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的拍摄技巧

合集下载

浅谈人物采访中的拍摄技巧

浅谈人物采访中的拍摄技巧

传媒实务176浅谈人物采访中的拍摄技巧康海龙(湟源县广电局,青海 西宁 812100)摘 要:要想电视采访中的人物,彰显艺术美感,就要运用构图、光线、拍摄角度等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这是对拍摄者的考验。

摄像构图完不完美,光线运用得恰不恰当,角度正不正确能反映摄像者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关键词:人物采访;构图;用光;角度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07-0176-01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笔者在多年的专题拍摄过程中,深知要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用镜头语言记录每个重要的时刻。

笔者就如何在人物采访中拍摄到完美的采访镜头,分享一些经验。

一、采访中如何把握构图方式所谓构图就是对画面中的人物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把各种元素组织成一个整体,以构成一个最佳的画面形式,以求最好地表现主题思想。

一个画面中有主体、前景、背景之分,在人物采访中也是如此。

比如,在人物采访中,主人公是一个未成年的犯罪分子,那么就可以用到前景,以遮挡被采访人物的面孔,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

主体的构图样式分为黄金分割构图、九宫式构图、S 形构图、对角线构图和对称式构图等,其中对称式构图为常用的一种构图样式。

在拍摄人物的时候,可以多用正侧面和侧面的方式,这样拍出来的人物具有立体感,棱角分明。

画面中的人物必定有明显的方向性,或者面朝左,或者面朝右。

当人物面部朝右时,在拍摄时就要把人物放到画面的左部,右部留出一些空白来,使画面有足够的视觉范围。

人物拍摄时,还要注意背景的干扰,如树枝、电线杆、花草等,不能拍出头上长树、长花,背靠电线杆这样的不和谐画面,要随时调节,选择合适的构图。

在拍摄的过程中,很多人只会用云台上的水平仪来衡量镜头是否是正的,但是在实际中我们还要结合寻像器进行观察,特别是人物拍摄没有绝对的水平。

人物跟拍镜头就不适合用三脚架,可以采用肩扛摄像机的方法进行拍摄,这就必须借助摄像机寻像器的边框来寻找水平。

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河北电视台灯光科刘伟)从事电视灯光工作多年来,参加了很多实景的访谈节目和主持人出像的拍摄,经历了拍出漂亮画面的快乐,也体会了不能解决问题的苦闷,在此总结经验和教训,与诸位同仁商榷。

下面我就通过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来讨论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首先介绍我对拍摄实景时要做的工作的一些经验总结:一、实景场地的选择,包括四个方面:(1)与节目部门沟通,要了解编导的创作意图、节目形式和后期制作方案,尤其要与摄像师沟通,尽量提前确定机位和人物位置。

往深一层说,就是要了解合作对象的审美和艺术要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场地的选择,按说是摄像师的工作,可是拍摄场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我们灯光工作的开展,因此务必要自己经心,首先看空间,电视是通过二维画面表现三维空间,如果本身的三维空间就很狭小要表现很好的空间感,无异于痴人说梦,开阔的空间才好设置人物站位、摄像机位和灯位。

人物和背景要尽量离的远一些,这样既便于逆光的设置也便于体现人物和背景的距离。

高度方面要尽量高一些,如果灯位没有足够的高度,人物和背景没有足够的距离,人物光会把背景照得太亮,人的影子也会落到背景上面,会给自己造成棘手的局面。

其次看背景,最好的背景是有纵深感,有透视感,比如窗户、走廊、甚至比较大一些的墙角都行,最好不是一面堵得严严实实的墙面,就算是墙面的话,也尽量不要让人物、机位和墙面成90º角,看一看能否成一个锐角的夹角,这样利用斜面和斜线打破横平竖直的呆板感觉,也许会好一些。

