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 逆变电路(二)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逆变电路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路,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子元件的开关行为和电感、电容等元件的储能和释能特性。
逆变电路在电力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变频器、电力逆变器、UPS电源等。
一、逆变电路分类逆变电路根据输入和输出电压波形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方波逆变电路:输出电压为方波波形,由开关元件周期性地切换实现。
这种逆变电路结构简单,但存在较大的谐波失真。
2. 正弦波逆变电路:输出电压为近似正弦波波形,通过PWM调制技术来实现。
这种逆变电路输出电压质量较高,适用于对电压波形要求较高的应用。
3. 修正正弦波逆变电路:输出电压为修正后的正弦波波形,通过滤波电路对正弦波进行修正。
这种逆变电路输出电压质量更高,但结构相对复杂。
二、逆变电路基本结构逆变电路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关元件、储能元件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1. 开关元件:逆变电路中常用的开关元件有晶闸管、场效应管、双极性晶体管等。
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状态决定了输出电压的波形和频率。
2. 储能元件:逆变电路中常用的储能元件有电感和电容。
它们能够储存和释放能量,平滑输出电压波形。
3. 控制电路:逆变电路中的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通常采用脉宽调制(PWM)技术来实现。
三、逆变电路工作原理以单相桥式逆变电路为例,介绍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1. 正半周期(开关S1和S2导通):- 开关S1导通,电源正极连接到负载,电源负极连接到地。
此时,电感L储存电能,电容C释放电能,输出电压为正。
- 开关S2截止,电容C充电。
- 控制电路控制开关S1和S2的导通时间,以控制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
2. 负半周期(开关S3和S4导通):- 开关S3导通,电源负极连接到负载,电源正极连接到地。
此时,电感L储存电能,电容C释放电能,输出电压为负。
- 开关S4截止,电容C充电。
- 控制电路控制开关S3和S4的导通时间,以控制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
通过不断交替的正负半周期,逆变电路可以实现直流电到交流电的转换。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逆变电路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电路。
它主要由逆变器和滤波器组成,逆变器负责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而滤波器则用于滤除逆变器输出中的高频噪声。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1. 逆变器部分:逆变器是逆变电路的核心部分,它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将直流电源的电压和电流转换为交流电压和电流。
逆变器通常采用三相全桥逆变器或单相半桥逆变器。
- 三相全桥逆变器:由四个开关管组成,分别为上下桥臂的两个开关管和左右桥臂的两个开关管。
通过控制这四个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可以实现输出交流电压的正负半周控制。
- 单相半桥逆变器:由两个开关管组成,分别为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开关管。
通过控制这两个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可以实现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周控制。
逆变器根据输入直流电压的极性和大小,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从而实现输出交流电压的波形和频率控制。
2. 滤波器部分: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中通常会包含一些高频噪声成分,为了滤除这些噪声,需要使用滤波器。
滤波器一般由电感和电容组成。
- 电感:电感是一种储能元件,通过电感的电流变化来实现对高频噪声的滤除。
电感的选择要根据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和负载要求来确定。
- 电容:电容是一种储能元件,通过电容的电压变化来实现对高频噪声的滤除。
电容的选择同样要考虑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和负载要求。
滤波器的设计要根据逆变器输出的波形和频率,以及对输出电压纹波的要求来确定。
逆变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逆变电路被广泛应用于交流输电和配电系统中,用于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以满足不同负载的需求。
