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摄影构图 用光

合集下载

摄影构图和用光

摄影构图和用光

➢白与实物所占的面积大小还要合乎一定的比例关系,实物与留白要避免面积相等、对称。

一般来说,画面上空白处的总面积要大于实体对象所占面积,这样画面会显得空灵、清秀。

经典构图法则:黄金分割法➢人们看图片和书刊里视线是由左向右移动的,最终会将目光定格在右侧,因此构图时把主体安排在画面右边,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水平线构图给人以平衡感,不像斜线构图会给人跳跃的感觉,拍摄里可根据需要表达的不同意境进行选择。

➢垂直线构图方式适用于多种场景,其主要特点是在画面中给人一种笔直向上的感觉,因此只要是垂直的物体均可以采用垂直线构图加以表现。

➢对角线构图可增强画面的纵深感,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可应用于多种题材的拍摄中。

➢对比与对称构图要注意对比或对称的两部分在画面中的位置,对比位置不一定均匀,但要突出对象的对比效果;对称的对象要位置均匀。

➢在使用棋盘式构图时,就注意被摄体的选择。

其适宜表现由数量较多的、单一的、较小的事物所组成较大面积的画面,以使画面表现出节奏与韵律感。

在用光、用色以及构图等方面应将之看成一个整体,以表现画面的整体感。

切忌画面色彩凌乱、主次不分。

可利用大光圈,对画面的中部对焦,使画面有主有次、有虚有实。

➢单用V形构图时,画面容易显得不稳定,此时可以使用双V形,画面不但会比使用单个V更具稳定感,而且具有向心力。

➢S形构图不仅适合表现如山脉、河流、地域等自然地势的起伏变化,琮适合表现人体或者其他物体的轮廓,以展现其曲线美。

➢一般情况下,C形构图多在风景、建筑等题材的拍摄中使用。

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C形构图可以在方向上任意调整。

➢十字形构图是生活中很觉的一种构图方式,可以表现的对象如纵横交错的道路、教堂中的十字架、窗户的框架等。

➢圆形构图中的主体一般位于画面的中央位置,这样圆形构图的效果更强,主体也更加突出,但要注意将圆形构图与中央构图区分开。

而以黄金分割或三分法来会使被摄圆形的外形显得不那么呆板,增加画面的灵动性。

摄影用光与构图(提纲)

摄影用光与构图(提纲)

摄影用光与构图(提纲)许和发一、摄影用光(一)摄影用光种类用光分为自然光用光、人造光用光和混合用光。

1、自然光自然光是指日光、月光、星光,以日光为主。

自然光用光分为直射日光用光、散射日光用光以及闪电等奇异光的用光。

2、人造光人造光是指人工制造的发光体,如闪光灯、碘钨灯、白炽灯等光源。

人造光用光分为机身闪光用光、影室人像光用光、火光等其他人造光的用光。

3、混合用光指既有自然光、又有人.造光的用光。

(二)光的特性光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光的强度、方向和颜色。

(1)光的强度是指光的相对强弱程度。

(2)光的方向是指从光源发出的光的方向性,可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

(3)光的颜色是指根据光波的长短,依次可分解成不同的颜色。

(三)光比光比是指在拍摄时,被摄体受光区阴影区所受光的照度之比。

(四)光位光位即光源相对于被摄体和照相机的位置。

光位主要分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测逆光、逆光和顶光、脚光(底光)等。

(1)正面光是由照相机方向投射的光,又称中央光或顺光。

(2)前侧光是从照相机的左或右边45度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

(3)侧光是从照相机左或右边90度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

(4)侧逆光是从照相机左或右边135度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

(5)逆光是从照相机镜头对面射来的光。

即从被摄体背面照射过来的光。

(6)顶光是从被摄体顶部垂直接射的光。

(7)脚光(底光)是从被摄体底部垂直向上投射的光。

二、摄影构图. (一)取景就是构图拍摄取景就是对景物取舍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构图。

(二)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虽都采用“平面构图法”,均是以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但在构图方法和程序上则相差甚远。

