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换教师”要预防风险和危害

合集下载

更换教师需谨慎

更换教师需谨慎

更换教师需谨慎作者:黄建新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07期学校管理的根本和灵魂,是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教职工在自己的最优区工作。

但是,有一种行为特别值得商榷,那就是部分学校感觉教师“不行”就换掉,尤其是在初三、高三年级,这种现象就更为普遍。

不可否认,在某种情况下,“换教师”的确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给优秀教师以认同,给被换教师以警醒。

但是,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层次性、阶段性、连续性、反复性,需要等待和守望。

笔者认为,学校更换教师需谨慎,轻易换教师,其负面影响遠大于积极作用。

一、对于教师的影响1.影响教师团队凝聚力。

一些学校少部分教师长期教毕业班,大部分教师一辈子也没有机会教到毕业班。

这种按学生考试成绩调配教师的方式,也就把教师无形中分成了三六九等,优的更优,一般的永遠一般,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既不利于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也有碍教师间的公平竞争。

教师间的关系日益演绎成“主科”与“非主科”的关系,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的关系,“自满”与“自卑”的关系……人为使教师关系复杂化、功利化。

一所学校,教师齐心协力才是完整、和谐的整体。

将几个人或一批人长期置于受冷落的角落,长此以往,教师的团队意识,教师团队的核心价值难以形成。

既不利于学校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2.影响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教育的发展,帮助并指导教师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建立起正常的职业发展计划,朝着既定的目标,沿着最佳的路线,去拼搏、去奋进,这对教师专业性成长十分重要。

但换教师这种违背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漠视教师尊严的做法,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成长。

多数被换的教师并非工作不努力或能力差,教师之所以教学效果不好,可能是在某些环节上做得不够或不好。

搁置教师不如帮助教师成长。

只要给教师必要的引导、鼓励与帮助,为教师创造表现自己思想与才能的机会、条件,教师也许很快就能脱颖而出。

关于任课老师更换的应对策略建议

关于任课老师更换的应对策略建议

关于任课老师更换的应对策略建议01 看看这位校长怎么说Q1:学校为什么要换老师?换老师可能有这几个原因:有老师升职换岗位的,有辞职的,有休产假的等。

也就是说:换老师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也没有多少选择。

那我们家长着急,担心是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如果我们有这样负面的情绪会不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呢?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是没有概念的,他们也不会刻意的去和原来的老师比较,但我们家长会不断的在孩子面前问:换了老师适应吗?和以前的老师比,哪个老师更好?一旦孩子说不太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我们立刻就有了担心。

如果家长不断地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焦虑,会不会影响孩子适应新老师的节奏,并且把自己的担心传给了孩子?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是您不喜欢换老师还是孩子不喜欢呢?您怎么就那么肯定换了老师一定是坏事呢?当然换老师也有不好的地方:孩子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因为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法。

那既然我们别无选择,与其担心,为什么不转念想想换老师的好处呢?Q2:换老师有什么好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不同的老师带给孩子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知识视野和思维习惯。

孩子会感觉有新鲜感,有期盼,他们会在新老师面前表现的更积极,更上进。

因为他们也希望尽快让新老师喜欢上他们。

回想一下我们上学的时候,是不是对新学期是有期待的?尤其期待着换新老师,换换感觉。

孩子以后总要踏上社会,会遇到各种类型的人,从小多与人接触,更有利于适应社会,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和新老师做好沟通。

Q3:如果是刚毕业的新老师接手是不是一定比老教师就差呢?不一定。

老教师是有经验,但新老师更有激情,更有耐心,更加用心,更负责任。

作为老师,我也替老师们说句心里话:其实,老师们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接手其他老师的班,他们比家长们更担心、更害怕、更恐惧,他们的压力真的很大。

