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笛卡尔身心二元论及其对英美心灵哲学的影响

笛卡尔身心二元论及其对英美心灵哲学的影响作者:王曼来源:《唯实》2010年第12期摘要:当代英美心灵哲学根源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笛卡尔在古希腊以来哲学土壤的基础上,运用“普遍怀疑”的方法确立了心灵哲学的实体二元论立场,而该立场对笛卡尔之后的心灵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克服笛卡尔身心关系理论的固有缺陷,后世心灵哲学家发展出行为主义、物理主义、功能主义、强人工智能等多种哲学路径,然而至今没有一种路径成为业界的共识,其根源在于迄今为止我们对认知和智能的本质缺乏真正的认识。
关键词:心灵哲学;身心二元论;身心关系中图分类号:B151,B50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12-0043-04在经历了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的转向以后,心灵哲学已经成为英美哲学界热烈讨论的一门显学,而对于国内哲学界来说,心灵哲学还只是一门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新兴哲学分支。
当代心灵哲学主要根源于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尤其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笛卡尔所确立的实体二元论立场对心灵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即便是在今天,仍然是哲学家不可回避和热烈讨论的主题之一。
要想进入心灵哲学的大堂,就必须首先探究笛卡尔的身心关系理论。
一、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思想渊源笛卡尔对身心关系的思考是从对自我意识的思考开始的,他最初的目的是为科学寻找一种绝对确定的基础。
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笛卡尔发现,只有“我在思考”这一事实是确定不疑的,并且据此得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结论。
在前笛卡尔时期的哲学史上,虽然没有明确地针对身心关系的论述,但是对自我、意识、思维、自想、自识、反思等主题的思考却是由来已久。
苏格拉底曾将“认识你自己”的神谕理解为认识自身的能力,认为人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即便不能确定自己能够干什么,至少应该确定自己不能干什么;人要先有自知之明,才有可能恰当地评价其他的人和物。
在《查密迪斯篇》中,柏拉图对“思索”的概念进行了讨论。
具身认知

四、镜像神经元——具身认知的神经生物学证据
镜像神经元的最初发现是意大利科学家Rizzolatti等人的功劳。他 领导的团队使用单细胞电极植入法记录恒河猴皮层区域的电生理活动。 他们发现恒河猴腹外侧运动前皮层F5区的神经细胞与恒河猴指向某一 目标行为的动作相关联,如抓握食物、剥花生、撕纸等等动作都可以 激活该区域的神经元。后来又发现这些神经元在猴子观察其他猴子甚 至实验者在实施同样的行为时,也会被激活。 “似乎这些神经元可以在观察者的大脑中直接映射其它个体的动作” 所以科学家命名这些神经细胞为“镜像神经元”。
举个例子:中文的“忍”字。忍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感受。怎么 理解这种情绪感受?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象形文字。文字和文字指涉 的对象之间具有一种形象上的类似关系。但是“忍”象什么?“忍 字心头一把刀”。刀插在肉里是什么滋味我们是知道的, 那么刀插 在心头上是什么滋味就可想而知了。用刀插在肉里的身体体验来隐 喻忍的情绪感受, 这种复杂的情绪体验就易于为人们所理解了。
人类的语言中常常用洁净概念表示道德问题,如汉语中“这种做 法很肮脏”、“他是一个纯洁的人”等。当人们面对生理性不洁和 不道德行为时,都会产生厌恶的情绪反应和面部表情,以及退缩的 身体姿势,这说明道德概念可能是通过与洁净相关的知觉经验发展 的。 另有研究发现,身体洁净后人们会认为自己与他人相比具有更 高的道德品质;嗅觉洁净与视觉洁净情况下,人们也更愿意做出互 惠行为和慈善行为,洁净提高了人的道德标准,促进了美德行为。
而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以这种身心二元论为认识论的基础 , 把认知作为独立于身体的表征。
也就是关于在信息加工中,认知“ 软件”和大脑“ 硬件”的划 分,出现了“ 离身的心智(认知) ”认知虽然表现在包括大脑的在内 的身体上 ,但是却不依赖于身体,其功能是独立的。认知虽然表现 在包括大脑的在内的身体上 ,但是却不依赖于身体,其功能是独立 的。
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简答

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简答
摘要:
1.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背景和基本观点
2.笛卡尔对身心关系的论证
3.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批判与影响
