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件加工检验通用标准

合集下载

钣金件技术要求

钣金件技术要求

钣金件通用技术标准本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本公司一般的设计要求,也为质检员提供检验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作为供应商产品加工的标准。

此标准按钣金制作,也适合其他金属件加工的零配件和产品。

一.材料要求:除图纸特别说明外,一般材料采用优质A3冷板(Q235A)。

材料厚度符合GB709-88标准,其力学性能符合GB2975-82标准,化学成分符合GB222-84,并由供应商提供相关原材料检测报告。

二.表面要求:1.外观:光洁平整,去除毛刺、锐边,无变形等缺陷;2.喷涂:颜色与图纸要求或样件及色板一致,喷涂前必须经过酸洗和磷化处理(参考GB8923-88),无挂滴、条纹、起泡、桔皮、剥落、划伤等缺陷,附着力性能可靠,划格试验不大于1级,具体标准参考表一。

一般情况下涂层厚度在39~120μm之间;3.电镀:表面镀锌结晶细致,色泽均匀,结合牢固,不允许有生锈、表层不干净、划伤、凹坑等缺陷(参考钢铁制作机械镀锌标准要求JB/T8928-1999);4.耐蚀性:中性盐雾实验(GB/T 1771-1991)车身内配件外表面500h后划叉处单边扩蚀宽度≤2mm,未划叉区域无起泡、开裂、剥落、掉粉、明显变色、明显失光等涂膜病态现象内腔中性盐雾120h后红锈面积小于10%.;车身外配件1000h后基体无锈蚀。

5.丝印:文字、图案及颜色依据图纸要求,无偏斜、模糊、重影、针孔等缺陷,具体检验标准参考附表二。

6.对于外观分为A 、B、C、D四个等级。

三.加工:1.下料:非模具开料时必须打磨尖角和毛刺,模具落料时,未注圆角半径取料厚;2.折弯:未注折弯内圆角半径取材料厚度,3.焊接:牢固、平整,无虚焊、夹渣、气孔、堆积、变形等缺陷,影响到装配及外观的部分必须打磨平整;4.精度: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0.3-1998中的IT14级精度制制作,同时图纸上所标注的尺寸均为表面处理后的状态,具体数据参见表三。

附表一划格试验GB/T 9286-1998系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2409:1992《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第二版),代替等效采用ISO 2409:1972的GB 9286-88。

钣金检验规范

钣金检验规范

钣金检验规范(标准文件)一、钣金外观部分1、目的及范围1.1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钣金制品的质量,为外协加工提供检验根据,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

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1.2本检验规范适用于钣金件制成的产品及其相关加工组成品。

2、参照文件2.1本文件根据GB-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制定2.2本检验规范参照金属冷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2.3本规范若与零件图/规格相抵触,则以零件图/规格为优先2.4本规范若参考文件相抵触,则以本规范为优先3、内容3.1术语部分钣金件外观术语解释:3.2 检验方法3.2.1外观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要求:将待验品置于以下条件,作检验判定:A、目测距离: 距离产品25cmB、检验角度: 成45度目视检测。

C、检验光源: 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日光灯或60W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

D、观察时间:<10秒(每个可见平面需要3秒)。

E、检查半成品、成品之前应核对相关检验资料。

3.2.2 外观尺寸及尺寸的配合的检验方法使用普通长度测量仪或各种量规进行测量。

3.3 不合格类别划分:根据本行业客户的具体实际要求,金属钣金件制品的外观不合格类别有亮度差、边缘不良、变形、污渍(不清洁)、麻点、压痕、粗砂、磨花等。

结合以上不合格类别的客户要求等级,可将钣金件制品共分6级和特殊级,以作轻重不良的区分(见表1)。

3.4 检验项目及标准3.4.1冲压件判定标准(表2)标题:产品外观检验标准版本: A页次: 3 of 3N=数量,L=长度,W=宽度,D=直径,A=区域,J=距离,H=深度,S=面积1 批鋒在五金件周围多出的五金料废边1.影响外观为轻缺陷.目测 L 为長 H為寬L ≤0.1mm.H≤0.1mm2.影响功能或装配为重缺陷.2 五金件手印以反光面检查为条件不允許超过标准为得不良.目测3 帖紙粘性与实物粘贴实验以测试结果已定1.脱落为严重不良2.与样品相差为轻缺陷目测披LH3.4.2 成型钣金件的检验项目及标准(表3)3.4.3 检验时注意事项:1.本规范如与客户要求不同时,原则上以客户之检验标准,如客户提供之检验规范或备注在客户注意事项内。

