说课】引言指出了本课知识内容的关键: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引言中包括探究的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的两个概念。

“宰相制度的废除”一目,主要叙述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

明太祖采取的补救措施即设立内阁。

“内阁的创立”一目,主要叙述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设立内阁制度。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讲述中注意比较宰相制度废除前后皇权的加强,引导学生分析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在明代的基础上,清朝的专制主义制度极度膨胀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一目,主要叙述清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情况。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致。

课文小结的时候注意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而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

而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认识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点: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

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

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2、技能: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探究中西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2、理解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内阁的发展
仁宗、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权势逐渐加强, 品秩也有提高。宣宗时,阁臣还取得了票拟 权,可对各种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嘉靖时,朝位班次阁臣已在六部之上,首辅 更是权势显赫。万历时,张居正任首辅更是 权倾朝野。
明朝内阁始终不 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 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 的内侍机构。
地方上,废除总揽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 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由 布政使、都指挥使、按察使分管行政、军政和 监察,合称“三司”,直接隶属于中央有关部 门。
2.宰相制度的废除
想一 想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
Hale Waihona Puke 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2.南书房
康熙时,在宫内设置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 士入值。
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名义上是陪皇帝读书写字、 赋诗作画的,实际上是参与机要事务,替皇 帝起草谕旨。南书房的设置分割了议政王大 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
3.军机处
雍正时,为了筹划西北军事,在宫内设军需 房,后改称军机处,并成为正式的常设机构。
军机处成为处理全国军政机务的中枢机构,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负责上传下达,一 切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军机处特点
简(机构简单) 速(办事效率高)
密(地处内廷)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B)
C.内阁成员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 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课堂讨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 古代历史的后期产生了怎样严重 的影响
从明代中后期起,中国开始全面落后 西方,清代更是差距拉大,这和君主 专制制度是否有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1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1

材料一:万历40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 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 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 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 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 而批答之意,又必自授之西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 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
①用兵西北,为了保密 (直接原因) ②为了加强专制皇权,解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限制 (根本原因)
3、雍正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军机处的设立 ⑴原因: ⑵设置:雍正初年,在宫廷隆宗门内设军机房,不久更名为
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形同虚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标】: 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 明朝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难点】: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评价。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①明初承袭元制,丞相统辖六部,总揽全国政务。 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②1376年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 权扩大(具体原因) ③朱元璋吸取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以致皇 权不稳(历史原因)(根本原因)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的政治制度 ⑴基本构成:内阁、六部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⑵各自职能: ①内阁负责奏章票拟,六部负责执行。
②清朝初年,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 会议定夺。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图四元朝时期的中枢决策机构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①明太祖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使司,直接隶属于中央各部),宰相权利加强省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都指挥使司军政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三司互不统属,同对朝廷负责。

HMM Mitl MMOMIfe MHBk L "• :r _・.广•■厂■寸....--r 讨 … 甘… U tr :r .................................... 勺 丫W②胡惟庸弄权,使相权和君权矛盾激化材料:刘基是明朝的重臣,朱元璋找他商量丞相的人选,问及胡惟庸如何,刘基表示不赞同,因此得罪了胡惟庸,胡使用奸计任相, 在刘基得病期间,胡惟庸命医生下毒,刘基不久死去,朱元璋大惊。

■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设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黄佐《黄痈志・谟训考下》(2)废丞相制度■朱元璋借机诛■杀胡惟庸,下■令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制度,中国的宰相制度走到了尽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陵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中书之政 < 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 >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r^r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材料: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

■ ■大权《廿二史札记》卷三三《明内阁首辅之权最重》“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拟归内阁,至荒主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亦听命矣"。

材料:《春明梦余录》卷二五:“(1384年)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星存而出,日入而休” o 朱元璋:“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 岂能一一周遍……密勿论思,不可无人”讨论-你对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评价?-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实质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影响?■ 1题先进性:宰相帮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管百官,商讨决策国家大事,有利于行政效益提高,有益于政策的正确性,又能制约皇权,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究
如何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请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有哪些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 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 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 经济文化交流。
回答:明朝废除宰相制有什么影响? 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 一步加强; 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 内阁小传 (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2、内阁的出现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自主探究
如何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过分强化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哪 些负面影响?
消极作用: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 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③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清朝是怎样加强 君主专制制度?
二、清朝专制政体的变化 ——军机处
康熙皇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2、军机处的设立:
努尔哈赤
八旗旗主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 会议
康熙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六部 南书房 集权于帝
雍正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 顶峰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背景和目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机构:理藩院
2.边疆政策 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背景:元在西南地区实现土司制度, 明代开始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经过:雍正、乾隆 意义: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西南的统治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评价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宰相制度的废除
读史料:自秦始皇臵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 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直接原因: 胡惟庸骄恣擅权 根本原因: 相权过大,妨碍威胁皇权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 稳(历史原因)

挑战
惟 庸
处死
明太祖朱元璋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 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 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 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来的奏 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 要处理411件事。
侍从咨询为主 Βιβλιοθήκη 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对皇权影 制约皇权 响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 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 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 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③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 帝的批红。
(2)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 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 从,助长了官场得不偿失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 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 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8分)。
自我检测
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1)上述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是怎样的? 有无本质的区别?并说明有无本质区别的原因。 (2)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 样的影响?
1)汉哀帝把宰相视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 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商量,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有 利于克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权威福 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大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 清高宗认为以宰相治天下之乱,自己便成了傀儡,这是要不得的, 而宰相以天下之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是更要不得的。(8分) 2)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重视宰相的作用和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 巩固其统治考虑的。(6分)
材料一: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 辅朕之下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唐太宗曾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 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 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四:清高宗(乾隆帝)曾说:“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 可就彼时朝政闒冗者而言。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 木偶旒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 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 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 。
2、(2006· 重庆)废除丞相制度以后, 明 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A. 三司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 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 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 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 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 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 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达到顶峰。
明清(顶峰)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中央:设中书省
皇帝
集 中
元(新发展)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宋朝(加强) 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 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隋唐(完善) 三省六部 两汉(巩固) 中朝 外朝 皇帝制度 秦朝(形成) 三公九卿 郡县制
中央集权
集 中
集权与 地方分权
“共治国事 ”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2、军机处的职能特征:
1.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 2.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 3.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4.跪受笔录,不能决策,完全听 命于皇帝
专 制 皇 权 达 到 顶 峰
为什么说军机 处设立,君主 专制就达到顶 峰了呢? 左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左图:军机处的位置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主讲教师:易海燕
资料:
你的就是我的, 我的还是我的。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当年明月)
明朝政治制度改革的创始者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一、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
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
(行政) (监察)
三司
(军政)
地方权力集中到 中央,宰相职权 随之扩大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 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 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 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内阁制和宰相制
宰相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内阁 皇帝个人信任
职 任
责 免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大 臣商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