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化学反应速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doc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练习)2.3.1 化学反应的速率 Word版含解析_最新修正版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目标导航]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初步了解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方法。
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1)计算公式:v A=Δc A Δt。
(2)常用单位:mol·L-1·s-1或mol·L-1·min-1。
2.意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以不同,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3.规律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v(A)∶v(B)∶v(C)∶v(D)=m∶n∶p∶q。
点拨(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涉及反应物、生成物等多种物质,因而定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哪一种反应物或哪一种生成物来表示。
(2)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而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3)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固体和纯液体物质来说,其单位体积里的物质的量不会改变,即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
提醒计算反应速率时,若给出的是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不要忘记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
议一议1.某一化学反应在第5 s时的反应速率是0.2 mol·L-1·s-1的说法正确吗?答案不正确。
通常所说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2.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吗?答案由于Δc表示的是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而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在一定温度下是常数,所以这种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不适合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
新人教版必修1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练习含解析

1.将少量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加入10 mL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分散系的是( )A.蔗糖B.牛奶C.硫酸钡D.NaOH溶液和FeCl3溶液答案:A2.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食盐水、牛奶、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答案:B3.下列不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在水里形成的透明液体B.氧化钴(CoO)分散在普通玻璃里形成蓝色玻璃C.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形成的红褐色液体D.将0.1 g蔗糖加到10 mL蒸馏水中,振荡后形成的无色液体解析:淀粉在水里形成的淀粉溶液、氧化钴(CoO)分散在普通玻璃里形成蓝色玻璃、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形成的红褐色液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都属于胶体。
蔗糖为小分子,将0.1 g蔗糖加到10 mL蒸馏水中,振荡后形成的无色液体,溶液中分散质粒子蔗糖直径小于1 nm,属于溶液。
答案:D4.胶体遇到强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胶体(胶粒带正电荷)中,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则沉淀溶解,那么该溶液是( )A.2 mol·L-1 NaOH溶液B.2 mol·L-1 HCl溶液C.2 mol·L-1 NaCl溶液D.硅酸胶体(胶粒带负电荷)答案:B5.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
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_______。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同步习题:化学反应的速率(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及计算1.(2019云南昆明一中高一期中)已知4NH 3(g)+5O 2(g)4NO(g)+6H 2O(g),反应速率分别用v(NH 3)、v(O 2)、v(NO)、v(H 2O)表示,正确的是( )A.45v(O 2)=v(NO)B.56v(O 2)=v(H 2O)C.23v(NH 3)=v(H 2O) D.45v(NH 3)=v(O 2) 2.反应4NH 3(g)+5O 2(g) 4NO(g)+6H 2O(g)在10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A.v(NH 3)=0.01 mol ·L -1·s -1B.v(O 2)=0.001 mol ·L -1·s -1C.v(NO)=0.001 mol ·L -1·s -1D.v(H 2O)=0.045 mol ·L -1·s -13.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 s 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 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02 mol/(L ·min) B.1.2 mol/(L ·min) C.1.8 mol/(L ·min) D.0.18 mol/(L ·min)4.(2019湖南醴陵二中高一下期中)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B.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 C.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s)+H 2O(g)CO(g)+H 2(g),增加C(s)的量速率不变D.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5 mol/(L ·s)是指该反应在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5 mol/L 5.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若反应物A 的浓度由0.1mol ·L -1减小到0.06 mol ·L -1需20 s,那么由0.06 mol ·L -1减小到0.036 mol ·L -1所需的时间为( )A.等于10 sB.等于12 sC.大于12 sD.小于12 s题组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6.(2020北京八十中高一期中)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6mol·L-1·min-1②v(B)=0.45mol·L-1·min-1③v(C)=0.015mol·L-1·min-1④v(D)=0.45mol·L-1·min-1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A.③B.①C.②D.④7.(2020江苏苏州高一期中)在反应2A+B3C+4D中(各物质均为气体),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1·s-1B.v(B)=0.3mol·L-1·s-1C.v(C)=0.8mol·L-1·s-1D.v(D)=30mol·L-1·min-18.反应A+3B2C+2D(各物质均为气体)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s)②v(B)=0.6mol/(L·s)③v(C)=0.4mol/(L·s)④v(D)=0.45mol/(L·s)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一、基础巩固1.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直径小于200 nm的粒子。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A项、B项属于胶体,C项属于浊液,D项符合题意。