钣金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

钣金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名称: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图号:DMBM0.402. 003拟制:***审核:***标准化:***IQC会签:***批准:***目次○、总则................................................................................................................................. 1一、电镀镍检验标准............................................................................................................. 11.1 试样要求.................................................................................................................. 11.2 外观.......................................................................................................................... 11.3 镀层厚度.................................................................................................................. 21.4 结合强度.................................................................................................................. 21.5 耐蚀性...................................................................................................................... 2二、电镀锌检验标准............................................................................................................. 32.1 试样要求.................................................................................................................. 32.2 外观.......................................................................................................................... 32.3 镀层厚度.................................................................................................................. 42.4 结合强度.................................................................................................................. 42.5 耐蚀性...................................................................................................................... 42.6 白色钝化膜的存在性试验...................................................................................... 4三、装饰镀铬检验标准......................................................................................................... 53.1试样要求................................................................................................................... 53.2 外观.......................................................................................................................... 53.3 镀层厚度.................................................................................................................. 53.4 结合强度.................................................................................................................. 63.5 耐蚀性...................................................................................................................... 6四、喷漆检验标准................................................................................................................. 74.1 试片要求.................................................................................................................. 74.2 颜色.......................................................................................................................... 74.3 光泽.......................................................................................................................... 74.4 外观.......................................................................................................................... 74.5 漆层厚度.................................................................................................................. 84.6 附着力...................................................................................................................... 84.7 抗冲击性.................................................................................................................. 84.8 耐溶剂(无水乙醇)性.......................................................................................... 8五、粉末喷涂检验标准......................................................................................................... 95.1 试片要求.................................................................................................................. 95.2 颜色.......................................................................................................................... 95.3 光泽.......................................................................................................................... 95.4 外观.......................................................................................................................... 95.5 涂层厚度.................................................................................................................. 95.6 附着力.................................................................................................................. 105.7 抗冲击性.............................................................................................................. 105.8 耐溶剂(无水乙醇)性...................................................................................... 10六、铝合金化学氧化检验标准......................................................................................... 116.1 试片要求.............................................................................................................. 116.2 外观...................................................................................................................... 116.3 耐蚀性.................................................................................................................. 11七、铝合金喷砂光亮阳极化检验标准............................................................................. 127.1 试片要求.............................................................................................................. 127.2 外观...................................................................................................................... 127.3 氧化膜厚度.......................................................................................................... 127.4 耐蚀性.................................................................................................................. 127.5 封闭质量.............................................................................................................. 12八、喷砂及拉丝检验标准................................................................................................. 138.1 拉丝件.................................................................................................................. 138.2 喷砂件.................................................................................................................. 13表面处理通用检验标准○、总则0.1 零部件表面处理前应去除毛刺、飞边、划痕、氧化层等缺陷,锐边棱角倒钝。

钣金件尺寸未注公差检验标准

钣金件尺寸未注公差检验标准

名称:钣金件尺寸未注公差检验标准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名词解释................................................................. 14. 钣金件尺寸未注公差的检验要求............................................. 24.0 检验尺寸的选取原则............................................. 24.1 折弯高度尺寸的未注公差值....................................... 24.2 冲裁形状尺寸的未注公差值....................................... 34.3 冲裁位置尺寸的未注公差值....................................... 44.4 铆装件的位置尺寸的未注公差值................................... 54.5 角度尺寸的未注公差值........................................... 54.6 局部成形特征的形状和位置尺寸的未注公差值....................... 54.7 丝印形状和位置尺寸的未注公差值................................. 84.8 喷涂保护区域形状和位置尺寸的未注公差值......................... 84.9 装配尺寸的未注公差............................................. 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钣金结构件检验中尺寸的未注公差的检验要求。

钣金件通用技术条件

钣金件通用技术条件

钣金件通用技术条件1.主题与范围1.1 本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了我公司钣金产品(箱、柜、操作台、架等)相关的技术要求。

1.2 本通用技术条件适用以金属板材、带材、标准型材、管材、金属丝材为原料,以剪切、冲压、拉伸、折弯、拼焊等工艺方法成型的钣金件。

1.3 凡设计文件未明确技术要求的钣金件,均应按本通用技术条件的相应要求进行制造和验收。

1.4 在某些工序中采用车削、洗削、刨切、钻孔等机械加工方法时技术要求可参照通用技术条件相应条款或按GB1804公差与配合,GB1804形状和位置公差及相应的粗糙度选用。

