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
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的内容

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的内容【原创实用版】目录1.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简介2.天赋观念的内容3.天赋观念的影响正文1.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简介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天赋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赋观念主张人类在出生时就拥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并非通过学习或经验获得,而是与生俱来的。
2.天赋观念的内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笛卡尔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一些基本的知识,这些知识不需要通过学习就能获得。
比如,人类天生就知道“我存在”,这便是笛卡尔所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的名言。
此外,人类还天生知道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几何学等。
(2) 道德:笛卡尔认为人类天生具有道德意识,即对善恶的判断能力。
这种道德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通过教育或社会规范来灌输。
(3) 自然界知识:笛卡尔认为人类天生对自然界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界的规律。
这种能力使人类能够直接认识到自然界的真实,而不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得。
3.天赋观念的影响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它为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他们更加重视人的理性和天赋权利。
另一方面,天赋观念也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启示,即教育应该注重发挥人的天赋潜能,而非单纯地灌输知识。
然而,笛卡尔的天赋观念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天赋观念过于强调人的天赋,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实际上,人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是天赋与后天学习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笛卡尔的天赋观念对人类哲学、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数学

笛卡尔数学
摘要:
1.笛卡尔的背景和贡献
2.笛卡尔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3.笛卡尔的数学思想
4.笛卡尔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1.笛卡尔的背景和贡献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
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
在数学领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引入了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为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还研究了曲线和曲面的性质,发现了笛卡尔定理等。
2.笛卡尔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笛卡尔在数学领域的最大成就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他引入了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将代数和几何相结合,为后来的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此外,他还发现了笛卡尔定理,即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一定理成为了解析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笛卡尔的数学思想
笛卡尔的数学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主张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这种思想方法突破了
传统几何学的局限,为数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外,笛卡尔强调数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认为数学真理是绝对的、不依赖于经验的。
这一观点对后世数学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4.笛卡尔对后世的影响
笛卡尔的数学成就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解析几何学成为了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一,为微积分学、线性代数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笛卡尔的数学哲学观点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数学家和哲学家都受到了他的启发。
笛卡尔

对笛卡尔的评价
• 波林指出:“笛卡尔确为近代心理学及其许多学说的创始者,甚至是生理心 理学的先导。” 后来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流派都可以追溯到笛卡尔哲学。
• 首先,笛卡尔从其机械唯物论出发,将人的肉体和动物看作是自动的机器, 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严格地受制于物理学的机械运动的规律。这为科学摆脱 神学的控制,为用自然科学的决定论来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开辟了道路。他 对于反射过程和反射弧的描述是具有开创性的,这使他成为反射学说的奠基 人。后世的行为主义学说可说是继承了笛卡尔这种思想。
