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笛卡尔的理性
笛卡尔的认识论名词解释

笛卡尔的认识论名词解释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认识论理论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被广泛研究和探讨。
在本文中,我将对笛卡尔的认识论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
第一部分:理性(Reason)在笛卡尔的认识论中,理性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的能力。
笛卡尔认为,人类的理性是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智能和认知能力的关键特征。
通过理性,人类可以通过思考、推理和分析来获得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产生真理。
笛卡尔将理性分为两种形式:分析理性(Analytical Reason)和综合理性(Synthetic Reason)。
分析理性是指通过分解问题,逐步推导出真理的过程。
它强调逻辑和推理的规则,基于已知事实和概念,通过推理得出新的结论。
综合理性则是指通过综合不同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从而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
它涉及到创造性思维和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
第二部分:怀疑(Doubt)怀疑在笛卡尔的认识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笛卡尔主张,在寻求真理之前,我们应该怀疑一切,包括我们的感知、思维和信仰。
他提出了"怀疑一切,从而找到不可怀疑的东西"这一著名观点。
通过怀疑,我们可以消除错误和偏见,以确保我们的认识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怀疑的核心思想是“思考即存在”(Cogito, ergo sum)。
笛卡尔通过思考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认为思考是不可怀疑的,因为怀疑需要思考的存在。
这一观点成为了现代哲学的重要基石,也是笛卡尔认识论的重要成果。
第三部分:真理(Truth)在笛卡尔的认识论中,真理是通过理性和怀疑得出的认识,它是与现实相对应的正确观念或命题。
笛卡尔将真理分为两种形式:内在真理(Innate Truth)和外在真理(External Truth)。
内在真理是指人类固有的理性能力所产生的真理。
按照笛卡尔的理论,内在真理是通过直觉或清晰而明确的思维来认识的,它是不需要外界经验和观察的。
以马里翁的视角解读笛卡尔形而上学理念

以马里翁的视角解读笛卡尔形而上学理念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理念涉及到了关于存在、知识和真相的问题,以及关于人类自身的本质。
从以马里翁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读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思想。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笛卡尔对知识、真相和人类自身的看法,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同时,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探究笛卡尔的这些思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笛卡尔认为,人类知识的根基应该建立在可质疑性的基础上。
笛卡尔认为,人类的知识应该能够通过思考和怀疑来得到真正的验证,而不是依赖于社会、宗教或者传统的观点来限制。
从以马里翁的视角出发,笛卡尔的这一观点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马里翁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受到传统观点和文化限制的。
笛卡尔的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即使是在现代化和发达的国家,我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知识抱有怀疑并且持续地追求真相。
只有通过反思和质疑,我们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
其次,笛卡尔认为,存在意味着可以被想象。
他认为,我们只有通过成为思想者,才能证明世界的真实存在。
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比如我们所看到的桌子或者椅子。
这些看起来非常真实的物体其实是由很多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和颜色是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存在不是只能从我们的感官来证明的。
我们需要以基于复杂而抽象的思想和理念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和我们的存在。
这对于以马里翁的人们来说也非常重要。
在一个许多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的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对世界进行逐步的思考和抉择。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死死地抓住我们的思想,我们才能理解自身的存在,也才能达成真正有用的结论。
第三,笛卡尔认为知识应该从绝对的基础开始建立。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最基本和最完美的事物开始建立知识。
他选择了"我在想,所以我存在"这个最为基础的原则来建立他的形而上学思想,因为这个原则是完美和非常明显的。
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是不可能被批判和否定的,因为这样的知识是建立在最高限度的可信和稳定性上的。
理性之路的开拓者——浅谈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原则

理性之路的开拓者
——浅谈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原则
中世纪基督教尽心营造的世界结构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土崩瓦解,理性聚集的力量喷发而出使自身挣脱信仰的羁绊。
