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语文中考

合集下载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共7页,21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1. 默写古诗文。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

(《礼记》)(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3)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

五)》)(5)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意境》中说:“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如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描写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温庭筠的“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视听结合,渲染了旅人早行清冷孤寂的氛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大多会充分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有的像chìrè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________的大海,有的像旋律优美的赞歌。

试卷解读常州市04年语文中考语文

试卷解读常州市04年语文中考语文

解读常州市04年中考语文试卷常州市朝阳中学陈怡2004年常州中考语文试卷是一份好试卷。

它体现了以下特点:1、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义务教育对语文的要求,即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对母语的基本能力:识字和写字、学度和写作。

着眼点在能力,也就是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素质。

2、它体现了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和建设的要求。

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语文达标的表现,应在于能够比较熟练得掌握语文这个工具。

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在于“通”而不在于“专”,在于“用”而不在于“识”。

因此,初中阶段对语文知识的要求,不宜过高过多,试题更不宜知识立意。

3、试题的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倾向和培养中学生正确道德观的要求。

4、题型简洁清晰,条块分明,流畅大气,内容切实,完美地凸现了考纲说明。

和03年的中考试卷以及03—04学年的质量调研试卷保持了相对的继承性,但又有所发展。

这对中学的语文教学有着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5、重视了思辨。

阅读和作文、比较探究题,都含有强烈的思辨成分。

作文的思辨程度,可以收敛一些,因为作文分值太高,考生审题一旦失误,损失惨重。

6、强调了词语和成语,重视了语文最基本的因素,当然,重视程度还可突出些,题型再变化些。

7、题型引入比较阅读(阅读一和文言文),这更有利于开发考生的智力和能力。

8、主观题已占绝对优势,这符合语文自身的规律,不设统一答案和没有标准答案的分值已达29分,这有利于考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感受,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当然,不设统一答案和没有标准答案不是自由放任自流,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一定的范围和要求中内,最大程度地发挥考生的想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感情的外溢。

另外,有的主观题规定“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这更说明了对考生的爱护和尊重。

以下,具体地谈一下对试卷的认识。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1、借助汉语拼音记读汉字,而且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这是生活中实际的需要。

第一题很好,而且相对稳定。

专题04 名著阅读(四类常考内容)(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抢分必练必过(全国通用)

专题04  名著阅读(四类常考内容)(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抢分必练必过(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抢分通关必练专题04 综合性学习抢分法宝(名著阅读)(原卷版)名著阅读,一直都是近年中考热点中的“热点”。

从考查范围来说,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2部名著。

《课程标准(2022)》指出“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该题型涉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以及开放性题等。

一、考察内容1、概述故事情节:对名著情节的考查,一般会给出章节名称、插图或者提示词,让考生概括其相关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3、感受与体验:对名著中典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人研究、析其深层含义,解读主题,说出自己对名著的理解。

4、生活启示:联系生活,谈谈启示,谈及阅读收获或按要求向他人推荐某一部文学名著等。

二、解题方法1.掌握内容:学习和复习时,要对所考名著的内容、人物、情节等有一定的了解,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可以通过阅读原著和借用多种媒介来熟悉作品。

2.理解题意:审题目,抓关键词,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意图。

按要求回答情节、形象、主题和启示等内容。

(1)概述故事情节:简洁明了地描述故事的主要发展过程,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人物形象:了解相关情节的背景,在典型环境中正确理解人物的行为。

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质。

从某一情节或从全书出发,按要求总结人物的性格、品质。

(3)感受与体验:对名著中典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人研究,探究其深层含义,思考名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意义。

(4)生活启示:结合情节内容进行具体说明,简单分析或评价。

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谈谈个人的生活启示。

3、注意答题规范:合理组织答案的结构,在书写答案时,要注意字迹清晰、语言表达准确、逻辑连贯。

(2023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语段,完成下面试题。

【文段一】高处,我头顶上方,天鹅星座在银河中伸长它那巨大的十字架;下方,就在我的四周,【甲】在演唱交响曲,此起彼伏,抑扬顿挫。

2024年安徽安庆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安徽安庆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安徽安庆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

(1)阅读中国古代诗文,常见“天下”二字。

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苍生的济世情怀;从《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开阔胸襟和崇高境界;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中国古代诗歌常常追求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写了友人离开后诗人的深情凝望,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它以难zhē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节选自《艾青诗选·太阳》)【乙】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群星倦了,一颗颗地散去……黎明——这时间的新嫁娘啊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从天的那边到来……我们的世界为了迎接她,已在东方张挂了万丈的shǔ光……(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丙】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创造出不朽的形象(节选自《艾青诗选·光的赞歌》)(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ē()掩召()唤散()去shǔ()光(2)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B.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C. 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D. 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3)【甲】【乙】【丙】三则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艾青“诗中有画”创作特点的一则是_________。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训练1.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_。