情绪论
• 笛卡尔在《论心灵的各种情感》一书中,专门论述了情绪 的本质、种类和机制。他认为,情绪是由外物和体内变化 所引起的,是靠身体内部动物精气和血液的动荡来激发和 维持的一种被动的心理状态,在这一点上,情绪同感觉一 样。但情绪这种被动状态同感觉不同的是,它更容易扰乱 人的心灵。即便如此,情绪并不具备意志那样的主动作用。
• 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这一原理出发,推论出上帝的存在。人是通 过怀疑而明白自己的存在的,而怀疑就是由于“我”的知识不足,因 为知识不足,所以“我”是不完满的。而人之所以能够意识到自己是 不完满的,就是由于心中有完满的观念作比较的结果,而这完满的观 念必是上帝的观念。既然上帝的观念是无限完满的,它就必然包含存 在性,因而上帝是存在的。笛卡尔又从上帝的存在推论出物质世界的 存在。
内省法
• 笛卡尔从其先验的理性论出发,认为心的 知识是直接的,因此,不必借助外在的观 察,而只有借助自我观察才能洞察意识这 个内部世界。他指出:“无论何人,若觉 有情绪于心,便不必借助于他处的观察, 然后才可发现其性质;然而古人对于此事 的意见既很浅薄,复多不可靠,所以我只 好放弃他们的老路,才可有发现真理的希 望。”
笛卡尔力与运动的观点

笛卡尔力与运动的观点一、笛卡尔简介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 - 1650),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在科学和哲学领域的贡献对现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笛卡尔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1. 运动的概念- 笛卡尔认为物体的运动是一种状态的改变。
他强调运动是相对于静止而言的,并且是机械运动的观点,即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移动。
例如,一个小球从一个位置滚动到另一个位置,这就是一种运动状态的体现。
- 他将运动视为一种广延性(物体占据空间的属性)的表现形式。
在笛卡尔看来,物质的本质就是广延,而运动是广延的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
2. 力与运动的关系- 笛卡尔提出了惯性原理的早期思想。
他认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
这一观点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重要先驱。
例如,一个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的物体,如果没有摩擦力(外力)的干扰,它将一直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 笛卡尔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一个力作用于物体时,会使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改变。
用球拍击打网球时,球拍施加的力使网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了变化。
笛卡尔对力的理解更多地基于一种机械的碰撞概念,他认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直接碰撞来实现。
3. 宇宙中的运动观- 在宇宙层面,笛卡尔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他提出了漩涡理论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根据这一理论,宇宙中充满了一种被称为“以太”的物质,天体被巨大的以太漩涡所带动而进行圆周运动。
例如,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就是在以太漩涡的带动下进行的。
这种观点虽然在后来被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所取代,但在当时是一种对天体运动的创新性解释。
笛卡尔生平

1勒内·笛卡尔(法语:René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笛卡尔,因笛卡尔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笛卡尔自幼没有母亲,父亲希望笛卡尔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神学家,于是在笛卡尔八岁时,便将他送入La fleche(拉夫雷士)的耶稣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
校方为照顾他的孱弱的身体,特许他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可以在床上读书。
因此,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
他在该校学习8年,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读了古典文学、历史、神学、哲学、法学、医学、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
但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因为在他看来教科书中那些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惟一给他安慰的是数学。
在结束学业时他暗下决心:不再死钻书本学问,而要向“世界这本大书”讨教。
于是他决定避开战争,远离社交活动频繁的都市,寻找一处适于研究的环境。
笛卡尔1612年到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获博士学位。
1616年笛卡儿结束学业后,便背离家庭的职业传统,开始探索人生之路。
他投笔从戎,想借机游历欧洲,开阔眼界。
从1616年到1622年,笛卡尔做了广泛的游历。
他曾在三个军队中(荷兰、巴伐利亚和匈牙利)短期服役,但是他显然未参加任何战斗。
他还观光过意大利、波兰、丹麦及其它许多国家。
在这些年间,他系统陈述了他认为他发现真理的一般方法。
他五十二岁时,决定用此方法将世界做个综合性的描述。
当时他定居荷兰。
勒内笛卡尔

