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39 人民版

合集下载

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PPT课件 人民版

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PPT课件 人民版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 三 与强化 与强化
课标内容及重点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

(一)法令出一

法令出一的内涵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力量可对其制 约 君主的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 本原则
君权和相权
秦:御史大夫 汉:刺史制度 作用:监察地方,加强中央控制 元:御史台(汉以后一直都存在) 明:都察院
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但因专制制度本质决定,实际效能有限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
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2.察举制
汉武帝时:诏令举贤,策试贤良 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 发展了的察举制 最初以德才为标准,区别高下分九等,后被门阀大 族控制 评价:当时较完善,但有其封闭性

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中央集权在行 政体制上得到保证
讨论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总体趋势就是帝王的权力逐渐扩张 相权被抑制和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君权和相权
是一对矛盾
(1)秦朝设丞相,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 (2)汉武帝时,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频繁更换丞相 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内朝 东汉时设尚书台,后地位逐步提高
(3)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尚 书 礼 兵 门 下 刑 工
中 书 吏 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共18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共18张PPT)
(1)积极影响:中央集权日益加强,维护了社会稳 定,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成果
(2)消极影响
皇权不断加强,社会腐败严重,钳制思想,制约文化发 展。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导致行政效率低 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到 封建社会后期,更是阻碍了社会发展,是中国落后于世 界潮流的政治原因。
五、行省的设置
1、元朝以前的地方机构 (1)、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 (2)、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3)、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
2、元朝的行省制度 目的 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巩固统治
内容
(1)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有两个单列的行政 区划,一个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另一个是 宣政院管辖的地区
七、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 盛行时 西周 同代 点
和中央 诸侯相对独立,权力和地 政府的 位可以世袭,在地方有设 关系 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
赋役的权利
几乎整个封建 时代
郡县是中央政 府下属的地方 行政机构,受 中央政府直接 管辖,长官由 皇帝或中央政 府直接任命
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为后世所继承
唐代 宋朝 元朝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御史在纠 举官吏时,可以采纳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
3、监察体制的影响
(1)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消极影响: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 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 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各个王朝末期的腐败,更使得监 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共30张PPT)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共30张PPT)
③宣政院辖区: 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④省下行政区: 路、府、州、县
蒙古:岭北行省
东北:辽 阳 行 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2)行省受中央节制 ①民政——中书省 ②军政——枢密院 ③觐见制 ④监察制 ⑤互迁制
3、明清沿用行省制度 (1)明代:省、府、县 (2)清代:省、道、府、县
• 解析 注意时间1 400多年前,可判断为科举 制。公务员选拔的方式主要是笔试和面试。 结合所学知识,C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明 显不符合科举制,B项与当今考试不符。
• 答案 C
• 热点材料: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暑期特训系列之 申论模拟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在给定资料中有中组部部长关于人事制度讲话。如,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调查中干部群众认为近 年来最有成效的选人用人改革措施”。“要坚持德 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现在一些干部出问 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
作用相同:起到了互相牵制与监督。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三司Biblioteka 中书度盐户 门 支铁部 下
军事
枢 密 院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 力。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皇好帝了的烦歌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忠奸奸难辩难睡不辨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官是吏官吏难选不选好,
贪腐污腐败败治难不了治; 最地怕方地方难造反管了, 监察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课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课件

相权进一步被分割,地位下降
相互牵制,避免宰相独裁,提高决策科学性;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
制;导致机构臃肿,增加财政负担,降低行政效率
16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演进内容——君权与相权
一省二院
皇帝
前元之世,政专中枢,凡事必先 关报,然后奏文。其君又多昏蔽
,是致民情不达,寻致大乱,深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宣政院 为可鉴。
1.皇帝制度是如何创立的,这 一制度有何特征弊端?
2.皇帝制度下的君臣关系实质 是什么关系?
6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1.创立: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 袭。(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
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
4.君臣关系:主子和奴才
7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君 主专制 政体演 进的 内 容
君权与相权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阅读教材P13“君权与相权” ,回答:
1)指出“相”定义? 2)梳理出从汉到元,君主分别采取 什么措施加强皇权?概括出君相之 争的发展趋势? 3)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是?
18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演进内容——监察体制
阅读教材P14”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梳理出古代监察机构的变化并进 行评价。
时间 秦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监察机构 御史大夫 监御史 御史大夫 刺史 司隶校尉
御史台 提点刑狱司 通判
监察御史 都察院 按察使司
密折制度
逐渐制度化 专职化 体系化 约下不约上 位卑权重 维护皇权 服务皇权

