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1回采工作面区域防突设计及措施

合集下载

1131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1131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第一章概况1131采面现已顺利构成,煤层倾角30度,采面走向长度364米,倾向长度82米,回风巷道垂深最深为141米、最浅垂深为136.4米;运输巷最深垂深为244.3米,最浅垂深为217.5米。

1131采面在掘进期间运输巷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4.5m3/min,回风巷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2 m3/min且未出现任何动力现象,但为了确保1131采面在回采期间的防突安全管理,特编制本措施呈公司审批。

第二章、技术要求1、1131回采工作面回采前必须保证有合理的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详见附图1)2、1131采煤工作面每循环回采前必须在回采工作面施工探煤孔。

3、探孔必须布置在煤层的软分层中,从上出口往下施工,每隔15米施工一个。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将探孔施工到位。

4、工作面排放孔必须布置在煤层软分层中,孔深不小于17米(法线距离)。

施工队组必须按设计将排放孔施工到位。

5、抽放孔必须布置在煤层中,孔深不小于60米。

6、预测预报孔(及效果检验孔)必须布置在煤层的软分层中,每次预测预报孔(效果检验孔)从上出口往下每隔10米施工一个,孔深10米,采用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进行测定,K1max定为0.5ml/g.min1/2,Smax定为6kg/m。

当每次测定的K1max≥0.5ml/g.min1/2或S max≥6 kg/m时,认为工作面有突出危险性。

当每次测定的K1max<0.5且Smax<6 kg/m时,认为工作面无突出危险性。

7、施工单位只有得到矿总工程师的批准后,方可按允许回采米数控制回采。

8、若打钻过程中出现片帮现象,则必须在支护到位后方可继续进行打钻工作。

但对于防突基点的前移距离(即支护距离),必须在申请进尺时进行扣除。

第三章、“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1131采面在回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其工艺流程详见附图2。

一、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性检查。

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避难硐室、压风自救系统、防突风门。

回采工作面防止冒顶的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回采工作面防止冒顶的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回采工作面防止冒顶的安全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回采工作面防止冒顶的安全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工作面支架要布置整齐,不得出现空顶,防止出现过大伞檐,防止串矸、漏矸等。

2、注意观测顶板来压情况和顶板稳定完整情况,过断层和高冒区时要制定专门安全措施。

3、工作面必须确保“三直一平两畅通”,煤、矸必须清理干净。

4、严格控制采高,严禁采高大于单体支柱的最大支护高度。

当煤层变薄时,采高不得小于单体支柱的最小支护高度。

5、当采高超过2.2m必须有护帮措施,防止片帮伤人。

6、处理片帮漏顶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7、工作面爆破时,必须严格执行《回采作业规程》中放炮警戒的相关规定。

8、乳化液的配制、水质、配比等,必须符合有关要求。

泵箱应设自动给液装置,防止吸空。

9、建立健全单体支柱及其附属装置的检修、维修制度,并严格执行检修、维修制度,保持单体支柱及其附属装置的正常和完好。

10、起吊时,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对起吊点进行加固,防止起吊时引发冒顶事故的发生。

11、改变单体支柱位置时,必须坚持先支后回,安排专人监护,并清理好退路。

12、处理煤壁片帮、冒顶时,工作面溜子必须停止运转,溜子控制开关打到零位。

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

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

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由于本工作面防突专门设计是在贯彻公司严格按照突出矿井管理的要求,认真执行《采煤工作面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达标(详见《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后,为进一步确保采煤工作面安全、防治发生工作面突出事故而专门编制的本防突设计。

一、概述1、工作面布置矿井走向长约1200m,设计考虑一个水平、上下山二个采区双向布置开采。

水平标高+1400m。

M23、M16煤层分层开采,M27、M30煤层联合开采。

由于M16煤在一采区内已经基本采完,为了尽快达产,考虑首采工作面布置在一采区M23煤。

主斜井到设计标高后,沿M23煤层+1400水平布置运输大巷,在矿井走向中部沿M23煤层中布置运输上山、行人上山、回风上山;在+1480米标高布置绞车硐室,在回风上山+1456m标高M23煤层中布置1456m回风大巷与回风平硐连通,形成上山采区的开拓系统。