2. 钣金零件通用技术条件2.1 总则2.1.1 零件表面上不允许有裂纹、分层、裂口、锈蚀及深度超过零件最小厚度公差的压伤及划伤。

表面上的手汗迹、油痕、斑点、锈蚀、轻微的划伤、压伤等,允许在零件厚度公差范围内进行光滑修磨排除。

2.1.2 零件的内、外边缘应去除毛刺,板厚大于0.5毫米的金属制件要去锐边、倒角或制圆。

2.1.3零件允许变薄后的板厚为钢板最小厚度的90%,其它材料变形后的板厚不得小于最小厚度的85%。

2.1.4零件的表面上允许有模具及夹具留下的痕迹,但不是剧烈的压伤或凹痕(这些地方的最小厚度不得低于2.1.3条规定)。

2.2 钣金零件的公差2.2.1剪切下料的尺寸偏差(表1)剪切后的尺寸偏差及两对角线长度之差值应控制在表中偏差范围内。

(表1)mm注:上述尺寸偏差对包容件应取正值,被包容件取负值。

2.2.2 普冲开角、冲孔的尺寸偏差A) 开角尺寸偏差为+0.3毫米,冲孔孔径尺寸偏差为+0.3毫米。

B) 冲孔的中心距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表2)2.2.3钣金零件折弯尺寸公差2.2.3.1图样上未标有尺寸公差的可按以下要求验收,一般零件折弯尺寸公差控制在±0.15/500毫米,折边长度每增加500毫米范围内,公差值递增±0.05毫米,即:±0.20/>500-1000毫米,±0.25/>1000-1500毫米……依此类推。

钣金件外观检测规范

钣金件外观检测规范

外观检测规范项目1.目的及适用范围2.参照文件3.内容1.目的及适及范围:1.1 通过明确钣金部件,冲压部件外观品基准以及外观品质的确认方法,以实现外观品质的统一化与外观评定的均一化。

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钣金制品的质量,为外协加工提供检验根据,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

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1.2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金属钣金件制成的产品及其相关加工组成品。

2.参照文件2.1本检验规范参照金属冷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2.2本规范若与零件图/规格相抵触, 则以零件图/规格为优先2.3本规范若与参考文件相抵触, 则以本规范为优先3.内容:3.1术语部分3.2 检验方法3.2.1外观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要求:将待验品置于以下条件,作检验判定:A、目测距离: 距离产品25cmB、检验角度: 成45度目视检测。

C、检验光源: 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日光灯或60W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

D、观察时间:<10秒(每个可见平面需要3秒)。

E、检查半成品、成品之前应核对相关检验资料。

3.2.2 外观尺寸及尺寸的配合的检验方法使用普通长度测量仪,高度测量仪或各种量规进行测量。

3.3 检验项目及标准3.3.1检验时注意事项:1.本规范如与客户要求不同时,原则上以客户之检验标准,如客户提供之检验规范或备注在客户注意事项内。

2.对模棱两可的缺失,虽经检验员初次误判为允收,但第二次检验发现属缺失时,可判为定为不合格。

4.关于五金件的外观Ⅰ、Ⅱ、Ⅲ、Ⅳ面检验的方法:4.1 目的本标准定义冲压件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OK/NG之准则。

4.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的所有冲压件产品。

4.3 定义Ⅰ级面:客户经常看到的区域,外观面板,客户明确外观要求的面,打印机通纸面,出给客户的外表面,为外观要求最严格面。

Ⅱ级面:一般情况下,客户偶尔能看到的区域,其外观要求不如Ⅰ级面。

钣金行业相关标准

钣金行业相关标准

钣金行业相关标准及其影响一、引言钣金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制造领域,涉及到众多产品的制造和加工。

为了确保钣金制品的质量和性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钣金行业的相关标准,包括其分类、应用以及对行业的影响。

二、钣金行业标准的分类1. 基础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钣金制品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分类、尺寸规格等方面。

例如,钣金厚度的定义、各类钣金材料的命名规则等都属于基础标准。

2. 产品质量标准:这类标准主要规定钣金制品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评定规则等。

如钣金的表面质量、尺寸偏差、机械性能等都是产品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

3. 生产工艺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涉及钣金制品的生产工艺、设备要求、操作方法等。

