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考前一月文综历史冲刺训练2
(完整word版)2014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卷),推荐文档

试卷类型:新课标n 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历史)使用范围:青 藏陇贵内蒙新黑吉辽滇琼等省区第I 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 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 .河北C .陕西D .山东25.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
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 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28.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29.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30.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安岳实验中学高三下期文综测试历史5

安岳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下期文综测试历史51.某博物馆有一文字残缺的史籍,其中有一段内容是:“□曰丞相,□曰宰相,□设计相,至□则丞相废。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 .秦 B .唐 C .宋 D .明2.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
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 A.责任内阁的权力重心 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 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D.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 4.《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这里描述的是A .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B .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 .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D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5.右图是《1945—1949年中欧形势图》, 对其理解准确的是A .巴黎和会召开,民族国家独立B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对抗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华约对峙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6.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 的发展成反比。
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
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 .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B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 .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D .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7.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
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
山东省2014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冲刺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

山东省2014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冲刺考试(三)文综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26.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27.《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28.右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29.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目的在于()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B.动员士大夫参加变法C.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30.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在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B.尊孔与民主共和的绝不相容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D.尊孔思潮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31.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
四川省安岳实验中学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人民版

安岳实验中学2014级高一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2014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御史大夫B.刺史C.中正D.通判2.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帝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3. 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大宗伯第位于福建莆田荔城区梅园路中段南侧,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陈经邦的居第,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按明制一品官级建造,坐西面东,共五进,每进九开间(三厅六房),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加上两旁护厝,共有120间,俗称“百廿间大厝”。
A.分封制B.宗法制C.古代建筑D.科举制4.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5.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 B.秦简的记载 C.民间的传说 D.史家的学术观点6. “一尧二舜夏__周,春秋战国战不休,__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__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__明清。
”按照朝代的更替顺序,文中空缺处应该是:A. 商、西汉、隋朝、唐B. 秦、东汉、北宋、元C. 商、秦汉、隋唐、元 D.禹、东周、北魏、汉7.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A. B. C. D.8. 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B.世袭制C.礼乐制D.宗法制25.两位士族出身的文人,回忆了时代和家族出路。
甲文人虽然看到战乱使其家族前途未卜,但他相信,如果他的子弟想要出仕为官,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乙文人对于士人家族的前途同样感到渺茫,但他所处的时代,官员们几乎不可能为其后代子孙的仕途提供庇护。
请问,甲、乙两位文人最可能分属于哪一朝代?()A.元朝、明朝B.元朝、清朝C.魏晋、宋朝D.汉朝、唐朝26.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27.“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
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①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②突破了公民的局限③简洁灵活,实用有效④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28.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29、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英国人用了7根烟筒(右图)来代表它的工业时代。
安岳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文综测试历史(6)

安岳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文综测试历史(6)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2.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B.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C.罗马法直接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产生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3.英国在不久前进行了一次主题为“你是否赞成保留英王”的民意调查,结果70%民众投票赞成保留国王。
英国的国庆节就是英王的生日,英王生日不一样,国庆节也就不一样。
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国人重视历史传统 B.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C.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 D.英王是英国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4.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B.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5.1971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中,难掩得意:“回首往事,风雨25年,完成战后复兴的日本经济,在技术革新和振兴出口两只车轮驱动下,正朝着先进国的道路迈进。
四川省安岳实验中学2014届考前最后一练历史试题(定稿)

四川省安岳实验中学2014届考前最后一练历史试题(定稿)1.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
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A.南向北房B.东厢房 C.西厢房D.北向南房2.《梁书》卷十一《吕僧珍传》载:吕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姊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
”材料反映的是A.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市场布局出现新变化C.住宅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D.城市商品经济水平发展不高3.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蜀中人物品题(评论人物、议论时政)盛行。
辞官最为品题所重视。
当时似乎有这种规律,每辞官一次,在社会上的名气就升一节,故许多人以辞官为手段,来捞取更大的名气。
与品题之风盛行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郡县制C.察举制D.科举制4.哈里斯感叹:“事实上,今天的学生在读了古代的相关记述之后,就会很容易地得出如下结论:雅典的法庭是在具有说服力的演说者的影响和控制之下,他们较少关注法律条文。
”这表明当时古代雅典A.缺乏明确的法律意识B.突出辩论在司法中的影响C.出现了“强人政治”局面D.法庭注重民主程序的操作5.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写道:“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
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文中的“原始动力”应是指A.师夷长技的爱国情怀B.全盘西化的政治期望C.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D.各谋其利的阶级诉求6.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部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
下列关于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排列正确的是①恢复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②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③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④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7.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四川省重点高中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题 历史 (附答案)