采区运输上山、行人上山、回风上山施工完成后,从运输上山+1445m和+1480m标高向南布置__采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用切眼连通上下顺槽,形成首采工作面。

二采区开拓系统:在+1400水平运输大巷一采区上山附近顺M23煤层底板岩石内布置二采区运输下山、行人下山、回风下山至+1260m,布置采区水仓,将回风下山与一采区回风上山连通,形成二采区的开拓系统。

2、地质情况(1)工作面煤层情况矿区内较稳定煤层主要有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M16、M23、M27、M30。

__工作面标高位于+1472m~+1500m,位于龙潭组第一段(P3l1)中部,长兴灰岩之下,M23煤层之上,上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200~210m,平均205m左右;下距M23煤层45~50m,平均48m左右。

M16煤层厚1.5~2.0m,平均厚1.80m,煤层稳定,在走向与倾向上变化较小,倾角平均170。

为稳定简单煤层。

(2)工作面瓦斯情况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21】281号“关于毕节地区煤炭局《关于请求审批202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织金县绮陌乡永兴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9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8.92m3/t。

回风巷掘进防突措施ok

回风巷掘进防突措施ok

通风技术措施事由:关于一采区11031回风巷掘进的防突技术措施11031回风巷沿3#煤层掘进,我矿3#煤层属突出煤层。

为保证该工作面安全顺利掘进,防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有关规定,同时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此防突技术措施呈矿审批。

当否?请批示!施工负责人:唐有彬总工程师:王贵才矿长:袁幕辉编制:刘剑波编制日期:2013年9月26日关于1104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的会审纪要一、会审人员: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矿长:二、会审地点:祥兴煤矿会议室三、会审意见1103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概况1、总工程量为:270米。

2、掘进方式:炮掘。

3、出碴方式:矿车出碴。

4、保护层开采情况:11031工作面上部的1#层已开采完毕,1#层与3#层的层间距为11.5米,1#层的开采时间已超过1年。

5、3#层煤层较稳定,其平均厚度在2m左右,煤层倾角为33-65°,平均为45°。

6、地质构造:该巷构造属于复杂,因此掘进过程中必须加强该掘进工作面的通风和瓦斯、防突管理工作。

7、钻孔施工采用ZY-750钻机施工,其重量在1吨以下。

隐患预排查1.在突出危险区域内不严格执行区域及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易引起突出事故。

2.在掘进过程中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易引起突出事故。

3.工作面不及时支护,煤体垮落易引发突出事故。

4.压风排渣,不配备防火设施,易引起火灾或扩大火灾事故。

5.钻机架设不牢固,易造成钻机失稳伤人事故。

6.钻工不按钻机操作程序操作,易造成伤亡事故。

7.带电检修或搬运钻机,易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8.不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易造成瓦斯事故。

以上主要危险因素相应控制措施,已纳入本措施11031回风巷掘进的防突措施一、安全技术措施(一)工艺流程在掘进过程中,必须严格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其防突工艺流程详见图1。

(二)1103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受开采保护情况1、11031回风巷与保护层关系图详见附图2-1/2。

采煤工作面防突整改方案及措施

采煤工作面防突整改方案及措施

第一章采煤工作面防突整改方案及措施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中岭煤矿现有三个采区三个回采工作面生产,既一井11采区11032综采工作面、一井12采区12031综采工作面、二井21采区21061综采工作面,各工作面概况如下:一、11032工作面该工作面位于11采区西翼第一亚阶段,走向长891m,倾向长157m,煤厚最大4.5m,最小1.46m,对应地面最高标高2175m,最低标高1975m,埋深347-439m,上覆可采煤层有1#层,平均厚度为1.4m,截止到20205年9月30日已回采871m,现余20m未回采,采高1.9m。

2005年9月18日停止回采至今。

工作面通风方式为“U+L”形通风;抽放方法为采空区留管低负压抽放,本煤层顺层孔、底板瓦斯巷穿层孔、上临近层穿层孔高负压抽放相结合的联合抽放方式。

二、12031工作面该工作面位于12采区东翼第一亚阶段,走向长1297m,倾向长180m,煤厚最大2.4m,最小1.62m,埋深350-421m,上覆可采煤层有1#层,平均厚度为1.8m,截止到20205年9月30日已回采86m,现余1211m未回采,采高2.4m。