例如,钣金的切割、冲压、焊接等工艺都需要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标准。

4. 环保与安全标准:这类标准主要关注钣金制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员的安全。

例如,钣金制品的废气排放、废渣处理等都需要符合相应的环保与安全标准。

三、钣金行业标准的应用1. 指导生产:钣金行业标准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符合质量要求。

2. 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执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可以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的钣金制品是安全、可靠的,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3. 促进技术创新:钣金行业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可以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4. 便于国际贸易:采用国际通用的钣金行业标准,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降低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

四、钣金行业标准对行业的影响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可以促使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控制,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水平。

2. 优化资源配置:生产工艺标准和环保与安全标准的执行,可以促使企业采用更环保、更高效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方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增强市场竞争力:符合国际标准的钣金制品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钣金件检验标准

钣金件检验标准

钣金件检验标准5.1作业条件:5. 1.1正常光线(晴日)应以目距300--350mm,45度视角作业,夜晚日光灯下目距缩短100mm. 5. 1.2本标准所指一级面是指CASE之上面、正面和背面,二级面是指两侧,三级面是指CASE之底部.5. 1.3本标准所列缺点之尺寸,均指缺点之外接圆尺寸5. 1.4本标准所谓“明显”是指扫视一面三秒钟即可.5. 1.5黑点为0.3mm以下不算点.5.3二级外观检验通用标准项次检验内容及标准判定1 电解料<SECC,SGCC,SPTE等不须烤漆,电镀,电着等后序工艺>1.1 划伤,擦伤,触摸无手感a 伤痕长度在一级面大于20mm,二级面大于45mm,三级面大于80mm MIb 多条伤痕累加在一级面大于40mm,二级面大于80mm,三级面大于140mm MIc 45mm以内不能同时出现两条MA1.2 划伤,擦伤,触摸有手感a 刮伤长度在一级面大于4mm,二级面大于6mm,三级面大于10mm MA0.2φmm,三级面大于5.1φ二级面大于,mm0.1φb 刮伤是点,在一级面大于MAc 45mm以内不能同时出现两条MA1.3 镀锌层脱落a 一级面达3.5mm以上,二级面达5mm以上,三级面达7mm以上MAb 多点累加在一级面达7mm以上,二级面达10mm以上,三级面达18mm以上MA1.4 生锈a. 一级面大于1.2mm,二级面达4mm,三级面达6mm以上MAb 切割,冲孔之边缘生锈,但正面能够看得到,锈痕长度在10mm以上MA1.5 尺寸尺寸不合规格造成擦伤,装配困难,或与其它部份配合缝隙过大,超过1.2mm MA1.6 变形a 变形造成装配困难及擦伤MAb 与其它部份配合缝隙超过1.5mm MAc 局部变形深达1.0mm以上,面积6mm以上MAd 边缘变形,与其它部份配合缝隙过大,一级面超过1.2mm,二级面超过2.5mm,三级面边3.5mm MAe 角度偏差大于1度MI1.7 不洁a 表面有污点,直径在一级面达3mm,二级面达5mm,三级面达8mm以上MAb 30mm以内不能同时出现两点MAc 多点累加尺寸在一级面达4mm以上,二级面达8mm以上,三级面达18mm以上M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钣金件加工检验通用标准 生效日期: 2017-10-24 页次: 1 /9

批准: 审核: 制定: 1. 目的 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与图纸和技术文件同步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图纸和客户要求为准。 3. 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标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 13级执行 GB/T1800.3 - 1998 极限与配合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 1999 极限与配合 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 - 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 GB/T1184–1996 形位公差 未注公差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4. 原材料及辅料检验标准 4.1 金属材料 4.1.1材质料厚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材质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4.1.3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没注明标准要求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4.2 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4.2.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 4.2.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4.2.3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4.3 管件方通、圆通 4.3.1材质料厚及质量应符合国标,材质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证明。 4.3.2外观:表面无绣迹、无变形、撞伤、刮痕,整批来料拉丝、色泽一致性良好。 4.3.3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没注明标准要求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5. 工序质量检验标准 5.1 冲裁(数冲)检验标准  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打磨处理去除毛刺。  冲切过程中产生的接刀痕:必须符合安全(不划伤手)和零件尺寸公差,一般不大于板厚的10%~20%,数控冲咬出的孔、异形孔、圆角必须修整平滑。 钣金件加工检验通用标准 生效日期: 2017-10-24 页次: 2 /9