2.英国《自然》杂志曾报道说,科学家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 nm 的纳米级镊子。
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与纳米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1~100nm之间。
3.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D.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得到的无色溶液形成的是Cu(OH)2悬浊液,最不稳定;B为NaCl溶液,D为Na2CO3溶液,最稳定;C为Fe(OH)3胶体,属于介稳体系。
4.下列性质既可能是胶体所具有的,也可能是溶液所具有的是( )A.光线照射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B.加入少量稀硫酸立即产生沉淀C.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D.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项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B项,稀硫酸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也可以和钡盐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C项错误,因为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1~100nm之间;D项,溶液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均能通过滤纸。
5.向少量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此时当光束通过该红褐色液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该红褐色液体是(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说明该液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因此,该红褐色液体属于胶体。
6.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盐溶液静置后会分层,下层比上层咸B.悬浊液中一定不含直径小于1 nm的粒子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D.Al(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A项错误;悬浊液中分散剂粒子,也可能有某些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B项错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丁达尔效应是胶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C项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练习新人教版选修4【共7套103页】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1化学反应速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3.1化学平衡的建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3.2化学平衡的移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3.3化学平衡图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3.4化学平衡常数及相关计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2.1 化学反应速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由浓度单位决定D.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答案】B【解析】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故A错误;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B正确;C、化学反应速率单位由时间单位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决定,故C错误;D、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变小,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故D错误。
2.反应4A(s)+3B(g) 2C(g)+D(g),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
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1·s-1B.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min-1C.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答案】C【解析】A是固体,不能用A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 mol·L-1·min-1,故B错误;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故C正确;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比都是2:1,故D错误。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1.对于反应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HCl 和CaCl 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B .不能用CaCO 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 C .用H 2O 和CO 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 D .用CaCl 2浓度的减少量表示其反应速率解析:选A 。
因为CaCO 3是固体,H 2O 为纯液体,不能用其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D 中CaCl 2为生成物,故应用其浓度的增加量表示反应速率,故B 、C 、D 项错误;在同一反应中,选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故A 项正确。
2.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v (W)=3v (Z) B .2v (X)=3v (Z) C .2v (X)=v (Y)D .3v (W)=2v (X)解析:选C 。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v (W)∶v (X)∶v (Y)∶v (Z)=3∶2∶4∶3,所以C 正确。