逆变电路可以实现电压和频率的调节,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可再生能源:逆变电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中的直流电能需要通过逆变电路转换为交流电能,以供电网或独立电力系统使用。
3. 驱动器和变频器:逆变电路被广泛应用于驱动器和变频器中,用于控制交流电机的转速和转矩。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逆变电路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交流电源的电压。
逆变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电力电子、工业自动化、电动机驱动、太阳能发电等。
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开关管(如晶体管、MOSFET、IGBT等)控制直流电流的通断,通过不断地改变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使得直流电源的电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交替改变,从而产生交流电压。
逆变电路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单相逆变电路和三相逆变电路。
单相逆变电路适合于单相交流电源和负载,而三相逆变电路适合于三相交流电源和负载。
单相逆变电路通常由整流器、滤波器、逆变器和控制电路组成。
整流器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滤波器用于平滑直流电压波动,逆变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
三相逆变电路通常由整流器、滤波器、逆变器和控制电路组成。
整流器将三相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滤波器用于平滑直流电压波动,逆变器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压,控制电路用于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整流: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在单相逆变电路中,采用单相整流桥电路,通过四个二极管将交流电源的正、负半周分别整流为正向和反向的直流电压。
在三相逆变电路中,采用三相整流桥电路,通过六个二极管将三相交流电源整流为直流电压。
2. 滤波:通过滤波电路平滑直流电压。
滤波电路通常由电容器组成,用于去除直流电压中的纹波成份,使得直流电压更加稳定。
3. 逆变: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
逆变器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使得直流电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交替改变,从而产生交流电压。
逆变器通常采用全桥逆变电路,由四个开关管和一个变压器组成。
4. 控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
控制电路通常采用微处理器或者专用控制芯片,根据负载的需求和工作状态,实时调整开关管的工作频率和占空比,以实现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精确控制。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ppt课件

04
设计与实现过程剖析
主电路设计思路
拓扑结构选择
根据应用需求和性能指标,选择合适 的逆变电路拓扑结构,如全桥、半桥 、推挽等。
元器件参数设计
磁性元件设计
针对逆变电路中的磁性元件,如变压 器、电感等,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磁 芯材料选择、匝数计算、气隙设置等 。
依据拓扑结构和性能指标,设计合适 的元器件参数,包括功率开关管、二 极管、电感、电容等。
控制策略优化
通过改进控制策略,如采用多电平技术、PWM 控制技术等,可进一步提高输出电压波形的质量 。
系统稳定性增强手段
稳定性分析方法
01
利用状态空间法、频域分析法等方法对逆变电路进行稳定性分
析,找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控制环路设计
02
通过合理设计控制环路,包括电流环、电压环等,确保系统在
不同负载和输入电压条件下均能保持稳定运行。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ppt课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逆变电路基本概念与分类 •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详解 • 关键器件与参数选择 • 设计与实现过程剖析 • 性能评估与优化措施 •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逆变电路定义
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电 路。
作用
方波逆变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方 波交流电。它采用开关管(如晶 体管或MOSFET)进行高速切换 ,将直流电压逆变为方波电压输
出。
输出波形
方波逆变电路的输出波形为方波 ,具有陡峭的上升沿和下降沿。 方波电压的幅值和频率可以通过 控制开关管的切换速度和直流输
入电压来调节。
应用领域
方波逆变电路常用于一些对波形 要求不高的场合,如低功率照明
控制系统设计思路
《逆变电路教学》课件