笛卡尔对数学的兴趣就是在荷兰当兵期间产生的。一次他看到军 营公告栏上用佛莱芒语写的数学问题征答引起了兴趣,并且让一位他 当兵的朋友,进行了翻译。他的这位朋友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有很高 造诣,很快成为了他的老师。4个月后,他写信给这位朋友,“你是 将我从冷漠中唤醒的人...”,并且告诉他,自己在数学上有了4个重大 发现。可惜的是这些发现现在已经无从知道了。 26岁时,笛卡尔变卖掉父亲留下的资产,用4年时间游历欧洲, 其中在意大利住了2年,随后定居巴黎。 1621年笛卡尔退伍,并在1628年移居荷兰,在那里住了20多年。 在此期间,笛卡尔专心致力于哲学研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他 在荷兰发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包括了《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 思》(Mé ditations mé taphysiques)和《哲学原理》(Les Principes de la philosophie)等。 1649年笛卡尔受瑞典女王之邀来到斯德哥尔摩,但不幸在这片 “熊、冰雪与岩石的土地”上得了肺炎,并在1650年2月去世。1663 年他的著作在罗马和巴黎被列入禁书之列。1740年,巴黎才解除了禁 令,那是为了对当时在法国流行起来的牛顿世界体系提供一个替代的 东西。
相关著作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都仑省拉爱城一个贵族家庭, 1650年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1604 年入拉•弗雷士的耶稣会公 学,接受传统教育,除神学和经院哲学外 ,还学数学和自然科学。 1612 年毕业。由于他对法学、医学、力学、数学、光学、气象学、 天文学以至音乐都有研究的兴趣,接触到各方面的学者。1618年 他参加军队,退伍后定居巴黎,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企图建立起 新的科学体系。他曾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世界》一书,效 法N.哥白尼、G.伽利略式的做法,但当时教会反动势力很大,使 他打消了写作这部著作的计划。这时他对思想方法进行了研究, 1628年写成《指导心智的规则》,但生前并未发表。1629年他迁 居资产阶级已经取得政权的荷兰,在那里隐居20年。 1637年,笛卡尔用法文写成3篇论文《折光学》、《 气象学》 和《几何学》,并为此写了一篇序言《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 求真理的方法论》,哲学史上简称为《方法论》。其中《几何学》 确定了笛卡尔在数学史上的地位。1641年他又用拉丁文发表了 《形而上学的沉思》,比较详细地论证了他已经提出的论点,并 且附有事前向当时著名哲学家们征求来的诘难?以及他自己对这些 诘难的驳辩。1644年,笛卡尔发表了他的系统著作《哲学原理》, 这部书不仅包括他已经发表的思想,而且论述了他的物理学理论, 还包括过去未发表的《世界》一书的内容。1649年,他最后发表 了心理学著作《论心灵的感情》。
笛卡尔最著名的名言

笛卡尔最著名的名言
1.一个人如果做事有计划,就会更容易成功。
2.在数学中,不能用符号表达的东西,就不要用语言表达。
3.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收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可以了。
4.在我的经验中,凡是能够说出自己想法的人,甚至那些自己也不知道的人,如果我不对他们进行解释说明,就很难让他们接受我的思想。
5.如果你给我一个苹果,那我就给你一种思想;如果你给我两个苹果,那我就给你一种思想;如果你给我三个苹果,那我就会给你一种思想。
6.人有了信念和追求就能忍受一切艰苦,适应一切环境。
7.真理永远只青睐那些勤奋好学的人。
8.不要做一个太重感情的人,因为重感情的人最后往往会失去更多。
9.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
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10.如果你想得到你从未拥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 1 —1 —。
笛卡尔

笛卡尔目录[隐藏]生平成就荣誉解析几何的诞生影响及评价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
笛卡尔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编辑本段]生平勒奈·笛卡尔Rence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1 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小镇拉埃的一个贵族家庭。
因家境富裕从小多病,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
1606年他在欧洲最有名的贵族学校──耶稣会的拉弗莱什学校上学,1616年在普依托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对各种知识特别是数学深感兴趣。
在军队服役和周游欧洲中他继续注意“收集各种知识”,“随处对遇见的种种事物注意思考”,1629~1649年在荷兰写成《方法谈》(1637)及其附录《几何学》、《屈光学》、《哲学原理》(1644)。
1650年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死后还出版有《论光》(1664)等。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的一个贵族之家,笛卡儿的父亲是布列塔尼地方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尔在豪华的生活中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
他幼年体弱多病,母亲病故后就一直由一位保姆照看。
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
父亲希望笛卡尔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神学家,于是在笛卡儿八岁时,便将他送入L a fleche(拉夫雷士)的耶稣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
校方为照顾他的孱弱的身体,特许他可以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可以在床上读书。
因此,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
笛卡儿1612年到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获博士学位。
1616年笛卡儿结束学业后,便背离家庭的职业传统,开始探索人生之路。
他投笔从戎,想借机游历欧洲,开阔眼界。
这期间有几次经历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次,笛卡尔在街上散步,偶然间看到了一张数学题悬赏的启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首先,通过怀疑寻找毋庸置疑的基点,可能是 唯一可行的策略。这相当于通过否定的方式寻求 肯定的结论。 其次,“我思故我在”在通过普遍的怀疑而最 终确定的唯一不证自明毋庸置疑的第一原理.笛卡 儿由此确立了理性的地位。 最后,笛卡儿通过怀疑方法确立我思的过程, 亦即通过否定性的方式,排除知识内容,最终剩 下抽象一般的认识主体的过程,也就是确立主体 性的过程。
思想能否怀疑自身?
