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地貌1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7讲外力作用与地貌第4课时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7讲外力作用与地貌第4课时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的冲积物在沟谷出口处不 冲积扇

断堆积
堆 洪积扇 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堆积而成,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积 河水流速变缓,所挟带的碎石和泥沙在岸边(一岸或两岸)沉积,洪水时被淹
地 河漫滩平原 没,枯水时出露的河边滩地

三角洲
河水流到入海口时,流速极缓,加上海潮顶托,其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 积
4.关于图中边石坝的形成条件错误的是( D )
A.池水的水位基本稳定 B.空气中高CO2含量促进其形成 C.池水的补给以滴水为主 D.池水排泄主要是靠径流外泄 解析 图中含有碳酸氢钠的水滴在下滴过程中砸向洞壁,沿洞壁向池中流动 补给池水,沿洞壁流动的水在流动过程中,水中的二氧化碳析出,促使碳酸 钙沉积,形成边石坝,所以空气中高二氧化碳含量也促进其形成,而池水的 水位基本稳定,避免水位变化大对洞壁边石坝沉积处的侵蚀,促进了边石坝 的形成,A、B、C选项均错误。边石坝的形成与池水排泄方式关系不大,D 正确。
1.海蚀地貌与冰蚀地貌
【素能升华】
2.海积地貌与冰积地貌
【对点精练】
(2022·湖南岳阳质检二)小茗同学利用暑假到福建省平潭 县海坛岛进行研学,他发现该岛河流较多,有第四系海积 平原和风积砂堆积。某处海面礁石上屹立着两块形似双桅 帆船的花岗岩巨石,巨石边缘圆滑,东面如刀切一样的平 整,当地人称其为“半洋石帆”(右图)。据此完成5~6题。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解析 羊背石长轴延伸的方向和冰川运动的方向一致,纵剖面前
后不对称,迎冰坡一般较平缓和光滑,背冰坡较陡峻和粗糙。因
此,图中形成羊背石的冰川向北运动。故选D。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四川成都高一检测]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其 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在特定情况 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下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向 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第16题,根据风频玫瑰图可知,该地的盛行风为西北风。新月形沙丘 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一侧(西北坡)缓而凸,背风坡一侧(东南坡)陡 而凹。 第17题,防风固沙林的走向应与盛行风向垂直才可以起到最佳的防风固沙 效果。当地盛行风为西北风,因此防风固沙林的走向应以东北—西南走向 为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指出阿拉巴特狭长沙嘴所属地貌类型和其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 地貌类型:海岸地貌。外力作用:海浪堆积。 (2)简述阿拉巴特狭长沙嘴的形成过程。 沿岸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受海浪、海流等共同影响,泥沙不断 沿平行于海岸的方向堆积;逐渐形成高出海平面、南北狭长的阿拉巴特狭 长沙嘴(沙坝)。 (3)简析锡瓦什湾淤积严重的原因。 沿岸河流不断挟带泥沙入湖沉积;锡瓦什湾与亚速海水体交换少,泥沙流出 少,加剧淤积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4·天津滨海高一期末]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和 黄土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带示意 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颗粒( A ) A.自西北向东南由粗变细 B.自西北向东南由细变粗 C.自东北向西南由粗变细 D.自东北向西南由细变粗

4.1.3 常见地貌类型(第三课时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3 常见地貌类型(第三课时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主导风风速越强,两翼交角越小 多个新月形沙丘相连形成沙丘链,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主导风风速越强,两翼交角越小 多个新月形沙丘相连形成沙丘链,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
活动
指出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 风坡,并标出主导风向
我国西比沙漠地区的沙丘链 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图。完成下面两题。
7.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B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8.该抛物线状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
部位是 A.甲、乙
D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涠洲岛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第四纪火山岛,受多期次海进、海退及波浪和构造 作用的共同影响,基岩和生物海岸在海浪长期的侵蚀作用下,海蚀地貌异常发育。 下图分别为涠洲岛滴水村附近的海蚀崖和海蚀穴示意图(图1)和一般海蚀崖形 成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海崖上的岩石裂缝发育的地方,因 受海浪不断冲击,岩石不断碎落成 空洞,称为海蚀洞
随着海蚀作用的进行,基岩海岸底部岩石不断崩解、破碎,其 上的岩石因支撑力减小而发生重力崩落,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 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壁悬崖
突出的海岬两侧岬角同时遭受 两个方向波浪作用,可使两侧 海蚀穴蚀穿而成的拱门状,称 海蚀拱桥或海穹
➢ 为什么说十二使徒在不断倒下,又不断生成?
02 海 岸 地 貌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海浪侵蚀 基岩海岸
海蚀地貌
海浪搬运
海浪堆积 沙质、泥质海岸
海积地貌
海蚀 地貌
➢ 海洋的剥蚀作用是指由海水的机械动能、溶
解作用和海洋生物作用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 底物质的破坏作用,简称海蚀作用 ➢ 机械海蚀作用:主要由海水运动产生动能而引起 (如波浪、潮汐等),破坏的方式有冲蚀和磨蚀 ➢ 化学海蚀作用:海水对岩石的溶解或腐蚀作用 ➢ 生物海蚀作用:既有机械的也有化学的 ➢ 以上三种海蚀作用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但以机械 方式为主