绘画是先设计构图——以主观为主;摄影是先选择构图——以客观为主。

绘画构图可以主观地任意取舍,按设计好的构图去进行创作;而摄影构图需直接用照相机取景器和镜头进行现场构图,以客观为主,适当取舍。

因此可以说“绘画是加法构图,摄影是减法构图”。

摄影基础-用光与构图

摄影基础-用光与构图
在其他曝光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光度过强或过弱, 影调、色彩失真。 (下图)
2.光位
2.光位: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
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 就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摄影中的光位可以 千变万化,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正面光、前侧 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与脚光等七种。
影调在摄影造型中不同效果示意
(三)虚实与画幅
“虚实”是指画面景物的清晰与虚糊。虚实结合使画面更具表现力。
画幅也是构图因素。 横、竖、方及比例的 不同使画面具有不同
的审美感受。
(四)线条与质感
线条是摄影构图的最基本要素之一,通常是由相邻的
影调分界线勾画出来。线条具有明显的形式美感。 直线—坚实有力、庄严高耸;横线—平稳舒张宁静;
前景具有渲染气氛、增强空间感、强调图片的形式感和 图案美。不恰当的运用会分散主体的视觉中心地位。 背景的作用在于突出主体和丰富主体内涵。使背景简洁、 影调对比、季节和地域特征等是背景运用的主要手段。
前景背景运用
(七)常见构图的基本形式
1、黄金分割和井字构图
黄金分割5:8(0.618)是对线的分割比例的经典范例。
斜线—指引、动势;曲线—流畅活泼、动态纵深;
质感是摄影构图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人像、静物等
拍摄中尤为重要。恰当的用光是质感表现的关键。
线条在构图
中的运用
质感表现也是摄影构 图不可或缺的
(五)摄距、方位、高度的变化。
摄距、方位、高度的变化是摄影构图中运用最频繁的手法。
摄距变化造成了景别的不同,即远、中、全、近景和特写。
摄影用光
摄影离不开光,光能影响被摄体再现
的形状、影调、色彩、空间感以及美

摄影构图与用光

摄影构图与用光

摄影构图与用光摄影在形式上是构图和光线的艺术。

构图和用光是摄影中常用的基本技巧是决定一幅摄影作品视觉好坏的关键所在。

通过学习知道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应注意很多地方。

一.摄影构图构图是艺术的骨架,它能起成功与失败的决定性作用。

好的构图就像优美的文章一样,内容丰富,条理分明,言简意赅,抑揚顿挫,清新流畅,情意溢于言表,十分动人。

构图像一个有机体,在它的内部有复杂的结构,并与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艺术观念、情感、审美情趣、题材等等。

在取景中,要注意画面四条边线究竟应该放在哪里?取景时面对客观景象,要有感情的投入,情感的体验与交流,不能只是着眼于形式结构,要抓住动情的事物。

也就是画面要有趣味中心。

所以,在以后的拍摄中要在构图上多下功夫。

视简洁为构图命脉。

优秀的摄影家对画面构成的内容取舍,更是十分注意简洁为本的原则。

摄影就是在做减法,摄影师面对纷纭繁复的现实生活选择了要表现的形象后,要用自己的经验积累和摄影技法,在取景框中减去那些不需要的、非本质、偶然的因素,以求获得最简洁动人的画面。

不然,一幅摄影作品就会变得复杂,视觉中心不明确。

一幅画面只能有一个中心,出现两个中心就会有宾主不分或喧宾夺主之嫌。

因此在构图上必须将要表达的主体放在画面的突出地位,而将可有可无的部分相应的弱化,使作品简洁且具有吸引力。

简洁不等于简单,只有通过综合、抽象和提炼之后的主体形象,才可能以最单纯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的内容。

这是摄影构图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则。

也是摄影师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摄影构图的相关形式法则:1.对称与均衡2.集中与呼应3.对比与协调4.节奏5.纯形式的构成。

在这幅霍斯特的《时装》作品中,他充分展现了线条的奇迹:前景中,曲线构成第一重构架,中景中的曲线继续向内延伸,和时装模特儿的帽子曲线构成呼应,从而将女性的婀娜多姿尽显无遗。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画面左上方的直线框架,它与曲线所构成的对比力量和暗示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摄影构图的手段与技巧1.主题思想与构图构图是多元化,有什么样的艺术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构图;有什么样的创作方法就有什么样的构图,选择什么题材,运用什么表现手段,也会产生不同的构图。