怀疑主义成为这个时期思想家们开山辟石的思维工具,其中最早把怀疑主义精神贯彻到底的是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勒奈·笛卡儿和他的“普遍怀疑”原则。
当笛卡尔登上哲学舞台之时,一方面是经院哲学一蹶不振,哲学百废待兴,另一方面是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因而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上重新树立起理性的权威,重建哲学的基础。
于是,笛卡尔从头做起,去寻找不正自明,无可置疑的东西。
他把“我思故我在”作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以主体性原则为近代哲学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方向,他的理论学说可以被看成是哲学的革命。
怀疑是笛卡儿的一条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是筛选出普遍确定的概念、命题和判断的过滤器。
这是人类首次对理性思维本身的思考,是思维反思的开始,是理性审判能力的审判,也是笛卡儿运用“普遍怀疑”的原则挖掘他的哲学体系基石——“我思故我在”的必然性之所在。
“我思故我在”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把“主体”作为专属于人的哲学范畴从一般实体概念中突现出来,使人类思维进入更高一级的反思阶段。
笛卡尔以怀疑为武器给予已经漏洞百出的经院哲学以毁灭性的打击。
不过,他的怀疑不仅是破坏性的,而且是建设性的。
笛卡尔要运用怀疑来寻求一个无可置疑地依据,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座知识的大
厦。
笛卡尔的观点

笛卡尔的观点:
1.怀疑主义:笛卡尔认为人在获取真知时必须要对自己的信念进行怀疑,因为
人的感知和认识常常受到偏见、错觉以及其他干扰的影响,而这些干扰会导致人的认识不准确。
因此,人需要以怀疑的态度来审视一切,从而排除错误和虚妄的信念。
2.存在唯一神学:笛卡尔认为存在唯一的上帝,并且上帝是绝对完美的、无限
的、智慧的和真实的。
他通过自己的《第一哲学沉思》一书,在证明上帝存在的过程中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经典论证,强调思考是不可否认的存在,这也成为他哲学体系的基础。
3.理性主义:笛卡尔认为人的知识来自于理性,而非经验。
他认为只有透过纯
粹的理性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而不是通过感觉或经验。
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想对后来的哲学、科学和数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4.精神-物质二元论:笛卡尔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分别属
于完全不同的领域,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或影响。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哲学史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笛卡尔的启蒙思想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笛卡尔的启蒙思想笛卡尔的启蒙思想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人物,其中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无疑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位被誉为现代哲学奠基人的思想家,笛卡尔不仅对哲学、科学和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对人类思维和认知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笛卡尔的启蒙思想,包括他的怀疑主义、理性主义和“我思故我在”等观点。
一、怀疑主义与方法论笛卡尔的思想基于怀疑主义,他质疑一切传统观念和权威,认为人类需要从零开始,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
他提出了“方法论”,认为要想达到真理,必须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思维过程。
笛卡尔主张将问题逐步分解,通过逻辑推理和严格证明的方法来寻求答案。
对笛卡尔而言,怀疑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它能够驱使人们超越传统观念的束缚,寻找真实和可靠的知识。
他在《第一哲学沉思》中提出了著名的“怀疑一切”的观点,认为人们应该将所有被怀疑的观点置于推翻的状态,只有通过严格的理性思考,才能建立起真实可信的知识体系。
二、理性主义与形而上学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观点对启蒙时代的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认为人类理性是最高级别的认识方式,只有通过理性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笛卡尔追求的是一种通过纯粹理性的推理和思考来获得知识和真理的方法。
在形而上学方面,笛卡尔提出了“物质二元论”,将人和宇宙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思维与扩展。
他认为思维是人的本质,扩展是物体的本质,两者通过身体相互作用。
这种观点使笛卡尔成为唯心主义的代表之一,他相信通过思维的力量,人类可以超越物质世界,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幸福。
三、“我思故我在”的存在主义观点笛卡尔的思想中最著名的观点之一就是“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他将这个观点作为他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石,认为只要能思考,就能确定自己的存在。
笛卡尔通过质疑一切其他存在,最终发现无论其他一切是否真实,他至少能确定自己思考的事实。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认为思考是人类存在的根本特征。
对笛卡尔的感悟

对笛卡尔的感悟笛卡尔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他被誉为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通过他的思考和探索,笛卡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和科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对笛卡尔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后,我对他的思想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强调了怀疑主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对一切事物持怀疑态度,不轻易相信任何东西。
