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二课时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教材分析】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淤地坝【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这是一首原生态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
(多媒体播放:陕北歌王贺玉堂《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师: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很好,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师: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生:略。
师:造成了生态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投影:黄土高原)(新授)(板书)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师: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地理必修ⅲ鲁教版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二).

见学案P50 T1、2、7、 8、9
参考答案: 1D 2C 7B 8C 9D (每题2分)
25
知
识
掌握
基本掌握
没有掌握
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方 法 掌握 基本掌握 没有掌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的 分析方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的分析 方法
存在的疑惑:
通过观看视频, 对下列问题进行 探讨
17
把以下各个要素填入适当的方框中①植被破坏②燃 料需求增加③土地退化④开垦荒地⑤人口继续增加 人 均 耕 地 减 少
人 口 增 长
燃 料 需 求 增 加
破 坏 植 被
水 土 流 失
土 地 退 化
农 业 单 产 不 稳 不 高
开 垦 荒 地
需 要 更 多 的 劳 动 力
21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 法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水 土 流 失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22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治理
• 运用所学的分析区域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分析江南丘陵水土 流失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特征及表现 从______ ______ 草原 向山地高原 从______ 湿润区 向______ 干旱区 从______ 森林 向______ 草原 从______ 农业区 向______ 牧业区
黄土由 粉砂、质土状沉积物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 错,_______比较脆 生态环境 弱
土壤 特殊 性 _____________组成, 黄土极易受________ 流水侵蚀 ______ 质地 土质疏松 夏季 气候 不均 集中______且多 暴雨 易造成水土流失 及降 ______性 _________ 水 滑坡、塌方、泥石流 频发 ________________ 等 自然 ______性 加剧水土流失 灾害 时有发生
地理: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件(鲁教版必修3)

情感、态度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积极 与价值观
参与
脆弱的环境
地势西高东低, 地势西高东低,呈 三级阶梯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太 行 长城 山 山
秦
岭
太 行 长城 山 山
秦
岭
黄土高原的概况
位置 范围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 和海河上游地区
3、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 ) 、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 C A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 C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B过渡性地理位置 过渡性地理位置 D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
4、黄土高原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黄土高原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 A煤炭 煤炭 B铁矿 铁矿
C有色金属 D稀有金属 有色金属 稀有金属
生 物 措 施
植树种草
沙棘是黄土高 原综合治理的 突破口
三北防护林
穿过黄土高原北 部的三北防护林 是世界最大的生 态工程, 态工程,被称为 “中国的绿色长 城”,现有人指 出“种树不如保 树,种草不如保 草”,谈谈你的 看法。 看法。
水土流失及 其危害
黄土高原的范围 黄土高原的成因 主要的黄土地貌景观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 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主要跨越省区 青、甘、宁、陕、晋、豫和内蒙古七 省区的大部或一部分
土壤 地貌
黄土广布 千沟万壑、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有哪些 1.水带走了什么? 水带走了什么? 水带走了什么 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3.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 4.这样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样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样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5.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6.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地理高中鲁教版必修Ⅲ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1

自我测评
1.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C )市学案P48反馈易错题 A.土质疏松 B.垂直节理发育 C.人为破坏植被 D.夏季多暴雨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D )市学案P50 A.峰岭众多,地表呈波状起伏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很大 C.黄土覆盖,地表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3.关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正确的是(B )市学案P50 A.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反馈易错题 B.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C.是风力侵蚀而形成的 D.是风力堆积而形成的 4.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D )市学案P50 ①地质地震灾害 ②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 ③酸雨 ④水土流失、土壤 侵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降水的不稳定性多 地质灾害频发性 ③ 暴雨 ;④ 。 人为原因① 农业和建设上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 ② 破坏植被 。 (4)A地形区的名称是 黄土高原 ,
A区最主要的地貌特点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课后作业
学唱一首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预习学案52
1、结合教材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图和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 图,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2、了解小流域的含义,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措施和效益。 3、给黄土高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运用到自己的家乡的水土流失治 理工作。 4、做好预习自测,并及时反馈。
探究实验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内陆
位置--过渡性
生态环境脆弱
沿海
干旱
草原 高原山地
湿润
森林 平原
牧业
农业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内陆
干旱 草原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教案

