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习题01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夯实基础典型题1、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戊戌政变3、下列关于严复的叙述,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B、地主阶级知识分子C、生物学家,翻译了《天演论》D、资产阶级革命家4、《天演论》的进步作用表现在()A、启发知识积累探索西方社会B、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指导C、促进了人们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感D、广泛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5、如果你想查找有关康有为戊戌变法的史料,以下不需要搜索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网B、历史名人网C、戊戌风云网D、中国变法与革命网6、戊戌变法的起止时间是()A.1898年6月到9月B.1898年5月到8月C.1899年春D.1899年6月到9月7、戊戌变法的下列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传播新思想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8、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9.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维新派发动了群众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并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C.戊戌变法从开始到结束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D.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1、维新变法运动只进行了百余天就宣告失败,说明了 ( )A.维新派事先没有请示慈禧太后,她对此十分不满B.支持变法的光绪是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派对此没有清醒的判断C.维新派颁布的变法法令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D.清朝的封建势力还十分强大12.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13.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思想解放C.创建了近代第一批机器工业D.挽救了民族危亡创新题14、同学们举行猜谜活动,有则谜语是“身体好才能工作好”,打一维新时期的历史人物(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D.光绪帝15、1891年1月的一天,有一位清朝官员试图用这样一番话教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是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通过这番话请你判断这位官员应属于()A、顽固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激进民主主义者16、人物肖像艺术有其独特艺术魅力,参照左图欣赏右图。
八年级历史上册 戊戌变法练习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01知识管理知识点1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春,《____________》的签订。
过程:________、梁启超邀请各省应试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
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影响: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知识点2百日维新变法的时间:________年6月到9月。
领导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____________,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____________。
文化教育上:开办____________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变法结果:变法触犯了________的利益。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宣告失败。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公车上书1.1895年春,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传至北京,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这些应试举人听到的消息是()A.邓世昌壮烈牺牲B.《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2.虽然它对清政府触动不大,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并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上文中的“它”指的是()A.公车上书B.创办《万国公报》C.强学会成立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3.1895年春,在北京邀请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联名上书的主要人物有()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知识点2百日维新4.2015年12月5日-12月20日,国家话剧院上演了2015年度的收官大戏《北京法源寺》。
这部戏截取了戊戌变法最具戏剧冲突的十天,用舞台的形式展开一段澎湃的故事。
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训练新式军队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废除科举制度5.“戊戌变法历残害,赤心肝胆辉百日。
”下列有关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6.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传播新思想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筹建海军03能力提升7.《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练习题

戊戌变法练习题字母填入相应的答题卡内,每小题6分,共78分)1 十九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里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A 洋务运动B 变法维新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新文化运动2 下列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法令,会产生“举国鼓舞欢蹈,力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作用的是()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 训练新式军队3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此话出自()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宋教仁4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 维新派试图通过戊戌变法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法令是()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C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6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 强学会的建立B “公车上书”C 《定国是诏》的颁布D 保国会的建立7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
中国历史上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A 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B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8 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生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人士,废除变法法令。
政变的实质反映了()A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 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C 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争夺统治权力的斗争9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走和死同是维新事业的需要,同样很崇高,就像昆仑山一样伟大②改革要避免流血③流血可以唤醒后人,也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改革④谭嗣同甘愿流血牺牲,体现了他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10 伴随经济的近代化,政治的民主化也在发展,戊戌变法在当时()A 起到了启蒙思想的作用B 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C 挽救了民族危亡D 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11 下列属于地主阶级代表的是()①奕 ②曾国藩③康有为④李鸿章⑤梁启超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⑤12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纪录片《戊戌变法》开始便出现一个签约的镜头,片中人物签的是哪一个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3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人教版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要点归纳: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中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2.经济上:白银外流, 银价涨上, 加剧中国贫弱。
3.政治上: 使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 削弱军队战斗力。
生活上: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给社会带来不安因素。
林则徐虎门销烟:1.原因:1)根本原因: 维护清朝统治2)直接原因:鸦片的输入,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1.时间: 1839年6月。
国际禁毒日是每年6月26日。
2.领导者: 林则徐3.地点: (广东省)虎门4.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鸦片战争: 在位皇帝: 道光帝1.时间: 1840.6—1842.8第 1 页2.发动者: 英国3.背景: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 政治腐败, 经济军事落后。
4.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 推销工业品, 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5.直接原因:鸦片贸易受到中国抵制;英国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保护鸦片走私。
6.导火线: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7.结果: 清政府战败, 被迫签订《南京条约》8.影响: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最根本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南京条约》:1)时间: 1842年2)签订国: 英国侵略者和中国3)性质: 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内容及危害:①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损害领土主权)②赔款: 赔款2100万元。
