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24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试题调研考试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调研考试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调研考试及答案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

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

高二语文试题调研考试及答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高二语文试题调研考试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知人善投与知人善任具有双向互动效应,表现为求职择业的智慧与察人用人的眼光。

两者若能相契共鸣,就堪称是了。

三国时期的郭嘉与贾诩,早期投奔的都不是明主,后来发现自己明珠暗投,便果断,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

郭嘉虽然不到三十八岁就去世了,但他的超然才气留在历史天空,至今仍在熠熠生辉;贾诩比郭嘉年长许多,其眼光、谋略与郭嘉,但风格却比郭嘉镇定而又老辣。

A.相得益彰改换门闾半斤八两B.左右逢源改换门闾不相上下C.相得益彰改换门庭不相上下D.左右逢源改换门庭半斤八两2.下列各句用语简明,没有词语赘余的一句是(3分)A.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所以引人注目,就是因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B.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它的栽培历史,至少要在2000年以上。

C.你如果要是还不采取补救措施的话,局面将会一发而不可收。

D.昨天在大街上碰到您的令爱,几年不见,她已经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

3. 给下列语段划线句添加关联词,不改变句子原意的一项是(3分)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45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选自赵树理《小二黑结婚》)A. (如果)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就)用黑手帕盖起来B. (只要)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就)用黑手帕盖起来C. (哪怕)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也)用黑手帕盖起来D. (因为)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所以)用黑手帕盖起来4.与“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具有同样修辞特色、效果的一项是(3分)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有恒心、有毅力;“行百里者半九十”,难就难在走完最后这段路,坚持到底者胜,半途而废者败。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期以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存在着不同理解。

一些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属于大陆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以内陆文明为底色,与海洋关系不大。

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和复杂,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来源。

黑格尔就提出东西方拥有不同文明体系的观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内陆文化,是僵化和停滞的;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是进取和创新的,这种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差异。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符合历史实际。

中华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是多元同构的文化,海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品格,海洋特质是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

中国既有广袤的大陆,也有辽阔的海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悠久的海洋文化,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特质孕育于远古时期,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就发现了海蚌壳、海鱼骨等遗存。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与利用逐渐丰富和拓展。

秦始皇曾数次东巡,并派徐福率众东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上航行的明确记载。

《庄子》《山海经》等大量早期古代经典文献中也都不乏对海洋的描述,特别是刳木为舟、煮海为盐等记载,都是时人利用海洋的真实写照。

汉代则有了国人走向远海更为具体的文献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扬帆远航,贸易与交流东到日韩,南至东南亚各国。

六朝隋唐时期,对于海洋的探索与开发显著推进。

三国时期,造船技术进一步提升,魏国曾在青、兖、幽、冀四州大造海船,当时东吴的造船业最为发达,船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分隔舱技术,即使个别船舱受损进水也不影响航行。

据史料记载,孙权曾派遣船队进行了数次大规模海上远航,远至台湾、东南亚等地。

唐代不仅陆上疆域广阔,对于海洋的控制和影响也实现了空前拓展。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人模型。

现实生活中,各种应用软件里的机器人客服,以及苹果手机的Siri,国产智能音箱里的小度、小爱、天猫精灵等,广义上都是与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

它们能够通过理解人类语言与互动者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上下文进行互动等。

只不过,ChatGPT学习能力最强,“智慧”等级最高,能够回答人类提出的各种远超以往难度的复杂问题,这使其火爆全球。

ChatGPT在和全球网友的互动中,有着各种令人吃惊的成绩。

参加了美国高校的入学资格考试(SA T),成绩为中等学生水平;用《坎特伯雷故事集》风格改写了90年代热门歌曲《BabyGotBck》;用《老友记》主角口吻创作了剧本对白;根据文字素材撰写文章;根据关键词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简要阐释了经济学理论;给出了消除经济不平等的六点计划……ChatGPT甚至能够按照预设的道德准则,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以此识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就目前现实来看,在某种意义上,ChatGPT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