摄影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PPT课件

摄影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PPT课件

近感。翻拍平面文件、资料也用这 种角度。
.
41
摄影构图
一、摄影构图
(3)拍摄角度 ①平摄角度 但平摄角度往往把处于同一水平线 上的前后各种景物相对地压缩在一 起,缺乏空间透视 效果,不利于 体现层次感。
.
42
摄影构图
一、摄影构图
(3)拍摄角度 ②仰摄角度 拍摄点低于被摄物。
可使画面出现很低的水平线,将杂 乱景物压在较低 的地平线以下,
相机位于被摄物的背面与侧面之间。
其主体感强、各类线 条有明显的
方向性和透视感,多用于表现人物
背面特征或以人物后侧面为前景来
展示环境和背景特征,有时可创造 出含蓄的艺术意境。
.
36
摄影构图
.
37
摄影构图
一、摄影构图
(2)拍摄方位 ⑤背面构图 相机处于被摄体正后方。它能体现 背面特征,表现含蓄意念,通常以 人物的背景姿态作为前 景,透过 背景看到远景环境和背景特征。
.
22
摄影构图
.
23
摄影构图
一、摄影构图
(2)拍摄方位 以被摄物为中心,在同一水
平线上的360°范 围内,任何一个 方位均可作拍摄点,从而获不同的 画面。
.
24
摄影构图
一、摄影构图
(2)拍摄方位 ①正面构图(国画中称正局) 照相机正对被拍对象正面拍摄。
在拍人像时可以通过眼神、表情和 姿态与观念产生交流和联系,具有 吸引力和亲切感。拍摄景物时可形 成对称风格。
.
11
摄影构图
.
12
摄影构图
.
13
摄影构图
一、摄影构图
(1)拍摄距离 ③中景
取景以到人的膝盖以上为准,展现 人物半身。能明显表达人的行动、 姿态、手势 。但环境特征不够突

刘俊杰摄影9摄影构图

刘俊杰摄影9摄影构图
• • •
一是动体大部分部位较清晰,动感强烈的部位虚糊。 二是动体本身清晰或较为清晰,背景、前景呈现强烈虚糊的水平或放射线状。 三是动体本身均呈现虚糊感,让环境相对较为清晰。
• ③、加强画面空间感:被摄景物具有三度空间(长、宽与纵深),而照片只具有两 度空间(长和宽,没有纵深)。如何利用人的视觉错觉,使两度平面的照片反映出 三度空间的被摄对象,这是摄影构图十分重要的目的之一。有很多构图因素能起到 这种作用,虚实结合也是常用手法之一。 • ④、表现意境:一幅画面虚虚实实、虚实结合,有助于广拓思路,引入意境。这种 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景 象会使画面的意境油然而生。 15
6
第九章、摄影构图
三、拍摄点与画面变化
2、不同方向与画面效果 • 方向指拍摄点位于被摄体的正面、背面还是侧面。它是指相机围绕被摄体四周的位 置变化。拍摄点的方向变化既会使主体的形象发生显著变化,又会使背景的对象发 生明显变化。 • ①、正面方向:即相机正对被摄主体的正面。这种方向有利于表现主体的正面形象; 擅长于表现对称美;能产生庄重、威严、静穆之感。正方向也往往会使画面缺乏透 视感,也易引起呆板感。 • ②、斜侧方向:斜侧方向拍摄时,被摄体本身的水平线条会在画面上变成一种能产 生强烈透视效果的汇聚线,因而有助于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画面也就随 之容易显得生动;也有利于突出主体。
8
第九章、摄影构图
三、拍摄点与画面变化
3、不同高度与画面效果 • 高度指相机是高于、低于还是类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拍摄点高度的一系列变化, 可以归纳为三方面,这就是常说的“平拍”、“仰拍”、“俯拍”。
9
第九章、摄影构图
三、拍摄点与画面变化
3、不同高度与画面效果 ①、平拍

平拍的相机位置与被摄主体处于类同的高度,特征是镜头朝水平方向拍摄。平拍较合乎人 们通常的视线,因而有助于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平拍还有助于主体在画 面上更多地挡去背景中人物或景物,从而使主体更突出;平拍人物或建筑还不易产生变形, 使景物或人物在画面上显得亲切、自然。