工作面通风方式为“U+L”形通风;抽放方法为采空区留管低负压抽放,本煤层顺层孔高负压抽放相结合的联合抽放方式。

三、21061工作面该工作面位于21采区东翼第一亚阶段,走向长1004m,倾向长170m,煤厚最大2.6m,最小1.6m,埋深213-254m,上覆可采煤层有1#、3#、4#层,平均厚度为1.2m、1.4m、1.6m,截止到2005年9月30日已回采146m,现余858m未回采,采高2.4m。

工作面通风方式为“U+L+I”形通风;抽放方法为采空区留管低负压抽放,本煤层顺层孔、高位瓦斯巷大直径孔、上临近层穿层孔高负压抽放相结合的联合抽放方式。

第二节工作面防突整改方案及措施中岭矿井按照贵州煤田地质局提供的煤田地质报告资料表明:中岭井田内各可采煤层均为不突出危险煤层,2003年重庆煤研所提供的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资料,井田范围内3#、6#、8#煤层在一定埋深范围内具有突出危险性,鉴于以上资料,在2005年10月10日~15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的专家组对中岭矿井进行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验收时暂定中岭矿井按照具有突出危险矿井进行管理,现对已采取的部分防突措施进行整改一、11032工作面1、11032工作面余20m未回采,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虽然采取高低负压联合抽放方法对煤体进行抽放,但在剩余的20m走向范围,除仍采用采空区留管低负压抽放外,未采取高负压抽放。

采工作面回采防突安全技术措施

采工作面回采防突安全技术措施

采工作面回采防突安全技术措施概述采煤工作是煤矿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采煤工作面回采防突安全技术措施是煤矿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分别介绍如何从预防、监测、响应和应急处置四个方面保障采工作面回采防突安全。

预防合理布置工作面在开采煤层时,要避免过高的采高和开采留顶现象,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煤层地质条件,在布置采场、工作面的位置时,注意避免采场最低点出现输水等易发生危险的地点。

此外,还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开采,缓慢向采进方向推进,合理处理掉落岩层。

加强通风系统和瓦斯治理设施的建设充足的新风量和瓦斯浓度低是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应保证的前提条件。

为此,需要加强通风系统和瓦斯治理设施的建设,改善采空区气流分布,提高采空区煤层的抽采效率,控制采空区气流量和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积聚和煤尘爆炸的风险。

监测实时监测煤层运移状态在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层的运移状态是影响工作面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需要对煤层运移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判断煤层中的应力分布状况,掌握采动过程中煤层运移的状态和速度,及时发现可能导致采空区错断或塌陷的隐患。

监测瓦斯和煤尘浓度变化要及时发现和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需要安装煤尘浓度传感器和瓦斯传感器,对采工作面周围空气中的瓦斯和煤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当瓦斯和煤尘浓度达到一定的预警值时,可以及时采取维护和处理措施,避免瓦斯发生爆炸。

响应双重安全相互协同在双重安全的基础上,要严格执行工作面警报制度。

当发现煤层运移和瓦斯浓度超标等安全隐患时,应立即发出工作面警报,采取迅速撤出人员和停产、降锚等措施,确保工作面回采安全。

多方合作协同作战在采工作面回采防突安全过程中,煤矿职工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密切协作,了解工作面情况和现场情况,并充分掌握有关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以保障应急处置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应急处置应急预案在采工作面回采防突安全准备工作中,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建立安全与应急人员和设备的相互配合机制,重点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及现场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等。

3101回采工作面防灭火措施

3101回采工作面防灭火措施

3101综采工作面防止自燃发火专项措施束管监测系统利用束管监测,能连续监测出采空区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乙炔等气体的变化情况,依据记录采空区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出采空区发火征兆,达到预报的目的。

1、定期对井下各测点的气体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向通风队长、总工程师汇报,确定有发火征兆时,必须立即向矿领导汇报,以便采取措施处理。

