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合集下载

形而上学的具体意思和例子

形而上学的具体意思和例子

形而上学的具体意思和例子一、什么是形而上学呢?1. 简单来说呀,形而上学就像是去探究那些特别特别基本的东西。

打个比方,就像盖房子之前得先弄清楚地基怎么打,这个地基呢就是那些特别基础的东西。

形而上学就是研究存在呀、本质呀、实体这些最最根源性的概念。

比如说,这个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是物质呢,还是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性的东西呢?这就是形而上学关心的问题。

2. 从哲学的角度看呀,它就像是站在一个很高很高的地方俯瞰整个知识的大厦,然后思考这个大厦的根基到底是什么样的。

它不会满足于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是想要深入到现象背后去挖掘那个最根本的原理。

比如说,我们看到花是红的,草是绿的,这是现象。

但是形而上学就会问,为什么我们能感知到红和绿呢?这种感知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本质的东西在决定着呢?3. 形而上学还研究一些超验的东西。

什么是超验呢?就是超出我们日常经验之外的。

比如说上帝是否存在呀?灵魂是什么样的呢?这些东西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可能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形而上学就会大胆地去探讨这些问题。

就像我们在黑夜里抬头看星星,星星那么遥远,但是我们还是想要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而上学对于那些超验的东西就有着这样的好奇心。

二、形而上学的例子1. 在古希腊的时候,有个哲学家叫柏拉图。

他提出了理念论,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想。

他认为呀,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理念的世界。

现实世界里的东西都是对理念世界里的东西的模仿。

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圆形的东西,像盘子呀、车轮呀,它们都是对那个完美的圆形理念的模仿。

这个圆形理念是永恒的、不变的,而现实中的圆形物体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这就是从本质和现象的角度来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把现实中的东西归结到一个更抽象、更本质的理念上。

2. 再比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想要找到一个绝对确定的东西,他怀疑一切,但是最后他发现,当他在怀疑的时候,他的思维是存在的,所以他得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个结论。

笛卡尔的思辨哲学之“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思辨哲学之“我思故我在”



2015年10月3日星期六
结语
笛卡尔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他以批判性的反思、科学方法和理性精神清理 了经院哲学的废墟,重建了形而上学的基础, 开辟了一条不同以往的崭新的道路,缔造了以 蓬勃向上的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新的时代精神。
笛卡尔的思辨哲 学之“我思故我 在”
教育学原理 齐振 2140402001 高等教育研究所 徐新海 2147602001
2015年10月3日星期六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在中世纪末期,西欧社会发生了两场重大的文化变革活动,
一场是意大利和南部欧洲拉丁语世界中的文艺复兴运动, 另一场则是北部欧洲日耳曼语世界中的宗教改革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作品,当中体现了人文主义 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 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 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學和经院哲学基础 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 宗教改革的最重要的文化意义在于,它克服了中世纪基督 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 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虚假信仰和伪善道德, 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
2015年10月3日星期六
形而上学(μετάφυσικά)


黑格尔把形而上学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 法来批判,因此形而上学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指用孤立、静止、片 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马克思沿用了 黑格尔的这种定义。 吉林大学孙正聿的《哲学通论》叙述如下:人们通常是在两种不同的 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 其一,是在近似于“哲学”的意义使用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 “形而上学”是一种追求和论证超验的“存在”,即超越经验的关于 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的理论。 其二,是在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 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指一种以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世 界的哲学理论,是指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方式。

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想

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想

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想形而上学思想是西方哲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概念。

它源自古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形而上学一词本身就暗示了其研究的对象,即超越经验世界的本质和存在。

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思想主要涉及对现象世界背后的实体、本质和意义的探讨。

形而上学追问的问题包括:存在是什么?事物的实质是什么?世界的结构是怎样的?形而上学不仅关注物质世界,还观察到了超越物质世界的领域,比如心灵、价值、意义等。

在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被认为是形而上学思想的奠基人。

他提出了“理念”的概念,认为真实的本质存在于理念中,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柏拉图认为,物质是虚幻的,而理念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这种观念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哲学家如尼采、黑格尔等都在柏拉图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

另一位影响深远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他对形而上学的贡献在于对实体和存在的详细研究。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四种因果关系:材料原因、形式原因、动力原因和目的原因,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形而上学系统。