其次,背景色调的选择,最主要的一点是尽量避免反光强度大的材质,否则光斑是个很令人头痛的问题,然后是色调不要太深,因为我们带的灯具有限,用来做景光的灯具比较少。

再次,如果镜头中通过门窗带到了室外的景物,那么就要尽量挑选有草坪、树木或者阴影较多的位置,否则将很难在亮度上做到平衡。

(3)确定灯具种类和数量,关于灯具种类的选择,有三步要思考的内容:先考虑色温,如果是日景拍摄,自然光的照度比较高,透光面比较大无法遮挡减弱自然光,就要选用高色温的镝灯灯具,反之则可选用热光源灯具;其次是灯具的功率,一般在茶馆、咖啡厅、民居等室内拍摄两三个人的访谈时,镝灯配置1.2kw、575w、200w,热光源配置1kw、800w、500w 等型号即可,功率再大的话负载和耗电量都将成为困难。

人像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

人像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

人像摄影的用光与构图技巧在人像摄影中,用光和构图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赋予照片生命力,展现人物的魅力与个性。

掌握好这两个关键技巧,能够让我们拍摄出令人惊艳的人像作品。

一、人像摄影的用光技巧1、自然光自然光是人像摄影中最常用也最迷人的光源之一。

在不同的时间段,自然光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清晨和傍晚时分,光线柔和且温暖,角度较低,能够产生长长的影子,为照片增添层次感和戏剧性。

此时拍摄人像,可以让人物的面部轮廓更加立体,肌肤呈现出迷人的质感。

中午时分,阳光直射,光线强烈且硬朗,容易造成浓重的阴影和高光对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在阴凉处拍摄,利用散射光来柔化人物的肌肤,或者使用反光板来补光,平衡光比。

2、人工光人工光为我们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拍摄人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闪光灯是常见的人工光源之一。

外置闪光灯可以通过调整角度和强度来塑造光线效果。

例如,将闪光灯从侧面打光,可以营造出立体感;而从上方打光,则能产生类似舞台光的效果。

持续光源如摄影灯、LED 灯等,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光线的效果,方便调整和布光。

在使用人工光时,要注意光线的颜色温度,避免出现偏色的情况。

3、混合光自然光和人工光的混合使用,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效果。

在室内拍摄时,我们可以利用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光作为主光,再用闪光灯或摄影灯来补充阴影部分,使人物的面部光线更加均匀。

在夜景拍摄中,城市的灯光与闪光灯相结合,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4、光的方向光线的方向对人像的表现有着显著的影响。

顺光拍摄时,人物的面部受光均匀,细节清晰,但可能会显得比较平淡,缺乏立体感。

侧光能够突出人物的轮廓和五官的立体感,使人物更具层次感。

逆光拍摄可以营造出浪漫而神秘的氛围,人物的边缘会形成明亮的轮廓光,但要注意控制好曝光,避免人物面部过暗。

二、人像摄影的构图技巧1、三分法构图这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构图方法。

将画面横竖分别平均分成三等份,形成一个“井”字格。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作者:新闻秀才出自:独立独到独家浏览/评论:892/3 日期:2005年7月9日 11:40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是电视新闻和电视专题节目中的常用镜头。

镜头画面是由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组成,因此,它的画面结构单调、构图平淡,难以吸引观众,更谈不到电视画面形象的完美。

那么,作为摄像记者如何力求做到采访镜头画面的完美,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般情况,县(市)级电视台的采访,大多采用单机拍摄,而单机拍摄采访镜头,就要求记者有较高的采访、拍摄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构图与构思、角度的选择、光线运用、画面虚实运用等。

本文所谈均为单机拍摄。

一、构图的技巧作为一名摄像师(记者),必须全面掌握摄像与摄影构图知识。

摄像构图就是电视拍摄中每一个镜头画面的布局结构。

记者应根据采访的内容来决定构思,选择镜头画面。

首先要懂得构图,构图的实质所在就是要使电视机前的观众,充分了解画面要反映的内容,使画面富有艺术魅力和形象表现力,提高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电视摄影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摄影构图知识,热爱摄影构图艺术。

