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优质教学课件教案
新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的物理全册教学教案.docx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过程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01、分子直径数量级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见书 P124图)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a.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V 固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 =斥力d=r 0r0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d﹥r 0d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d﹤r 0d★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1~4 题★反思:§16.2 ( 1)内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二、过程与方法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1、内能的定义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过程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优质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第十五章《电磁感应》。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发现与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以及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与应用、楞次定律理解;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理解及其在实际应用中案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器材、演示用电磁感应装置、多媒体课件;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作业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激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好奇心。
2. 例题讲解: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4. 知识巩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案例,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原理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现象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楞次定律4. 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发现者;(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感应电动势表达式;(3)解释楞次定律,并举例说明;(4)列举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三个案例。
答案:(1)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磁场中,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发现者是迈克尔·法拉第。
(2)感应电动势 E = Blv(B:磁感应强度,l:导体长度,v:导体速度)。
(3)楞次定律:在闭合回路中,感应电动势方向总是与改变它磁通量效果相反。
(4)案例:发电机、变压器、电磁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理解还需加强,下节课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资料]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1a81c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6.png)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九年级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提高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1.2 运动和力的关系1.3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第二章压强和浮力2.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2.2 液体的压强2.3 浮力及其计算第三章机械能3.1 动能和势能3.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3.3 热机和效率第四章杠杆和滑轮4.1 杠杆的平衡条件4.2 滑轮和轮轴4.3 斜面和滑轮组的应用第五章声现象和光现象5.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2 声音的应用5.3 光的传播和反射5.4 光的折射和透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
(2)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3)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4)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5)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电与磁(电学)6.1 静电现象6.2 电流与电路6.3 欧姆定律6.4 串并联电路6.5 磁现象第七章能量与能源7.1 内能与热量7.2 热机7.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现代通信技术8.1 通信原理8.2 移动通信8.3 互联网与光纤通信第九章设计与制作9.1 简单机械的设计与制作9.2 电路设计与制作9.3 红外线与紫外线应用第十章物理学与高科技10.1 纳米技术10.2 磁悬浮技术10.3 航天与卫星技术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电与磁(电学):重点:电流与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磁现象的理解与运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热学基础知识2. 光学基础知识3. 声学基础知识4. 电磁学基础知识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学、电磁学部分的概念理解及计算。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现象观察以及基本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实验器材、电磁学实验器材、声学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习手册、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与分析。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以章节为单位,列出主要知识点。
2. 关键概念:突出重点,明确概念。
3. 例题与解答:精选典型例题,展示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热学部分: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光学部分: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
声学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报告。
电磁学部分:计算题、简答题、实验题。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述题、调查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深入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分组讨论的引导与组织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对光学、电磁学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2.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计算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1.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1.1 电功1.2 电功率1.3 焦耳定律1.4 电流的热效应2. 第十章电磁铁与磁现象2.1 磁场2.2 电流的磁效应2.3 电磁铁2.4 磁化3. 第十一章电磁感应3.1 电磁感应现象3.2 发电机原理3.3 交流电3.4 变压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电流的热效应。
2. 使学生了解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和磁化等现象,掌握相关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电磁感应、发电机原理、交流电和变压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电功率的计算和应用(2)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3)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1)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等基本概念(2)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和磁化等现象(3)电磁感应、发电机原理、交流电和变压器等知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池等实验器材(2)磁铁、铁钉、导线、电流表等实验器材(3)感应线圈、磁铁、电池、导线等实验器材2. 学具:(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2)学生个人学习笔记、教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电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器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电功、电功率的计算和应用(2)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和磁化等现象的实验演示和原理分析(3)电磁感应、发电机原理、交流电和变压器等知识的讲解3. 随堂练习:(1)电功、电功率的计算题(2)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和磁化等现象的判断题和分析题(3)电磁感应、发电机原理、交流电和变压器等知识的应用题4. 学生分组实验:(1)测量电功、电功率(2)观察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和磁化等现象(3)制作简易发电机、变压器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1.1 电功1.2 电功率1.3 焦耳定律1.4 电流的热效应2. 第十章电磁铁与磁现象2.1 磁场2.2 电流的磁效应2.3 电磁铁2.4 磁化3. 第十一章电磁感应3.1 电磁感应现象3.2 发电机原理3.3 交流电3.4 变压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电功、电功率(2)分析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和磁化等现象(3)应用电磁感应、发电机原理、交流电和变压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十四章:电磁现象14.1 电流14.2 电阻14.3 电路14.4 电磁感应2. 第十五章:磁场15.1 磁场及其描述15.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5.3 电磁铁及其应用3. 第十六章:电磁波16.1 电磁波的发现16.2 电磁波的性质16.3 电磁波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分析简单电路,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 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分析、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波的性质。
2. 教学重点:电流、电阻、电路、电磁感应、磁场、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磁铁、磁场演示器、无线电发射器等。
2. 学具:实验手册、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阻器、电磁铁、指南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磁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第十四章:讲解电流、电阻、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简单电路,介绍电磁感应现象。
第十五章:讲解磁场及其描述,分析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介绍电磁铁及其应用。