他认为,存在并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最直接的实在。

近代哲学家对形而上学的看法各不相同。

笛卡尔将形而上学置于神学之上,认为通过怀疑一切可以找到存在的绝对真理。

康德强调了形而上学的有限性,他主张通过批判性哲学来确定人类认知的范畴和限度。

黑格尔则试图将形而上学与历史哲学结合起来,将存在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总的来说,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想通过对存在、实体、本质等问题的探讨,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形而上学使我们能够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思考世界的本质和意义,探求真理的根源。

形而上学的研究不断推动哲学领域的发展,也激发了人类思想的无穷创造力。

数学史论文——笛卡尔的生平

数学史论文——笛卡尔的生平

笛卡尔的生平法国人具有笛卡尔精神,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说的。

外国人也跟着说:笛卡尔是一个典型的法国现象。

那什么是笛卡尔精神呢?这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它运用一种确实可靠的方法——探求真理。

在17世纪以前,代数和几何基本是分离的。

代数主要研究“数”,而几何主要研究“形”。

第一个在代数和几何上架起一座桥梁的人是法国的笛卡尔,而笛卡尔这个名字因解析几何对科学的巨大贡献而家喻户晓。

1596年3月31日,笛卡尔出生在法国图赖讷地区的莱依镇。

笛卡尔的父亲约阿希姆·笛卡尔是布列塔尼省伦诺地方法院的评议员,按现在的职业来说,他既是律师又是法官。

当时涉及法律事务的职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世袭的,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在社会上有相当的独立性和一定的特权,属于所谓的穿袍贵族阶层,其地位介于贵族和资产者之间。

其母让娜·布罗沙尔出身同一社会阶层,1597年去世,给笛卡尔留下一笔遗产,使他在此后的一生中有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得以从事他自己喜欢的工作。

有关笛卡尔早年生活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幼年体弱,丧母之后由一位保姆照顾;他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因此他父亲说他是“小哲学家”。

笛卡尔8岁时入拉弗莱什镇的耶稣会学校读书,校方出于对他健康的关心,特许他不受校规约束,早晨可躺到愿意去上课时为止。

据说他因此养成了清晨卧床长时间静思的习惯,几乎终身不变。

该校的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在前五年学习人文学科、法语、音乐、表演和绅士必备的技艺——骑马和击剑。

后三年课程的总称是哲学,包括逻辑学、一般哲学、物理、数学、天文学以及形而上学。

在涉及科学的课程中,只有数学和天文学含有较新的研究成果。

笛卡尔曾对诗歌怀有浓厚的兴趣,认为“诗是激情和想象力的产物”。

人们心中知识的种子犹如埋在碎石中,哲学家“通过推理”使之显露,“而诗人靠想象力令其迸发火花,因为更加光辉。

”(笛卡尔著作《奥林匹克》)笛卡尔后来回忆说,这所学校是“欧洲最著名的学校之一”,但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因为教科书中那些看来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些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唯一给他安慰的是具有自明推理的数学。

论笛卡儿的数学形上学思想

论笛卡儿的数学形上学思想
[ 关键词] 笛卡) 数学方法;形 而上学 t 4
[ 图分 类号]B 6.1 [ 献标 识码 ]A [ 章编 号]10—6 2 (0 1 206 -4 中 55 文 2 文 092 9 2 1)0—0 70
勒 内・ 卡儿 ( 5 6 1 5 ) 笛 1 9 - 6 0 ,不仅是 哲学史 上
6 8
燕 山大 学 学报 ( 学 社 会 科 学版 ) 哲
2 1 年 01
笛卡 儿说 ,为 了确 立 真理 ,应 该 使用 数学 方
同而且 随之变化 。 而他则 反对这种看 法 ,于 是提 ” 出了他对 知识谱 系的见解 ,他说 :“ 全部哲学 就如

法 ,因为这种 方法超越 了其研 究对象 。他认 为 ,数
就是 ,数学是解开 自然之谜所需要的惟一钥匙 。
他详细阐述了为什么世界可 由数学格致。 他坚称物
质最 可靠最基 本 的性质 就是形 状 、 延和运 动 。因 广
在这次 体验之后 , 他所 , 以广延和运 动是基本 所 的实 在 。故而 ,笛卡儿 如此大 胆地 宣称 :“ 给我广 延和运 动 ,我 将造 出宇宙 。 ”口