3.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在10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 (X)可表示为( ) A .v (NH 3)=0.010 mol·L -1·s -1B .v (O 2)=0.001 0 mol ·L -1·s -1C .v (NO)=0.001 0 mol·L -1·s -1D .v (H 2O)=0.045 mol·L -1·s -1解析:选C 。
v (H 2O)=Δc Δt =0.45 mol 10 L ×30 s =0.001 5 mol·L -1·s -1,依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 (NH 3)=23v (H 2O)=0.001 0 mol·L -1·s -1,v (O 2)=56v (H 2O)=0.00125 mol·L -1·s -1,v (NO)=23v (H 2O)=0.001 0 mol·L -1·s -1。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2.1化学反应速率a测试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1 化学反应速率a对应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1.已知反应A(g)+3B(g)===2C(g)+D(g),某段时间内以A 的浓度的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 mol·L -1·min -1,则此段时间内以C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5 mol·L -1·min -1B .1 mol·L -1·min -1C .2 mol·L -1·min -1D .3 mol·L -1·min -1解析:在一个固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方程式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由反应式A(g)+3B(g)===2C(g)+D(g)知A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所以v(C)=2v(A)=2×1 mol·L -1·min -1=2 mol·L -1·min -1。
答案:C2.一定条件下,在2CH 4(g)+2NH 3(g)+3O 2(g)2HCN(g)+6H 2O(g)反应中,已知v(HCN)=n mol·L-1·min -1,且v(O 2)=m mol·L -1·min -1,则m 与n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m =12nB .m =23nC .m =32nD .m =2n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O 2)∶v(HCN)=3∶2,故m ∶n =3∶2,故m =32n 。
答案:C3.[2020·洛阳一高期中]气体A 、B 分别为0.6 mol 和0.5 mol ,在0.4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 +BaC +2D ,经5 min 后,此时C 为0.2 mol ,又知在此反应时间内,D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此时,反应混合物总的物质的量为1 molB .B 的转化率为50%C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 -1·min -1D .a 值为2解析:利用三段式计算 3A + BaC + 2D起始 0.6 mol 0.5 mol 0 0 变化量 0.3 mol 0.1 mol 0.1a mol 0.2 mol 剩余量 0.3 mol 0.4 mol 0.1a mol 0.2 mol 已知0.1a mol =0.2 mol ,则a =2。
2019-2020年第二学期高中化学新课训练(人教选修4):2.1 化学反应速率【答案、解析】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速率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为v1、v2、v3(单位:mol·L-1·s-1),且v1、v2、v3之间有如下关系:3v1=v2,2v1=v3,2v2=3v3,则此反应表示为( ) A.A+B C B.2A+2B3CC.3A+B2C D.A+3B2C解析:选D 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选D。
2.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2.0 mol·L-1,经过4 min后,它的浓度变成1.68 mol·L-1,则在这4 min内它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0.2 mol·L-1·min-1B.0.1 mol·L-1·min-1C.0.04 mol·L-1·min-1D.0.08 mol·L-1·min-1解析:选D 根据v=ΔcΔt=2-1.684mol·L-1·min-1=0.08 mol·L-1·min-1。
3.甲、乙两容器都在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4 mol 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 2 mol 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A.快B.慢C.相等D.无法判断解析:选D 由v=ΔcΔt=ΔnV·Δt知,甲、乙两容器的容积(V)不知,则两容器中A的浓度变化未知,故甲、乙两容器中反应速率大小无法判断。
4.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4v(NH3)=5v(O2) B.5v(O2)=6v(H2O)C.3v(NH3)=2v(H2O) D.5v(O2)=4v(NO)解析:选C 利用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关系,采用转化的方法将选项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对于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B.不能用CaCO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C.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D.用CaCl2浓度的减小表示其反应速率解析固体、纯液体的浓度一般视为常数;反应过程中CaCl2的浓度是增大的。
答案 A2.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g)和6 mol B(g),发生反应:4A(g)+6B(g)4C(g)+5D(g),若5 s 后剩下的A是2.5 mol,则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A.0.45 mol·L-1·s-1B.0.15 mol·L-1·s-1C.0.225 mol·L-1·s-1D.0.9 mol·L-1·s-1解析 5 s内A减少的物质的量为4 mol-2.5 mol=1.5 mol,故A的浓度变化量为=0.75 mol·L-1,所以v(A)==0.15 mol·L-1·s-1;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15 mol·L-1·s-1=0.225 mol·L-1·s-1。
答案 C3.对于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在测量化学反应速率时,以下相关性质不可以利用的是( )A.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B.溶液颜色的深浅C.固体物质的体积D.H+浓度的变化解析与化学反应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质在测量反应速率时都可以加以利用,包括能够直接观察的某些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压强),也包括必须依靠科学仪器才能测量的性质(如颜色的深浅),故A、B、D三项可以利用。
答案 C4.在反应N2+3H22NH3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 mol·L-1,在此段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 mol·L-1·s-1,则此段时间是 ( )A.1 sB.2 sC.44 sD.1.33 s解析已知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 mol·L-1·s-1,则用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H3)=v(H2)=×0.45 mol·L-1·s-1=0.3 mol·L-1·s-1,所以Δt==2 s。