批准: 审核: 制定:  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5 mm。  冲裁加工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 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 ≤ 5% t(t为板厚)。  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 0.1 mm。  冲裁尺寸符合技术图纸要求,平面度公差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平面度公差要求

表面尺寸(mm) 变形尺寸(mm) 3以下 ±0.2以下 大于3小于30 ±0.3以下 大于30小于315 ±0.5以下 大于315小于1000 ±1.0以下 大于1000小于2000 ±1.5以下 大于2000小于3150 ±2.0以下

5.2 折弯检验标准 5.2.1 毛刺:折弯后挤出毛刺高L≤10% t (t为板厚)。除特别注明外,折弯内圆角为R1.0 mm 。 5.2.2 压印:看得到有折痕,但用手触摸感觉不到(可与限度样板相比较),折弯过程产生产的 接刀痕深度控制在0.30 mm 以内。 5.2.3 折弯变形标准按照《 表 二 》及《 表 三 》。 【附表二:对角线公差要求】

对角线尺寸(mm) 对角线的尺寸差(mm) 300以下 ±0.3以下 大于300小于600 ±0.6以下 大于600小于900 ±0.9以下 大于900小于1200 ±1.2以下 大于1200小于1500 ±1.5以下 大于1500小于1800 ±1.8以下 大于1800小于2100 ±2.1以下 大于2100小于2400 ±2.4以下 大于2400小于2700 ±2.7以下 钣金件加工检验通用标准 生效日期: 2017-10-24 页次: 3 /9

批准: 审核: 制定: 5.2.4折弯方向、尺寸与图纸一致。 5.3 钣金加工件检验标准 5.3.1 尺寸:尺寸按图纸要求检验,尺寸公差见表三。

【附表三:尺寸公差要求】 标准尺寸 尺寸公差(mm) 3以下 ±0.2 大于3小于300 ±0.3 大于300小于500 ±0.5 大于500小于1000 ±1.0 大于1000小于2000 ±1.5 大于2000小于3150 ±2.0

5.3.2 压铆件 压铆螺母(柱)、压铆螺钉、涨铆螺母(柱)、拉铆螺母等,压上零部件后,螺纹不得变形(螺母或螺钉能自由进出,顺畅无卡滞现象),压铆件应与板面相平,不允许凸起或凹进(手感触摸应平滑),压铆件与板面垂直,压铆后压铆区无变形、猪嘴现象,拉包的高度、壁厚应均匀一致,顶部不应有毛刺。 5.3.3 焊接 5.3.3.1焊缝应牢固、均匀,不得有虚焊、裂纹、未焊透、焊穿、豁口、咬边等缺陷。焊缝长度、 高度不均不允许超过长度、高度要求的10%。 5.3.3.2 焊点要求:焊点长度8~12mm,两焊点之间的距离150±15mm,焊点位置要对称,上 下位置要统一。如加工图纸上对焊点有特殊要求,按图纸执行或按客户要求。 5.3.3.3点焊间距小于50mm,焊点直径小于φ5,焊点布置均匀, 焊点上压痕深度不超过板材 实际厚度15%,且焊接后不能留有明显的焊疤。 5.3.3.4焊接后非焊接部位不允许有被焊渣、电弧损伤现象,表面焊渣、飞溅物需清除干净。 5.3.3.5 焊接后,零件外表面应无夹渣、气孔、焊瘤、凸起、凹陷等缺陷,内表面的缺陷应不明 显及不影响装配。门板、面板等重要零件还应去除焊后应力,防止工件变形。 5.3.3.6焊接零件外表面应磨平,若为喷粉件、电镀件,焊后打磨粗糙度为3.2~6.3µm,喷漆 件为6.3~12.5µm。 5.4 焊缝、焊点表面打磨 5.4.1打磨时磨痕不能过深,用直尺量度基本平整,板材厚度小于1.20mm时按:A级表面凹坑深 钣金件加工检验通用标准 生效日期: 2017-10-24 页次: 4 /9