2、配合束管监测系统对注氮后采空区气体进行监测分析。

3、利用束管监测系统进行矿井火灾预测预报的矿井,必须保证系统完好,正常使用。

合理确定工作面的供风量3101综采工作面供风量应以《作业规程》为依据,合理配风。

若3101综采工作面有害气体变化时,可以适当调整风量,并采取以下措施:1、回风流设CO断电仪;CO达到24ppm时,断电报警。

2、回风流设瓦斯断电仪,CH4断电仪,CH4超过1%时,断电报警;3、回风流设束管监测探头,发现O2小于18%时,停止注氮。

合理加快推进速度1、工作面的推进速度的确定,要考虑煤层的发火期保证工作面氧化浮煤进入窒息带前不着火。

2、回采工作面,要尽可能加快推进速度,提高回采率,对停采工作面要及时合理降低工作面的进风量,并尽可能实现均压通风。

严密封堵采空区漏风防止发火封堵与采空区相联通的巷道,防止向采空区供氧,达到防火目的。

1、对与采空区相联通的联巷,采过后要及时进行严密的封堵,并注射罗克休充填空间保证其不漏风,以防采空区发火。

2、砌筑永久密闭,必须预留观察孔,密闭内有水的要设反水池,还要预留观测孔,对永久密闭要设专人分片负责,定期检查密闭内外CO和CH4成分。

3、保证工作面正常生产的条件下,要合理控制回采工作面的供风量,尽可能减少供风量,降低压差。

4、工作面在回采完毕后必须在一个月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5、要加强永久密闭所设置的观测孔,措施孔、反水孔等的管理,孔口要封堵严实,禁止漏风。

喷洒阻化剂喷洒阻化剂,喷洒巷道帮顶,封闭裂隙,减少供氧面积,采用雾化防火。

煤矿局部防突(掘进头与回采面防突)方法

煤矿局部防突(掘进头与回采面防突)方法

煤矿局部防突(掘进头与回采面防突)方法煤矿局部防突(掘进头与回采面防突)方法1、石门揭煤防治突出技术措施(1)、石门揭煤按下列要求每次编制专门设计。

(2)、突出危险性预测①、石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10m(垂距)之前,至少打2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板(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钻孔、并要详细记录岩芯资料。

前探钻孔必须探明前方煤层赋存状况,地质构造和工作面到煤层的距离,若遇地质构造破坏煤层赋存状态,应适当增加钻孔数量,以探明煤层赋存和地质构造为准。

②、石门工作面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方法可采用钻屑法。

③、采用钻孔法预测石门工作面煤层的突出危险性按下列规定执行:A、石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的垂距:倾斜、缓倾煤层不少于3m和1.5m 分别进行一次预测。

倾斜、缓倾斜煤层的预测钻孔数量每次不少于3个孔,钻孔直径为42mm。

钻孔长度要穿透煤层全厚:若是煤层的层间距小于1.5m(倾斜、缓倾斜)还应穿过层间岩层预测邻近层的煤层突出危险性。

B、钻孔控制范围:石门工作面巷道断面前方和巷道轮廓线外不小于3m。

C、数据测定、收集。

预测钻孔的岩石段可用风钻打眼,见煤立即停止钻进,改用煤电钻打眼,打钻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进1m左右。

D、突出危险性判别采用钻孔法预测预报的判别指标要根据本矿实测资料确定,目前尚无判别指标的矿井可参照K1值(干煤0.5、湿煤0.4)指标执行,但是必须对矿井实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总结出适应本矿特点的判别煤与瓦斯突出指标。