他们也怕孩子不认可自己,他们更怕家长不认可自己。

所以他们会特别尽心尽力的去准备一切迎接这个挑战。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我相信您已经知道怎么对待换老师这件事情了吧!是的,首先接受这个事实,然后积极应对,多给老师一些鼓励,如果有意见和建议多和老师沟通吧。

幼儿班幼师频繁更换带来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幼儿班幼师频繁更换带来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幼儿班幼师频繁更换带来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师的稳定性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幼儿班幼师频繁更换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种状况对幼儿、教师和家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幼儿情感频繁更换幼师可能会对幼儿的情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幼儿与熟悉的老师和同伴之间建立了情感联系,他们会感到安全、信任和尊重。

然而,当幼师频繁更换时,这种情感联系被打破,幼儿可能会感到不安、焦虑和失落。

长期下来,这可能会对幼儿的情感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破坏教育连续性幼儿的学习需要一个稳定、连续的教育环境。

频繁更换幼师可能导致教育连续性的断裂,使幼儿无法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新的老师可能需要时间来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此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课程安排可能会使幼儿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三、教育质量下降频繁更换幼师可能会对教育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每位幼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优势和不足之处,长期更换老师可能会导致孩子们无法获得全面的教育体验。

此外,老师们需要时间来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计划。

频繁更换老师可能会使教育计划的连贯性和深度受到影响,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四、社交适应困难幼儿班是一个社交环境,孩子们需要学习与同伴和老师建立关系。

当幼师频繁更换时,孩子们可能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老师和同伴关系。

这可能会导致社交适应困难,影响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健康。

五、增加教师工作压力频繁更换幼师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和与孩子的互动方式。

当教师频繁更换时,他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熟悉孩子们的情况、制定适合孩子们的教育计划等。

这可能会使教师感到工作压力过大,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六、增加家长负担频繁更换幼师可能会给家长带来负担。

家长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老师和教学方式,与新的老师沟通和协调教育方式等。

这可能会使家长感到疲惫和焦虑,同时也会影响他们对幼儿园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中途换教师”要预防风险和危害

“中途换教师”要预防风险和危害

“中途换教师”要预防风险和危害第一篇:“中途换教师”要预防风险和危害“中途换教师”要预防风险和危害陈松信在2016年4月19日《中国教育新闻网》撰文指出:由于教师产假、正常调动及跳槽等原因,中途换教师对不少学校来说是一件平常的事。

一些接收支教教师的学校,也经常面临教师呆不长久的尴尬局面。

而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中途换教师更将成为一种常态。

班级频繁更换老师,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

正是考虑到换老师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每当学校中途换老师时,家长们便炸开了锅:或给校长写联名信,表达诉求;或兴师动众地向学校施压,要求留住老师;或对新老师人选提出要求……其实,学校当然希望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十分清楚中途换教师的危害,可对学校来说,中途换教师实在是件无奈的事情。

如果在教师安排上任由家长乱点名,学校容易出现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增加中途换教师的风险和危害。

笔者认为,当中途换老师不可避免时,既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也要把工作做细做实,避免引发“次生灾害”。

在安排新老师接手班级时,学校应当综合前后两名教师的性别、年龄、性格等因素,对他们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等进行全面考量,新接手的教师在个人综合素质上应当不低于前任教师,这样学生和家长才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新教师应当与前任老师做好交接工作,全面了解前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评价,以及“上课对每个学生提问的次数、经常和哪些学生聊天”等细节问题;家长应呵护孩子的学习信心,快速拉近孩子与老师的心理距离。

总之,中途换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只要不是频繁更换,并做好以上提到的几方面工作,基本上都能平稳过渡,不至于惹出麻烦。

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预防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策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我忙、我很忙;我累、我很累;我苦、我很苦。

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

倦怠,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教育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倦怠的教师看起来筋疲力尽、不知所措。