理论上,只要算力足够强大,ChatGPT与人类的互动越多,它就将“成长”越快。

虽然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但基于模型算法得出的答案,在传播理论的助推下,越来越具有迷惑性,也越来越真实。

这意味着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而基于这一能力,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通过ChatGPT取巧逃避本应需要人类大脑思考进行的工作。

让人工智能不断进化演变,最终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本是这一科研领域的终极目标。

只要时间足够长,人工智能必然能够发展出科幻电影里所描绘的能力。

但正如科幻电影里的人工智能总会超出人类控制一样,当前基于大数据学习和给定模型下的人工智能始终存在着近乎无解的“黑箱”弊端——人们无法理解算法背后的各种逻辑,以及在这些逻辑下运行的程序将会对人造成的影响。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

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

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

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

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

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

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

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

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

海淀区2024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2024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2024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调研语文2024.07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桥,水梁也,从木,乔声。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梁之字用木跨水也,即今之桥也。

”可见最早的桥梁应该是木梁桥,很可能是树木倒下而自然形成的。

《竹书纪年》中有“架鼋鼍以为梁”的记载,在浅滩溪涧中露出水面的石蹬、大石头,远望就像鼋鼍脊.背,说明这里记载的应是堤梁石桥,是梁桥的雏形。

《诗经·大雅》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吟诵的是浮桥。

秦国蜀守李冰在郫江与检江上建造了一座“笮桥”,“竹索”在古代写作“筰”,也通“笮”,这座桥可能就是用竹子建造的索桥。

1957年在河南省新野县出土的东汉时期画像砖中刻有拱桥图形,至此,桥梁的主要类型都已出现。

隋唐是我们古代桥梁的全盛时期。

竣工于炀帝时期的敞肩桥跨桥式坦拱石桥赵州桥,是高度科学性与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古代桥梁典范。

洨水两岸地势平坦,土层松软。

在这里建赵州桥,如何降低桥梁纵向坡度,减轻桥梁自重就显得尤其重要。

李春等匠师选用了圆弧形的坦孔桥,使拱矢高度与拱跨度比小于1/5(小于1/4为坦孔桥)。

又在大拱肩上挖了四个小拱,这样不仅利于泄洪、增添美感,而且减轻桥身净重15.3%。

拱脚比拱顶受到的力更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匠师们便从纵向、横向同时加大拱脚的受力面积。

纵向,在拱背两侧平铺护拱石,厚度从拱脚向拱顶逐渐减薄。

横向,把拱圈做成拱顶窄于拱脚的形式。

这样大胆的创造、奇巧的桥型,唐朝张贞赞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绝妙的桥型构思须有完美的施工技术来实现。

赵州桥采用纵向并列砌图法,把拱圈“化整为零”,纵分为二十八圈,每圈四十三块拱石,逐一砌筑合拢。

这种砌图法能分段分块进行,可有效解决由于造桥经费巨大导致工期过长的问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附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附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6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戏谑.(nüè) 伶俜.(pīnɡ) 一幢幢.(zhuànɡ) 梦寐.(mèi)以求B.联袂.(mèi) 吮.(shǔn)血不自洽.(qià)茕茕.(qínɡ)孑立C.否.(pǐ)泰攫.(jué)取红彤彤.(tónɡ) 处.(chǔ)之泰然D.孝悌.(tì)扁.(piān)舟歼.(q iān)灭战鼎铛.(chēnɡ)玉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辐射追溯远见灼识义愤填膺B.编纂渲泄精美绝伦合盘托出C.缥缈枯躁宽宏大量勾心斗角D.震撼赃款铤而走险锋芒毕露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张锦秋,把唐风凝固在建筑上,是激动?还是缅怀?历史,难道真的还能再现吗?B.黑洞也许可以用来摆脱垃圾甚至人们的某些朋友,但是它们是“旅行者有去无归的国度。