只有通过怀疑和质疑,才能达到真理的认识。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各种信息和观点的干扰,容易被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通过怀疑和质疑,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
只有怀疑,才能找到真理。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强调了人的思维和存在之间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思考是人的本质特征,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人的本质和存在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思考的重要性,追求物质和外在的满足,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
然而,正是思考使得我们成为了独立思考的个体,拥有了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
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笛卡尔还提出了“分割”和“分析”的思想,强调了问题的分解和分析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部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这一观点对我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
在解决问题时,我常常倾向于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逐步解决,而不是一步到位。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笛卡尔的思想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才能得到真理的认识。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理性和感性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受到感情和情绪的影响,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
然而,只有通过理性思考,我们才能摆脱情感的困扰,客观地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只有理性,才能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对笛卡尔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对他的哲学观点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尼采对笛卡尔的评论

尼采对笛卡尔的评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尼采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对笛卡尔的思想提出了许多批评和反驳。
尼采对笛卡尔的评论主要集中在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和对自我意识的过分重视上。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尼采对笛卡尔的批评和观点。
尼采认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是一种过于偏执和狭隘的思维方式。
笛卡尔强调理性和思维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清晰而明确的思考才能找到真理。
尼采认为这种理性主义忽视了感性和直觉的重要性,过于强调了思维的局限性。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理解不仅仅来源于理性,还包括直觉、感知和直觉等非理性的因素。
尼采批评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过于片面和僵化,缺乏包容性和宽容性。
尼采对笛卡尔过分重视自我意识的观点也提出了质疑。
笛卡尔认为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的中心和基础,只有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尼采认为这种自我中心的观点过于狭隘和孤立,忽视了人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关系。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自我意识,还包括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互动与联系。
尼采批评笛卡尔的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无法真正领悟人类的全貌和世界的全貌。
尼采还对笛卡尔的二元论提出了质疑。
笛卡尔认为身心是不同的两个实体,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和分离。
尼采认为这种二元论是一种对人类绝对统一性和整个哲学体系的限制。
他认为人类的身体和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存在着深刻的关联和互动。
尼采主张超越二元论,认为人类的身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通过身体和精神的统一性才能找到完整的真理和意义。
尼采对笛卡尔的评论主要集中在理性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和二元论等方面。
尼采认为笛卡尔的思想过于偏激和狭隘,缺乏对人类全面性和整体性的认识。
尼采主张包容性、开放性和整体性的哲学观点,认为只有通过超越传统的限制和框架,才能找到真正的思想和真理。
尼采对笛卡尔的批评是一种对传统理性主义和二元论的挑战和反思,是对哲学思维的一种深刻的革新和重构。
【文章总字数达到了2000字】。
略论笛卡尔哲学的双重理性

略论笛卡尔哲学的双重理性认识判断理性与实践准则理性是笛卡尔哲学理性的重要体现,“我”与“清楚明白”等一些基本原则都与这双重理性紧密相关。