几何 。 析几何 的存在和 成功使用 , 设 了在数 的 解 预 王 国与几何 学王 国之 间精确 的一一对 应关系 。 们 它 是 相互 联 系 的 ;它们 的关系 是 明确 的 、绝对 的对 应 。他发觉 ,空 间或广延 的本质是这 样 的,以至于 其 关 系不 管 多么 复 杂 ,总可 以用 代 数 公式 加 以表
位 伟 大 的哲学 家 ,同时 也是 一位 划 时代 的数 学
家 、科学家 。他所 制定 的方 法论动 摇 了旧哲学 的根 基 ,为新思想 的兴起 开通 了新渠道 ;他创 造 了一 套

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

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

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笛卡尔勒内·笛卡尔1596年3⽉31⽇⽣于法国安德尔-卢⽡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得名),1650年2⽉11⽇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被认为是解析⼏何之⽗。

他还是西⽅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

⿊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代欧洲⼈,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平经历少年时期少年时期他上过⼀所环境优雅的耶稣会学校──尖塔中学。

⼆⼗岁在普⽡提埃⼤学获得法律学学位。

虽然笛卡尔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却认为除了数学以外任何其它领域的知识皆是有懈可击的。

从此,他没有继续接受正规教育,⽽是决定漫游整个欧洲,开阔视野,见悉世⾯。

由于笛卡尔的家庭经济富裕,⾜以使他囊满⽆挂,悠哉游哉。

长⼤以后从1616年到1628年,笛卡尔做了⼴泛的游历。

他曾在三个军队中(荷兰、巴伐利亚和匈⽛利)短期服役,但从未参加任何战⽃。

观光过意⼤利、波兰、丹麦及其它许多国家。

在这些年间,系统陈述了所发现真理的⼀般⽅法。

五⼗⼆岁时,决定⽤此⽅法将世界做个综合性的描述。

1629年写了《思维指南录》⼀书,概述了他的⽅法。

在1630年到1634年期间,笛卡尔运⽤⾃⼰的⽅法研究科学。

为了能学到更多的解剖学和⽣理学知识,亲⾃做解剖。

在光学、⽓象学、数学及其他⼏个学科领域内都独⽴从事过重要研究。

唏嘘离世1649年,笛卡尔接受了瑞典⼥王克⾥斯蒂的慷慨之邀,来到斯德哥尔摩做她的私⼈教师。

笛卡尔喜欢温暖的卧室,总是习惯晚些起床。

当他得知⼥王让他清早五点钟去上课,他深感焦虑不安。

笛卡尔担⼼早上五点钟那刺⾻的寒风会要了他的命。

果然不出所料,他很快就患了肺炎,1650年2⽉,在他达瑞典仅四个⽉后,被病魔夺去了⽣命。

试论笛卡尔方法的演变及其意义

试论笛卡尔方法的演变及其意义

试论笛卡尔方法的演变及其意义笛卡尔深厚的数学功底对其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把数学方法植入哲学土壤,将直觉利演绎视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方法,并以普遍怀疑作为补充。

当笛卡尔进行更深刻的哲学思考时,却感受到了直觉和演绎方法的局限性。

标签:笛卡尔;直觉;演绎法;普遍怀疑;理性主义笛卡尔既是西方伟大的哲学家,又是卓有建树的数学家。

他的解析几何理论,直至现在仍是高等数学的基础。

即使是中学生,也对“笛卡尔坐标系”耳熟能详。

同时,他提出了心物二元论,开西方身心问题讨论之先河。

受数学方法的影响,笛卡尔对西方古代哲学做了重大变革,提出直觉和演绎是根本的方法选择,从而为近代理性主义认识论奠定了方法和原则的基础,并试图为一切知识提供一个形而上学的框架。

当然,在笛卡尔的方法选择中,也蕴含着内在的矛盾。

本文试图阐明直觉、演绎方法在笛卡尔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演变、意义及局限性。

一、直觉与演绎笛卡尔认为形而上学是哲学大树的“根”。

当然,他的形而上学概念比希腊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含义更广,不仅指关于“存在”或本体论中的某些方面,还包括认识论中的基本原理。

在笛卡尔看来,正确的认识方法是认识论甚至整个哲学理论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容。

相比之下,“存在论”倒是第二位的,因为关于存在的知识是运用正确的认识方法得出的必然结果。

1628年,笛卡尔写成第一部哲学著作《指导心灵的规则》。

在这部著作中,他将认识论置于哲学的中心地位,提山关于精神、物质的形而上学知识要必须弄清楚,因为它们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