2. “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

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____。

3. 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

(1)《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______。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

4. 《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_______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______________。

5. 《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 《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___ 、猪八戒封为_____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_____和白龙马封为____________ 。

7.、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_。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

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8、“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

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中考备考热点04 名著阅读(一考点四题型四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热点04 名著阅读(一考点四题型四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热点04 名著阅读(一考点四题型四技巧)名著阅读,可以说是近年中考热点中的“热点”。

从考查范围来说,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2部名著。

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有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荐某一部文学名著;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片段。

从题型设置上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以及阅读理解。

分析近年中考名著命题的特点,可以发现中考名著的命题呈现四“突出”。

1.突出整本书阅读名著考查主要考查对全书脉络的把握,对人物进行全面分析,对主题进行全面探究归纳等。

命题者将更加注重考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把握,而不仅仅是某个片段或情节。

2.突出跨学科整合名著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广,方式越来越灵活,突出表现是利用综合性学习的题型,将名著阅读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思品、历史、地理、艺术等,以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突出综合素质。

3.突出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名著阅读的考查不仅考查各种知识要点,阅读方法的考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阅读《西游记》时精读与跳读,阅读《骆驼祥子》时的圈点和勾画,还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命题者会围绕阅读方法的考点多角度设题。

4.突出文学鉴赏能力中考语文可能会增加对名著艺术手法、风格等方面的鉴赏评价,要求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名著,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针对名著考查的重点内容,答题时可以运用以下技巧。

1.概括(述)故事情节对名著情节的考查,一般会给出章节名称、插图或者提示词,让考生概括其相关情节。

学习和复习时,对于名著的阅读要坚持读整本书,理清书中情节和人物关系,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同时,解答此类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审题目,抓关键词,明确所要求概括的情节。

(2)情节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情节中涉及的主要内容等要写准确。

2000—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00—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00—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天河区05届初三语文中心组2000—2004年中考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考点归纳一、语音2001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浅尝辄止谪守巴陵B.不辍劳作缀满繁星C.瞠目结舌堂而皇之D.杞人忧天挤眉弄眼2003年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禁锢(ɡù)干涸(ɡù)B.匮(kuì)乏反馈(kuì)C. 怅zhàng)然膨胀(zhàng)D. 估(ɡū)计枯(ɡū)萎2004年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财产的半数将被没(mò)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chǔ)置,他人不得过问。

B.卖豆腐赚了几个钱,称(chēnɡ)回两斤面,怕叫东家看见,揣(chuǎi)在怀里四五天了。

C.白杨树没有婆娑(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qiú)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D.乌珠迸(bènɡ)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zhàn)将出来。

二、错别字2001 年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朦胧欲睡巧夺天功B.随机应变慢不经心C.暗然失色荼毒生灵D.出类拔萃性命攸关2003年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省领导希望医务人员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再接再励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B.令人瞩目的伊拉克战争打响后,许多扑溯迷离、真假难辨的信息出现在各种媒体上C.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是大非面前,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丝毫懈D.天空中的各种云块,正在不断地堆积着,分裂着,舒展着,飘散着,变换莫测。

2004年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在恶势力猖獗之际,有的人苟且偷生、不辨是非,有的人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B.生意场上,判断要准确,决定要坚决,绝对不能忧柔寡断,否则将会坐失良机。

2024年河南开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河南开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河南开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开展“知河南,爱河南”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共4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少林寺、久①(符负)盛名的学府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等。

这些历史建筑宛如镶嵌在②(崇祟)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数千年来,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何为“天地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分)(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分)2.小组成员梳理了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构建过程,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

(4分)2012年9月,郑州东站开始运营时,只有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与郑西高铁在此交会,“米”字只是一个反写的“厂”字。

2012年12月,京广高铁郑州至石家庄段通车,反写的“厂”字化身“丫”字,“米”字形高铁网初步架构。

2014年7月,郑州东站进入“逢车必停”时代。

随后两年,郑太高铁郑州至焦作段、徐兰高铁郑州至徐州段先后开通,“丫”字变为“十”字加一“、”。

至此,“米”字形高铁网“十”字定框。

2019年12月,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阜高铁相继开通,“米”字只差东北方向的最后一撇,“米”字形高铁网已基本具备整体形态。

12月,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

3.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小麦育种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

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市200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比作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

请自信地举起你的笔,尽情施展你的才华,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本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一、积累运用(30分)1.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字。

(3分)烦恼yōu ▲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

这样,春风秋雨会渐渐冷却你急zào ▲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紧张的神经。

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见人羞涩的村姑,无不使你yí▲然自得,超然物外。

2.名句填空。

(选填6句)(12分)①海内存知己,▲。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③▲,败絮其中。