高2011级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
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2.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遵循父系单系世袭的原则。
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B.中国宗法制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吴江的屯村市自明代以来为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
苏州长洲县的陆墓镇,“居民多织汗巾为业。
”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
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
这种状况表明A.江浙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中国古代手工业者具有保守性C.生产的社会化比较明显D.行政区划所导致的地域分割对经济特色产生重要影响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5.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岳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考前一月文综历史冲刺训练21.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
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不易受史家主观因素影响的是A.事件的前因后果 B.事件发生的时地 C.事件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2.《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用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这些条款体现了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注重维护公共利益3.某学者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
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工业革命4.右图是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其寓意是A.科技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B.全球化有一定的危险性C.全球化中要坚持自主发展D.抓住机遇,积极参与5.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6.“新自由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具体表象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命题:市场自由是好的,市场是万能的。
在实践中追求所谓大市场、小政府。
它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下列体现出新自由主义的是A.罗斯福新政 B.俄国新经济政策 C.二战后福利国家 D.世界贸易组织7.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8.有学者认为,电视台“名家讲座”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宫廷琐事。
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
这里所说的“新史学”宗旨是A.充当帝王的“政治教科书” B.让国民从中受益 C.复兴传统史学 D.宣传历史进化论9.1904年,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此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这表明近代中国A.收回了领海主权 B.加强了海军建设 C.提高了捕鱼利益 D.维护了海洋权益10.“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
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
”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11.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
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A.英法美 B.英美苏C.中苏美 D.美中苏12.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
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13.历史上欧洲曾是战争最频繁的地区,其极端表现是两次世界大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有关欧洲形势的历史漫画:(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欧洲的什么历史现象?(2分)从图片可知法德处于欧洲大陆矛盾的中心,简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法德两国的百年恩仇。
(6分)材料二:图1是欧洲的宣传画;图2阴影部分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的发展过程图1 图2(2)观察图1、图2,二战后,欧洲却一反千百年的历史常态,引发人们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思考。
以“法德和解——和解的力量远大于仇恨”为主题,评述20世纪以来法德和解之路。
(16分)14.(28分)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既有时代性,又有利于人文素养的培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1(1)从表1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8分)材料二 表2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译书类别英 美 日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3324265610.5时间 14世纪—16世纪 欧洲大学 10世纪—13世纪 中国书院 课程 教学 主要 内容 文法、文学、历史 (1)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讲义、语录、注疏;史学著作包括《左传》《汉书》等;诗词教材包括《诗经》《楚辞》等。
(3)其他:治民、讲武、水利、算数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文法辩证法 算术几何学、地理学天文学、力学 音乐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 百分比10.76.060.223.1—100.0——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2)据表2,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材料三 表3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3科目 专业备注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政法科 政治、法律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医学、药学——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3)据表3,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安岳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考前一月文综历史冲刺训练2BDCBB DCBDA DB13.【答案】(1)历史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
百年恩仇:19世纪中期,法国阻挠德国统一导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德国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6分)(2)背景:政治上:二战后德国战败被分区占领,进行了根除法西斯的民主改革,吸取战争的教训,法国受二战重创,西欧普遍衰落;外交上:在两极格局下受美苏两大帝国控制和威胁;经济上:二战后马歇尔计划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人文方面:法德两国历史人文相近,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都相似。
(任2点4分)内容:1951年法国对德国的态度是宽容理解,德法共谋发展并推动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组织合为欧洲共同体;影响:促进欧洲一体化和国际地位提升:从单一经济领域的合作发展为全方位经济合作,如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启动;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外交一体化发展,如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有力推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集团化;法德关系的改善也为当今国际社会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和对抗提供成功的范例;为冲破中日外交僵局,实现两国政治互信,加强合作,推动亚洲一体化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也有重要的借鉴。
(3点6分)14.【答案】(1)差异:欧洲大学课程突出实用性(经世致用),追求科学。
(2分)中国书院课程内容单一,以儒家经典为主,侧重于伦理道德的教育。
(课程内容重精神轻物质,重义理阐释、克己修身,而轻自然科学、实验实践。
)(2分)原因:①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中国儒家思想和理学兴起的影响、科举制及文人阶层兴起;西方爱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来的人文主义的传播;(2分)②经济发展不同:中国以封建经济即小农经济为主;而西方城市兴起和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及其手工工场的发展;(2分)(2)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