在《第一哲学的沉思》中,笛卡尔用直觉方法探讨了上帝、灵魂等问题。

他认为,哲学研究的目的是获得人类理智所适合的一切知识,它们不能建立在以往各种学科的基础上,也不能以猜测或偶然判断为依据,而必须诉诸于直觉和演绎。

他说:“我们要注意那一切能使我们毫无错觉地获得关于事物知识的精神活动。

这些活动我只承认两个,即直觉和演绎。

”笛卡尔把直觉和演绎推崇为获得一切真知识的唯正确的方法,并对二者的含义做了明确的界定。

西方哲学智慧第09讲笛卡尔哲学

西方哲学智慧第09讲笛卡尔哲学
西方哲学智慧第09讲笛卡尔哲学
o 这一转向在人类思想史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o 如果我们不先解决如何知道的问题,不先解决正确或错
误的标准问题,我们的哲学讨论就会陷入无效的讨论, 因为我们无法确定谁是谁非,讨论也就无法取得成效。 o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发展了一整套形式逻辑的体系, 我想最初的用意也是为了解决争论或辩论中谁是谁非或 正确性的标准问题。 o 这种思想方法上的变革,风气的改变,对西方现代科学 的诞生是起了加速或促进作用的。 o 1660年,少年牛顿初入剑桥大学,在别人问他要学什么 的时候,据说他回答道:“数学,因为我打算去检验人 事占星术”。 还有伽利略的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 德关于落体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的观点。
o 讨论形而上学问题的哲学家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他们究 竟是如何知道“相”,如何知道“上帝”之存在的,这 导致后来神学家甚至讨论一个针尖上能够站多少天使, 天堂玫瑰是否有刺之类的无意义的问题。
o 真正开始对认识问题,对人的认识能力开始反思的哲学 家是笛卡尔,这在欧洲哲学史上被称为“认识论转向” (epistemological turn)。
o 有几点值得注意: o 1、怀疑只是摆脱偏见、获得无可怀疑的原则的手段,自
身并不是目的。“怀疑一切”是方法论的怀疑论。 o 2、可怀疑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假的,也不等于就证明其为
假,但有可能为假,故不能作为知识的起点或前提,不 能作为无可怀疑的第一原理。 o 3、确定性=清楚分明(clear and distinct)=无疑=真。
o 他所说的直觉是指理智的活动使思维达到如此的清晰的 程度,以至于心中没有留下任何的怀疑。直觉给予我们 清楚分明(distinct and clear)的无可怀疑的观念。比如, “一条直线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的距离。”又比如, “如果A=B,B=C,那么,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笛卡尔与形而上学勒奈·笛卡尔作为近代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不仅奠定了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主要原则,更是为17世纪形而上学奠定了基础,在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时至今日,笛卡尔在西方哲学中仍有着广泛的影响。

一些流派、观点都直接或间接与他产生关系,从他的思想和方法中汲取灵感。

而他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就是他对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之一。

一、笛卡尔之前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这个词源于希腊文ta meta ta physica ,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

它最初只是安德罗尼柯(Androicus)在整理和分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把讨论终极本原问题的著作排在其物理学之后而得名。

此书进入中国,由于其内容具有超感性、非经验对象的性质,与魏晋时期的玄学相似,曾被译为“玄学”。

后来严复据《易传系辞上》中“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之说,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

再后来,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被赋予与辩证法相对的,某种机械的,静止的和绝对僵化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也是在这一含义上使用该概念的。

形而上学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问题,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尤有重要意义,它是哲学问题的核心和基点,甚至成为哲学的同义词。

1.形而上学意义的开端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始,西方哲学就把探索“始基”,即宇宙自然永恒普遍之本质的形而上学问题提了出来。

后来巴门尼德提出更为一般的“存在”作为万物的“始基”,从而奠定了他在形而上学史上的“开端”地位。

巴门尼德认为有两条不同的研究途径:一条是主张“存在着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是主张“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必然存在。

”保罗·爱德华兹(P.Edwards)在其主编的《哲学百科全书》的“形而上学”篇中这样认为:“最恰当地说,形而上学开始于巴门尼德,因为在他残留的作品中表现,至少是暗示了作为一门独特的哲学探索的形而上学的一些典型特征”。