第十六章:讲解电磁波的发现、性质和应用。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第十四章:电流、电阻、电路基本概念简单电路分析电磁感应现象2. 第十五章:磁场及其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铁及其应用3. 第十六章:电磁波的发现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十四章:练习题1、2、3第十五章:练习题4、5、6第十六章:练习题7、8、92. 答案: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第十四章: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八章《电磁波》8.1 电磁波的传播8.2 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8.3 电磁波的应用2. 第九章《电和磁》9.1 静电现象9.2 磁现象9.3 电流的磁效应9.4 电磁感应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波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掌握静电现象、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传播、反射、折射;电磁感应现象。
2.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波演示仪、磁铁、电流表、导线、电池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磁波演示仪、磁铁、导线、电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电磁波现象,如手机通信、电视信号等,引发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讲解电磁波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实验:分组进行电磁波传播、反射、折射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5.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波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物理《电磁波与电和磁》2. 目录:八章、九章章节名称及详细内容3. 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突出显示4. 关键概念:用框图或表格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记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电磁波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列举生活中电磁波的应用。
简述静电现象、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
2. 答案:电磁波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略。
生活中电磁波应用:如手机通信、电视信号等。
静电现象、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磁波在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如5G通信技术、电磁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热学基础知识:温度、热量、热传递和物体的内能。
2. 液体和气体的性质:液体和气体的特点、状态变化及相关的物理现象。
3. 光学基础: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及光的颜色。
4. 电流与磁场:电流的形成、磁场的作用、电磁感应。
5. 电路分析:简单电路的组成、电路图识别、欧姆定律的应用。
6.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的种类、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学基础的掌握,尤其是光的折射现象;电路分析中的欧姆定律应用。
2. 教学重点:热学基础知识,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电流与磁场,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酒精灯、凸透镜、凹透镜、电路元件(电池、导线、电阻、灯泡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练习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框架:展示每个章节的知识结构,方便学生梳理思路。
2. 关键概念:列出重要概念,强化记忆。
3. 解题步骤:针对典型题目,展示解题步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热传递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2)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路的电流、电阻或电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通过课后反思,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阅读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物理素养。
例如,开展光学小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参观发电厂,了解能源的转化过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击右图 观看实验
周国年作品
实验观察 液体扩散现象(硫酸铜和水的扩散)
10日后
20日后 30日后
实验三
周国年作品
固体扩散
点击播放
周国年作品
实验观察 固体扩散(铅块和金块的扩散)
周国年作品
生活中的固体扩散现象
长时间堆放煤的 墙角会变黑,用笤帚 扫都扫不干净。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的运动。
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 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 的瓶子里去吗?
实验见 下页
周国年作品
周国年作品
实验观察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气体扩散)
实验二
周国年作品
液体扩散
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 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 铜的水溶液。(本实验用玻 璃桶代替量筒完成)
小组3:打碎冰糖,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 看,探究打得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
冰糖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冰糖(分 割后仍然具有甜味).
周国年作品
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 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分越小,如 果不断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分子体积是不是很小?
+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R·九年级上册
周国年作品
周国年作品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 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知
学 道分子热运动. 习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 目 点进行解释. 标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固、液、气三态之 间的关系.周年作品知识点1 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如何了解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周国年作品
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
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得最碎. 无论纸撕得多么细小,纸还是纸;
小组2:打碎废旧的玻璃杯.每打碎一次拿 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玻璃有何变 化? 玻璃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玻璃;
资 源 目 录
温馨提示您!
1、本资料包含了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配套的所 有课件(含配套视频、音频、实验视频)、教案、课时作业、 单元测试卷以及中考物理总复习等资源,免费获取分开的小课 件、教案、试卷、中考总复习资料,请见尾页!
2、本资源由一线教育专家周国年倾力打造,所有的课件、教 案、测试卷、中考资料均为优质配套资源,下载后就可以直接 使用,也可以自行修改后使用。
水中运动的大量小鱼
周国年作品
两杯盛有等量水和小鱼的水杯,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分子是如何运动 的 (两水杯分别装有冷水和热水,且热水的温度不能太高,水温可 以使小鱼能够承受).
小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小鱼 运动的越快。
周国年作品
实验一 气体扩散
课外拓展:布朗运动
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周国年作品
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看教材P4页墨水扩散演示实验)
点击播放
周国年作品
实验观察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我们把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解释现象:为什么刚炒的热菜比凉菜更容易闻到香味?
3、六年诚信出售,受到众多教师用户的一致好评,请放心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ppt教学课件目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word教案+导学案目录 (与课件配套)
中 考 物 理 总 复 习 ( 教 用 课 件 )
ppt
中 考 物 理 总 复 习 (
学 用 练 习
)
Word
中 考 物 理 专 题 总 复 习 课 件 导 学 案
物质的尺度——欢迎大家来到微观世界!
微米:人的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60~80 μm; 一个细胞的长度大约在10 μm,即10000nm,这是人眼无法直
接观察的尺度; 光学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 μm。
比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高1 000 倍的电子显微镜下的发丝
纳米:在这个尺度下,我们可以数清楚分子或原子的个数。 水分子的直径是0.4 nm。
周国年作品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__分__子__和__原__子__构成的,分子 的直径很小,只有__百__亿__分__之__几___米.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__进__入__对__方__的现象叫做 扩散.扩散现象表明_一__切__物__质__的__分__子__都__在__不__停__地__做__无__规__则__的__运__动____.
3.分子热运动:大量分子的_无__规__则__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 子的热运动与_温__度___有关.__温__度__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引__力和__斥__力.固体、 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_气__体__、__液__体__、__固__体__; 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_固__体__、__液__体__、__气__体__.
周国年作品
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 这是极细小的粒子的运动.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 (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可以判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 (2)这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汽车等物体的运动相同吗? (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
周国年作品
你了解物质的尺度吗?
光年: 银河系的直径约有100 000光年。
周国年作品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D.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
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周国年作品
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
既然分子这么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那 怎么研究它的运动呢?我们前面学过类似的研究方法吗?
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周国年作品
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
周国年作品
物质由分子组成
1.分子很小,直径大约10-10m ; 2.数目巨大。
周国年作品
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易拉罐表面
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分子
分子如此之小,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周国年作品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分子是保持了物质原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来性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