”C.盛唐诗歌的帷幕开启,扑面而来的是山水田园诗的清音远韵,是边塞诗的奇丽雄健;是李白的逸兴遄飞,是杜甫的沉郁顿挫。

D.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使我们的生物资源流失,将会使生物产业失去源头与上游,建立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克隆、转基因、动物个体克隆……等)也会成为无米之炊。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山东省2007年高考阅卷将正式由山大鲁能和山大欧玛联合开发的网上阅卷综合管理系统——多功能扫描阅读一体机。

②对生命的感,来自对生命的爱护,来自对漠视生命者的惩戒,来自政府的表率,来自公民课堂的教育,更来自身边每一个生命的遭际。

③科学技术犹如助推器,我省农业由粗放型、传统型,向节约型、循环型经济转变,这是实现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出路。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嘲哳.zhā银钿.diàn 癸.丑guǐ雕栏玉砌.qièB.槲.寄生hú会.稽kuài 坳.堂ào 茕茕..独立qióngC.抟.扶摇tuán 绛.囊jiàng 攻讦.jié细嚼慢咽.yānD.鹰隼. sǔn 老趼.jiǎn 螫.针zhé无语凝噎.yē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泄下来。

B.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份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C.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D.网络时代,口水战经常会上头条,网友也会不明就里地互相对骂,其原因在于网友缺乏批判思维,不善于辩析“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捉摸..。

B.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能为了个人的蜗角虚名、蝇头小利.........而丧失党的原则,丧失做人的人格。

C.《琅琊榜》收视率自开播当晚便势不可挡....,一口气登上微博热门电视剧排行榜前三甲,短短两小时内,获得近40万的搜索指数,相关微博参与讨论总数高达144.2万人次。

D.那个面临破产的公司在改制以后,理顺了各种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生产,很快出现了回光返照....的良好局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人要更加坚定信念,珍惜青春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国家。

2020-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2020-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教课质量调研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波折,其经历几个世纪,词在不一样的时代有着不一样的发展轨迹。

词最先在唐朝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先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当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此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

唐朝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记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

这些唐朝诗人在词中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概已经形成定局。

特别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期间,词的内容、系统、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

柳永不单发展了长调的系统,并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汲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批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地,对宋词此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跟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趋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乐律更多,不单自己能调曲,并且尤善作词,所以词调大盛。

这一期间,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款式,开始获取迅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此后,苏轼第一举起改革旌旗,创始了豪迈一派,不单打破了词的狭小的传统看法,扩展了词的内容,并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境界。

在这从前,宋词依旧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激烈表现个人的立功立业梦想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派,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单打破了词在乐律方面过于严格的约束,并且使词从音乐的隶属品转变成一种独立的抒怀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期间,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

因为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自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改革,他们的生活遭受、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所以其词作内容更切近现实生活,感情更显得沉郁忧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邻国之民不加.
少 加:更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捡”,捡拾 D.王无罪.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咎、归罪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 B.②③⑤相同
C.①⑤相同
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数.罟不入洿池数.
口之家 B.⎩⎪⎨⎪⎧
王.好战然而不王.
者 C.⎩⎪⎨⎪⎧
养生丧死无.憾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
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
5.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一组是 ( )
①谨庠序之教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⑦ D.②④⑤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7.名句默写。

(1)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尽心上》) (2)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3)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梁惠王上》) 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畜:牲畜
D.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9.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10.下列对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先描述发展生产的措施及其效果,然后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陈,为梁惠王展现了一
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

B.前两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具体地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减轻劳役,
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兴办教育,招贤纳士,广开言路。

C.孟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时环环相扣,层层紧逼,用墨不多,用人人关心、人人盼望的
“养生丧死”等事作具体的说明,明白晓畅,易于为人接受。

D.前两段文字两次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体现了孟子文章善于
雄辩、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特点。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
12.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注],士大夫莫敢往别。

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朋党: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答: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答:
答案
1.C2.C3.D4.D5.A6.D
7.(1)达则兼济天下(2)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8.C9.C10.B11.(1)七十岁的人穿绸吃肉,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从未有过。

(2)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12.(1)被动句。

译为:当初,范文正公被贬谪到饶州,朝廷正治理朋党,士大夫没有人敢前往告别。

(2)被动句。

译为:庄重就不会被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