初中年级地理学科新授课型
课题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时Βιβλιοθήκη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的能力。
学生观看并识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子类比法
讲授新课
一、感黄河
教师在黑板上画地图+以图片为主的一段视频,介绍黄土高原的人文状况
学生观看视频和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进一步初步的了解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环境
观察法
二、知黄河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让学生进行名校的角色扮演来整体感知黄土高原
学生按所分的小组进行讨论并请组内成员代表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通过观看实物演示后能更好的得出治黄河的结论
启发性和探索性教学方法
课堂练习
教师用准备好的练习通过抢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积极配合
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讲授新课和练习后,最后以《保卫黄河》结束课程
2.通过合作讨论,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危害。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教学手段
讲授、合作讨论、探究、启发式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教学策略和方法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生活中最贴近的人物图片(周杰伦、姚明)
3.1.2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第2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学习目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基本理论(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 调整①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②农林牧综合发展(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压缩③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矿区④土地复垦工作 (3)综合治理“三结合”原则⎩⎪⎨⎪⎧ 林草、工程与⑤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⑥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⑦开发相结合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 ⎩⎪⎨⎪⎧ ⑧固沟工程: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营造防护林等⑨护坡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与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⑩保塬工程: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营造防护林网,合 理利用水土等(2)农业技术措施⎩⎪⎨⎪⎧ 农耕作业:平整土地、栽培种植、⑪田间管理、增施肥料, ⑫轮作套种等技术措施:⑬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滴灌技术, 科学施肥(3)生物措施⎩⎪⎨⎪⎧ 不宜耕种的土地:坚持⑭退耕还林还草,以恢复地表植被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⑮乔、灌、草结合,提高地表抗侵蚀能力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三 水土流失的治理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保持水土B.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C.改良土壤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2.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B.乙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C.丙处应植树造林D.丁处打坝建库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地理高中鲁教版必修Ⅲ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7