④、揭开煤层,但尚未全断面揭开煤层全厚,必须打钻孔预测煤层的突出危险性,并按下列规定执行。

a、钻孔数量不少于4个,钻孔直径为42mm。

b、钻孔控制范围:巷道断面前方及巷道两侧轮廓线外各不小于5m。

c、参数测定及判别指标参照K1值(干煤0.5、湿煤0.4)。

d、经过预测属于突出威胁且又未发现突出预兆方可掘进。

⑤、凡预测K1值(干煤0.5、湿煤0.4)数据有一项超过都属于突出危险管理范围,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只有当预测数据不超限,也未发现其它突出预兆才能组织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001回采工作面区域防突设计及措施
31001回采工作面区域防突设计及措施
总工程师:安全联审:
通风副总:
地测副总:
安监科:
生产科:
调度室:
地测科:
机电科:
抽放队:
通风区:
编制单位:通防科
负责人:
编制人:
编制时间:2012年3月20日
31001上顺槽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一、区域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范围
31001工作面井下位于我矿三水平一采区,面积为88776m2,该工作面地面对应位置在前花园农场附近,地形属丘陵阶地高差不大,
地面标高一般在+157~+220m之间,煤层底板标高为-450~-510m,该工作面煤层距地面垂深为607~740m,第三、四系冲积层厚度一般在103~152m之间。

31001工作面上顺槽设计长度为610m,下顺槽设计长度为570.8m,切眼设计长度为120m。

工作面沿倾向布置,倾向平均长度548m,走向平均长度为120m。

(二)工作面生产接替情况
31001工作面上顺槽计划于2012年3月进入掘进,2012年8月份结束;工作面预计于2013年9月投产。

(三)工作面煤层情况
1.赋存情况
31001工作面煤层产状为:走向165°~178°,倾向75°~88°,倾角5~10°,平均倾角8°,平均煤厚8m,31001上顺槽掘进区段控制范围地质储量23.22万t,原始瓦斯储量为394.74万m3。

2.工作面煤层及顶、底板状况
31001工作面煤层直接顶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厚度约8.61m,含科达等植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偶见有硅质结核,裂隙内有方解石和黄铁矿充填。

老顶为灰褐色粗粒砂岩(S10),厚1.46m,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含白云母片,钙泥质胶结,坚硬不易垮落。

煤层直接底板为灰黑色泥岩,厚度为8.16m,上部含较多植物根部化石,下部含羊齿等植物化石,夹煤线。

老底为褐灰色中粒砂岩(S9),
厚11.93m,含石英、长石、暗黑色矿物和黑色泥岩包裹体,钙质胶结,间夹0.1m菱铁质泥岩。

煤层顶底板类型属Ⅱ类。

3.工作面地质构造
该区地质条件较简单,工作面南部基本为单斜构造,中部及北部处于龙宫向斜与龙宫背斜之间,煤层产状变化较大,对工作面造成影响的主要断层有:F122断层,走向34°,倾向124°,倾角70°,H=0~1.7m;F123断层,走向41°,倾向131°,倾角70°,H=0~4m;DF4断层位于工作面东部,在上顺槽附近尖灭,对掘进无影向;F122与F123断层在外切割附近形成小地垒,掘进时将破底板,对掘进有一定影响。

4.瓦斯情况
31001工作面原始瓦斯含量在13~20.6m3/t之间,平均原始瓦斯含量在17m3/t;煤层瓦斯抽采钻孔有效抽采半径为 2.85m;煤层透气性系数为0.1789~0.1976m2/(MPa2·d),钻孔流量衰减系数为0.1521d-1,为较难抽放煤层;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三类(不易自燃,自燃发火期为114天),煤尘爆炸指数为13.9%。

5、本地区瓦斯抽放系统情况
31001工作面上顺槽铺设12寸聚乙烯抽放管路,本煤层钻孔、顺层钻孔通过上顺槽抽放管路与3102进料巷连接至北翼回风巷管路至3104底抽巷与东总回风巷主管路连接,带抽到新副井地面瓦斯泵站。

二、区域突出危险[换行]性预测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选择
31001上顺槽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在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前,需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采用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为主要指标,临界值为8m3/t。

(二)区域预测结论
根据相邻的3102工作面实测的瓦斯含量,预计31001工作面平均原始瓦斯含量为17m3/t。

该掘进工作面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

三、区域防突措施
(一)区域防突措施的论证选择
由于矿井二1煤层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因此31001上顺槽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31001上顺槽预抽煤层瓦斯采用的方式为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

(二)区域防突措施的设计
31001工作面上顺槽与3102工作面上顺槽(轨道运输顺槽)相邻,中间相隔5m煤柱。

3102工作面上顺槽掘进期间,向31001工作面上顺槽布置瓦斯抽放钻孔,进行瓦斯抽放,防止31001工作面上顺槽在掘进期间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孔间距1.5m,每孔孔深70m,共布置瓦斯抽放钻孔520个,钻孔工程量36400m。