[1]在巴门尼德之后,苏格拉底(Socratee, 公元前468—前399)对形而上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他把神和心灵作为哲学的对象,对事物的目的进行研究。

其次,他提出“美德就是知识”命题。

这个命题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不仅可以推出善就是真,且具有“合理的利己主义”。

再次,他对一般伦理定义进行寻求,为形而上学的基本对象的确定提供了前提。

[1]保罗·爱德华兹《哲学百科全书》2.形而上学意义的确立继苏格拉底之后,在古希腊产生了另一个伟大的形而上学家,这就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

形而上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最终形成的,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明确了形而上学的学科地位,确立了形而上学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提出了第一哲学(形而上学)其研究对象,并规定了他在各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和指导作用,强调了它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尊贵性。

这在形而上学发展史上乃至人类学术的发展史上,都是具有跨时代的贡献。

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对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的对象作了详细研究,提出了关于“实体”的“四因”学的认识论。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四因构成的,分别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由此出发,他肯定了三个实体:质料、形式、个别事物。

总之,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不仅形而上学的学科地位得到了明确的确立,而且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也得到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再加上亚里士多德所叙述的形而上学的认识理论和认识方法,可以说,这使形而上学的完整意义得到最终确立。

3.形而上学对象研究的深入化中世纪哲学在古希腊哲学所确立的形而上学的意义基础上,以其特有的方式,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形而上学的对象,注入了更多的神学因素。

由于经院哲学不是面向自然和社会,而是在经院里论证宗教教义,所以它所论证的问题多是一些文字游戏(如:“针尖上可以站几个天使?”)。

但是,从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的发展来看,在其所讨论的问题中,两个问题影响重大。

第一是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这个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可以是安瑟伦(Anselmus,1033—1100年)。

第二是关于个别和一般及其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著名研究者可以算上以安瑟伦为代表的实在论者与以洛色林(Roscelin,约1045—1112年)为代表的唯实论二派。

总之,中世纪经院哲学用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等理性神学的方式进一步论证了上帝的存在,并在究竟是一般先于个别还是个别先于一般的问题上形成了实在论和唯名论两个派别。

从整体上说,中世纪经院哲学虽然在形而上学的意义方面基本没有超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但它对形而上学的对象(上帝)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形而上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笛卡尔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思想家之一,要全面的领会他的形而上学思想,以我这样的水平,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根据前人的资料和自己的发挥,我决定分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1.上帝自基督教兴起之后,上帝问题不仅是一个神学问题,也始终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在许多人心中,笛卡尔以普遍怀疑为武器对经院哲学的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进行过全面的批判和清算,且这种批判和清算使笛卡尔成为了与经院彻底决裂的勇敢的先驱者。

但不可否认的是,时代对一个人的影响仍然巨大且不可抹杀的。

笛卡尔生存的17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仍然巨大(从布鲁诺的献身就可看出这点)。

笛卡尔亦多少受其影响。

著名哲学史家吉尔松(Etinne Gilson)就曾指出:“围绕笛卡尔开展的最新研究无法使我们怀疑一些神学运动对他的影响。

如果人们不考虑他在弗莱歇公学所受的教育,对圣·托马斯的阅读以及与奥拉托瓦(L’Oratoive) 修道院的新柏拉图主义者的频繁交往,那么,笛卡尔的神圣的自由观念关于恶,错误和判断的学说,关于人的自由的观念就无法得到全面的解释。

”[1]因此,上帝这个概念对于笛卡尔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上帝是笛卡尔整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不能论证上帝的存在,那么笛卡儿就不能摆脱唯我论的质疑,以及确立世界的客观性。

所以,笛卡尔对上帝的“依赖”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要注意到,尽管笛卡尔对上帝十分“依赖”,但笛卡尔哲学的体系与中世纪的体系还是有着区别的。

首先,在于他所说的“上帝”与经院哲学的“上帝”还是不完全一致的。

他对“上帝”做过这样的界定:“上帝这个名称,我是指一个无限的,永恒的,常久不变的,不依存于别的东西,至上明智的,无所不能的以及我自己和其他一切东西由之而被创造和产生的实体说的。