4.1常见的地貌类型海岸地貌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1常见的地貌类型海岸地貌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本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海岸地貌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这种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教师提供相关资料、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4.教师总结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教学案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介绍海岸地貌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海岸地貌的定义及其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其次,分析海岸地貌的形成原因,包括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因素。接着,详细讲解各种海岸地貌类型的特征,如珊瑚礁、沙滩、峭壁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不同海岸地貌的风采。最后,探讨海岸地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本案例以我国不同地区的海岸地貌为切入点,通过展示真实、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海岸地貌的多样性。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海岸地貌的概念和特征,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本案例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海岸地貌?”、“海岸地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海岸地貌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微专题:海岸地貌
结合图示海蚀地貌,请说明石老人地貌的形成和消亡过程。 岩石海岸被侵蚀崩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被海水冲击形成许多洞穴,洞穴扩大 贯穿,形成海蚀拱桥,波浪侵蚀使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随着海水的不断 冲击,海蚀柱倒塌,形成碎屑堆积物。
原理突破,思维建模
2.探究海岸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图1)海岸地貌类型齐全。
(1)创设认知冲突情境,突破定向思维束缚 试题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即“除旧布新,破而后立”。两组试题都在着力打 造具有认知梯度与挑战性的试题情境,意在打破学生的原生认知结构与思维模式, 让学生在解决新情境、新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原生认知与思维的迭代,进而实现 创新性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的达成,从而避免学生陷入定向思维的窠 臼;两组试题选材均源于反映学科研究前沿的学术资料,并在组织、优化试题情 境中为学生提供了科研团队连续多年海平面或海岸线变化的实测数据,旨在引导 学生能够像从事创新工作的地理学家那般进行思考,突出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 结构不良的地理信息时,敢于大胆推测和设想并能进行周密论证的科学创新素养; 如全国甲卷第7~8题以海岸线变化创设探究型学习情境,突出对海岸线、湖泊 演化特点的考查,旨在引导学生利用科学证据来论证、分析地理事象发生、发展 和演化过程,意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批 判性思维。如全国乙卷37题在构建情境时“先入为主”,为学生展现了美国阿 拉斯加与密西西比河入海口处两地多年连续海平面变化的不同趋势,让学生于审 题过程中自然生成与固有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相背离的地 理事实认知,学生只有在打破原先固有认知的基础上,并利用试题情境提供的 “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冰盖消融”等关键点生成新的思维结构,做 到除旧布新,破而后立,最终实现对试题设问的正确化解,此举意在培养学生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以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上图为石狮黄金海岸景观图。
[探究] 图中沙滩属于哪种海岸地貌类型?此外,常见的该 地貌类型还有哪些?
提示:海积地貌。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系统认知] 海滩的开发利用方式
海滩是水产养殖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是开发海洋、 发展海洋产业的重要阵地,其本身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他 海洋资源;海滩还可开发为休闲娱乐等旅游度假区。
解析: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分布及形成条件,据图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峰林 洼地 地下河 (2)云贵高原 溶蚀、淀积 (3)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问题探究二 常见的海岸地貌类型有哪些基础考点 探究点(一)海蚀地貌
[思考探究] 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 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 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 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探究] 形成鼓浪石的外力作用是什么?该外力作用形成的 主要地貌类型有哪些? 提示:海浪侵蚀作用。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平 台等。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 岩石(以石灰岩为主) 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 地貌。 2.类型 (1)喀斯特 溶蚀 地貌: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溶斗和 地下溶洞等。 (2)喀斯特 沉积 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海积地貌
波浪和__沿__岸__流___共同 作用
海 ___滩__、沙嘴、离岸堤、水下 _沙__坝__等
三、冰川地貌
1.冰川 (1)概念: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 天然冰体。
(2)类型:
划分依据

4.12风沙地貌海岸地貌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4.12风沙地貌海岸地貌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在本节开始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呈现我国著名的风沙地貌景观——鸣沙山和月牙泉,以及美丽的海岸地貌——海南岛沙滩。让学生对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产生直观的感知。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独特的地貌景观?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学生在认知方面,对风力、水力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难以理解其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
2.在技能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如识别和分析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户外实践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存在抵触情绪。
2.海岸地貌:讲解海岸地貌的分类、形成机制和特点,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结合图片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力对海岸线的塑造作用。
3.地貌分布规律:分析我国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风沙地貌或海岸地貌案例进行分析。
3.分析题:分析特定地貌案例,解释其形成原因及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
1.回顾重点:引导学生回顾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分布规律。
2.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的知识体系,明确它们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
3.情感态度: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自然地貌的敬畏之心和环保意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1)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1)学案

