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二十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导》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 口技》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 口技》导学案20 口技【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 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等。
林嗣环博学善文,他的著作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其中《口技》确切而真实地记叙了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描写生动,构思巧妙,充满了艺术情趣。
“性耿介,多惠政,禁锢婢禁株连,粤人啧啧颂之。
”林嗣环不仅是一个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官员,还是一个出色的作家。
一生写下了许多不同反响的文章,和民众打成一片,文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逼真感人。
2. 作品简介《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似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二、预习自测1、《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字,明末清初人。
《虞初新志》是朝张潮编写的小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犬吠()齁声()少顷()屏障()呓语()曳屋许许声()()中间()几欲先走()未几()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京中有善口技者(2)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少顷(5)既而(6)众妙毕备(7)一时(8)未几(9)奋袖出臂(10)不能名其一处(11)妇抚儿乳(12)俄而百千人大呼4、、翻译下列句子(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探究案】一、整体探究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2、根据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写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二、内容探究1、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2、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表演者简单的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什么样的作用?3、第2段中表演者模拟了什么样的声响场景?找出作者表示时间转换的词?4、文中哪些地方对宾客的表现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属于什么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拓展案】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口技》导学案-新人教版

20 口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正确朗读,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中心。 【预习自测】 一.知识链接 林嗣环,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且其中还有腹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 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二.知识积累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划线的字注音: 屏障( ) 呓语( ) 齁声( ) 曳屋许许声( )( )几欲先走( ) (三)解释划线的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 ( ) 施八尺屏障( ) 众妙毕备( ) 会宾客大宴( ) 众宾团坐( ) 夫叱大儿声( ) 宾客意少舒 ( )虽人有百手( ) 妇抚儿乳( ) 奋袖出臂( ) 但闻屏障( ) 其夫呓语( ) (四)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齐发,众妙毕备。 4.(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合作探究】 一.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七年级语文下册 24《口技》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24.口技学习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4、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资料连接】1、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2、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
虞初是人名,他是西汉时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
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口技》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二、重点字词1.积实词(1)施.八尺屏障()(2)会宾客大宴.()(3)夫叱.大儿声()(4)宾客意少.舒()(5)妇抚儿乳.()(6)奋.袖出臂()2. 明通假满坐寂然“”通“”,___________3.懂活用(1)京中有善.口技者(2)不能名.其一处4. 通古今(1)会.宾客大宴(古义: ______;今义: 会议)(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 ______ ;今义: 里面)(3)几欲先走.(古义:______;今义:行走)5.辨虚词(1)而:既而.儿醒()妇拍而.呜之()(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三、疏通文意,重点翻译下面的句子。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4-口技》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word版