正文:
1.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背景和基本观点
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他在哲学领域中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身心二元论。
笛卡尔认为,世界由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一种是具有广延性、可感知、可改变的物质实体,即“身体”;另一种是具有思维、意志、情感等非物质特性的实体,即“心灵”。
笛卡尔认为,身体和心灵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通过“松果体”这一媒介进行交流和互动。
2.笛卡尔对身心关系的论证
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的“方法论怀疑”来论证身心二元论。
他认为,一切知识都应以清晰、明确、无可置疑的观念为基础。
通过怀疑一切的方法,笛卡尔发现,唯有“我思故我在”这一观念是清晰、明确、无可置疑的。
因为怀疑的行为本身就证明了“我”的存在。
在此基础上,笛卡尔进一步提出,身体和心灵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实体,它们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联系。
心灵是思维的场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身体则是具有广延性的物质实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批判与影响
尽管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后来也受到了许多哲学家的批判。
其中最著名的批判来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
他们认为,心灵和身体之间并非像笛卡尔所说的那样截然不同,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此外,后来的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人也提出了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批判。
尽管如此,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唯心二元论----笛卡尔

马基课的“二元论”的延伸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笛卡尔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创建系统的“主体性”哲学的思想家。
他创立了唯心主义中的“二元论”。
何为“二元论”,笛卡尔宣称宇宙间共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实世界(或称“实体”)。
一种实体称为思想或“灵魂”,另一种则称为“扩延”,或称物质。
思想”与“扩延”虽然都来自上帝,但彼此却没有任何接触。
思想不受物质的影响,反之,物质的变化也不受思想的影响。
在他看来,【我】的存在—>上帝的存在—>世界的存在。
【我】是一个不完满的个体,会有做不到的事情,
而上帝是完满的,是万能的,这可以说是“思想”的实体,它不受外延的限制。
然而,他又认为,思想和外延常相互作用,对笛卡尔而言,理性事实上就是灵魂。
诸如欲望、憎恨等原始的冲动与感情与我们的身体功能关系较为密切,所以与扩延的真实世界的关系也较为密切,世界也是存在的。
但这种二元论归根还是依附于唯心理论的。
想一想,我思的前提是什么?是【我】的存在,而我思的结论又是什么呢?还是【我】的存在。
笛卡尔哲学

演绎法、怀疑论,经验论,上帝存在论,唯物论,二元论,自我论是笛卡尔哲学的主要内容。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近代哲学家最关注的中心问题。
笛卡尔用怀疑的方法来解决灵魂和肉体的关系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同历史上的怀疑论不同,他的怀疑是方法的怀疑,其目的是通过纯粹理智的思考、直观的认识和逻辑的论证找到真理,来获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真正把握和对人的本质真正理解,彻底改造旧哲学,建立起能够解释世界的新知识体系。
笛卡尔的怀疑是一种理性的沉思,他的理性沉思结论:一是提出存在着两个相互独立地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从而表现为二元论;一是指出人的理性在人认识事物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从而确定了理性的地位,实现了西方哲学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
方法论原则:笛卡尔排除不可靠的知识,寻找可靠知识所采取的方法是:第一条,绝不把任何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的加以接受;第二条,把自己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第三条,按照次序引导自己的思想,以便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到对复杂的对象的认识;第四条,把一切情形尽可能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使我们确信毫无遗漏。