课时2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认识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

2.了解沙丘的类型与成因。

3.认识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一、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类型(1)风蚀地貌类型成因形态特征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雅丹地貌盛行风对地表进行侵蚀沟槽和垄脊相间,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2)风积地貌①成因: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②常见形态:新月形沙丘,状如新月,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

③分类类型形态特征对环境的影响固定沙丘沙丘上生长有植被植被能固定流沙流动沙丘没有植被随风移动,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判断1.雅丹地貌在东部沿海比较常见。

( × )2.流动沙丘能埋没房屋和道路。

( √ )3.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

( × )4.根据沙丘的形态能判断附近的盛行风向。

( √ )5.流动沙丘遇到灌木等植被可能转化成固定沙丘。

( √ )二、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1)海蚀地貌类型形态特征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平台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2)海积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判断1.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海蚀崖。

( × )2.海蚀柱出现在岩石组成的海岸边。

( √ )3.沙滩的滩面都很广阔。

( × )探究点一风沙地貌下面是四幅景观简图。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①长江三峡________②楼兰古城________③“鱼米之乡”________ ④西北“魔鬼城”________『答案』①—A②—D③—C④—B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四幅图中地貌景观的成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浪的能量:
E=K1LH2/T
E: 波浪的能量 K1:常数,在深水区为0.0625- 0.125 g
L: 波长
H: 波高
T: 周期
由此可以看出波浪能量的大小决定于波浪 的大小,特别是波高的大小.
Oscillatory and Translatory Motion
Translatory motion re-suspends sediment
High and Low Tides in Bay of Fundy
Low Tide at Bay of Fundy
Source: William E. Ferguson
Rising Tide at Bay of Fundy
Maximum
Source: William E. Ferguson
The Effect of Tides On Shorelines
据.
1405-1433
最主要的气候调节器
全球温盐 环流构成
的输送带
(千年尺度)
温盐环流和大气中的Hadley环流、Ferrel环流
和极地环流一起构成了对于维持全球气候系 统的能量平衡至关重要的经向环流体系.
海洋的极向热输送约占海气耦合系统中极向
热输送总量的 50%. 在 50ºN 附近 ( 那里的海洋 西边界流最强)通过强烈的海气热交换,把大量 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把能量向更高纬 度输送.海洋经向热输送强度的变化,将对全球 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Parts of A Wave
Fetch – Southern Ocean, Straits of Magellan
波浪要素
波陡:波高与半个波长之比 波速:波长移动的速度 波向线:波浪传播方向的线 波峰线:通 波高(H),周期(T), 波速(C),波射线
深水波及其特性

在水深大于1/2波浪波长的水域传播的波浪 称为深水波.由于水深较大,海水质点的运动 不受海底地形的影响.
深水波的水质点运动
深 水 波 的 传 播
在垂直方向上随水深增加,水质点轨迹半径减小.当水深按等差级 数增加时,波高或水质点运动圆周半径按等比级数减小 .在海面以下 一个波长的深度处,水质点运动轨道的直径只有海面波的1/512.外海 传来的波浪进入水深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中的水质点才比
北 大 西 洋 深 层 流
第一节 海岸地貌
一、海岸地貌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分为海
岸、潮间带与水下岸坡三个部分.海岸是岸线以上狭长
的陆地部分 ,以激浪作用到达处为上界 .潮间带位于高、
低潮间 ,高潮时淹没 ,低潮时出露 .水下岸坡则指低潮线
以下直到波浪有效作用下界.
海洋环境分区与海岸带地形
Spring tides occur when the Earth, Sun, and Moon are lined up.
Neap tides occur when the moon lies at right angles Fig. 16-8, p.382 to a line drawn between the Sun and the Earth
Tides mostly caused by the Moon

潮汐在海岸带的作用: 1. 扩大波浪作用的范围 2. 搬运波浪作用形成的泥沙 3. 侵蚀海底和海岸
According to their report in the June 15 issue of Nature, about 1 terawatt, or 25 to 30 percent of the total tidal energy dissipation, occurs in the deep ocean. The remainder occurs in shallow seas, such as on the Patagonian Shelf.
海洋表层流(风驱环流)
黄海冷水团
黄海暖流
对马暖流
长江冲淡水
台湾暖流
黑潮南海分支
南海暖流
表面风对于 100
m左右以下深度的海水环流所 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则 足以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
Cross-section view of ocean circulation
Deep ocean currents; blue indicates cold, deep currents; red indicates warmer currents closer to surface (used with permission from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2004年印度洋海啸
斯里兰卡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 点,印度尼西亚苏门答 腊岛(北纬3.6度,东经 96.28度)发生9级地震, 从而引发大规模海啸, 到2006年末为止的统计 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 震和海啸以及所造成的 瘟疫灾害已经造成近30 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 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 惨重的海啸灾难
/Newsroom/NewImages/images.php3?img_id=3773
1.3 海流作用

海流的概念:
海水有规律的水平流动,称为海流.