(增加人民负担)10.③开放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贸易主权), (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11.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关税自主权)第 2 页清政府战败原因:1)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英国的实力强大;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
八年级历史上册2.7戊戌变法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7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关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②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④提倡民主、提倡科学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4.某一历史网站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确切的是()A.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5.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6.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7.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中国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是指()A.百家争鸣B.文艺复兴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9.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瀛台散步时说,光绪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新人教版第7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C.粤学会的成立 D.创办《万国公报》2.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李鸿章、蹭国藩 B.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 D.左宗棠、奕沂3.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清朝统治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C.促进思想解放 D.救亡图存4.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主张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5.“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是( )A.谭嗣同 D.梁启超 C.康广仁D.杨深秀6.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二、阅读下列材料:康有为:“观万古之世,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梁启超:“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
”.(1)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康有为、梁启超为什么主张维新变法?(2)戊戌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三、简答题: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适应形势的变化,两次被迫作出向西方学习的重大行动。
这两次重大行动是什么?其结果和作用如何?第7课答案:二.材料题⑴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⑵戊戌变法的作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②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权;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三.简答题:①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方法;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③封建顽固势力发动反扑。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练习题及答案
要想让自己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还需要课后多做练习,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了戊戌变法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成立D.《中外纪闻》的创办
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马关条约》的签定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3.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咸丰皇帝B.同治帝
C.光绪帝D.宣统帝
4.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6.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B.发展资本主义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
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题:戊戌变法

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题:戊戌变法
1、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2、“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
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
”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
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
3、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
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
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减机构
D.裁汰冗员
4、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
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
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5、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题:戊戌变法,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一、单项选择题:
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3.下列有关公车上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车上书的背景是德国强占了胶州湾
B.公车上书未引起皇帝的重视
C.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D.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4.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A.维护清朝的统治
B.反对《马关条约》的签订
C.救亡图存
D.改变中国的现状
5.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A.《中外纪闻》
B.《万国公报》
C.《国闻报》
D.《大公报》
6.戊戌变法历时()
A.100天
C.102天
D.103天
7.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8.表示不做“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A.道光帝
B.嘉庆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9.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10.戊戌变法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11.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
B.成立强学会
C.创办《万国公报》
D.成立保国会
12.维新派代表的是()
A.地主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13.下列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试B.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C.这次上书,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
D.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运动达到高潮
二、列举题:
1.列举戊戌六君子。
2.列举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三、简答题:
简要叙述洋务派与维新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
”“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文中“瓜分豆剖”、“揭竿斩木”各指什么?
(2)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
(2)材料中的“贼”指谁?
(3)此人为什么会发出“无力回天”的感叹?
(4)上述材料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
一、1.B 2.C 3.C 4.C 5.A 6.D 7.C 8.D 9.A
10.C 11.B 12.C 13.D
二、1.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2.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三、(1)相同点:①代表人物都是清朝官僚。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③都主张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
④都要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不同点:①阶级属性不同:洋务派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维新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②政治主张不同:洋务派反对任何政治改革;而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③依靠对象不同:洋务派依靠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④根本目的不同:洋务派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新派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⑤方式和道路不同:洋务派依靠封建政治权力和政府的职能开展洋务运动;维新派则发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四、1.(1)“瓜分豆剖”指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揭竿斩木”指国内人民的反抗日益强烈,阶级矛盾尖锐。
(2)请求变法,挽救危机;起到了作用;因为光绪帝深受感动,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
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
2.(1)谭嗣同。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3)因为维新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出现了戊戌政变,大肆搜捕维新派,变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无力反抗,所以无力回天。
(4)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