答案 B5.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测得10 s 内A的平均速率v(A)=0.12 mol·L-1·s-1,则反应进行到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2.8 mol C.3.2 mol D.3.6 mol解析 10 s内v(B)=v(A)=0.04 mol·L-1·s-1,故10 s内,Δn(B)=10 s×0.04 mol·L-1·s-1×2 L=0.8 mol,因此10 s时,容器内n(B)=4 mol-0.8 mol=3.2 mol。
答案 C6.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nZ(g)+2W(g),5 min末生成0.2 mol W,若测得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01 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 )A.1B.2C.3D.4解析利用条件可求:v(W)==0.02 mol·L-1·min-1,利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关系可得n=1。
答案 A7.将5.6 g铁粉投入100 mL 2 mol·L-1硫酸中,2 min后铁恰好完全溶解。
下列有关该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A.用铁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B.用硫酸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C.用硫酸亚铁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5 mol·L-1·min-1D.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解析发生的化学反应为Fe+H2SO4FeSO4+H2↑,溶液中浓度发生变化的只有反应物硫酸和生成物硫酸亚铁。
5.6 g Fe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故反应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生成FeSO4的物质的量=0.1 mol,v(H2SO4)=v(FeSO4)==0.5 mol·L-1·min-1。
答案 B8.用纯净的CaCO3与100 mL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EF段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4 mol·L-1·min-1C.OE、EF、FG三段中,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6∶7D.G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解析曲线斜率越大,平均反应速率越大,A项正确;B项中,Δn(CO2)==0.02 mol,Δn(HCl)=0.04 mol,Δc(HCl)=0.4 mol·L-1,v(HCl)=0.4 mol·L-1·min-1,正确;C项中,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24∶448∶112=2∶4∶1,错误;D项中,由图可知,G点收集到的CO2的量最多。
答案 C9.某温度时,在2 L的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的数据分析,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 min、5 min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
?(3)5 min后Z的生成速率与5 min末Z的生成速率相比(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解析 (1)根据图示,反应达到平衡时X减少了0.6 mol,Y减少了0.2 mol,Z生成了0.4 mol,故X、Y、Z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3∶1∶2,因5 min后三者共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根据图中数据,依据反应速率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反应速率,需注意Z的初始物质的量是0.1 mol。
(3)5 min后Z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与5 min末Z的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 (1)3X+Y2Z(2)0.05 mol·L-1·min-1 0.04 mol·L-1·min-1(3)不变能力提升10.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4 mol 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 mol 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A.快B.慢C.相等D.无法判断解析由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A)=,由于甲、乙两容器的容积大小未知,仅知道单位时间内A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故不能比较两容器内反应速率的大小。
答案 D11.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N2(g)+3H2(g)2NH3(g)N2 H2 NH3起始浓度/(mol·L-1) 1.0 3.0 0.22 s末浓度/(mol·L-1) 0.6 1.8 1.04 s末浓度/(mol·L-1) 0.4 1.2 1.4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4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B.前4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C.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D.2 s末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D项错误。
答案 D12.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人们先把煤转化为CO和H2,再将它们转化为甲醇。
某实验人员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发生反应:2H2(g)+CO(g)CH3OH(g),测定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t/s 0 500 1 000c(H2)/(mol·L-1) 5.00 3.52 2.48c(CO)/(mol·L-1) 2.50(1)在500 s内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2)在1 000 s内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1 000 s时CO的转化率是。
(3)在500 s时生成甲醇的浓度是。
?解析 (1)在500 s内,v(H2)==2.96×10-3 mol·L-1·s-1。
(2)在1 000 s内反应的H2的浓度是Δc(H2)=5.00 mol·L-1-2.48 mol·L-1=2.52 mol·L-1,则反应的CO的浓度是Δc(CO)=Δc(H2)=1.26 mol·L-1,用CO表示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v(CO)==1.26×10-3mol·L-1·s-1,CO 的转化率为×100%=50.4%。
(3)在500 s内反应的H2的浓度为Δc(H2)=1.48 mol·L-1,则生成的CH3OH的浓度为Δc(CH3OH)=Δc(H2)=0.74 mol·L-1。
答案 (1)2.96×10-3 mol·L-1·s-1(2)1.26×10-3 mol·L-1·s-1 50.4%(3)0.74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