思想可以怀疑外在对象,也可以怀疑 思想之内的对象,但却不能怀疑自身。
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 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 和内容,但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 否则的话,怀疑就无法进行。
我 思 故 我 在
“我思故我在”原文
至高的形而上
在时间的拐弯处 你的影子 无处不在 穿越过世纪的尘埃 因为一种思想 你的光芒一路照耀 在人类精神的花园 你是一片长青的叶子 “I think, therefore I am” 来自哲学的呓语 谁的声音如梭 在每一个交叉的路口 智者如此说……
包括几何学公里、逻 辑学基本规则、以及 上帝观念
“天赋观念
观念的分类
由感觉提供的观念
心灵虚构的观念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理性演绎法 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天赋观念”)出发, 遵循严格的演绎推理规则,一步一步清楚明白地 推出各种命题或定理,形成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 识体系。(唯理论的基本原则)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意义 笛卡尔的“我”的发现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是 划时代的发现,它标志着近代哲学的“主体”正 式建立起来。这是一个纯粹思想的主体,与物质 和以物质为基础的客体相对立。笛卡尔用心灵实 体和物质实体分别表示二者:心灵实体的性质是 思想,物质实体的性质是广延,二者都是实在的。 世界就是这样一种二元世界。也正是在这种二元 架构的基础上,笛卡尔为科学知识找到了确定性 的根据所在,那就是自我,是纯粹的思想。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上帝存在的理论必要性 一是通过上帝来保证“清楚明白”的真理标准 的可靠性,从而使一切来自于上帝的“天赋观念” 具有不可怀疑的真理性(认识论) 二是通过上帝来重建已经被怀疑掉的外部世界, 从而使一个广阔的心物二元论世界得以建立(本 体论)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4、“天赋观念”与理性演绎法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我思故我在”的基本含义 笛卡尔的哲学命题(I think, therefore I am.) 直译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笛卡尔的意思是: “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 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 想的存在”。 这句名言的含义不是由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而 是通过思考而意识到了(我的)存在,由“思”而知 “在”。这个命题有两部分:“我思”和“我在”。 在笛卡尔那儿,“我思”和“我在”都是确定无疑的, 它们正是怀疑后的剩余物。因此,“我思故我在”这 个命题,就是笛卡尔移动地球的阿基米德支点,是他 全部知识大厦的基石。
近代哲学
认识来源和 基础
经验论 感觉经验 者 唯理论 天赋观念 者
真理的标准 认识的方法
与认识对象 经验的归纳 相符合 法 清楚明白、 理性的演绎 无可怀疑 法
近代哲学
唯理论哲学的基本原则:从不证自明的天赋观 念出发,通过理性的演绎方法来建立整个知识论 大厦。
唯理论哲学的逻辑终点:形而上学独断论。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我在” “我在”也是绝对无误的。不过,它需 要“我思”作为条件。也就是说,只要我 思想,我存在就是确实的。即绝对无误的; 我思想多久,我也就存在多久;假如我停 止思想,我将不复存在。可见,我在通过 我思加以说明。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现在我发现,思想是属于我的唯一属性。只 有它不能与我分离。有我,我存在,这是确实的。 但是,多长时间?只有我思想的时候。很可能, 假如我完全停止思想,我也就完全停止了存在。 现在,对那些不必然为真的东西,我一概不承认。 因此,严格说来,我 只是一个思想的东西,也就 是说,一个心灵,一个灵魂,一个理智,或者一 个理性,这些名称的意义,我以前并不知道。我 是一个实在的东西,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然而, 是什么东西?我已经说过:是一个在思想的东 西。”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心物二元论与身心交感说的矛盾 心物二元论强调精神与物质的彼此独立,身心 交感说则承认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二者 之间的尖锐矛盾成为笛卡尔以后所有唯理论者共 同面对的理论难题。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7、物理学上的机械唯物主义
笛卡尔在形而上学领域是一个二元论者,在广 义物理学中则是一个机械唯物主义者。笛卡尔与 牛顿一样成为近代机械论的主要代表。 笛卡尔物理学的基本观点 广延是物质的唯一本质属性,机械运动是运动 的唯一形式; 用“充实空间”理论反对古代原子论者的“空 虚空间”理论。
如何评价笛卡尔的 “我思故我在”?