幼儿园常换新老师的利弊

幼儿园常换新老师的利弊

幼儿园常换新老师的利弊幼儿园常换新老师的利弊引言:幼儿园常换新老师,似乎早已成为一种常态。

有些家长会觉得常换老师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

然而,也有些家长认为来自不同的老师,孩子们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那么,究竟幼儿园常换新老师有哪些利和弊呢?下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利:1.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

幼儿园常换新老师有利于孩子们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

来自不同的老师,可以使孩子们接触到不同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元文化环境。

2.助于规避过度依赖的问题。

常换老师有助于规避孩子们出现过度依赖固定老师的问题。

很多幼儿园都采取换班制度,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接受不同的老师和环境,不会对特定的老师产生过高的依赖,从而有利于孩子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3.刺激孩子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经常更换老师,孩子们可以接受到更多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不同的老师拥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不同的启示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4.增加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常换老师可以增加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每位老师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不同的辅导和关心。

家长可以从不同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状况。

弊:1.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和抵触情绪。

常换老师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和抵触情绪。

对于孩子来说,与固定老师建立亲密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孩子经常面临教师的更换,会导致他们产生不安全感和抵触情绪,可能会对孩子们的情感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2.可能导致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畅。

对于固定老师来说,他们对每个孩子的需求和特点比较熟悉。

如果老师经常更换,可能会导致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畅,让老师无法快速地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情感需求,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可能影响教学质量。

老师在接触孩子很长一段时间后,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并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

幼儿园升班会换老师吗的参考方案

幼儿园升班会换老师吗的参考方案

幼儿园升班会换老师吗幼儿园升班会:换老师了?随着新学年的开始,幼儿园里的孩子们也要经历升班。

升班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期待和兴奋的时刻。

然而,升班会后的一段时间也会带来些许的不适,因为孩子们需要面对的是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新的老师。

特别是如果孩子的老师没有留在同一个班级,那么这种适应过程可能会更加困难。

本文将从五个角度对幼儿园升班会换老师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心理影响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老师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因此,突然换老师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

孩子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失落、沮丧,也可能会感到没有安全感。

所以,孩子们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老师,并建立新的信任和依赖关系。

2. 教育风格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教育风格,这也意味着孩子们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学习风格。

如果新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孩子以前的老师不同,孩子们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这些新的方式。

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新老师的教育风格。

3. 同学关系在新的班级中,孩子们也需要适应新的同学关系。

如果孩子已经建立了友谊关系并且改变了所在班级后失去了与朋友的联系,那么他们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新的同学。

此外,新老师可能会促进孩子与班级中其他孩子的互动,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同学关系。

4. 教学计划每个老师的教学计划都有所不同,这意味着孩子们可能需要调整他们的学习计划或者重新学习以前没学过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如果班级中有新的学生加入,那么老师可能需要重新评估班级整体的学术水平,再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5. 家长的反应孩子换老师后,家长们的反应也非常重要。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适应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鼓励孩子积极地适应新的老师和班级,需要家长们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新老师交流,帮助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学术水平等,以帮助新老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总之,幼儿园升班会换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协作。

人员调动风险点和防控措施

人员调动风险点和防控措施

人员调动风险点和防控措施人员调动是组织管理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但是在人员调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风险点,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确保人员调动的顺利进行。

一、风险点1. 人员流失风险:在人员调动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引起某些员工的流失。

员工可能由于不满意新的岗位或工作环境而选择离职,这将给组织带来人力资源的损失和成本的增加。

2. 组织运转风险:人员调动可能会导致组织运转的不稳定。

新调入的员工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而原有的员工也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分工和协作方式,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组织的运转效率和工作质量。

3. 信息安全风险:人员调动可能会涉及到机密信息的流动。

当员工调入或调出组织时,他们可能会带走或接触到一些敏感信息,如果不加以控制和保护,就有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和安全隐患。

二、防控措施1. 做好调研和评估:在进行人员调动前,组织应该对员工的能力、意愿和适应能力进行调研和评估。

这有助于确定合适的岗位和适宜的人员调动方案,减少人员流失的风险。

2. 提供培训和支持:对于调入新岗位的员工,组织应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对于原有员工,也可以提供一些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分工和协作方式。