批准: 审核: 制定: 度不得大于0.10mm,B级表面凹坑深度不得大于0.30mm,用手指刮有轻微凹入感,板材厚 度大于1.20mm时按:凹坑深度不得大于板厚的0.20mm。 5.4.2打磨抛光后A级表面粗糙度达到3.2 µm,B级表面粗糙度达到6.3 µm,用手指刮无轻微凹 入感觉。如图纸有特殊要求,则以图纸要求为准。 5.4.3 A级面表面抛光面积控制在以焊点为中心,半径为30mm圆的范围内,B级面表面抛光面积 控制在以焊点为中心,半径为50mm圆的范围内。 5.4.4在不要求圆角情况下,封角焊转角处打磨要棱角分明,成直角,并轻微倒钝,一般情况R≤2,抛光面积不宜过大;焊接须牢固,无松脱现象,焊渣必须去除干净。 5.5 压铆螺钉处表面打磨 5.5.1打磨后工件表面平面度要求为≤ 0.3 mm/m,用手摸感觉有轻微内陷状,但不能过深,其凹坑深度不得大于0.20 mm,不允许有比工件表面高的凸点,用手摸无触手感觉。 5.5.2打磨面积一般以压铆螺钉为中心,半径为30 mm的圆范围内。 5.6 整体结构、外观要求 5.6.1 外形尺寸未作特别要求的按IT13级执行。机柜应方正无歪斜扭曲现象,机柜六个主面 的垂直度、直线度(不直度)采用对角线法测量。(参照公差范围见表二) 5.6.2 机柜、门、侧门、底座等零件应垂直,其垂直度采用对角线法测量,按(公差范围表二)机柜、门、侧门、底座等大平面的平面度公差应满足(公差范围表三)。 5.6.3 门、面板的安装对正及间隙要求:同一批机柜相同地方的间隙差值小于0.4 mm。门应开启灵活,在开启范围内不允许与机柜四周产生磨擦与干涉,不应有碰撞、刮漆现象。 5.6.4 机柜稳定性要求 机柜装配后必须有可靠的稳定性,不允许由于振动或其它外界作用力而翻倒。检验方法:使机柜倾斜10°,机柜不翻倒。在振动或其它外界作用力下,机柜不应有零部件松脱现象,不应有异常的嚓嚓作响及摇动声。 5.6.5 机柜安全性要求 机柜外表面与人身可触及部分的棱边等部位要倒纯及去除毛刺,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外露尖角、棱边、粗糙表面,在表面喷涂前要去除毛刺。机柜接地要求导电部分应无锈斑,导电性良好。 6. 喷涂外观检验标准 6.1 喷涂前工件表面处理要求: 需进行脱脂、除锈、磷化、清洗等处理。 钣金件加工检验通用标准 生效日期: 2017-10-24 页次: 5 /9

批准: 审核: 制定: 6.2 工件表面无水印或残留的清洗液。 6.3 无油污、灰尘、纤维等会影响喷涂表面质量或附着力的不良现象。 6.4其他检验要求详见《喷涂/丝印检验标准》。 6.5压铆螺母、螺钉、螺纹孔经喷涂后的允收条件,须保证螺杆、螺母、攻丝孔经喷涂后螺纹良 好,装配顺利为合格。测试标准:以下扭力、推力压测试压铆件不松动不脱落为。 钣材材质 冷轧板与热轧板 201/304 螺纹规格 M3 M4 M5 M6 M8 M10 扭力标准 ≥ 6 kgf/cm ≥ 12 kgf/cm ≥ 27 kgf/cm ≥ 49 kgf/cm ≥ 60 kgf/cm ≥ 100 kgf/cm 推力要求 ≥ 6 kg ≥ 12 kg ≥ 27 kg ≥ 49 kg ≥ 60 kg ≥ 100 kg 7. 电镀外观检验标准 7.1电镀处理 部分配件采取热镀锌处理,电镀标准按国标或客户要求执行。48小时盐雾实验后无辐射剥落现象。 7.2电镀件外观检验验收标准 光源标准、附着力检测、质量等级分类等与《喷涂/丝印产品检验作业指引》相同。 8. 丝印检验标准 8.1颜色 颜色与标准色板比较在色差范围内。色彩印刷应该有足够的遮盖力,以反射光观看,看不清底漆的色彩和底材本色为准,印刷字符及图案的边缘需清晰分隔。 8.2缺陷 色斑,夹杂物,色斑的长度不大于1.0 mm,不许聚集,两处色斑至少相距50 mm以上。不允许有文字、图案不清晰,字体不端正,拖墨,漏印,错位,重叠,少墨等不良现象。 8.3附着力参照喷涂附着力检验方法《喷涂/丝印产品检验作业指引》 9.0 装配通用检验标准 9.1装配通用要求 9.1.1总装要求 ●装配应保证实物与装配图一致。 ●所有的材料、零部件、标准件的更改代替必须经设计批准。 ●提交装配的所有材料、机械和电器零部件、外购件均应符合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及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