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无动力吸尘器设计开题报告
吸尘器产品设计任务书与说明书课程设计报告书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工业设计题目:吸尘器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与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一. 设计指导 (5)1.1绪论 (5)1.2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和容 (5)1.3实验手段 (5)二. 市场调研与分析 (6)2.1市场调查 (6)2.2问卷分析总结 (11)三. 任务分析 (11)3.1关于吸尘器的一些资料 (11)3.2设计构想 (13)四. 方案设计 (17)4.1产品企划 (17)4.2造型设计 (18)五. 方案评价 (22)5.1产品功能原理图与部电路图 (22)5.2产品展示 (24)六.结束语 (26)七.参考文献 (27)一.设计指导书1.1绪论《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程。
清扫车开题报告

清扫车开题报告1. 引言清扫车是一种用于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洁的特种车辆,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商业区、公园等地方。
传统清扫车通常由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
为了提高清洁的效率和质量,我们计划开发一种自动化清扫车,通过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清洁车辆的自主导航和清扫功能的自动化。
本开题报告将介绍关于开发自动化清扫车的背景、目标、方法和计划等内容。
2.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清扫车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工操作效率低下、清洁质量不稳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自动化清扫车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需求。
自动化清扫车利用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能够减轻清洁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清洁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清洁成本。
通过使用自主导航和传感器技术,清扫车可以实现智能避障和路径规划,准确清洁目标区域。
3. 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款智能化的自动化清扫车,能够自主完成道路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工作。
具体目标包括:•实现自主导航功能,能够在不受人工操作的情况下准确导航到目标区域。
•配备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红外线传感器等,实现智能避障和障碍物检测。
•开发清洁系统,包括喷水、刷子等装置,能够执行清洁任务。
•配备电池供电系统,实现长时间工作,并具备自动充电功能。
•开发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清扫车的工作状态和数据。
4. 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使用自动驾驶技术,结合地图导航和传感器数据,实现清扫车的自主导航功能。
•引入激光雷达和红外线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和障碍物检测,以保证车辆的安全。
•设计并制造清洁系统,包括喷水和刷子等装置,确保清洁车辆能够执行清洁任务。
•开发电池供电系统,增加车辆的续航能力,并实现自动充电功能,以确保清洁车辆持续工作。
•建立远程监控系统,通过云平台和移动应用实时监测清扫车的工作状态和数据。
5. 计划具体项目计划如下:•第一阶段:调研和需求分析(预计时间:2周)–调研目前市场上的自动化清扫车产品和技术。
吸尘器的毕业设计[管理资料]
![吸尘器的毕业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154c352cc58bd63086bd68.png)
一、设计前言: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家居清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对于室内及工程灰尘等细小废弃物人们又是怎么处理的呢?很显然,必然会有一项新的科技应入而出,那就是吸尘器,那么它是怎么被人们所认识并发明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1901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布斯到伦敦莱斯特广场的帝国音乐厅参观美国一种车箱除尘器示范表演。
这种吸尘器用压缩空气把尘埃吹入容器内,布斯认为此法并不高明,因为许多尘埃未能吹入容器。
后来,他反其道而行之,用吸尘法,布斯作了个很简单的试验:将一块手帕蒙在椅子扶手上,用口对着手帕吸卸,结果使手帕附上了一层灰尘。
于时,他制成了吸尘器,用强力电泵把空气吸入软管,通过布袋将灰尘过滤。
1901年8月布斯取得专利,并成立了真空吸尘公司,但并不出售吸尘器。
他把用汽油发动机驱动的真空泵装在马车上,挨户服务,把三四条长长的软管从窗子伸进房间吸尘,公司职工都穿上工作服。
这是后期吸尘器的前身。
最早设计的吸尘器是直立式的。
191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温勒·戈林发明了横罐形真空吸尘器吸尘器的分类:目前民用吸尘器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1. 卧式吸尘器在亚欧市场较为常见的吸尘器类型,占整体市场的80%以上。
其特点是外形小巧,存放方便。
卧式吸尘器也分为“尘盒式吸尘器”和“尘袋式吸尘器”2. 立式吸尘器美洲市场较为常见,适用于大面积的地毯清洁3. 手持式吸尘器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非常方便,主要用于车内的清洁,对键盘,电器等也有良好效果。
缺点是功率较小,吸力不够强劲。
4. 桶式吸尘器商用吸尘器,多为保洁公司,酒店,写字楼所使用,特点是容量大,能吸水。
5. 杆式吸尘器近几年逐步增多,多为充电式,特点是体型小巧,使用方便。
6. 机器人吸尘器高端吸尘器,可自动打扫和充电,但清洁效果有限,适合本来就很干净的家居环境。
吸尘器的原理和结构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
产品设计设计 毕业论文 吸尘器