再见! 谢谢!
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黄 土 高 原 的 过 渡 性
400毫米
主要牧业区
400毫米
主要种植业区
地势二、三阶 梯分界线
小结: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水 土 流 失 的 自 然 原 因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土质 疏松 。 夏季多 暴雨 。 地质灾害 频发 。
工矿建设中不注意植被保护
满山垦荒导致的水土流失
大型露天煤矿开采:
陡坡毁林开垦
人 为 原 因
不合理的 土地利用
轮荒耕作 不合理的生产建设
农业垦荒规模扩大, 营造宫殿 伐木烧薪、 战争
破坏植被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
答 “赚钱呗。”
“赚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娃 的故事
“放羊。”
练习
人 口 增 长 人 均 耕 地 减 少 燃 料 需 求 增 加 破 A 坏 植 被 水 B 土 流 失 土 地 退 化 农 业 单 产 不 稳 不 高 开 C 垦 荒 地 需 要 更 多 的 劳 动 力 人 口 D 继 续 增 长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以黄土高原为例 , 学会分析水土
流失的成因.
情感、态度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积极 与价值观
参与
பைடு நூலகம்
自主探究(一):
读图3-1-2黄土高原地 形图并阅读教材1、2自然 段。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 地貌特点及成因。
几种主要的黄土地貌
黄土塬
3.1第二课时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d
c
b
a
洪水和泥沙会冲毁工程,造成更大的伤害
• 6(1)CBA CBA • (2)B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 且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3—8年内土地利 用总收入减少较小,对农户生活水平影响 不大,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 • C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最高。3— —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多,对农户 生活水平有较大影响。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 入提高。
(1)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实例: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 措施—“三结合”
成果显,奔小康 区域可持续发展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沟 里坝连坝,山上林草旺,家家有 牛羊,户户有余粮”
1、下图为“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 读后回答: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暴雨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和 土质疏松 __________ , 毁林开荒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 (2)水土流失的危害是 耕地减少 河床淤积 __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水土流失可采 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 打坝建库 ②__________,其中②的 (4)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植树种林 作用主要是 A.广泛分布的黄土是当地岩石的风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 B.沟壑纵横的地表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C.黄土高原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___。 发展多种经营 D.黄土高原应大力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
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综合发展
建设基本农田
探究4:水土 流失的治理
确定中心
加强水土 保持工作
扩大林草面积 煤区复垦工作
综合治理
三结合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鱼鳞坑是一种水土保持造林整 地方法,在较陡的梁峁坡面 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 线自上而下的挖半月型坑, 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 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 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 可保土保水保肥。
修鱼鳞坑
保塬工程——平整土地
在什么地方平整土地? 有何作用?
黄土塬面 平整土地, 可以增加水流 入渗,减少地 表径流
(2)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 开展平整土地、 栽培种植、 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轮作套种 等农耕农业,同时 滴灌 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 及 喷灌 和__ 技术、 科学施肥 等。
喷灌
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拟人工降雨,优点,省水, 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d
c
b
a
洪水和泥沙会冲毁工程,造成更大的伤害
• 6(1)CBA CBA • (2)B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 且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3—8年内土地利 用总收入减少较小,对农户生活水平影响 不大,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 • C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最高。3— —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多,对农户 生活水平有较大影响。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 入提高。
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综合发展
建设基本农田
探究4:水土 流失的治理
确定中心
加强水土 保持工作
扩大林草面积 煤区复垦工作
综合治理
三结合原则
小流域综合治理
具体措施
工程、生物、农技
区域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 ______ 打坝建库 固沟工程 地段 效果 拦泥蓄水 沟谷地段 防止沟谷继续 扩展 拦截、涵蓄坡 缓坡 地段 面径流,发 展林果业生产 合理利用水土 塬面 提高劳动生产 效率
营造防护林 水平梯田 修筑____
护坡工程
封坡育林育草
保塬工程
平整土地 ___ 营造护林网
固沟工程——建淤地坝
在什么地方建淤地坝?有 何作用? 在沟谷处 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 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 地”,土层深厚,土质 良好。
淤地坝
坝地玉米
淤地坝
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 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淤地坝建设工程地坝是黄土高原区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 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 增产粮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
(1)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实例: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 措施—“三结合”
成果显,奔小康 区域可持续发展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沟 里坝连坝,山上林草旺,家家有 牛羊,户户有余粮”
1、下图为“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 读后回答: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暴雨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和 土质疏松 __________ , 毁林开荒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 (2)水土流失的危害是 耕地减少 河床淤积 __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水土流失可采 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 打坝建库 ②__________,其中②的 (4)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植树种林 作用主要是 A.广泛分布的黄土是当地岩石的风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 B.沟壑纵横的地表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C.黄土高原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___。 发展多种经营 D.黄土高原应大力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 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 地 ,植树种草 ,平整土地 ,修水平梯 田 。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丙 ) ,原因 背靠黄土坡地,面朝南且地势开阔 (3)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应贯彻工程措施 与 生物措施 紧密结合的原则,如果只重视工程措施,这 样做的后果是 水土流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
• 10.(1)当地处于暖温带,光照强、热量丰 富、昼夜温差大。劳动力廉价;土地价格低。 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 (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提高苹果 的品质;发展水果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 高附加值。倡导绿色农业。 • (3)水土流失。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实 施土地复垦工作。
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 种十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 亩坝,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的歌谣,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对淤地坝地位与 作用的真实评价。
淤地坝
打 坝 淤 地
坝地 坝地玉米
护坡工程——修筑水平梯田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在什么地方修? 缓坡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黄土高原的位和范围
水 土 流 失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治理
当堂练习: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 问题:
b. d. a. c.
套种
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 长季节的利用,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是一种集约利用 时间的种植方式。
(3)生物措施 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等功能, 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不 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生物措施,如下表所示:
地
区
措 施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黄土高原的概况: (位置、范围、主要跨越省区、土壤、地貌)
2、水土流失的危害
3、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预习展示
• • • • • • 1、列举工程措施及功能 2、列举农业技术措施及功能 3、列举生物措施及功能 4、列举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固沟工程 5、列举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护坡工程 6、列举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保塬工程
滴灌
源于以色列,田间以软管纵横其中,中开小口,水自口出,以滴 流的方式进行灌溉,优点:节水。缺点:应用范围有局限。
漫灌
传统农业为漫灌,如我国南方春季播种前即为漫灌,用水将整片 农田洇湿,好处:湿润充分,可直接用于育苗。缺点,浪费水资 源
地膜覆盖
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 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 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 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
退耕还林还草
大力植树种草,实 行乔、灌、草结合
目 的
恢复地表植被
①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 粒结构②提高土壤的抗 侵蚀能力③防止暴雨对 表层土的冲击
不适宜耕作的 地区 有条件的地区
植树种草 植树种草
沙棘是黄土
高原综合治
理的突破口
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 的统称。植物沙棘为 胡颓子科沙棘属,是 一种落叶性灌木,其 特性是耐旱,抗风沙, 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 生存,因此被广泛用 于水土保持。
我国的防护林工程
三北: 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 黄河中游: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及功能
3、 小流域综合治理
阅读教材,观察 右图,思考并讨 论: (1)什么叫小 流域? (2)在小流域 的各个部分应分 别采用什么治理 措施? (3)综合治理 后有何效果?
3、小流域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