从这一点看,探究笛卡尔理性中的认识判断理性与实践准则理性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展示笛卡尔哲学的理性的新视角。
标签:笛卡尔;双重;理性一、双重理性的提出笛卡尔遵循他在运用理性中所应遵循的方法从哲学中获取“本原”,在此基础上,才对物理学等学问进行真正的研究。
德国著名哲学家石里克指出:“的确,正如赫尔姆霍兹着重指出的那样,任何科学问题都会把我们引向哲学,只要我们把问题追索的足够深远。
”[1]17-18实际上,赫尔姆霍兹指出来各种不同科学问题最终都必须面对的本原问题。
对于笛卡尔,也这样认为,正如“我考虑到一切学问的本原都应当从哲学里取得”[2]18。
在“从哲学里取得”的过程中,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谈到了认识判断的理性与实践准则的理性。
“笛卡尔在思想上敢于向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一切传统权威挑战,在行动上奉行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3]143。
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理性都是笛卡尔思想与行动的指导。
由此,笛卡尔哲学的理性不仅仅体现在他在判断真理中坚持的“清楚明白”原则的认识理性上,而且还体现在实践的准则理性上。
固然,“清楚明白”的原则既能在认识上体现,也能在行动上体现,但如果因为这样而忽视认识理性与实践理性两大方面,直接透过“清楚明白”原则来认识笛卡尔哲学的理性,就会违背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所谈到的必然的次序。
伽桑狄(Pierre Gazzendi,1592—1655)针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中的“我”发出批判,认为笛卡尔没有指出“我”到底是什么,违背了“清楚明白”的原则,也就违背了他本身的理性,简而言之,就是认为笛卡尔整个哲学的基石“我”是模糊不清的。
别涅狄克特·斯宾诺莎(Benedictus Spinoza,1632—1677)和伽桑狄对笛卡尔哲学理性批判的角度不一样,但斯宾诺莎也是从笛卡尔的“我”不具“清楚明白”原则来批判笛卡尔认识论哲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笛卡尔的理性提要:笛卡尔作为大陆理性主义的创立者,开启了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和主体性思想的传统。
尽管这两方面都受到了批评,但是笛卡尔的思想历程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仅限于“我思故我在”的字面理解,也许对于真正触摸笛卡尔思想深度还不够。
文章试图通过笛卡尔文本更为明晰找到理性——主体性确立的逻辑脉络。
关键词:笛卡尔;理性;主体性;普遍怀疑;我思故我在正如斯通普夫所说:“虽然哲学很少以极其突然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方向,但有因为新的关注和新的重心而把自己与刚刚过去的时代清晰地区别开来的时候。
这就是17世纪大陆理性主义的情况,它的创立者是笛卡尔,而它的新方案开始了所谓的近代哲学。
”笛卡尔的历史功绩毋庸置疑。
虽然在当代对于笛卡尔等所建立起来的西方“理性主义”、“主体性”思想原则的批评不断,但毫无疑问的是,即便批评家们没有一个相信笛卡尔的结论(身心二元论、天赋观念说等),却仍沿用了笛卡尔的方法——主体的理性分析(在他们的批评中,既不能没有“我在”,也不能没有“我思”)。
同时我们也应该警觉,“奴颜婢膝地抄袭笛卡尔,那将是对他的背叛。
”笛卡尔带给我们的智慧,正是我们能够“超越”笛卡尔的可能性所在。
因此,对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体性思想的探微,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普遍怀疑——理性的在场笛卡尔通过自身的理性去追求真理,因此他的工作开始于“普遍怀疑”。
很显然,他首先对自身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认知做出了一个认真的反省。
正如他在第一沉思的第一句话所说的,“由于很久以来我就感觉到我自从幼年时期就把一大堆错误的见解当作真实接受了过来,而从那时以后我根据一些非常靠不住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东西都不能不是十分可疑的、十分不可靠的”。
笛卡尔是在欧洲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拉弗莱施公学中受教育的,但他认为学校的教育只能加重他的烦闷,求学除了越来越使他觉得自己无知外,没有什么好处。
在学校里学到的古典文、诗歌、神学包括哲学,都对于人理性能力所能达到的真理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他转向了“世界这本大书”。
笛卡尔经过了长达10年的游历生活,在实践中,却发现了人们同样存在着众多的意见分歧。
因此,笛卡尔决定,“不再过于相信我仅仅通过榜样和习惯所确信的任何东西。
”他认为,“如果我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鉴定可靠、经久不变的东西的话,我就非在有生之日认真地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不可。
”在《谈谈方法》一书中,笛卡尔把自己追求的认识的确定性的方法概括为著名的四条方法论原则。
其中最后一条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通地复查,做到确信无疑。
由此,笛卡尔考察了所有原来被当作真实的东西而接受下来的知识,即“普遍怀疑”。
笛卡尔首先开始怀疑感官的可靠性。
这一点是比较容易质疑的,比如说模糊的地方或者很远的东西上能骗过我们。
不过,笛卡尔的理性并没有马上走得很远,没有怀疑一些清晰明白的东西。
但是,睡梦却打破这一情况的明晰性。
笛卡尔说:“没有什么相当可靠的迹象使人能够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清醒和睡梦来。
”也就是说,睡梦和清醒我们的感官都能给我们一套信息,但我们无法确定哪一套是真的,因为我们不清楚什么时候是醒着,什么时候在做梦。
因此,感知无法给我们带来可靠的知识。
其次,需要感知经验建立起来的知识学科——“物理学、天文学、医学、以及研究各种复合事物的其他一切科学都是可疑的、靠不住的”,但是像算学、几何学,以及类似这样性质的其他科学似乎都含有某种确定无疑的东西,它们不大考虑是否存在于自然界中。
无论是否在睡梦中,二加三都等于五。
但是笛卡尔又无法确定是不是上帝故意不让我们出差错,因为上帝仅仅是“被人说成至善的”。
最后,笛卡尔假定上帝不存在也是可以的。
他假定了一位用尽机智来骗我们的妖怪,所有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外界事物都不过是他用来骗取我轻信的一些假象和骗局。
笛卡尔出于对于被骗的恐惧,在第一沉思中,将理智发挥到极致,对人的认知领域相关的“感觉、错觉、幻觉、精神病或癫狂”试图做出一种“搁置”。