上述规则的第一条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第二条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第三条指出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一步推导到复杂的道理;第四条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分析要彻底,综合也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
这四条规则都没有经验感觉的地位,分析和综合都是理性的方法。
我思故我在1、首先,我们一向当作真实可靠的感性知识是不可靠的。
尽管感觉给予我们关于事物的许多信息,但是有时感官是会骗人的。
例如同一个物体由于远近不同,在感觉上就变成了不同的东西。
哲学十一课笛卡尔的二元论

哲学⼗⼀课笛卡尔的⼆元论惊得我⼆元论啦今天说笛卡尔的第⼆个论题:⼆元论01 ⼆元论的起源⼆元论核⼼:物质和精神是分离的。
思想和⾁体是分离的,这个概念古已有之。
我们甚⾄从我们的语⾔中找到,我的⼿,我的⼤脑,仿佛我和⼤脑是分开的,是两个东西。
常见的转世、轮回、穿越,借⼫还魂都体现了⼆元论。
那我们的思在笛卡尔时代,如果说⼀切都是依照⾃然规律来运动,会⾯临⼀些宗教上的问题。
那我们的思想和⾏为是不是也像⾏星运⾏轨道⼀样在⾃然规律下运动呢?如果有科学定律可以规范我们想和⾏为是不是也像⾏星运⾏轨道⼀样在⾃然规律下运动呢?的思想和⾏为,那么宇宙就不都是依照规律运动的,因为⼈的思想可不受宇宙规律的⽀配。
如我们就只是⾁乎乎的机器⼈,⾃由意果整个宇宙都有规律存在,那我们的意识是被制约的。
我们就只是⾁乎乎的机器⼈,⾃由意志是假象。
笛卡尔为了保证⼈的⾃由意志⼜保持⾃然规律,提出了⼆元论,把⼈的⾁体和灵魂进⾏切割。
⼀元论:⾁体是灵魂的载体,灵魂是⾁体的现象。
⼆元论认为⾁是会坏的机器,完全受物理定律⽀配。
但灵魂不是。
灵魂可以⾃由思考,不受物理定律⽀配。
⽽且可以做出反定律事件。
例如⼀个活⼈和⼀个刚刚死了⼀秒的⼫体,零部件上没有差别。
但是⼫体可⽤⽜顿三⼤定律来解释,你踢他⼀脚,移动多远,完全可以⽤物理知识算出来。
但你踢活⼈⼀脚试试,⾮但不会移动,有可能反过来踢你⼀脚。
物理定律⽆法解释这意识对物质有反作⽤。
个现象,这说明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
他认为物质是占领空间笛卡尔对灵魂和⾁体做了⼀个详尽的解释,但不是简单地照搬前⼈。
他认为物质是占领空间的,可以分割成⼀个个更⼩的部分,但意识不⾏。
灵魂、意识不占有空间,所以⽆法分割成更⼩的单位。
⾁体可以五马分⼫,⼤卸⼋块,但灵魂不可能分成0.5个我。
⼈是⼀个⼆元存在。
既会思考,也会占领空间,⾝体就是⼀个物质的笛卡尔的思考结果:⼈是⼀个⼆元存在。
既会思考,也会占领空间,⾝体就是⼀个物质的机器,受物理法则的统治。
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理解

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理解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听起来就像哲学界的一场大派对。
想象一下,一个人坐在桌子旁,左边是他的身体,右边是他的心灵。
身体就像个铁铮铮的机器,能动能跳,吃喝拉撒,甚至还能做一些华丽的舞蹈。
而心灵呢?它就像一位艺术家,充满了创意,想法像潮水般涌来。
笛卡尔就认为,身体和心灵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虽然它们又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哇,这种观点真是让人脑洞大开啊!大家日常生活中,身体和心灵的对话可多了。
你想想,早上起床时,身体就像个懒虫,硬是不愿意动,而心灵却在说:“快起床吧,今天有个重要的会议!”这时,身体就像个叛徒,偏偏想再赖会儿床。
笛卡尔还曾说过:“我思故我在。
”这句话简直就像哲学界的金句,大家都爱引用。
意思就是说,只有通过思考,才知道自己存在。
试想一下,若你躺在沙发上,心里想着星辰大海,身体却什么也不动,那你到底算不算存在呢?这个问题真是让人抓狂!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情绪左右。
心情一好,身体就像打了鸡血,立刻干劲十足;而一旦心情低落,身体就像披着重铠的乌龟,慢吞吞地爬。
真是有趣又无奈的搭档。
再说说身体的感觉。
你吃到美味的冰淇淋,舌头上的味蕾立刻欢呼雀跃,身体感受到那份凉爽,心里也乐开了花。
心灵的快乐感就像放烟花一样,瞬间绽放。
但是,反过来,如果你心情不好,喝水都觉得苦,身体的感觉简直成了心灵的反映。
两者之间的互动,真是像拉锯战一样,斗智斗勇,谁也不肯让步。
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身体是“老板”,因为它负责行动,做决定。
但心灵也不甘示弱,特别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
试想,有些人工作压力大,身体拼命工作,心灵却在发出求救信号,想要放松、想要旅行。