本科生毕业设计创作报告题目:手持式无绳吸尘器设计姓名:系别: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日原创性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明确标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日期:年月日Scavenger——手持式无绳吸尘器设计【摘要】本文基于对吸尘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功能特性等方面的调研,介绍了研究手持式无绳吸尘器的目的与意义。
根据特定的使用人群和使用场景,建立相应的用户模型,研究女性用户的心理、生理特点及不同的使用场景对吸尘器设计的影响。
通过对国内外吸尘器市场现状的深入研究,了解用户对吸尘器的需求,并考虑未来吸尘器外观、功能、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从适用性出发,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工作质量为目的,设计这一款多功能手持式无绳吸尘器。
【关键词】吸尘器多功能手持式电池更换Scavenger——Design of Handheld Cordless Vacuum Cleaner [Abstrac]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working principle and function of vacuum clean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hand-held cordless vacuum cleaner.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use of the crowd and the use of the scen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user model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users and the use of different scenes on the impact of vacuum cleaner design. Through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status quo of vacuum cleaner market at home and abroad, to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users of vacuum cleaners, and consider the future vacuum cleaner appearance, func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From the applicability,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quality of work for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of a multi-purpose handheld cordless vacuum cleaner.[Keyword]Vacuum cleaner, Multifunction, Handheld, Battery replacement目录第一章课题来源 (1)研究背景 (1)吸尘器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1)吸尘器的发展历史 (1)研究现状 (1)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吸尘器

毕业设计吸尘器毕业设计吸尘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吸尘器已经成为现代家庭中必备的清洁工具之一。
然而,市面上的吸尘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吸尘器成为了许多消费者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以吸尘器为主题进行毕业设计。
首先,我对市场上常见的吸尘器进行了调研。
我发现,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便携式手持吸尘器、立式吸尘器和机器人吸尘器三种类型。
便携式手持吸尘器体积小巧,操作方便,适合清洁车内、沙发等小面积区域;立式吸尘器功率强大,适合清洁地板、地毯等大面积区域;机器人吸尘器可以自动清扫,省时省力。
然而,这些吸尘器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便携式手持吸尘器清洁力不够强大,立式吸尘器体积庞大不易存放,机器人吸尘器清洁效果不够彻底。
基于以上问题,我决定设计一款结合了便携式手持吸尘器、立式吸尘器和机器人吸尘器优点的全能型吸尘器。
首先,我将采用轻巧的设计,使吸尘器既可以作为手持式使用,又可以转化为立式使用,方便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清洁需求。
其次,我将加强吸尘器的清洁力,采用高效的吸尘技术和强大的吸力,确保吸尘器能够彻底清洁地板、地毯等大面积区域。
最后,我将引入智能技术,使吸尘器具备自动导航和避障功能,可以在用户不在家的情况下自动清扫,大大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验证吸尘器的性能,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使用不同种类的灰尘和污垢,对吸尘器的清洁效果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我的吸尘器具备较强的吸力和清洁能力,能够有效清除各种污垢。
其次,我对吸尘器的导航和避障功能进行了测试。
通过在实验室中设置障碍物,我发现吸尘器能够智能地绕过障碍物,避免碰撞和损坏。
最后,我对吸尘器的噪音和能耗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吸尘器的噪音水平较低,不会给用户带来太大的干扰,同时能耗也相对较低,能够节约能源。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吸尘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和使用习惯,以确保用户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其次,吸尘器的制造需要选用环保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吸尘器研究报告

吸尘器研究报告吸尘器研究报告引言:吸尘器是一种用来清除地面和空气中的灰尘和污垢的家用电器。
对于现代家庭来说,吸尘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清洁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吸尘器在功能和设计方面也不断创新。
本报告将对吸尘器的原理、种类、性能和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吸尘器的原理吸尘器通过电机产生的负压吸入灰尘和污垢,并通过滤网或滤袋将灰尘分离出来,保持空气的清洁。