摄影基本技法-构图-用光-景深

摄影基本技法-构图-用光-景深
上一页 下一页
一、画面构图
(一)主体
突出主体的常用手法有: 5.利用虚实对比突出主体 6.利用动静对比出主体 7.利用色彩对比突出主体
上一页
下一页
一、画面构图
(二)陪体
陪体是在画面中陪衬、渲染、突出主体,并同主
体构成一定情节的对象。
上一页 下一页
一、画面构图
(二)陪体
陪体在画面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陪体能帮助主体说明内容,烘托、陪衬主体, 让观众正确理解主题思想 2.陪体可以形成与主体的对比,并起到装饰、 美化画面的作用。
下一页 上一页
一、画面构图
构图目的
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 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 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 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
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
下一页 上一页
一、画面构图
画面构图,就是把主体、陪体、前景和背 景等因素合理的选择搭配,精心地布局处理,
下一页 上一页
二、画面用光
(三)光线的方向 1.顺光
顺光又称平光、正面光, 其方位是在被摄物体的正前
方。这种光线与摄像机光轴
平行同向,光源从摄像机方
向照明被摄物体。
上一页
下一页
二、画面用光
(三)光线的方向 2.侧光
侧光又称正侧光,是指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像 机镜头光轴方向成左右90度的照明方式。
下一页 上一页
一、画面构图
(三)前景
前景在画面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3.前景可以陪衬、烘托主体,使主题内容的 表达更加完美、深刻。 4.前景还有美化画面和装饰画面的作用。

