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认识2(共1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篇一: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2教案人教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 2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乘法,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会列简单的乘法算式。
2.在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上进行乘法的教学。
3.激发学生对数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
2.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情导入今天妈妈带小明来到了游乐园,游乐园不仅好玩,还蕴藏了许多数的奥秘,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游乐园,看看游乐园里发生了什么,观察书中的这幅图,站在数学的角度,说说在这幅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发现哪些数学的奥秘?小结: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像这样一对多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现象。
【意图】通过主题图的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去游乐园这一活动,让同学说说每一活动有多少人,通过算式的复杂,让同学们知道,这些算式用加法算不出来或者太麻烦了,从而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让他们去渴望探索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从而引入乘法的概念。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观察图中的摩天轮游戏,图中玩摩天轮的共有多少人?请同学们自己列算式,研究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4+4+4+4+4=20(揭示加数都相同)如果显示全部的摩天轮,有更多的人玩这一游戏,该怎样列算式呢?随着加数越来越多,写起来就很麻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有5组玩摩天轮,列式为4+4+4+4+4=20如果有x组同学玩摩天轮该怎样列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同加数相加转换成乘法算式的问题。
当式子中每个加数都相同的时候,可以写成加法算式,也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就是乘法算式。
只需用加数乘以加数的个数。
小结:当式子中每个加数都相同时,写成乘法算式只需用这个加数乘以加数的个数。
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认识了加号并且学会了书写加号,今天我们一同来认识乘号,其实同学们对它并不陌生,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手指(做出加号的手势)把加号在原地轻轻一转,就变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号它和老师在批改作业时的叉号是不是长得很像呀!(用双手演示由加号变乘号的过程)【意图】通过学生对加法的学习、加号的认识,以及有些加法算式太麻烦,而且书写上太过复杂,为达到算式及书写上的简便,从而引入乘法的学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参考 精品课件1青岛版

做一做
1.Leabharlann 2222
8
4
4
4 12 3+3+3+3+3=15
做一做
2.
8 4 4+4+4+4+4+4+4+4=32 4×8=32
8×4=32
名言摘抄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第4单元 表内乘法(一):2、3、4的乘法口诀》课件

1捆棒棒糖有3 个,一共有3捆。
想一想 你能照着2的乘法口诀,自己编 出3的乘法口诀吗?
1×3=3 2×3=6 3×3=9
你记住了吗?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3×1=3 3×2=6
归纳小结
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3。
(2)刘老师买了两支圆珠笔,一支3元,一支4 元,一共用了多少钱? 4+3=7(元)
三、课堂练习 1. 算一算。
4
16
5
20
15
10
12
8
25
2. 小猴子掰玉米,1只小猴掰3个,2只小猴 掰( 6 )个,3只小猴掰( 9 )个,4只小 猴掰(12)个。
你会做了吗? 快速填一填。
四、教学反思
2、3、4的乘法口诀是后面口诀学习的基础,学 生必须牢固掌握。但因为本节课是练习课,若直接把 书本练习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容易感到无趣厌倦,所 以我对练习题进行了再设计,创编了大量学生感兴趣 的动物趣事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通过这 一系列活动练习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我注重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地位。
黄老师买了5根跳绳,每根跳绳的价钱是3元。 下面是小红和小兰帮黄老师计算的总钱数,你 认为谁说得对?说说你的理绳3元,求一 共付的钱,就是求3个5的和,用乘法。小红用5+ 3=8理解得就不对;小兰理解题意对了,但是计 算又出错。
答案:小红和小兰两人说得都不对,应该用5×3, 口诀是三五十五,所以总钱数是5×3=15(元)。
2.熟记2、3的乘法口诀。
一、复习导入
3×5= 15 5×2= 10 4×5= 20 5×1= 5 5×5= 25 5×3= 15
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参考课件1青岛版0108260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3 3 3 3 3 3+3+3+3+3=15 3× 5=15 读作:3乘5等于15。 或 5× 3=15 读作:5乘3等于15。
一共有5个3。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 4 )个 6 6+6+6+6=24 6× 4=24 读作:6乘4等于24。 或 4× 6=24 读作:4乘6等于24。
…
读作:8乘5 读作:5乘8
(二)乘号的由来
5+5+5+5+5+5+5+5
8× 5 或 5× 8
据记载,在1631年,英国著名数学家 欧德莱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 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 转动 45°角,这样乘号“×”也就 面世了。
在游乐园 中,你发 现有这种 情况吗? 能列出算 式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1)
摆左面的图形一共用 了多少根小棒?请你 帮忙列个算式。 5+5+5+5+5+5+5+5 8个5连加。
乘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乘号,读乘法算式
5+5+5+5+5+5+5+5
8个5
这8个5连加可以 用简单的算式来 表达吗?
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8×5 或 5× 8 乘号
做一做
1.
2
2
2
2Leabharlann 8444 12 3+3+3+3+3=15
做一做
2.
8 4 4+4+4+4+4+4+4+4=32 4×8=32
8×4=32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 7 )个 ( 2 )
2+2+2+2 +2+2+2=14
2× 7=14 读作:2乘7等于14。 或 7× 2=14 读作:7乘2等于14。
巩固应用
8+6=14 4+4+4=12 4× 3=12 3+3+3+3=12 3× 4=12 5+5+5+5=20 5× 4=20
二年级上册数学4 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