”[2]这些话表明,笛卡尔对于上帝的存在和特性的形而上学探讨是以纯粹哲学的方式而不是经院的启示的方式。

笛卡尔对于实体的定义是一种不依赖于其他任何东西,只靠自身就能存在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实体研究的意义上)只有上帝才是实体,上帝这个实体是无限的,永恒的,不变的,独特的,全知全能的,并且创造了存在的一切。

其次,他对上帝的论证是基于对自我的论证。

“我们在认识上帝的完满性之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完满性,这是因为我们在注意上帝之前已经注意自身。

”这句话包含这两层意思:一方面,对笛卡尔来说,上帝在创造自我的时候,已把“自我”的观念放在我的心中,如同工匠把标记刻在他的作品上。

另一方面,笛卡尔心灵中的首要概念是上帝的概念而不是自我的概念和物质的概念,因为上文论述的上帝是无限的实体,而自我与物质是有限的实体。

在确定了自我之后,笛卡尔提出了他自己著名的上帝论证方法,这就是他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第三沉思”中对于有限的自我不能推出无限实体观念的论证。

他说:“当我是无限时,我不可能拥有无限实体的观念,除非这个观念是从某个具体的无限实体中推导出来的”。

总之,笛卡尔在不能摆脱“上帝”的情况下,赋予了“上帝”新的存在方式,将“上帝”实体化哲学化,即将形而上学的对象实体化,给予了形而上学新的实体内容。

2.方法每一位形而上学家都有其特有的方法,并通过其特有的方法对其思想进行表达和阐述。

笛卡尔作为17世纪形而上学家的代表,其对方法的重视更是尽人皆知,因为他认为“经院哲学家”“把他们并不具有的完善知识作为原理”是一种罪过,,他要用新的方法代替普遍的正统观念。

笛卡尔关于方法的哲学思想与其缜密的数学思想密切相关。

他认为数学方法是哲学学习的榜样,数学推理的清晰明确,普通和必然同样成为哲学追求的目标。

所谓数学方法在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中主要指的是一种逻辑的推演体系。

其推导的方式就像数学体系或几何学一样。

但这样一种知识并不单纯是分析的,他还能给我们提供实际的信息。

笛卡尔相信数学这种普遍的方法,它体现了理性的普遍性,通过数学式清晰,可靠的论证形式,从已知的因素出发可以达到对未知因素的确定,从简单的,理解了的理由出发,可以解答更复杂和更困难的问题。

在数学中,笛卡尔事实上已经发现了新哲学的关键因素:知识不是基于不确定。

笛卡尔方法的关键之处是“秩序”(order)概念。

他在“原则五”中写到:“整个方法只是在于,为那些我们的心灵目光所集中广泛的事物安排秩序,我们首先把混乱暧昧的命题还原为更为简单的命题,然后从对所有最简单的命题的直观出发,尝试以同样的步骤升至关于其他一切事物的知识”。

笛卡儿在这里使用的显然是是数学中的解题模式。

他解释道:“算术和几何对难题的解决,正是采用这样一个步骤,即把问题还原为最简单的成分,然后从简单自明的起点出发,一步步的推向更为复杂的结论。

算术和几何学关心的是简单抽象的事物,这些事物并没有假设经验可以是不确定的,而且它们仅仅是由论证得出的结论。

”笛卡尔的方法就在于把问题分解开来,并把他还原到最基本的成分,最终使我们得到足以作为可信赖“原则”或出发点的简单自明的命题,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对那些困惑我们的各种问题的答案。

这种最后结果只能出现在长长的演绎推理过程之后,但笛卡尔认为,我们的结论是与起点目标同样自明的,我们一步步小心翼翼地从起点推进,最后确信整个推理过程的每一步都是清晰自明的。

他说:“这些长长的链条是由非常简单容易的推理构成的,几何学家通常用它们达到极为困难的证明。

这些链条使我想到,人类知识范围中的一切知识,都是以同样的方式相互联系的。

而且我认为,一旦我们不能把非真的东西看作是真的,一旦我们总能遵循从某物演绎他物所必须的规则,就没有什么得不到或者无法发现的东西”。

[3]这段话最明显地表明,笛卡尔的确提出把数学方法推广到“人类知识范围中的一切东西。

”此外,笛卡尔还强调分析的方法和综合的方法,通过前者可以把模糊的命题还原为简单的明确的命题,分析方法是发现的逻辑,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就是用这种方法推出“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的;而综合的方法就是从单纯命题出发,逐级上来认识其他一切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