摄影构图与用光技巧PPT课件

摄影构图与用光技巧PPT课件

构图注意事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 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体,亦 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 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 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八、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 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 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 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 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 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九、紧凑式构图
2、简化画面 采用简洁背景,将主体放于其中,好的照 片不必太过的花哨,过多的杂物反而会让画面失头夸大主体,使被拍摄对象显得比平时大,从而起到夸张 效果。这时也可以配合使用长焦,尽量的让自己与被拍摄物体距离更 近,使背景淡化。
4、颜色对比 让主体与背景有鲜明的颜色对比,这样不用你太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 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
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 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 令人难忘。
十、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 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 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 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 沉重的感觉。
二、均衡式构图
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 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 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 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 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 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摄影构图
什么是构图?
• 从广义上讲,摄影的取景构图贯穿从现场拍摄 至最终剪裁的全过程;狭义地说,就是画面景 物的取舍、布局和结构。它通过镜头视野的选 择,把被摄的主体、陪体和环境组成一个整体, 构成完美的画面,用以揭示主题。
• 在学习摄影构图中要注意“话有法,话 无定法”。
构图的地位和作用
• 由于远景构图的拍摄场面比较宏大,拍摄距离较远,拍摄前要仔 细研究景物的变化规律,要熟悉景物与光线、气候、环境等各方 面的变化情况。比如拍壮观的黄山云海场面,就要了解云海出现 的季节、时间、地点、规律等。远景照片有时要靠霞光、太阳、 雾气等来表现和渲染气氛。从技术上看,远景照片还可以用接片、 全景照相机等方法去拍摄、制作。
1、拍摄距离与角度
• 拍摄距离影响着主体与环境的表现,一 般分下面五种景别。 (1)远景
(2)全景 (3)中景 (4)近景 (5)特写
1 .远景 • 画面容纳的景物范围较大,着重表现景 物所处的场景、环境、气氛与气势。
远景
• 在摄影构图中,远景展现的是自然界辽阔的景物,被摄景物范围 广阔而深远。不仅表现场景中的主要景物,也同时展现具体的环 境及其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气势,而往往忽略细节的表现。如上所 述,所谓“远取其势”,就是远景擅长表现的是整体气势。在拍 摄取景时要从大处着眼,把握住画面整体结构,并使其化繁为简, 舍其局部细节的追求与表现。
• 反映在摄影的技术过程上,光线的强度 是由光圈控制的;而曝光时间的长短则 由快门控制。
准确曝光
• 一张照片成败的关键在于曝光的正确与否,曝光是摄 影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术高质量的影像需要以准 确的曝光为前提,准确的曝光又离不开准确的测光。 学会曝光不需要半小时,掌握曝光技术则需要长期的 努力,既要实践也要有理论知识。
• 二是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 陪体和环境的关系。
一句话,即通过取景使照片的画面有力 的表达其思想内容和摄影者的观点,说 明问题,吸引和感染观众。
构图的原则与要求
• 构图的要求
一、简洁
出淤泥而不染
大地音谱
构图的要求
二、完整
西部之路
构图的要求
三、生动
猛进
晨炊
构图的要求
四、稳定
四十年大庆
曝光与测光
• 曝光是摄影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
曝光是摄影的最基本技术元素,摄影本身就是 因曝光而获取影像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 有曝光就没有摄影。
• 高质量的影像需要以正确的曝光为前提, 而准确的曝光又离不开准确的测光。
第一节 正确认识曝光
• 开启快门的一瞬间,光线通过光圈的光 孔使胶片感光,这就是摄影曝光。 • 定义:摄影曝光指在感光材料上积累光 通量的过程,并用光照的强度(物理上 称为照度,单位为勒克斯)与光照的时 间的乘积来表示曝光量的大小。
• ②当需要表现景物中的暗部细节时(如一只黑猫),又 需要在准确曝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曝光。
三、影响曝光量调节的主观因素
• 2.根据胶卷的曝光宽容度和实际用途以 确定正确曝光。
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 天气与正确曝光:晴朗蓝天、少云天气、多云 天气、阴天、雾天、雨天
相机测光系统的性能与运用
• 现代相机大多数带有测光系统,称为“内装 式测光表”。 • 相机的测光系统几乎都是反射式测光。这种 测光系统,在以下三种情形下,往往不能由 于测光不准,而导致出现曝光不正确。