电机产生的负压将灰尘吸入吸尘器内部,并通过过滤系统将清洁的空气排出。
二、吸尘器的种类1. 常规手持吸尘器:手持吸尘器是最常见的吸尘器种类,它具有小巧轻便、灵活操控的特点,适合清洁小面积区域。
2. 立式吸尘器:立式吸尘器采用立式设计,配备了长杆、宽大吸嘴和高功率电机,适合清洁大面积区域和地毯。
3. 手推式吸尘器:手推式吸尘器具有较大的容量和更强大的吸力,适合清洁大面积区域和地毯。
4. 无线吸尘器:无线吸尘器便于携带和操作,没有电源线的限制,适合清洁狭小空间和汽车内部。
三、吸尘器的性能1. 吸力:吸力是吸尘器的核心性能指标,它决定了吸尘器清洁效果的好坏。
吸力越大,吸附灰尘的能力就越强。
2. 噪音:吸尘器使用时会产生噪音,对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影响。
因此,低噪音设计是吸尘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3. 过滤效果:过滤效果决定了吸尘器排出的空气的清洁程度。
高效的过滤系统可以有效地阻止灰尘和污垢进入空气中。
四、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清洁意识的增强,吸尘器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同时,人们对于使用体验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要求吸尘器既具备高吸力、低噪音的性能,又具备时尚、轻便、易操作的设计。
五、结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吸尘器在功能和设计方面也不断创新。
吸尘器作为家庭清洁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吸尘器市场将继续扩大,并不断提升吸力、减少噪音、改善过滤效果,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车载起重机的设计-开题报告(定稿)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车载起重机设计类别毕业设计系别机电与自动化学院专业班姓名评分指导教师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要求1.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1)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3)设计方案;4)实施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
2.撰写开题报告时,所选课题的课题名称也不得多于25个汉字,课题设计份量要适当,设计中必须是自己的设计内容。
3. 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少于2000字(艺术类专业不少于1000字),格式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撰写。
4. 指导教师和责任单位必须审查签字。
5.开题报告单独装订,本附件为封面,后续表格请从网上下载并用A4纸打印后填写。
6. 此开题报告适用于全校各专业,部分特殊专业需要变更的,由所在系在基础上提出调整方案,报学校审批后执行。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1) 车载起重机汽车底盘的选择及起重机技术参数的确定。
初步确定为:最大起重量150吨;最大提升速度V max=15m/min。
(2) 车载起重机液压系统支腿回路、回转回路、伸缩回路、变幅回路、起升回路性能分析、原理图绘制及各个液压元件的选择。
(3) 车载起重机起升机构的性能分析,起升机构的传动方案的确定,卷筒、卷筒轴的计算及设计,液压泵、减速箱、钢丝绳、轮组和吊钩组等的选择。
起升机构是实现重物升降运动的机构,它通常由原动机、减速器、卷筒、制动器、离合器、钢丝绳、滑轮组和吊钩组成。
起升机构按起重机传动方式不同,分为机械传动、电力—机械传动(电力传动)、液压—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型式。
图2-1为起升机构示意图(本次设计将选用液压—机械传动)。
图2-1 起升机构示意图3 设计方案3.1 车载起重机工作原理汽车起重机由行走部分和起重装置所组成,其中分上车和下车,上车即起重机部分,由卷扬机构、臂杆、操作室、回转装置等部分组成(见图3-1)。
清扫车开题报告

清扫车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的清洁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人工清扫方式效率低下且高成本,因此需要一种高效、节省人力资源的道路清洁解决方案。
清扫车作为一种机械化清扫工具,可以提高道路清洁的效率,减少人工清扫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本项目旨在设计并制造一种智能清扫车,可以在道路上自主行驶、进行清扫工作,为城市的道路清洁工作提供便利。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智能清扫车,具有以下功能:1.自主行驶功能:清扫车能够依靠自身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在道路上的自主行驶,避免碰撞和意外。
2.高效清扫功能:清扫车能够利用机械装置实现对道路的高效清扫,包括清理垃圾、吸尘和湿拖地等功能。
3.远程操控:清扫车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方便操作员对其进行监控和操控,实时获取清扫车的状态和数据。
4.数据分析与优化:清扫车能够收集并分析清洁数据,为城市道路清扫工作提供优化建议。
5.环保和节能:清扫车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项目计划阶段一:需求分析与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将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市场情况。
同时,我们还将设计清扫车的整体架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确定所需要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等。
阶段二:硬件制造与集成在这个阶段,我们将采购所需的硬件设备,并进行组装和调试。
同时,我们还将设计并制造清扫车所需要的机械装置和结构。
阶段三:软件开发与算法优化在这个阶段,我们将进行软件开发,开发清扫车的控制系统和自主行驶算法。
我们将通过模拟和测试来优化控制算法,并提高清扫车的自主性和效率。
阶段四:测试与优化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测试,并对其进行优化。
我们将模拟不同场景和环境下的使用情况,以确保清扫车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阶段五:上线与推广在这个阶段,我们将推出清扫车,并开始进行推广和销售。