于是,一场“心身大战”就此展开,谁也不让步。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笛卡尔的理论真是实打实的生活写照。
说到这,笛卡尔还提到了“物质”和“精神”的不同。
物质就是身体,精神则是心灵。
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你吃得再好,如果心情不好,身体也不一定能发挥出最佳状态。
笛卡尔二元论剖析

笛卡尔二元论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这位伟人),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是二元论唯心主义者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确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笛卡尔对近、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影响,人们一般都首推他的心身二元论,认为唯此才使他成为近、现代心灵哲学的开创者。
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实体的层面,即心灵实体与物质实体(身体)的对立;一是性质或属性的层面,即心灵的属性“思”与物质的属性“广延”的对立。
他认为,无论在哪一个层面,对立的各方都不能还原为另一方。
这是二元论的基本含义。
也就是说,心灵实体与物质实体、“思”与“广延”是绝对不相同的东西,各自都不能成为对方的根据和解释。
不过,这两个层面在笛卡尔心灵哲学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因为实体的存在是从属性“推”出来的,除了它们的属性外,我们对实体一无所知,所以实体―实体的二元论完全依赖于属性―属性的二元论,依赖于后者的性质和说明。
于是,在笛卡尔那里,实体―实体的二元论只有存在象征的意义,没有实质叙事的意义;或者说,它只是一个二元维度的符号,而它的实质内涵是以属性―属性的二元论体现的。
如果心灵与身体、思想与广延是互不相干的,那么如何理解活生生的、既有思想又有身体的人。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人的心和身是不是结合在一起的;第二,心和身何者代表了人的本质。
这两个问题是互相联系的,笛卡尔都给出了回答。
他认为,虽然心和身是绝对有别的两种东西,但它们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从而构成了有生命的“人”。
当我们谈到一个人,既可以指他的身体,也可以指他的思想或灵魂,但作为其本质的,则是后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业”学号:1404122025姓名:王娅静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我思故我在至高的形而上在时间的拐弯处你的影子无处不在穿越过世纪的尘埃因为一种思想你的光芒一路照耀在人类精神的花园你是一片长青的叶子“I think therefore I am”来自哲学的呓语谁的声音如梭在每一个交叉的路口智者如此说第一次看到这首诗,就被“I think therefore I am” 这句话震撼。
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从此,我知道了有个哲学家叫做笛卡尔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浅浅低吟:“I think therefore I am”。
也会像他一样问自己一些问题:你是如何知道,你的身体是存在的呢?你又是如何知道,你周围的人和物是存在的呢?笛卡尔就曾经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人和动物以及机器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显而易见的是,我们都有物质客体,但是不同的是,人类的本质并非是物质的,而这个本质,你可以说是寄存在身体里的,但却和身体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便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笛卡尔认为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且互相独立的基本存在。
这种类型的思想来源于一系列理性思考的演绎。
意识和肉体间的区别是由他们完全不同的性质所决定的,也就是“思”和“广延”。
在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后面几个章节中笛卡尔提出意识和肉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基本观点。
所有的物理运动和反映都可以用机械力学的定律来解释,而人类思维的活动是无法用机械力学定律来解释的,人类的活动有物理性的一面又有精神性的一面,于是人类至少是由两种不同的存在(基本实在)构成的。
笛卡尔称这两种基本存在是意识与肉体。
从笛卡尔的第二个沉思我们可以得知意识一种思考的状态,所以,所有的意识的性质都是思考的:感觉、情绪、理解。
而物质的本质是广延的,如:形状、大小、位移、颜色等,简而言之就是占据着空间。
这两种存在物的性质都是基本实在,因为不取决于其他存在物的存在而存在。