通过控制半导体开关器件的通断,将直流输入转换为交流输出,实现 电能的逆向变换。
逆变电路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按照输出交流的相数,可分为单 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按照逆 变电路的脉宽调制方式,可分为 方波逆变器和正弦波逆变器。
特点
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灵活方便 、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等。
逆变电路的应用场景
分布式电源
逆变电路在分布式电源系统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 ,供给负载使用。
不间断电源
在计算机、通信、医疗等领域,不间断 电源需要提供稳定的交流电源,逆变电 路是不间断电源的核心组成部分。
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需要将直流电 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供给充电桩,逆变电 路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实验平台的搭建与调试
实验平台的搭建
根据逆变电路的原理和要求,选择合 适的器件搭建实验平台,确保电路的 正确连接和稳定性。
实验平台的调试
对实验平台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各 部分工作正常,为后续的实验和仿真 分析做好准备。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使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采集逆变电路的输入、输出电
压、电流等关键参数。
控制电路结构
脉冲宽度调制(PWM)
PWM是一种常见的逆变电路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开关时间来 控制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大小。PWM控制方法具有简单、易于实现和调节精度高 等优点。
空间矢量调制(SVPWM)
SVPWM是一种基于PWM的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来 控制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方向和大小。SVPWM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调节精度和更 好的输出波形质量。
03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算法
《逆变电路及应用》课件

根据元器件的参数和电路需求,进行 电路设计,调整相应的阻容值。
逆变电路的性能评估方法
效率评估
逆变电路的效率是指输出功 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可以 通过测量输入电流和输出电 流,计算得出逆变电路的效 率。
波形质量评估
逆变电路的输出波形质量是 对逆变电路性能的重要评价 指标,可通过示波器观察。
稳定性评估
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与电源电压和负载变化有关, 可通过空载、满载试验来评 估逆变电路的稳定性。
逆变电路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新能源、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的迅猛发展,逆变电路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同时, 随着半导体、陶瓷和材料科学的进步,逆变电路的效率和稳定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逆变电路及应用
逆变电路是一种将电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电路。本课件将深入 探讨逆变电路的原理、设计和应用。逆变电路的概念Fra bibliotek原理1
定义
逆变电路是将直流电转化为可变的交流电的电路。
2
原理
逆变电路利用半导体器件实现对直流电源进行逆变,产生高频交流电,再通过变 压器将电压升高到需要的水平。
3
应用
逆变电路广泛用于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交通信号灯、UPS等领域。
常见的逆变电路类型
全桥逆变电路
采用MOS管作为开关管,输出 波形质量高,抗干扰性强。
半桥逆变电路
采用晶闸管作为开关管,成本 低,体积小,适用于低功率逆 变。
多电平逆变电路
能够提供多种电平的输出电压, 输出波形更接近正弦波,适用 于高功率逆变。
逆变电路的主要应用领域
太阳能发电系统
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是直流电,逆变电路将 其转换为交流电,以供人们使用。
逆变电路(电力电子技术课件)

减至零后,再流过二极管VD。
换流方式
电感耦合式强迫换流
4) 强迫换流
给晶闸管加上反向电压而使其关
断的换流也叫电压换流(前图)
先使晶闸管电流减为零,然后通
过反并联二极管使其加 反压的
换流叫电流换流(左图)
换流方式小结
器件换流——适用于全控型器件
其余三种方式——针对晶闸管
断的换流也叫电压换流(前图)
先使晶闸管电流减为零,然后通
过反并联二极管使其加 反压的
换流叫电流换流(左图)
换流方式小结
器件换流——适用于全控型器件
其余三种方式——针对晶闸管
器件换流和强迫换流——属于自换流
因为器件或变流器自身的原因而实现换流
电网换流和负载换流——外部换流
借助于外部手段(电网电压或负载电压)