熟练构图的技巧不是一而就的,需要下苦功练习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根据我的体会,练习构图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自己做一个取景器随身带上,随时练习。

二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作为取景框。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持之以恒,练久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各种画面构图,当你置身现场进行拍摄时,相应的构图就会自然地跳出来供你选择,就一定能拍摄到优美的镜头画面。

二、角度的选择采访类节目都以拍摄人物为主体。

我们拍摄人物时,要拍出被摄对象的特征。

生活中人们观察某一个感兴趣的物体时,总是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来看物体的各个方面,从而对该物体建立起完整的清晰的印象,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采访镜头画面也是这样。

下面,我就从拍摄角度来谈一下拍摄人物的基本要求。

1、拍摄距离的远近变化摄像机用同一镜头拍摄时,因拍摄距离的不同,所带来的景别也产生了大与小的变化。

如何在人像摄影中运用光影

如何在人像摄影中运用光影

如何在人像摄影中运用光影在人像摄影的领域中,光影的运用就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能够赋予作品生动的灵魂和深刻的内涵。

理解并巧妙地运用光影,是提升人像摄影作品质量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认识光的方向。

光的方向大致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和顶光。

顺光,也就是光线直接照射在人物的正面,这种光线能够均匀地照亮人物,使人物的细节清晰可见,但可能会导致画面显得较为平淡,缺乏立体感。

侧光,光线从侧面照射过来,会在人物面部形成明暗分明的区域,从而突出人物的轮廓和五官的立体感。

逆光则是光线从人物的背面照射过来,能够营造出一种梦幻、神秘的氛围,人物的边缘会形成明亮的轮廓光,但需要注意控制曝光,以避免人物主体过暗。

顶光通常在正午时分较为常见,从人物的头顶直射下来,容易在人物的眼睛和鼻子下方形成阴影,一般不太适合用于人像摄影,除非是为了营造特定的艺术效果。

其次,光的强度对人像摄影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强烈的光线能够产生鲜明的阴影和高光,增强画面的对比度和视觉冲击力,但也可能导致曝光过度或不足的问题。

而柔和的光线则会使人物的肌肤看起来更加细腻、光滑,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

例如,在阴天或者在柔光箱的照明下,光线会变得相对柔和。

我们可以根据拍摄的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情感来选择合适的光强。

再者,光的色彩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比如早晨和傍晚时分的阳光偏暖黄色,给人一种温暖、宁静的感觉;而阴天的光线则偏冷蓝色,营造出一种清冷、忧郁的氛围。

在室内,灯光的颜色也各不相同,白色的灯光显得干净、明亮,黄色的灯光则更具温馨感。

我们可以根据拍摄的风格和想要传达的情绪,通过调整白平衡或者使用彩色滤镜来改变光线的色彩,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实际的人像摄影中,我们还可以巧妙地利用阴影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阴影并不是光的对立面,而是光的一部分。

适当的阴影可以突出人物的轮廓,强调面部的线条,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比如,利用建筑物的阴影来打造独特的光影效果,或者让人物的一部分身体处于阴影中,形成一种虚实对比。

人物专访拍摄技巧人物专访拍摄

人物专访拍摄技巧人物专访拍摄

人物专访拍摄技巧人物专访拍摄人物专访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形式,能够通过采访受访者了解他们的观点、经历和见解。

为了能够拍摄出优质的人物专访,以下是一些技巧。

首先,选择合适的背景。

背景应该适合受访者的身份和主题。

例如,如果受访者是一位艺术家,可以选择在他们的工作室或创作场所进行拍摄,以展现他们的环境和工作过程。

如果受访者是一位政治家,可以选择在政府办公室或其他与政治相关的场所进行拍摄。

其次,利用光线。

光线是拍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

可以选择自然光线,例如利用窗户的光线或户外的阳光,这样能够创造出柔和且自然的光线效果。

如果需要补光,可以使用灯具或闪光灯,但一定要注意光线的方向和强度,以避免过度曝光或阴影过重。

再者,用不同的镜头和角度进行拍摄。

使用不同的镜头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长焦镜头可以突出人物的特征和表情,而广角镜头可以展示人物所在的环境。