思和广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们又清晰地辨别的知道其中一种不取决于另一种性质而存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的结论。
如果我们理解意识的性质是思考并且不具有延展性且肉体的性质是延展而不具备思考,这种理解又是清晰地明辨的。
于是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说: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
其中任意一者都可以独立的不依赖于另一者而存在。
这样,笛卡尔总结说:意识不会随着肉体的毁灭而毁灭——灵魂是不灭的。
然而,他只能不确定的理性推导出灵魂不灭论,却无法体验和证实他的灵魂不灭论。
一、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思想渊源笛卡尔对身心关系的思考是从对自我意识的思考开始的,他最初的目的是为科学寻找一种绝对确定的基础。
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笛卡尔发现,只有我在思考这一事实是确定不疑的,并且据此得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结论。
在前笛卡尔时期的哲学史上,虽然没有明确的针对身心关系的论述,但是对自我、意识、思维、自想、自识、反思等主题的思考却是由来已久。
苏格拉底曾将“认识你自己”的神谕理解为认识自身的能力,认为人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即便不能确定自己能够干什么,至少应该确定自己不能干什么;人要先有自知之明,才有可能恰当地评价其他的人和物。
在《查密迪斯篇》中,柏拉图对“思索”的概念进行了讨论。
他在苏格拉底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认识”本身进行了讨论。
亚里士多德则对“自想”或“思想的思想”进行了分析,不过,亚里士多德的分析是基于神学的层面,而不是基于人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分析。
普罗提诺对亚里士多德神“思想”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并试图对“自身意识”和“自身认识”的概念进行区分。
从普罗提诺开始,“自身意识”的概念在哲学史上开始萌芽。
到了中世纪,奥古斯丁提出了“自身确然性”的理论。
他认为,灵魂的自身确然性是所有经验中最为可靠的东西,即使怀疑论者否认感知内容的外部实在,他们却无法否认感觉本身的内部实在;在我进行怀疑的时候,我无法怀疑我自身的存在。
奥古斯丁的这一思想对笛卡尔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此外,奥古斯丁还对人的意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人的心理生活的三种要素:只有在我们意欲认识时,我们才认识;只有在我们认识时,我们才意欲;只有在当下的心灵自身将这些认识和意欲聚合在一起时,我们才能认识和意欲。
上述这些哲学思想为笛卡尔身心关系理论的萌芽提供了种子,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对自我、意识、思维等问题的关注,还是中世纪哲学家的“确然性”理论和“怀疑”的方法论,都是促成笛卡尔哲学思想的关键要素。
二、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基本内容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被称为实体二元论。
笛卡尔把实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实体,一类是心灵实体。
物质实体的本质是广延,而心灵实体的本质是意识或思维。
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具有不同的性质:物质实体是无限可分的,心灵实体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实体是可以毁灭的,心灵实体是不可毁灭的;物质实体要遵循物理学规律,是被决定的,而心灵实体具有自由意志,是自由的;物质实体只有通过人的感官形成感知经验才能被构建起来,是被间接地知道的,而个体具有直接通达心灵实体的优越通道,因而心灵实体是被间接地知道的。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写道:“在认识灵魂不灭之前,要求的第一个和主要的东西是给灵魂做成一个清楚、明白的概念:这在这里已经做到了。
除此之外,还要求知道我们所清楚,分明领会的一切东西,本来就是按照我们所领会的那样真实。
凡是清楚、分明的灵魂为不同实体性的东西,就像领会精神不同于物体那样,实际上都是分属不同实体的,他们之间是实在有别的。
”可见,笛卡尔是按照自己的几何学方式首先从确定无误的前提进行推论的。
在笛卡尔看来,与物质相比,精神才是最坚实的基础,因为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我在思考”更加无疑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笛卡尔所处的时代,奥古斯丁神学统治着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笛卡尔本人在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时,也要为神学准备一个位置。