海流的形成原因:
漂流:由行星风系形成的; 密度流:由海水密度差异造成的.
地 球 的 风 系
第九章 海岸地貌
海 洋 的 重 要 性
地表的72%
太阳能
有 光 食 物 链
黑 暗 食 物 链 地热
海洋提供食物的能力约为全球陆上可耕面积的 1000倍,每年可提供300亿人口食用的水产品.目前中国 有4千万人以渔业为生计.
全 球 洋 底 以 下 的 微 生
物量相当于地球表层生 物圈的1/10 新陈代谢极度缓慢 , 有 的休眠数十万、数百万 年

试验水槽中观测波浪在 浅水区的变形(H.E.康 德拉契夫)。左右两图 是不同水深的变形情况。 小圆点是波浪作用时每 隔1秒钟测定的水质点 位置,每个圆形中横线 是静止水位的水平面, 最下部横线是波浪在水 底的变形,数字是水深。
波 浪 破 碎
波浪的折射:
当传播方向与海岸线向斜交的波浪进入
浅水区后,由于海底的摩擦作用,首先进入浅
现代海岸带 浅海 古海 岸带
海岸线
海滨线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潮间带
浪基面 潮下带 水下岸坡区 海滩区
潮上带
海岸区
外 滨


海 前滨
滨 后滨
Typical Coast
1. 海岸动力作用

海岸带的主要动力过程包括:
① 波浪作用
② 潮汐作用
③ 海流作用
1.1 波浪作用
波浪的概念:
风吹过海面时 , 通过压力和摩擦作用将能量 传递给海水 , 使海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作圆周运 动,海面随之发生周期性的起伏.
最大的资源仓储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分布
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产地
推测的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地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Satoh绘制,2001)
•浅地壳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含碳量
是所有化石含碳量的2倍
•其储量大约相当于煤炭和常规石 油天然气总量的3倍 •日本在南海海槽中发现的天然气 水合物储量可供日本在石油和天
然气耗尽后使用140年
•美国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也 相当可观
海洋与军事
在高技术条件下 , 现代战争逐渐成为涉及太空、空中、
海面、水下和海底多层空间的立体战争 . 海洋环境要素
信息的获取和预测已成为提高海上战斗力 , 使武器装备
发挥最佳作战效能的关键所在 , 也成为军事海洋学研究
的核心;同时 , 也必须为国家海域划界提供关键科学依
印度
Tidal Bulges
Affect of the Sun Much less
潮汐要素:
高潮:潮汐引起的海面上涨的最高位置 低潮:潮汐引起的海面降落的最低位置 涨潮:由低潮到高潮的海面上涨过程;所需要的时
间称涨潮时
落潮:由高潮到低潮的海面下降过程;所需要的时 间称落潮时 潮差:相邻高潮与低潮之间的海面高度差.
水区的部分传播速度变慢 ,从而产生波浪波
峰线出现与海岸线相平行的趋势.波浪波峰
线在近岸地带发生的这类变化现象称为波
浪的折射.
波浪的折射:
波浪的折射:
1.2 潮汐作用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海面周期性
垂直涨落和水平流动,称为潮汐.习惯上,周期性的海面
涨落称为潮汐,周期性的海水流动称为潮流.

一个潮汐周期大约为 12 小时 26 分;在宽阔的大洋上 , 潮差很小 ,理论上为78cm.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地形如喇 叭形的海湾地区 ,潮差可以达到很大 ,钱塘江最大潮差 可达8m,世界上最大的潮差可达20m
The Moon’s gravity causes a high tide at point A, directly under the Moon
海流的作用
• 搬运波浪作用形成的泥沙 • 侵蚀海底和海岸
由于大部分海流从海洋到达海岸带沿途受
海底摩擦、地形阻碍以及波浪和潮汐的顶托,其
能量已经非常微弱,对海岸地貌的塑造作用不及
波浪和潮汐作用强.
1.4 海啸

海啸的概念:
由突发的海底错动、海底滑坡、海底火 山喷发、或滑入海洋中的陆上滑坡引起的 巨型波浪。
较明显地扰动海底,通常把1/2波长的深度看作波浪作用的极限深度.
浅水波:
当外海的波浪进入水深小于其波长二分之
一的水域时 , 海水的波动触及海底 , 水质点与海
底相互作用 , 波浪特点和性质发生变化 . 这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