此外,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例如低角度拍摄可以突出人物的力量和自信,而高角度拍摄可以让受访者显得更加温和和亲切。

还要注意音频的质量。

人物专访中音频的质量同样重要。

使用质量好的麦克风可以确保受访者的声音清晰可听。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外接麦克风或无线麦克风,以减少背景噪音和提高音质。

另外,在采访时要确保受访者的声音清晰,避免双方同时说话或嘈杂的背景噪音。

总而言之,人物专访的拍摄需要注意背景选择、光线利用、镜头和角度选择、音频质量和后期制作等方面。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拍摄到优质的人物专访,向观众传递有力的信息和情感。

人像摄影用光塑造肖像的美感

人像摄影用光塑造肖像的美感

人像摄影用光塑造肖像的美感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影,我们可以用镜头捕捉到美丽的瞬间,记录下时光的痕迹。

在人像摄影中,用光的方式对肖像进行塑造,能够提升照片的美感,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人像摄影中用光塑造肖像的美感的技巧和方法。

一、利用自然光的魅力自然光是人像摄影中最常用的光源之一,它可以带来柔和的光线和自然的色彩。

合理利用自然光可以使肖像更加生动,赋予人物更多的情感。

多云天气是拍摄人像的绝佳时机,因为云层能够起到漫射光的作用,使光线均匀柔和。

而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可以利用建筑物或遮阳板等遮挡物来调整光线的亮度和方向,防止过曝和阴影过重。

二、使用补光灯增强细节补光灯是人像摄影中常用的辅助光源,可以补充拍摄环境中的光线不足。

在室内环境拍摄时,可以使用闪光灯或柔光灯进行补光,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清晰明亮。

同时,在使用补光灯时,要注意光线的角度和强度,以避免形成硬阴影或光斑。

三、借助逆光创造轮廓效果逆光拍摄是一种常用的人像摄影技巧,通过将光源放在人物背后,可以营造出明亮的边缘、柔和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得肖像更具艺术感。

在拍摄逆光照片时,要注意控制曝光,避免过度曝光或者细节不清晰。

同时,可以借助反射板、闪光灯或者补光灯来补充前景的光线,提亮人物的脸部特征,使整体效果更加出色。

四、利用侧光打造立体感侧光是一种可以使肖像更加立体的光线,通过将光源放在人物侧面,可以产生丰富的阴影和高光,增加图像的层次感。

在利用侧光拍摄时,要注意掌握角度和光线的强度,以防止形成过重的阴影或者过亮的高光。

同时,可以通过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来改变阴影的位置和形状,突出人物的轮廓和面部特征。

五、运用色彩增添氛围除了利用光线的明暗和方向塑造肖像,色彩也是人像摄影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不同的色彩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冷色调的光线可以创造出神秘、冷静的感觉;暖色调的光线则可以表达出温暖、舒适的情绪。

在人像摄影中,可以通过后期调色或使用滤镜来增加或减弱某种色彩,营造出更加鲜明的效果。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拍摄制作技巧分析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拍摄制作技巧分析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拍摄制作技巧分析人物访谈是专题片中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采访与受访人的对话,展现人物的经历、观点和情感。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巧,以下是其中的几点分析。

在拍摄前,制作团队应该对受访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采访准备。

了解受访人的身份背景、经历和观点,可以帮助制作团队确定采访内容和策划面试问题。

准备充分的采访问题能够帮助受访人进一步展开话题,使得访谈更加深入和有条理。

在现场拍摄时,制作团队应该注重构图和布光。

人物访谈的目的是展示受访人的形象和表情,因此合理的构图和明确的光线都能够增强受访人的表现力。

在构图方面,可以使用中景特写、全身特写以及双景头等多种镜头构图,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受访人的情绪和身份。