《部编版》;统编;新人教版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认识。
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于头脑之中建立乘法的意义。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4.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5.学生知道1~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1~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6.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1)乘法的初步认识2课时(2)2~6的乘法口诀11课时(5的乘法口诀2课时)(2、3的乘法口诀1课时)(4的乘法口诀2课时)(乘加乘减2课时)(6的乘法口诀2课时)(解决问题 2 课时)1.乘法的初步认识加法算式的特点,明确用“几个几”表示。
4.教师明确:3+3+3+3+3=15可以列成乘法算式3×5=15或5×3=15。
5.教师以3×5=15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乘号、乘数与积,使其认识乘法算式并能够正确读写。
改写成乘法的方法和意义,并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列出后两道题目的乘法算式。
6×4=24或4×6=242×7=14或7×2=14 5.根据教师的讲解,同桌交流后明确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2的乘法口诀及应用

2的乘法口诀及应用一、知识点解读1. 2的乘法口诀及编制过程:(理解识记)知识点:根据乘法的意义编制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
教学要求:教学该知识点时,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解决竿上有几个人的问题,再借助儿歌编制2的乘法口诀,目的是让学生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在2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2。
2. 2的乘法口诀的应用(掌握运用)知识点:应用2的乘法口诀和相对应的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教学该知识点时,先呈现学生分析题意的过程,即所求问题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可以列加法算式,也可以列乘法算式,再想根据哪句口诀算出得数,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应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知识拓展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页码问题典型例题:乐乐看一本书,每天看2页,看了4天,他第5天应从第几页开始看?思路分析:要求他第5天应从第几页开始看,就要知道他前4天已经看完了多少页,也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然后用已经看完的页数加1就是他第5天开始看的页数。
列式:4×2+1=9(页)。
解决此类问题,用已看的页数加1就是后一天开始看的页数。
三、知识点训练基础训练1.填一填。
2+2=()×()=()二二得()2+2+2=()×()=()二三()2.口诀补充完整。
()二得四,()得六,二五(),二四(),一二(),二三()。
3.看口诀写算式。
二三得六二四得八4.()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诀:()5.每人2块蛋糕,3人要几块?5人要几块?6.1个人有2只手,5个人有多少只手?能力提升1.2.①一共有多少只小鸟?②一共有多少只鹅?乘法算式: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或__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___3.4.?2×()<7 2×( ) < 5 2×()<9 2×()<115.判断:①根据任何一句2的乘法口诀都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4-2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96-60-28= 8
63+7-50=20 40+(25-9)= 56 96-(60-28)= 64
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2)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材P49 练习九 第3题]
4+4+4= 4 × 3 或3×4 6+6+6+6= 6 × 4 或4×6
12+12+12+12+12= 5 ×12 3+3+3+3= 3 × 4 或4×3 4+4+4+4+4+4= 4 × 6 或6×4 5+5= 5× 2
巩固运用
(教材P50 T6)
(1)3个8相加,和是(24 )。8+8+8=24 (2)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3,积是(24)。
8×3=24
1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教科书P51 T , 再 写 算 式 。[教材P49 练习九 T2] (1)每组画2个,画3组。
3+3+3+3+3+3= 3×6 或 6×3 1.第一个3×6表示什么意思?
6+6+6= 3×6 或 6×3
2.第二个3×6表示什么意思?
3.算式5×8可以怎样表示?
5个8用加法怎么表示?8个5用加法怎么表示?
8+8+8+8+8
5+5+5+5+5+5+5+5
[教材P48 例2]
5
5
积:在数学上指乘法运
加法算式:_2_+__2_+__2_=__6_ 乘法算式:_2_×__3_=__6__或_3__×__2_=_6
5.先按要求画
, 再 写 算 式 。[教材P49 练习九 第2题]
2乘法口诀 模板