电感耦合式强迫换流
图a中晶闸管在LC振荡第一个半周期内关断
图b中晶闸管在LC振荡第二个半周期内关断
在图(a)中,接通开关S后,LC振荡
电流将反向流过晶闸管VT,与VT 的负
载电流相减,直到VT 的合成正向电流
减至零后,再流过二极管VD。
换流方式
电感耦合式强迫换流
4) 强迫换流
给晶闸管加上反向电压而使其关
其中交一直一交变频电路由交一直变换电路和直一交变换电路两
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属于整流电路,后一部分就是逆变电路。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
当将开关Q1、Q4闭合,Q2、
Q3断开时,电阻上得到左
正右负的电压;
(a)逆变电路图
(b)输出电压波形
图5-1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逆变电路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子装置。
其工作原理基本上是通过不间断地开关和关闭电流来产生一个平均为零的电压波形,从而产生交流电。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开关电路:逆变电路中的主要元件是开关管(如MOSFET、IGBT等),它们可以根据控制信号的输入来开关电流通路。
通过适当地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可以实现从输入直流电源到输出交流电源的开关切换。
2. 输入电流滤波:由于直流电源的输出中包含有高频脉冲,需要通过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来滤除高频噪声。
这通常通过输入电感和输入电容来实现。
3. 输出电压滤波:在开关管开关频率很高的情况下,通过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将切割波形转换为平滑的交流电压输出。
输出电感和输出电容构成了一个LC滤波网络,能够滤除开关产生
的高频分量,得到所需的交流电信号。
4. 控制电路:为了实现逆变电路的稳定和可靠工作,需要一个控制电路来控制开关管的开关时间和开关频率。
控制电路可以根据输入直流电压、负载变化等信息,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控制开关管的开关状态,以保持输出交流电压稳定。
总结来说,逆变电路通过适当地开关和关闭开关管来切换电流,通过适当的滤波和控制电路,可以将直流电转换为平滑的交流电输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单相逆变器单脉波脉冲宽度控制 4.4 正弦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4.5 三相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4.6 大功率逆变电路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1
通过输入直流调压:
交流 电源
+
可控 直流 电源 直流 环节 滤波器 逆 变 器 负 载
可控整流方案
二极 管整 流器
DC/DC 斩波器
(c)电压波形
15
调制法:双极性SPWM的脉冲面积
id
VD
T1
D1
T3 Z
D3
Vab TK VD TC TK VD / TC
a
T2
ia
b
D4
2TK / TC 1VD 2D 1VD
D4
T4
D
TK AB BF Vcm vr 1 vr 1 TC AE EH 2Vcm 2 V cm
同步调制和异步调制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23
三角波频率fC与正弦波频率fT(相当于逆变器输出频率) 同步时载波比:fC / fT =Const.
Vab
VD vr Vcm
vab1 (t )
V sin r t V vr (t ) VD rm VD rm VD sin r t Vcm Vcm Vcm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16
双极性SPWM谐波特性
v ab (t ) VD M cos( r t r ) 4VD 基波分量
滤波器
逆 变 器
负 载
斩波调压方案
以上两种调压方式均需要可控的直流输入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2
逆变器本身调压:
vo
A S1 S3
v1
v0
C D
L C
v1
0 D
C
E
vo
VD
S2 B
R
vo
T 2
X-Axis (b)180方波
o
t
t
VD
0
vo
S4
v1
基本逆变电路
Ton T
Ton
Tk Vrm Vab VD VD sin k Tc / 2 Vcm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Vab1 M VD sin r t
19
调制法:单极性SPWM特点 基波特性:
Vn Vn
0.8
2 2Vd
Vab1 M VD sin r t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8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
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 其效果基本相同 冲量指窄脉冲的面积 效果基本相同,是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 低频段非常接近,仅在高频段略有差异
图6-1 形状不同而冲量相同的各种窄脉冲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13