近代哲学
按照西方学术界一般的划分方法,近代哲学从 17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别于20世纪现当 代哲学。 按照哲学形态的不同特征,我们将近代哲学划 分为三个阶段: 1、17-18世纪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2、18世纪的法国哲学。 3、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
近代哲学
近代早期哲学家们围绕着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真理的标准、认识的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 争论,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派别,亦即经验论和唯 理论。 从地域上看,经验论主要集中在英国,唯理论 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所以习惯上亦被称为“英 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
近代哲学
两者的理论分歧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问题,一般说来经验论者认 为认识来源于感识必须 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其次是真理的标准问题,经验论者认为,知识的真理 性就在于它能够与认识对象相符合,至少可以被还原为 经验;而唯理论者则认为,知识的真理性乃在于清楚明 白、无可怀疑,亦即具有自明性和不矛盾性。 最后是认识的方法问题,经验论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 是经验的归纳方法,而唯理论者则主张从不证自明的公 理出发,经过理性的演绎方法,推导出结论。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3、上帝存在的证明
“我思故我在”将自我意识确立为哲学的第一 原理,但是如何走出狭隘的自我,重新建立起在 普遍怀疑中被否定掉的外部世界?只有通过上帝 才能解决这个理论难题。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上帝存在证明的推理过程 A、“我”是不完满的; B、“我”之所以知道自己不完满是因为我心中 有一个完满的东西(上帝)的观念; C、这个观念既不能来自于对外物的感知,也不 能来自于自我的杜撰; D、这个观念只能是被一个客观存在的完满的东 西(上帝)先验地放进我心中的。 E、一个完满的东西必然包括存在,因此上帝是 客观存在的。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2、“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 sum)
通过普遍怀疑,最后确立了不可怀疑的东西, 即“怀疑”本身。怀疑就是思想,思想必须有思 想者,由此得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第一原理。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我思故我在”的由来 一切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们建立在不可 靠的基础上。为了重建知识,必须找到一个坚 实可靠的基础。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我思” “我思”这个命题不是狭义的,单一的,而 是代表着有关心理活动的全部命题。因为笛卡 尔用的拉丁文“cogitare”(“我思”),意思 远比英文的“think”广泛。在英文中, “think”主要指理性的或认知的过程,而拉 丁文“cogitare”泛指一切意识状态或意识活 动,不但包括感知,而且包括意志;既包括判 断,也包括信仰。所以,笛卡尔所说的“我” 不可能是别的,就是进行意识,意愿的思想。 “我”就是思想,就是在思维、在怀疑、在肯 定、在否定、在欲望的东西,是没有形体,没 有五官的思想物。
笛卡尔的哲学著作: • 《指导心智的规则》 • 《谈谈方法》(1637)
• 《第一哲学沉思集(即 《形而上学的思》1641)
• 《哲学原理》(1644) • 《论世界》《灵魂的激情》
二、当时西方的时代背景:
1、在西方哲学史上,17、18世纪常被称作“理性 的时代”或”启蒙的时代“。 2、启蒙运动随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表现不同的特 点。 3、在思想来源上,近代西方哲学是在15、16世纪 文艺复兴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4、自然科学巨大进步。 5、各国、各种科学哲学社团、团体出现,有利于 新思想的出现。
世界
1. 周围世界是感知到的现象 2. 我们有过被感觉欺骗的经历,感觉的不可靠是显 而易见的。 3. 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身体
1. 对自己身体活动的感觉好像是确定无疑的 2. 我们在梦中对自身亦有感觉,我们不知道如何区 别梦中的感觉和清醒的感觉。
数学
1. 数学的观念是简单的,因而是清楚、明白的,好 像不会有错。 2. 笛卡儿的怀疑是彻底的,即使像数学观念这样明 白清楚的对象,也是可以怀疑的
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任务有法国的笛卡尔、 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
一、笛卡尔的生平与著作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ites 1596.3.311650.2.11),法国著名哲学家,西方近代理性主 义哲学的奠基人,还是非常有才华的数学家,解 析几何的创始人。还研究了光学、音乐理论、天 文学、气象学、生理学和解剖学。 可以分为一下四个时期: 1、出生至求学时期 2、游历世界时期 3、构造哲学体系时期 4、晚年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笛卡尔把哲学比作一棵大树,树根是形而 上学,树干是物理学(自然哲学),树枝是 医学、力学、伦理学等应用学科。与之相应, 笛卡尔的哲学就分为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两部 分。
三、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1、普遍怀疑
怀疑精神是17世纪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正如弗兰西 斯· 培根从对“四假相”的怀疑开始建构经验论哲学一样, 笛卡尔也把普遍怀疑当作整个唯理论哲学的出发点。 怀疑的原因 对早年所学的神学知识和经院哲学深感不满。 “如果我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 变的东西的话,我就非在我有生之日认真地把我历来信以 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不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