人民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优秀ppt课件

人民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优秀ppt课件

二、君权与相权
汉:个人实权相 唐:分权相
பைடு நூலகம்
内朝——外朝分权相 三省六部 政事堂会议 弱权相 参知政事—副宰相(行政权) 宋: 枢密院——枢密使(军权) 三司———三司使(财政权) 变化的趋势:君权不断的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 加强了君主专制。
2、调整相权产生的影响: ①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 ②有利于加强统治、提高行 政效率。 ③有利于弥补政事繁多而宰 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实质: 监督官员不是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君主 专制制度下皇帝的耳目。 评价: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 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五:行省的设置
秦汉:郡、县 唐:道、郡、县 宋:路、州、县 元:行省、路、府、县 行省制度的作用: ①便利了重要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 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②有利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重庆黔江中学历史组唐文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百官(丞相)
监 察
皇帝
地方
选 官
一、绝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特点:法令出一 2、皇帝的权力:
①天下独尊的地位 ②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 挥权于一身。 ③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 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专制主义运行的特点: ①独断性以及随意性 ②历代官僚体制以服务于皇帝 为基本原则 4、影响: 国家变成了一个人的国家, 政治成为了一个人的政治。
台湾:澎湖巡检 司 元代的行省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建立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的强化,君主不 断削弱,相权不断加强。 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 强,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2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28张PPT)
▪ 秦朝中央百官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军国大事, 供皇帝参考。这种制度怎么样?
▪ 它的被破坏,表明皇帝制的本质是什么? ▪ 君主(独裁)专制。
▪ 1、皇帝有人能管得了他吗? ▪ 没人能,老天能,因为他是天子,天老大,他老二。 ▪ 所以这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是:
▪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 约。
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材料1 《后汉书·许荆传》所记荆之祖八武被举孝廉,欲令两 弟成名,便“共割财产,以为三分,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 。这样,他的两个弟弟以克让之名并得选举。其后武(八武) 遂会宗亲,当众宣布使两个弟弟成名的本意,并把自己“理产 所增三倍于前”的财产,“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也 就获得更大的声誉。 材料2 《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 还未到任就“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与阳尼同时的并 州中正房坚,举人任官时,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也推举出来。另 如洪寔(通“实”)为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行无检”。如 此之人做中正,怎能指望他会品评出优秀人才来。
自己,秦始皇是怎么修炼内功的?
法令出一
▪ 确立皇帝制度,大家看课本,归纳下皇帝制度有 哪些特征。
▪ 1、皇帝独尊(天下独尊) 2、帝位终身 3、皇 位世袭
▪ 现在英国国王也地位至高,王位终身、王位世袭, 和秦始皇的区别在哪儿?
▪ 所以皇帝制的特征还有:4、(总揽行政、司法、 军事指挥权大权)皇权至上。

行省的设置
▪ 我国现在的地方行政区划有几级?和古代的一样吗?古 代中国领土越来越辽阔,人口越来越众多,中央如何有 效的对地方进行管辖?结合历史知识和古装影片。
▪ 秦汉:郡、县。汉后在郡之上设置州,为州、郡、县。
▪ 唐:道、州、县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史汉料相三坐:议明事代自朱宋元相璋站起议,事明文明规相定“跪大议朝事议”
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 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二、君权与相权
• 秦朝之后的历代都采取了削弱相权的措施:
朝代 西汉 东汉 唐 宋
主要措施 中朝制度
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设副宰相,分行政权;设枢密院, 分军权;设三司,分财政权;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
三省六部制的推行有什么作用?
第一,三分相权,有利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皇权。 第二,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 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3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府三司)
百年之间,见(现)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
之材不得不取于列侯之外。
―《中国宰相制度》
汉朝前期和中期丞相选任渠道的变化:由汉朝前期在列侯中选任丞相到
汉武帝时在列侯之外选任丞相。
原因:武帝以前以列侯为相,位高权重,常与皇权发生矛 盾;汉初所封列侯后代大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
材料三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 骑、诸吏为是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至昭、宣(帝) 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期闻政事。 ――《汉书 刘辅传》
集基2)行本历政原朝权则皇、帝。司制法度权是和否军继事承指了挥这权一于特一点身?。
为什么?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 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 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 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 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 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 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 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共3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共33张PPT)