2乘法口诀模板2的乘法口诀(QL )教学内容: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理解2的乘法口诀来源,能说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
会编2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2的乘法口诀。
初步培养学生推理和概括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成为父母的好帮手。
教学重点: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 教学难点:记口诀目标 过程 方法 为导入新课作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会编2的乘法口诀1、 2、3通过观察找到规律记忆口诀一、复习引新1读算式说出每个算式表示几的几倍 2 X ) 2 X4 2X7 2X3 2 X2 >6 2 X8 2X9 2 >2 2、引新观察以上算式,说说这些乘法算式都和哪一个数有关?二、新授1 情景引入二三得六 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样和 出示筷子一双筷子有几支? 你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吃饭,(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因为2的3倍是6,所以我们可以编一句乘法口诀来记住它二三得六吃午饭时,需要你帮小组同学拿筷子, 你能行吗?想一想一共要拿几支筷子?算式怎么列?谁愿意给这些算式编乘法口诀?观察黑板上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小结:这些口诀中的第一个数都是二,这个二”表示一双筷子有2支,口诀中的第二个数分别表示有几双筷子,口诀中的第三个数表示筷子的总支数。
如果老师和你一起吃饭要拿几支筷子呢?你自己一个人吃饭呢? 能不能也编句乘法口诀?2、 找规律记口诀师:为了更好的记住这些口诀,我们来找找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二六十二的口诀”2有关的东西。
要拿几支筷子,算式怎么列?2X3=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小结:被乘数都是 2,乘数一个比一个多 1,积就一个比一个多 2。
真棒!请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 完成最后三句口诀:二七()二八( )二九() 小结:虽然我们已经认识了 2的乘法口诀,知道了它的特征及规律,但要算得对,算得快, 还必须熟记乘法口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 ) 页
兴 华 小 学 (数学) 导 学 案
(二)年级(上)册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2分) 1、昨天大家认识了乘法算式,出示加法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 5+5+5=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意义。 二、重点例题分析 1、学生自学(10分)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法。 2、小组内展示(3):教师巡视,指导如何展示,组长怎样做?发现各组的疑惑。 3、全班展示(7) 4、教师点拨,提升(8) 三、达标测评(10) 课题:乘法认识2 主备人:张彬 时间:2011-7-4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从不同角度思考并用乘法计算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感受乘法计算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重点:理解乘法
的意义,知道求
几个相同加数
的和用乘法计
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
所表示的意思。
不同的加法算
式,可以用相同
的乘法算式表
示。
反思:用多种图
形让学生理解:
不同的加法算
式,可以用相同
的乘法算式表
示。让学生讲解
自己的想法,说
不好。也要说。
给练的机会。
专题一:一共有多少只梅花鹿?(教材42页) 1、我要细心观察图片和问题。 2、按兔博士的要求,先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乘法算式。 3、我能写出两种加法算式,告诉大家其中的小秘密。 4、我发现对于“一共有多少只梅花鹿?”这一问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了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但改写成的乘法算式( ) 专题二: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认真阅读教材42页下面四行文字3遍,闭上眼睛想,并记住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为:乘数×乘数=积 3、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3×8=24 4×6=24 7×8=56 2×9=18 5×7=35 3×6=18 专题三:达标测评。
1、独立完成教材43页练一练和数学游戏。
2、小组内交流。
专题四:拓展练习
1、自己写加法算式,自己改写乘法算式。
2、判断
(1)2个9连加的乘法算式是9×2或2×9.。( )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 )
(3)8×5表示5个8连加或表示8个5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