3. 加强沟通和协调:在人员调动过程中,组织应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有助于减少员工的不满和流失风险,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运转效率。

4.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应该加强对敏感信息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

在人员调动过程中,组织应该对员工的权限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5. 建立激励机制:为了减少人员流失风险,组织可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对于调动后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励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新的工作环境。

总结起来,人员调动是组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何解决中途更换班主任带来的后遗症

如何解决中途更换班主任带来的后遗症

如何解决中途更换班主任带来的后遗症在现今的教育领域中,很多学校都面临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班主任变更的问题。

中途更换班主任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影响非常大,需要学校采取措施进行调解和解决,并尽快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班主任。

本文就中途更换班主任带来的后遗症如何解决进行探讨。

一、原因分析中途更换班主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班主任调任、离职、病假等情况。

这也说明了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学生和家长对此次更换的难以接受,主要表现为:1.学生缺乏安全感。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班主任是其最亲近的人,是其生活中的支柱,但这个支柱突然发生了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

2.家长对新班主任的认知和信任度不高。

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度是建立在对老师的了解和认可基础上的。

如果班主任更换时,新的班主任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不被认可,那么家长也会怀疑他的能力、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等等。

3.新任班主任了解不足。

任何一位老师都需要一段时间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优点、缺点和喜好等等,而临时更换的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成本高,掌握的原有的班级信息不足,带来困难。

二、预防和解决措施1.预先做好工作安排。

必须在更换班主任前,及早和学生进行交流,说明现实情况,让学生知道更换班主任的原因和安排,同时为新任班主任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

2.做好老师的培训工作。

新班主任上任前应该对该班级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梳理出学生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教材,了解学科难点等。

同时,老师培训工作也是很重要的,让新班主任充分了解原班主任的辅导具体方法和习惯。

3.加强班级管理。

对于班主任更换,加强班级管理也是必要的。

学校应该安排其他班主任负责原班级的班级管理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维护顺利开展。

4.重视家校合作,缓解家长的情绪。

对于家长来说,班主任更换是一件很不容易接受的事情,教育部门应该对家长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沟通方式,让家长提出关切问题,帮助家长了解新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态度,尽可能消除疑虑,提高对新任班主任的信任,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加顺畅地适应新的班主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途换教师”要预防风险和危害
陈松信在2016年4月19日《中国教育新闻网》撰文指出:由于教师产假、正常调动及跳槽等原因,中途换教师对不少学校来说是一件平常的事。

一些接收支教教师的学校,也经常面临教师呆不长久的尴尬局面。

而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中途换教师更将成为一种常态。

班级频繁更换老师,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

正是考虑到换老师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每当学校中途换老师时,家长们便炸开了锅:或给校长写联名信,表达诉求;或兴师动众地向学校施压,要求留住老师;或对新老师人选提出要求……其实,学校当然希望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十分清楚中途换教师的危害,可对学校来说,中途换教师实在是件无奈的事情。

如果在教师安排上任由家长乱点名,学校容易出现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增加中途换教师的风险和危害。

笔者认为,当中途换老师不可避免时,既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也要把工作做细做实,避免引发“次生灾害”。

在安排新老师接手
班级时,学校应当综合前后两名教师的性别、年龄、性格等因素,对他们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等进行全面考量,新接手的教师在个人综合素质上应当不低于前任教师,这样学生
和家长才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新教师应当与前任老师做好交接工作,全面了解前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评价,以及“上课对每个学生提问的次数、经常和哪些学生聊天”等细节问题;家长应呵护孩子的学习信心,快速拉近孩子与老师的心理距离。

总之,中途换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只要不是频繁更换,并做好以上提到的几方面工作,基本上都能平稳过渡,不至于惹出麻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