1年又2月
推进新课
问 题 情 境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的做法是否有效抑制了相权?
教 师 显然也看到了这种办法并不奏效,于是他建立“中 讲 朝制度”以图从根本上抑制相权。那么,什么是 解 “中朝制度”?
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治标”的方法。汉武帝
推进新课
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左右、 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 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三公九卿组 教 师 成的官僚机构。 讲 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由中 解 朝对国家政事先作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 割给了中朝,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 用。
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下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呢?
推进新课
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帝王,在地方设 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
教 师 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 讲 汉武帝又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皇帝,在他执政时期采取 解
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在文化上他“罢黜百家,
推进新课
自秦以后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
朝代 主要措施
自 主 学 习

唐 宋
中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设参政知事为副宰相,分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军权; 设三司,分财政。
推进新课
汉武帝像和《汉武大帝》电视剧照
推进新课
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帝王,也是 问 现在的人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像电视剧 题 《大汉天子》《汉武大帝》都是描写他的。汉武帝的 情 境 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哪位同学能介绍一
教 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方事务而设置,西藏地区受其管辖。 师 除了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域外,元朝行省的设置 讲 解 中还有另外一个对中国行政区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演变特点: • (1)标准:由血缘—德行—门 第—才能,逐渐趋向公开公平 • (2)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 举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科学 • (3)裁决权力:由地方—中央— 皇权,越来越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的需要
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
儒童 童生
童试 生员 秀才
乡试
举人(通过) 乙榜(中举) 第 一 名 : 解 元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机构 职权 长官
正相: 同平章事 副相: 参知政事 枢密使
备注
中书门下 掌行政
(最高行政机构)
二府
范仲淹, 王安石 高俅
枢密院
掌军事
三司
总理财政 三司使 通过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来分隔丞相的 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相权削弱从而加强皇权。
元朝加强皇权的新举措
阅读第一目(法令出一)内 容,按小组思考并讨论: 1.皇帝制度是如何创立的,这 一制度有何特征弊端? 2.皇帝制度下的君臣关系实质 是什么关系?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1.创立: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 袭。(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 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
贡士(通过) 会元(第一名)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制度 世官制 实行 西周至 时间 春秋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 汉 元明清 德才(贤 德(实际上 考试成绩 血缘 标准 良方正) 是门第) 官职世袭 以官举士, 设立中正官, 择优录取, 特点 封闭性 人才分等 仕途开放 察举制
局限
被限定在 贵族范围
以官举士、 以儒家经义 权操于上, 成为世族把 为主,尤其 持政权工具 明清八股取 后为世家 垄断 士,束缚思 想
进一步分散相权 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 废除相权 清朝:设军机处。(专制顶峰)
三、监察体制
獬(xiè ) 豸(zhì ),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 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 角,故又俗称独角兽。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 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 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 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 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 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 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自古以来被认为 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4)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 见惯。
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
秀才看榜图
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
四、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 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 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 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 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 中外朝制度
决策机构 中朝


外朝
执行机构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唐朝:三省六部制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影响: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中书省 草拟 ( 1)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提高了办事效率; 礼部 礼仪、科举 皇 ( 2)分割相权,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独 尚书省 执行 帝 兵部 军政 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门下省 审议 刑部 刑狱 政事堂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奸难辩睡不好, 忠 奸 难 辨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官 吏 难 选 贪污腐败治不了; 腐 败 难 治 最怕地方造反了, 地 方 难 管 监察制度 身家性命也难保。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学习目标: 了解汉至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评价: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
积极
(1)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 (2)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
止官员贪污腐败;
(1)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
局限
(2)监察官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 的耳目和工具;
(3)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 效能是有限的;
清朝都御史獬豸补子
请思考:獬豸会是中国古代什么官员 的制服(官服)的主要图案?
阅读第三目(监察制度)内 容,按小组思考并讨论: 1.历代监察机构是怎样设置的? 2.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
1.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西汉: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州)刺史 东汉到元朝 御史台(中央监察机构) (宋有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司)
4.君臣关系:主子和奴才
二、君权与相权(君主专制演进)
阅读第二目(君权和相权)内 容,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1.汉、唐、宋分别是如何削弱相 权,加强皇权的? 2.君权和相权这对矛盾发展趋势 如何,说明了什么?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初: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位尊权重) 汉朝: 汉武帝:
频繁换相
(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领六部,行宰相职权
(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
(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宣政院
史料链接: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 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 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 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 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 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 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 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君权 和相权的发展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君权日益加强,即:君主专 制不断强化反映了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相权很大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相权一分为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宋朝:二府三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