④▲,老大徒伤悲。

⑤苔痕上阶绿,▲。

⑥▲,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大漠孤烟直,▲。

⑧春风又绿江南岸,▲。

3.下面两个病句,请任选一个....加以修改。

(3分)①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充分展示了美国政府不尊重生命的“假人权”本质。

②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终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4.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任选2题)(4分)示例:潇湘馆丫环紫鹃葬花《红楼梦》人物:林黛玉①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三国演义》人物:▲②日本仙台医学教授修改讲义鲁迅作品:《▲》③海难荒岛“星期五”英国历险小说主人公:▲5.画龙要点睛,好画配好诗。

请给右边这幅画题一句诗。

(可以引用现成诗句)(2分)▲6.请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

(3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7.好的广告语耐人寻味,给人美感,使人难忘。

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条广告语,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分)广告语:▲喜欢理由:▲二、阅读理解(55分)(一)(21分)儿子的创意毕淑敏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

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

”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

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

”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

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

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

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

你想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

不过那是工程师们事,不关我的创意。

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

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

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

是那家征文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

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

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

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

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

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选自《时文选粹》2004年第一辑,有删改)8.联系选文语境,读读下面划线的语句,说说你分别读出了儿子怎样的个性特点。

(6分)①儿子尚未参加创意比赛,就对妈妈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

”②(儿子)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③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①▲②▲③▲9.请品味文中带“▲”的一笑了之,从中你能品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吗?(4分)10.儿子这么富有创意,必然有主客观...的原因,请你从文中概括出几点来。

(4分) 11.选文最后儿子的一句话出乎母亲的意料,请你结合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表现母亲听了这话后的心情或神情。

(3分)12.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4分)①儿子如此执着地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其动机竟是为了能去日本买一台游戏机回来玩。

对儿子的好玩你是如何看待的?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你赞同母亲的说法吗?为什么?(二)(14)枯木的妙用张洪军20世纪末,美国西部的一个州,突然爆发了一场森林大火,上万亩森林遭受了灭顶之灾。

事后,人们对火灾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森林中的那些枯枝朽叶,它们即使只遇到星星之火,也会很容易地燃烧起来,并迅速蔓延,酿成一场生态灾难。

于是,人们痛定思痛,决心亡羊补牢。

州政府责令全州的森林管理部门和人员,并发动全社会的环保主义者,对森林中衰萎干枯的树木、草叶进行及时清理,以消除火灾发生的隐患。

命令执行后,果然大见成效,在随后的两年里,再没有大的火灾发生。

正当人们暗自得意时,另一种始料未及的生态灾难,使他们目瞪口呆!一种由云杉卷叶蛾引起的虫害,大面积地爆发了。

这种害虫在毛虫阶段危害树木,专门吞噬树木的嫩叶嫩芽。

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万亩珍贵的树木被吞食掉,成片成片地枯萎、死亡。

眼看着虫害在迅速蔓延,更多的森林将遭受侵害,束手无策的州政府赶紧向联邦政府求援。

美国农业部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原来,造成云杉卷叶蛾大量繁殖和严重虫害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无知地把森林中枯死的树木、草叶清理掉了!森林中的枯木为害虫的天敌——鸟儿、蚂蚁提供了筑巢、栖居、休息、觅食和避难的重要场所,而它们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了害虫的繁衍。

当人们为了防止火灾而把这些枯木清除掉的同时,也就毁掉了鸟类和蚁类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

它们失去了栖息、繁衍的场所之后,数量急剧地减少,于是害虫就会乘虚而入,有了作孽和繁殖的机会。

以上这些发现,让人们明白了一条真理:自然界中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

大自然总会用一只无形的手,去巧妙地调节和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面对大自然,人类最应该做的就是:▲(选自《百科知识》2004年第五期,有删改)13.根据选文,说说枯木有何妙用。

(3分)14.选文写了两场与枯木相关的生态灾难,请分别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4分)①▲②▲15.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大自然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16.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文末填上一句话,说说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4分)(三)(9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17.解释文中加“▲”的词。

(3分)或:▲食:▲等:▲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安求其能千里也?▲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3分)(四)(11分)南歧之见明·刘元卿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警喻》)【注释】①瘿:(yǐng)颈瘤病。

即颈上生囊状瘤子。

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细瘦。

20.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3分)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D.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23.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3分)三、写作(65分,其中5分为书写分)24.亲爱的同学,当你还在牙牙学语时,你的小脑瓜里已装满了小问号,它会一个个冒出来:天为什么这么蓝?草为什么这么绿?冬天里小狗没有衣服会冷吗?……你也就在这一个个的问号中渐渐地长大。

问号里有困惑,也有发现;问号里有泪水,也有笑声。

问号把人类从荒蛮带向文明,问号把人类从陆地带向蓝天,带进太空……请以“?▲”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写完整。

如“?,我成长的伙伴”、“?,让我有了一个新发现”、“?的启示”等等;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500个(诗歌不少于16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