精选初中语文试题试卷教学设计资料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4. 口技》导教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认识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累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相联合的写作方法,学习首尾照顾的写法。
3、学习正确地表示时间的词语。
4、感觉和领悟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奇特。
【学习重难点】要点: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的方法;翻译课文。
难点: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课后的《口技漫话》,认识口技渊源典故。
二、解题。
口技,属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发声来模拟各样声响的技艺。
因为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三、认识作者和作品。
林嗣环,字,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初进土。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口技》一文选自。
是清朝编写的一部笔录小说,以铺写故事记述人物为中心。
全书20 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考语,其实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虞初是人名,他是西汉时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
四、自主学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犬吠()惊觉()梦话()夫叱大儿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曳()屋许许声()少顷(.....屏障()絮絮不只()无敢哗者().....2、依据说明,联系课文,解说以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夫齁声起().)几欲先走().一抚尺而已()认为妙绝()但闻屏障中()虽人有百手()......京中有善口技者()会来宾大宴()施八尺屏障...()便有妇人惊觉()呵欠(....絮絮不只()认为妙绝(...()俄而()奋袖出臂(...3、通假字。
)梦话()既而(....)不多()..)两股战战().)意少舒...满坐寂然“”此刻写作“”,4、古今异义。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古义:今义:可是.(2)虽人有百手。
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口技》导学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审 核
审批
授课人
授 课
时 间
班 级
姓
课 时
二、问题探究
1.解释下列古今字
(1).虽人有百手 古:_______今:_____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古:_____今:______
(3).两股战战 古:________今:_______
(4).几乎先走 古:________今:_______
(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 ) 闻:( )
(4)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 ) 哗:( )
(5)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欠伸:( )
(6)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乳:( ) 乳:( )
(7) 妇拍而呜之 呜:( )
(8)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一时:( ) 毕:( )
(9)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 ) 稍稍:( )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 ) 间:( )
(11)曳屋许许声 曳:( ) 许许:( )
(12)虽人有百手 虽:( )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
(14)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色:( ) 奋:( )
(1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 ) 走:( )
(16)群响毕绝 绝:(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夫齁声起( ) 意少舒( )中间( ) 曳( )屋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屏障( ) 絮絮 ( )
(2)文学常识积累
《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
2.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 1) 会宾客大宴 会:( ) 宴:( )
(2) 施八尺屏障 施:( )
★关于口技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林嗣环)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林嗣环)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导航:1、通过朗读、合作,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语感,领悟口技表演的精妙。
2、通过探究、吟诵品味,学习课文的写法,欣赏课文的美点。
课前学习:一.解释画线的词语:1 施八尺屏障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宾客意稍舒4.曳屋许许声5.众宾团坐6.妇抚儿乳7.变色离席8.妇拍而呜之二.辨析加点字的含义1.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2.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3.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4.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三.解释加点字的古今含义1.虽人有百手古:________今:________2.不能名其一处也古:________今:________3.两股战战古:________今:________4.几乎先走古:________今:________四.补充被省略的量词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两()儿百千()犬百()舌百()口课堂学习:活动(一)绘声绘色读口技欣赏<<口技>>。
(听录音)准确朗读口技。
活动(二)跌宕起伏绘口技探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主要写法。
我会做:我喜欢课文的__段,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字斟句酌品口技点拨:可以品析玩味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可以品析玩味一种声响、一种气氛,可以品析玩味一种修辞、一种写法……例如,“遥闻深巷中犬吠”:以“犬吠”开场,既写出一家人由睡到醒的缘由,又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以致一些微妙的声响都能听得十分清楚,连“欠伸”“呓语”都能听得见;一个“遥”表现声音之远;特地点明“深巷”显示人家之多,为后文表演失火、救火伏笔。
我能行:我认为课文美在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入情入境诵口技点拨:背诵全文要理清文章脉络,注意首段与末段相照应的结构特点,以及中间三段记述的内容、顺序和层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20口技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

20.口技林嗣环【学习目标】1.能通过页下注释和查阅工具书准确理解课文,并积累识记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能找出文中正面与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能分析其结合起来写的作用。
3.能品味分析课文中精练、形象的语言。
4.能背诵课文。
【资料链接】口技,它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早在春秋时期,就曾经演绎过“鸡鸣狗盗”的故事,所谓的鸡鸣其实就是口技的一种表现。
现在中央电视台有个“曲苑杂谈”的栏目,里面就经常有人模拟各种各样的声音。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早在几百年前为我们表演的口技。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屏障..()( ) 呓.语()絮.絮()叱.()齁.()中间.( )曳.屋()..()()少顷许.许声()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 ( ) ( )( )( )( ) ( )( )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 ( ) ( ) ( ) ( ) ( ) ( ) (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 ) ( )( ) ( ) ( ) ( )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 ) ( ) ( ) ( ) ( ) 少舒,稍稍正坐。
( )( )(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75aac30242a8956bece496.png)
《口技》学习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2、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闻”。
3、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字。
《》是朝的编选的一部体小说集。
二、读文章,疏通文意1、加粗字注音。
少顷()哗()呓语()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宾客意少舒()yè屋许许声()( )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夫hōu声起()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夫叱()大儿声犬吠()hān声如雷()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口技人坐屏障中(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遥闻深巷中犬吠(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3、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试疏通文意(先自行解决,疑问处小组内商量解决)【原文再现】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 ),于( )厅事之( )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
少顷,但()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 )欠伸( ),其(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 )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二十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导》导学案2 新人教版
学 习 目 标 1、 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积累文言词语并翻译课文。
2、 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3、学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导 学 过 程
一、 课堂 检测 二、 积累 词汇 翻译 课文 解释加点字含义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会宾客大宴 3、施八尺屏障 4、众宾团坐
5、妇拍而呜之 6、妇抚儿乳 7、众妙毕备 8、以为妙绝
要求: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解释加点字并翻译课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导 学 过 程
三、 合作 探究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和
描写来体现的。
2、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
3、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其作用。
4、阅读二至四段,抄写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这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