在布光方面,可以根据受访人的气质和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光线效果,突出受访人的形象和表情。

制作团队在现场拍摄时应该注重与受访人的沟通和引导。

受访人可能会因为紧张或局促而表现不自然,制作团队需要通过与受访人的沟通和引导,使得受访人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在沟通和引导方面,制作团队可以通过提问、鼓励和表扬等方式,帮助受访人舒缓情绪、放松心情,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真实面貌。

在后期制作时,制作团队应该注重受访人的剪辑和音乐配乐。

剪辑是将采访片段有机地串联起来的关键环节,制作团队应该将受访人的核心观点和情感进行提炼和归类,使得节目内容更加紧凑和有序。

在音乐配乐方面,制作团队可以选择适合受访人身份和情感的音乐,通过音乐的搭配,增强受访人的表现力和节目的观赏性。

人物访谈类专题片的制作技巧包括前期调研准备、现场拍摄构图和布光、与受访人的沟通和引导以及后期剪辑和音乐配乐等方面。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技巧,制作团队才能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独特的人物访谈类专题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的拍摄技巧
摘要:电视构图的完美,可以反映一个摄影记者基本功的扎实与不足。

电视人物采访时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神态,以及被摄体与陪体、背景、光线等的合理安排,以及画面中人物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恰到好处。

电视采访中人物拍摄的构图与技巧应用使的电视画面具有了艺术的美感。

笔者探讨电视采访中人物拍摄的构图、用光方面的技巧。

关键词:人物采访;构图;用光;技巧
一、光线对被摄人物的影响
光线有冷暖、角度、明暗、顺逆的变化,人物在不同的光影中可以刻画不同的心里特征、表现被摄体的造型效果,因此,合理的利用和规避光线,对于拍摄人物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自然光中,光线的色温、角度等都是有机联系与常态变化的,熟悉了解色温与光线角度的变化常识,对于刻画人物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了解了光的规律以后我们还可以合理的加以调整与改变,以便于为我们拍摄利用。

日出与日落时分色温较低,暖色调的色彩可以反映强烈的生活气息,很多带情感类的人物拍摄可以用到此种光线。

日出后两小时与日落前两小时,光比合适,非常适合被摄人物的采访。

中午顶光,明暗反差强烈,容易在人物面部形成浓重的阴影,不适合人物面部的良好表现,但可以刻画一些反映人物刚毅、阳刚之气。

如果采访人物中碰到类似自然光,采取的办法一是规避,寻找合适的场景或遮挡物;二是利用反光板等辅助设备调整光比。

前侧光(三角光)是采访人物时
常用的光线,可以刻画人物的立体感。

逆光的运用往往是为不表现人物特定形象时的表现手法,在大场景中可以表现画面的纵深。

阴天散射光缺乏立体感,但女性人物的拍摄还是可以较好的利用此光线。

在室自然光的人物拍摄时,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房间四周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尽量使人物安排在有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都能满足的光照位置,光比可以利用窗帘的遮挡、被摄体所处光线位置的远近来得以调节,这样拍摄的人物就富有立体感及空间感。

人物的不同表现方式可以通过构图、色彩、运动、明暗、形状、动感等来表达,总的来讲,对比、节奏、趣味中心的设置可以根据你在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人物的特点以及节目容来安排设计,这涉及到拍摄者的基本常识及艺术修养。

二、构图对被摄人物的影响
采访被摄人物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被采访人物的性格、爱好、习惯、身高、修养、社会阅历及地位、受教育程度等,了解了被采访者,才能在拍摄时根据容紧扣主题,使人物在电视画面中表现的生动、形象。

在投拍人体的情况中,必须要关注图像的水平状况。

许多人在运用摄像机的情况中总是观察云台上的水平仪是否调节至水平状况,实际上在现实的运用环节里,只是观察云台上的水平仪是不行的,也需要使用寻像器进行观察镜头是否确实位于水平方位了,因为水平仪观察的是绝对水平,然而人们的图像里水平是一种相对水平。