我们还将与城市清洁部门合作,测试清扫车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改进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论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能如何转换为吸尘器的动力,基于柯恩达效应的吸尘口的吸尘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粉尘的处理采用传统吸尘器的内仓还是得做一些改进。
三、是否可以对空气流速进行多次放大。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风能代替传统马达的设计。
5.研究与写作计划:
11周-13周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14周-15周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15周-17周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18周-20周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周以后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将吸尘器用于汽车行驶中吸收外界的粉尘目前还是一个新的思路,所以感谢卢老师给了这么一个创新题目。1901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布斯到伦敦莱斯特广场的帝国音乐厅参观美国一种车箱除尘器示范表演。1902年布斯的服务公司奉召到西敏斯大教堂,把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所用的地毯清理干净。此后生意日益兴隆。1906年布斯制成了家庭小型吸尘器,虽名为 “小型”,但吸尘器却重达88磅(1磅=0.4536千克),因太笨重而无法普及。190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发明家斯班格拉制成轻巧的吸尘器,他当时在一家商店里做管理员,为子减轻清扫地毯的负担,制成了一种吸尘器,用电扇造成真空将灰尘吸入机器,然后吹入口袋。由于他本人无能力生产销售,1908年把专利转让给毛皮制造商胡佛。当年胡佛便开始制造一种带轮的“O”型真空吸尘器,销路相当好,这种最早的家用吸尘器设计比较合理,发展至今也无太大原理上的改动。2009年10月12日在英国推出的无叶风扇,无风叶风扇本是英国人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发明的,原来它被称为“空气增倍机”(英文:Air Multiplier),这款新发明比普遍电风扇降低了三分之一的能耗,更因为它抛弃了传统电风扇的叶片部件,创新了风扇的革型,使风扇变得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因此,无叶风扇被美国科技杂志评为了2009年的全球十大发明之一。2009年11月26日,浙江农民企业家胡国贤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无风叶风扇发明专利。2011年2月在香港推出第二代。无叶风扇的原理是来自柯恩达效应(Coanda Effect)(也译康达效应),利.柯恩达(1886年—1972年)是航空先驱之一,现代喷气飞机的教父,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喷气飞机 “柯恩达号” (1910年),为二十世纪后五十年高速军用喷气机和喷气客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架飞机所示范的“柯恩达效应” 得到后人的广泛研究和应用,“柯恩达效应”被公认为空气动力学的一项新成就。柯科恩达空气放大效应---科恩达效应是说,流体(水流或气流)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著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流体的流速会减慢。只要物体表面的曲率不是太大,依据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原理,流速的减缓会导致流体被吸附在物体表面上流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输入少量的工业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空气放大器在一端产生负压效应,则另一端输出的空气可达环境空气的25倍-30倍左右在引流30倍的环境空气后,形成均匀的360°圆锥形气流环.使用压缩空气,经过特殊构造的气室产生气流,并且可以引流20-30倍的环境空气,有效节省压缩空气使用量。无叶风扇运用到柯恩达效应是一个突破,基于这个发明我们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目前已经有了吸油烟机,吸尘器,排气系统。此次我们创新在于改变以往的电动马达提供动力,基于环保应用到了汽车行驶中的风能,对汽车周围产生的粉尘进行吸收
[4] 徐映如;王丹侠;张建文等.PM10和PM2.5危害、治理及标准体系的概念.职业与健康[J].2013年1月第29卷第一期
[5] 李武靖;赵志明;吉娅芬.汽车空气动力学在汽车外饰中的应用.2011汽车车身外饰产品及新材料应用国际研究会论文集[C].2011
指导教师意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车载无动力吸尘器设计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的进步,人类一步一步的向前进,然而随之带来的确实环境的加速污染,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植被的减少,土地的荒漠化,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交通的主流,然而越来越多的尾气以及汽车在行进中所扬起的颗粒物漂浮在空中形成了PM2.5和PM10。PM2.5: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PM10指直径小于10微米,PM2.5能够直接进入人的肺泡,对心血管系统可以产生毒作用,心肺疾病的死亡率增加也和PM2.5有密切关系。PM10容易通过鼻腔和咽喉进入人的呼吸道,对呼吸系统有很大的伤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走在大街上,身边飞驰过的汽车无疑将危害带给了行人,为了你我和他人的健康,对汽车吸尘器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永生.气动流量放大器摘译自《hydraulics&Pneumatics》Vol.47No4 1994年4月.
[2] 王心喜.吸尘器的演进.Invention&Innovation[J].发明与革新.1999.7
[3] 张广星.无叶风扇送风性能和流畅特性的研究.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2.12.13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管领导: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