• 中景是新闻摄影、人像摄影、生活摄影中最常用的-种景别。在 新闻摄影时,一定要注意人物手势动作的表现,更要注意眼神与 手势的配合及视线方向的相互关系,要抓往强有力的情节瞬间, 有鉴于此,抓拍就比摆拍更有感染力。
4 .近景
• 比中景更近、主体成为画面的主要部分,能使 观众看出主体的细微部分或表情。
• 近景在于突出表现被摄对象重要部位的主要特 征、主要是对人物的神态、特征、表情等细微 之处作具体细微而深刻的刻画。并突出其质感, 使其得到细腻的表现。
一 相机的主要装置:聚焦
• 相机聚焦装置的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 上清晰地结像。 • 磨砂玻璃式,裂像式,微棱镜式,重影 式,图标式,距离刻度式
一 相机的主要装置:取景
• 相机取景装置是用于观察和确定把哪些 景物摄入画面。 • “视差”:取景器上看到的没有全部拍 到,没看到的却拍下一部分。
第二章 摄影曝光
• 构图在摄影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幅照片, 要是缺乏美妙动人的形式,往往是很难吸引人 的。构图是影像中的学问,存在于一定的画面 之中,可以强化画面的视觉动力,从而影响观 赏者的感官和思维活动,是研究如何发现符合 自然规律的美学法则,是影像艺术化的基础。
第一节 构图的原则与要求
构图的原则
• 一是突出主体,揭示主题思想;
• 数码相机在设计时就考虑到摄影者需要对付各种复杂 的拍摄环境,使用程序自动模式拍摄应该没有问题,而 且数码相机当场可以看到拍摄结果。可是通过LCD屏 幕上观看照片效果往往不十分准确。首先,观看图像 时要注意环境亮度的影响,注意观看屏幕的角度—— —环境亮度高,屏幕图像偏暗,亮度低,则色彩将更 加饱和;其次,从不同角度观察LCD屏幕也会看到不 同影调;再者,LCD屏幕亮度可以调节,不同的设定 对摄影者个人感觉等也会产生明显影响,容易使摄影 者对拍摄结果产生错误判断,导致错误地按照屏幕显 示的亮度来重新调节曝光量。摄影者在平时要经常琢 磨自己的观察习惯,考虑到不同环境亮度下对屏幕显 示图像亮度等的影响,不要简单地凭感觉而随意修正 曝光参数。
2、多重主体
• 画面不是只靠一个突出物体组成,往往是 有很多的物体充斥画面,而又不能都排除 掉,有时出现在画面中的多个物体都是同 时极具观赏的对象。
第二节 影响构图的因素
一、拍摄距离与角度
确定拍摄点
• 相机镜头相对被摄体的方位称为拍摄点。
• 对任何一种被摄景物来说,拍摄点可以千变万化,但 万变不离其宗,不外是距离、高度和方向的变化。选 择拍摄点,是摄影者到拍摄现场后首先遇到的问题。 必须事先明确拍摄的目的与表现的内容,根据内容老 考虑取景与选定拍摄点,即拍摄角度、距离与高度三 方面。 • 确定拍摄点是为了突出事物最本质、最有代表性、最 能说明问题也是最美的部分,任何翻盖主体、影响注 意力的次要细节都要撇开。
• 全景照片的规模和画面容量都是相对的变量,取决于被摄景物 “全”的范围大小。如一个工厂的全景、车间的全景、农家小院 的全景、室内全景、人物全景等,并无绝对尺度去量度.只是一 个感觉范围。
3 .中景
• 画面具体介绍某一事件的主要部分,着 重表现参与事件的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景
中景
中景
• 中景被摄景物的场景容量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表现范围是被摄 主体的主要部位。如人像摄影,则是从腰部起的以上部分,并舍 去了环境,或周围环境在画面上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环境气 氛、环境表现都被大大的减化或虚化下去。中景的特点是擅长于 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由于情 节是中景画面主要表达的内容,而动作是最为突出和表现的情节, 所以一定设法抓取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典型生动的情节 瞬间,只有这样,画面才能充实、感人。
• (1)逆光拍摄; • (2)有大面积明亮背景的拍摄; • (3)有大面积深暗背景的拍摄。
数码摄影曝光
• 有人认为:胶片摄影需要讲究曝光,数 码摄影无需讲究。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就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数码摄影的曝 光宽容度还是小于胶片摄影的,因此, 相对于胶片摄影来说,数码摄影对曝光 的要求不是宽松,而是更加严格了。
• 对于彩色反转片,曝光过度,密度就小,色彩 浅淡、胶片透亮;曝光不足,密度就大,色彩 浓重、暗黑。
一、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 (2)曝光与影像清晰度:曝光严重过度或 严重不足,都会使影像清晰度下降。
• 曝光严重过度时,因光线在胶片乳剂层中的散 射,会使影像轮廓线被柔化而显得不够清晰, 还会引起乳剂颗粒增粗,使影像细节表现的清 晰度下降。
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曝光要考虑的因素:
• 胶卷因素:胶卷的片速、胶卷的互易律
• 光线因素
• 被摄景物因素
• 主观因素:准确曝光于正确曝光、实 际需要与准确性
三、影响曝光量调节的主观因素
• 1.表现意图
(1)“表现意图”是指你希望获得怎样的
影调、色调与色彩效果。
(2)“准确曝光”:是一个客观概念。指
数码摄影曝光
• 数码相机所使用的感光物质显然与胶片 有着较大的区别,胶片中的卤化银经过 曝光后会产生光化作用,数码相机中的 光敏元件曝光后会把光能转变成电能。 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即曝光 量与变化量都成正比关系。这就是为什 么有胶片摄影曝光经验的,很容易掌握 数码摄影曝光的根本原因。
怎样确定准确曝光?
2 .全景
• 表现某一事件或某一具体的对象,将该 事件或对象置于画面的主要位置,画面 能通过特定的气氛、环境来烘托主要对 象。
全景
全景
全景
全景
• 全景画面雄浑壮阔,气魄宏大,构图丰满充实,毫无空乏之感。 在风光摄影中的全景照片要把握住博大山川的整体形态,如扭曲、 延伸、转折,表现出层峦起伏,深远缠绵的气慨。因此,在全景 照片中,用光要求严格,许多人喜爱采用逆光、侧逆光照明,使 主体产生“外轮廓线”, 从而画面更加统一、完整。总的说来, 全景照片既要突出主体,又要处理好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 其融为• 体,相辅相成,相互映照。
• 可用2 计算任何两档光圈进光照度的倍 率关系。N为两档光圈之间相差的档数。 • 如f2与f8相差4档,2 =16,则f2的进 光度是f8的16倍。
4 n
一 相机的主要装置:光圈
• 光圈的作用:
• 调节进光照度
• 调节景深效果
• 影响成像质量
• 光圈的调节:停滞式光圈和非停滞式光 圈。
F16,1/60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