但这种理性上的努力是十分艰难的。
因为理性要求我们的清醒,但是“虚构”的日常现状却不断地把我们拉入“梦境”。
在这个阶段,笛卡尔的理性(“怀疑”)做了一个艰难的工作——他要与过去决裂并给哲学一个新的起点,笛卡尔的真理体系确切地说是从他自身的理性能力引申出来的。
理性在此以拒斥谬误、与权威决裂的态度在场,但这里的隐藏的态度是:怀疑仍是为了追求真理的确定性。
这一点是笛卡尔与堕入虚无的“怀疑论者”根本不同的地方。
二、我思故我在——主体性的确立在第一沉思中,理性虽然横扫四方,但同时也随时面临着步入虚无的困境,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的这是一次“真正的思想历险”。
笛卡尔正走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幸运的是,笛卡尔早已找准了方向。
这就是笛卡尔的“阿基米德的点”——“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在第二沉思说到:“…我曾说服我自己相信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没有天,没有地,没有精神,也没有物体;难道我不是也曾说服我相信连我也不存在吗?绝对不;如果我曾说服自己相信什么东西,或者仅仅是我想到过什么东西,那么毫无疑问我是存在的。
”“普遍怀疑”在第一沉思中似乎说明了认识的对象都是值得怀疑的,就在走向深渊的那一刻,“怀疑”发现了“我”,尽管“我”也是认识的对象,而更为重要的是,“我”始终是“怀疑”的主体。
也就是说,“我”能够去怀疑天、地、事件万物甚至上帝,但是当“我”怀疑自身的时候,就会得到明晰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发现了“我”。
这种明确无比的认识上的确定性,终于使得笛卡尔发现了真理的第一原则——“我思故我在”,继而可以引出一条基本原则,“凡是清楚分明地领会的东西都是真的”。
很显然,在这里,“我在”并不牵扯到任何物质性的存在。
这也是仅仅从汉译的字面上带给我们最大的理解。
一些学者还以“我思故我在”做出了一些批评,比如说举一些婴儿这类个体的例子,说明“我在”与“我思”关联的非因果性。
事实上,“这里的‘在’始终不过就是‘思’,这是笛卡尔沉思的真正秘密。
就‘我思故我在’而言,他始终停留在‘思’的内部”。
“我思”的思是怀疑,一种理性工具;而“我在”的思却要排除怀疑,达到明晰的确定性。
所以在此,笛卡尔所发现的“我”还未达到通过“上帝”证明的“身体”,还停留在思维层面。
笛卡尔只能说,“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笛卡尔确定的一个思维的东西并不只包括理性。
笛卡尔问道:“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什么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呢?那就是说,一个在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笛卡尔并非严格的“理性主义者”,包括他的最重要的方法“理性直观”,调动的也不仅仅是理性能力,同样包括感知、想象、回忆等因素。
笛卡尔所要确立的主体——“我”,或许更看重也更信任“理性”能力,这里面的原因或许更多是向蒙昧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笛卡尔所要确认的“理性”主体并没有所谓的“非理性”的因素。
笛卡尔所确立的“我思故我在”是通过“理性直观”而确立的,而这样的具有明白无误特性的“我在”是具有正当性的,即“主体”在笛卡尔的理性考察中获得了确立。
我们虽然可以注意到,笛卡尔在“主体性”理论的验证中理性工具的使用,使得“主体性”的理性主义的本质倾向越发明显;但是从笛卡尔的论述中却不能找到“主体性的本质是理性主义”这样的偏见。
参考文献:[1][法]笛卡尔著. 第一哲学沉思集[M]. 商务印书馆,2009.[2][法]笛卡尔著. 谈谈方法[M]. 商务印书馆,2000.[3][美]S.E.斯通普夫,J.菲泽著. 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修订第8版)[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4]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四卷——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英国哲学[M]. 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5] 冯俊著. 开启理性之门——笛卡尔哲学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 俞吾金. “我思故我在”存疑[N]. 解放日报,2011年12月24日第006版.注释:[美]S.E.斯通普夫,J. 菲泽著. 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修订第8版)[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202.冯俊著. 开启理性之门——笛卡尔哲学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序9.[法]笛卡尔著. 第一哲学沉思集[M]. 商务印书馆,2009:16.[美]S.E.斯通普夫,J. 菲泽著. 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修订第8版)[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203.[法]笛卡尔著. 谈谈方法[M]. 商务印书馆,2000:16.[法]笛卡尔著. 第一哲学沉思集[M]. 商务印书馆,2009:18.[法]笛卡尔著. 第一哲学沉思集[M]. 商务印书馆,2009:20.[法]笛卡尔著. 第一哲学沉思集[M]. 商务印书馆,2009:22.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四卷——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英国哲学[M]. 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47.[法]笛卡尔著. 第一哲学沉思集[M]. 商务印书馆,2009:25.冯俊著. 开启理性之门——笛卡尔哲学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6.俞吾金. “我思故我在”存疑[N]. 解放日报,2011年12月24日第006版.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四卷——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英国哲学[M]. 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50.[法]笛卡尔著. 第一哲学沉思集[M]. 商务印书馆,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