4.4 正弦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SPWM基本原理 双极性SPWM调制 单极性SPWM调制 规则采样SPWM SPWM的谐波特性 指定谐波消除调制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14
Vrm
vc
t
D1 T3 Z D3
2 调制法:双极性SPWM脉冲生成 0
id
VD
T1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6
4.4 正弦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SPWM基本原理 双极性SPWM调制 单极性SPWM调制 规则采样SPWM SPWM的谐波特性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7
4.4 正弦脉冲宽度调制技术 SPWM基本原理 双极性SPWM调制 单极性SPWM调制 规则采样SPWM SPWM的谐波特性 指定谐波消除调制
0
v2 ( t ) 3 V t 41 m 5 sin
6 7 8 9
2 3 4 5
2
10
3 5 7 9 10 10 10 10 10
1 3 5 7 9 3 4 5 10 10 10 10 10
t
t
vab ( t) 0
Vd vab (t )
Vd
1 2
(a)6
2
17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调制法:单极性SPWM脉冲生成
VD/2 n VD/2
id
T1
D1
T3 Z
D3
a
T2
ia
b
D4
D2
T4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18
调制法:单极性SPWM脉冲面积
VD/2 n VD/2
id
T1
D1
T3 Z
D3
a
T2
ia
b
D4
D4
T4
Tk Tk / 2 FC FB Dk Tc / 2 Tc / 4 EC EA Vrm sin k vr Vcm Vcm
7 8 9 10
cos K 1TS cosKTS V 1 1 1m 2 sin TS sin KTS TS 2 2
V1m
αK
(a)
1 2 3 4 5
DK
7 8 9
0 1 2 3
0 1 2 3
面积等效原理 下列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
有惯性的环节图a)上时,其电流响应效果如图b)所示低 频段重合,高频段有小差异,效果基本相同。
f (t) f (t) f (t) f (t)
(t)
O
a)
t
O
b)
t O 图6-1
c)
t
O d)
t
i(t) i(t) e(t) O a) 图6-2 b) a c d b
vab (t ) VD M cosr t 4VD 1 J 2 n1 (mM ) cos(m n 1) cos2mc t (2n 1)r t m1 n 2m
1.0
基波的频率、相位均与
调制波或参考波相同, 基波幅值为MVD。 输出电压中不含载波频 率偶次倍频及其边带谐 波。 载波偶次倍频两侧也仅 含奇次边带谐波簇。
VD/2 n VD/2
u G1 O u G2 O u G3 O u G4 O uo io O
id
T1
D1
T2
D3
a
T3
ia
Z
b
a)
D4 T4
D4
t t t t
?
io t 1 t2
t3 b)
uo t
1 3 1 5 1 7 输出电压大小:vab t 4VD sin sin t sin sin 3t sin sin 5t sin sin 7t
1. 消除了低次谐波,3,5,7….等 次谐波没有了。 2. 谐波幅值仍然可以与基波相 比较甚至更大。 3. LOH在两倍开关频率附近, 比双极性SPWM优越。
最低次谐波频率提高一倍,相当于单极性调制两倍开关频率的效 果,所以也称单极倍频SPWM。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ia
b
vr
3 2
Vcm Vrm
0
f N c 9 M Vrm fr Vcm
vc
vab
T2 D4 T4 D4
2 t
VD
0
2
VD
2
2 t
vr
vab
VD
2
2 4 1 3
(c)电压波形
0
3 2
VD
第4章 直流/交流变换器(逆变器)
2
2 t
2 4 1 3
( n0)
基波的频率、相位均与调制 波或参考波相同,基波幅值 为MVD。 输出波形不含载波偶次倍频 谐波。 谐波间隔为两倍基波频率, 奇次载频两侧为偶此边带谐 波,偶次载频两侧为奇次边 带谐波。
1.0
0.75
M=0.75 N=15
0.5
0.25
0
15
30
45
60
70
双极性SPWM频谱图
mJ
m 1
1
0 (m
2
M ) sin m
2
cosm( c t c )
载波倍频谐波
4VD
1 J ( m M ) sin ( m n ) cosm( c t c ) n( r t r ) 边带谐波 n 2 m1 n m 2
图6-2 冲量相同的各种 窄脉冲的响应波形
t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用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脉冲来代替一 个正弦半波 a)
正弦半波N 等分,可看成N个彼此相连的脉 冲序列,宽度相等,但幅值不等 用矩形脉冲代替,等幅,不等宽,中点重 合,面积(冲量)相等 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 SPWM波形——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 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 要改变等效输出正弦波幅值,按同一比例 改变各脉冲宽度即可
(a)正弦电压
(a)正弦电压
7 8 9 4 5 (b) 2 1
4 5 2 1
(b)
2
2
TK K V1m TS S VD
1 2 sin( TS ) 2 sin K Ts
t
td V
M:调制比
DK 按正弦规律变化,故脉冲面 积按正弦规律变化
V1
基波大小与调制比M成正比 谐波波特性:
V15 V13
V17 V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