四、区域防突效果检验
(一)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指标选择
31001上顺槽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在掘进前必须对已采取区域预抽措施的掘进区域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采用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为主要指标,临界值为8m3/t。

(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点布置
1.顺层钻孔效果检验点布置
31001上顺槽掘进工作面深部采用顺层钻孔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在3102上顺槽相对于31001上顺槽开口位置每隔35m打孔测定残存瓦斯含量。

测孔取样位置应在31001上顺槽上、下帮各15m范围内。

区域效检各测点布置在钻孔密度较小、孔间距较大、预抽时间较短的位置,尽可能远离预抽钻孔,并与周围预抽钻孔保持等距离。

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参数的选择判别
若任何一个区域效检测试点的残余瓦斯含量值达到或超过了临界值(8m3/t)或区域效检期间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出现喷孔、顶钻及其它明显突出预兆时,则该区域效检测试点周围半径100m内的预抽区域均判定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即为突出危险区,需在该区域重新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若工作面所有区域效检测点残余瓦斯含量均小于8m3/t,则预抽区域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区,则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允许进行区域验证。

五、区域验证
(一)区域验证方法的选择
31001上顺槽掘进工作面采取连续区域验证,只有当验证指标不超时工作面方可掘进,每个区域验证循环允许掘进5m,每次区域验证保留3m的验证超前距。

(二)区域验证的参数要求
区域验证采用瓦斯涌出初速度法和R值指标法,即同时检测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临界值为4.5L/min)和钻屑量S,根据公式计算出R 值(临界值为6),进行区域验证,测量气室长度为1m。

1.在掘进工作面布置3个孔径42mm的验证孔,中间孔深度为8m,两帮孔深度为8.5m,钻孔中间孔布置在巷道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两侧孔距巷帮0.5m,向两侧外偏20°,钻孔应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

2.三个验证孔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在第3m时同时测定瓦斯涌出初速度q值,两侧钻孔终孔点控制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

3.钻孔打完后在2min内完成测定过程,然后继续打孔检验下一位置。

4.验证时,必须做到“五同时”,即瓦检员、效检人员、班组长、安检员、机电工同时在场方可工作,每次区域验证后必须填写报告单,报送矿总工程师审批。

5.若区域验证指标超标且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值5m范围内小于6L/min或5m范围外小于9L/min时可施工超前排放钻孔,若验证参数超标且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值5m范围内达到或超过6L/min或5m
范围以外达到或超过9L/min时必须立即撤人,由瓦检员在距离窝头50m处打上栅栏,揭示警标,严禁入内。

经24小时释放后,无明显煤炮、片、冒等直观征兆,再进行预测预报。

区域验证超标后必须采取“四位一体”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六、确保通风稳定的措施
(一)31001上顺槽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倒台”和“三专两闭锁&rdqu[换行]o;,保障掘进头供风的连续性和稳定可靠。

(二)加强31001上顺槽巷道的检查与维修工作,通风区负责该地区检查的瓦检员,每班都要对该工作面的通风巷道进行详细检查,发现巷道片帮、冒顶等对工作面造成影响的情况时,要及时向通风区值班人员汇报,由通风区值班人员负责向矿调度汇报,及时进行处理。

此外,掘进队要工作面超前支护工作,加强顶帮管理,保证巷道畅通,保证其断面不小于设计断面的80%。

(三)建立测风制度,根据工作面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都要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若测风员发现工作面风量不足时,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将测风结果和处理办法向通风区值班人员汇报,以待处理。

(四)加强该地区通风设施管理,掘进期间要重点维护好本地区通风设施,由通风区负责派专门的瓦检员,每日检查维修,确保通风设施完好,减少漏风率,保证工作面风量稳定。

(五)为保证矿井主扇能够连续正常运转,主扇倒台时应制定专门的技术措施并通知通风区,同时要做好记录,确保正常供风。

八、附图
1.31001上顺槽掘进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2.31001上顺槽掘进工作面抽放钻孔设计图
3.31001上顺槽掘进工作面区域检验测试孔布置图通防科
2012.3.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