由于人们并非在投拍海平面,却是在投拍人体,所以被摄人物在镜头里一定要
位于一种相对水平方位的条件之下,图像才具有稳定感。

人们在跟踪被拍摄人体运动的时候不适合利用三脚架,经常采用肩部抬着摄像机来投拍,此时人们必须借助摄像机寻像器的边框来寻找水平。

在构造图像的环节里,特别在投拍人体侧部的情况中,图像中的人体便具有一种较为明显的方位性,或是面朝左侧框,或是面朝右侧框。

要是人体的脸部朝右的情况下,则人们在右侧的留白便需多一点,不要把人体的视线堵住,这样进行观察图像便会非常难受。

此便为人们平日经常会讲的需要有足够的视觉围。

要注意到被采访人物背景(树枝、电线杆、花草)等对人物形象的干扰,便如人们头部生长了一棵树木或是一条电线杆一样,此时人们必须随时调节方位,选择合适的构图。

三、拍摄人物的方法
此处所讲的方法指的是图像或者投拍的对象在移动情况下,人们利用镜头的推、拉、摇、移、跟、升降拍摄与整体移动来操作图像,人们将这些称作移动镜头。

推拉镜头:镜头的推拉方法为一些在原理中相联系的方法。

推镜头为人们视觉中由某个角度出发,朝被投拍对象接近的一种情况,人们必须使用两个技巧来处理,一是经过摄像机的移动,接近被投拍人体;二是使用摄像机中镜头的改变焦距来实现,进而达到视觉向前移动的效用。

推镜头具备明显的课题目的,围从大到小,投拍课题人体从小到大,愈来愈凸出。

让人们视线渐渐靠近被投拍目标,可以观察到被投拍对象的细小位置,突出表现人物的面貌,在某个镜头里既可
以说明总体,也可以说明部分,同时能够清晰说明围和人体的联系,此便为投拍方法里长镜头的使用。

推镜头也能够调节与变换图像的节拍,并且推镜头能够形成外在的感情力度与增强或者减小移动课题的运动感觉,在推镜头里人们必须关注的为起幅、推进、落幅三种情况的连续性,推镜头必须具有确定的表达涵义,并非随便想推便推的,落幅图像为形态表达中的关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写镜头,他可以起到刻画人物表情以及细微变化的神态。

推镜头的起幅与落幅均为静止图像,因此人们在投拍的时候的图形必须很严格。

推的环节里投拍课题必须位于图像构造核心方位,同时推的速率必须与图像的感情、有关乐曲的节拍保持统一,如此投拍的图像在后面编辑的环节里才可以被较好地利用,拉镜头刚好起到与推镜头相反的效果,从人物的局部拉开来交代被摄人物所处的环境。

摇镜头:摇镜头为依据人们的视觉特点进行操作的,也就是摄像机固定,但是镜头改变投拍的方位与方向,便如人们位置固定,但是扭动头颅以观察四周的情况非常类似,摇镜头划分左右摇与上下摇,自然还能够斜着摇。

摇镜头总是带给人们某种环境的展现。

摇镜头必须将图像画面表达得很完整,所以指出起幅与落幅的图像非常清楚。

由一个投拍对象进行摇动,至别的投拍对象停止,两个图像互相间进行表达的为整体环境与投拍对象互相间的联系,为人体投拍时候的图像表达产生关键的效用。

摇镜头的功用重点是开阔视线,展现环境;而且还能够使用小场景使图像包括较多的视觉因素;表达三个以上对象或是课题互相间的联系,并且方便表达课题的形态、移动方位与移
动轨道。

摇镜头也能够摇出人们无法想象的图像,为人们建立事件因素,由视觉中增多画面的可看性。

当然,不同的场景或要表现不同的主题思想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全方位拍摄,以便于后期的剪辑与包装。

总结每次的拍摄得失,把握自然光的变换规律,熟悉摄像机的各个功能、掌握拍摄中各种技巧的运用,就一定能拍摄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