他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致巴黎神学院院长的文章中一再强调,他是在给不信仰神的异教徒讲述在神的指引下如何认识人类知识的图景。
但就笛卡尔本人的意图来说,精神、灵魂是第一位的,因为在他看来,只有我在思考是唯一的确定无疑的知识。
笛卡尔的二元论主要谈的是物质实体、心灵体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之所以给神准备一个位置,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宗教气氛。
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虽然在后来的英美心灵哲学中颇受诟病,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反对实体二元论。
事实是,笛卡尔的二元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整个近现代自然科学都将其作为哲学根基。
不过,当代著名的心灵哲学家约翰塞尔曾经说过:“根据我的经验,我所知道的大多数实体二元论者都是出于某些宗教理由而持有此论点的。
实体二元论的一个理论后果便是:当我们的肉体消亡以后,我们的灵魂则可以继续存在,而这个后果对于那些相信来世的宗教的信徒来说就颇具吸引力了。
但对于活动在心灵哲学领域内的大多数行家来说,实体二元论就不会被他们视为一种严肃的选项。
”在当代的英美心灵哲学圈中,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很少被人所接纳,但是要想彻底摆脱实体二元论的影响,与之完全撇清关系,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
三、二元论遇到的问题笛卡尔认为他自己只是一个思考的东西其他什么也不是,换句话来说,他自己是一系列的精神活动而不是他的肉体,他的肉体只是无限的广延的占据着整个空间的物质的存在的一部分。
离开了他的肉体他的意识任然可以存在。
肉体只是他意识的一个载体或者工具。
‘To think? Here I find it: thought [it] is; this alone cannot be separeted from me….I do not admit anything except what necessarily is true. I am therefore strictly only a thinking thing, that is mind, or soul, or understanding or reason….I am however a true and truly existing thing; but what sort of thing?’笛卡尔认为意识和肉体有着双向的因果关系。
如果我们看见一个物体是由于光线从物体上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在有神经信号传入我们的大脑导致大脑中的某种反应,再在我们的意识中呈现出这个物体的图像。
如果我们要去做某一动作,首先我们的意识要导致大脑里出现一系列的物理反应然后才能移动我们的躯体。
在人们还不知道大脑是神经活动的中心的年代,笛卡尔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认为意识和肉体间相互作用的地点是大脑中的松果体。
如果意识和肉体的本质是完全不同且没有一点共同特征的话,那么意识与肉体之间的双向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这种反应时不清晰明白的如果意识和肉体是完全区分的。
这是一个对笛卡尔二元论的经典质疑。
如果意识是没有广延性的,那么一个非广延性的东西是怎么控制广延的肉体的?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意识像笛卡尔所有的那样没有占据着空间,首先,思维活动靠近大脑这个观点将是错误的,其次,我的意识与我的大脑之间的距离有可能并不比银河的直径短。
因此,我的意识是怎样直接影响到我的大脑的?这很难解释为什么我的意识无法控制你的肉体的运动或者是银河另一端一个星球的运动。
如果非延展性的意识导致了一个大脑的活动那么这必然是由于魔法且为什么只有我的大脑会被我的意识所影响,而我的意识不能影响其他人的大脑?二元论没有解释意识与肉体间的因果关系。
笛卡尔尝试着去区分意识和肉体,他只承认两种基本存在,也就是意识和肉体(除了上帝),但是他无法回避意识与肉体间双向作用的问题。
所以在他的晚期他定义“身心结合”是另一个基本实在。
这样,笛卡尔的身心体系中就有了三个东西:意识(心)、肉体(身)和身心结合。
笛卡尔在1643年回复波西米亚公主的信中第一次提到了身心结合的概念。
只有依靠身心结合的概念,笛卡尔才能解释为什么意识可以作用于肉体并且肉体可以使意识产生感觉、知觉。
他说道:‘There are two facts about mind. One is mind is a thinking thing; the other is mind united with body, it can react at body and be used by the body. … The first fact is constructive to the mind-body distinction, but the second fact is destructive to the min-body distinction.’ 消极的事实说明身心结合的观点和身心二元论是相互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