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扫地机器人的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已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扫地机器人作为智能家居领域中的一员,以其便捷、高效、智能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实现以及测试与优化等方面。

二、硬件设计1. 微控制器:选用STM32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满足扫地机器人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2. 电机与驱动:扫地机器人采用直流电机,配合电机驱动模块,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3. 传感器:包括红外线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碰撞传感器等,用于实现机器人的避障、定位等功能。

4. 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为扫地机器人提供稳定的电源。

5. 其他硬件:包括电源开关、充电接口、LED指示灯等辅助模块。

三、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实时操作系统(RTOS),实现多任务调度,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2. 算法设计:包括路径规划算法、避障算法、清洁模式算法等,实现扫地机器人的智能控制。

3. 通信协议:设计扫地机器人与上位机通信的协议,实现远程控制、状态反馈等功能。

4. 软件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软件分为多个功能模块,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

四、系统实现1. 路径规划:扫地机器人采用激光雷达或视觉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通过路径规划算法生成清洁路径。

2. 避障功能:通过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和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检测障碍物,实现避障功能。

3. 清洁模式:扫地机器人可设置多种清洁模式,如自动模式、沿边模式、重点清洁模式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4. 远程控制:通过上位机与扫地机器人通信,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5. 状态反馈:扫地机器人通过LED指示灯和上位机界面反馈工作状态和电量等信息。

五、测试与优化1. 测试:对扫地机器人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工作。

2. 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对算法和硬件进行优化,提高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清洁效果。

基于STM32单机的扫地机器人设计

基于STM32单机的扫地机器人设计

基于STM32单机的扫地机器人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扫地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清扫地面垃圾和灰尘的智能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等各类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清洁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扫地机器人因其高效、方便、智能的特点而备受人们青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于STM32单片机的扫地机器人正逐渐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

STM32单片机具有低功耗、高性能、丰富的外设资源等优点,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借助STM32单片机的强大功能和稳定性,扫地机器人设计师们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单片机的扫地机器人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传感器选择与应用以及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基于STM32单片机的扫地机器人设计原理和技术实现,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智能扫地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家居中不可或缺的清洁助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家庭清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基于STM32单机的扫地机器人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效清洁的需求。

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家庭清洁的效率和质量,解放人们的双手,让他们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通过对传感器及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使扫地机器人具备更加智能化的功能,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家庭环境,并具有更多的人性化设计,使其成为人们的贴心家务助手。

基于STM32单机的扫地机器人设计,还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家庭对清洁需求的差异化需求。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和市场前景,可以为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基于STM32单机的扫地机器人设计,提高家庭和办公环境的清洁效率,减轻人力劳动的负担。

通过研究和设计扫地机器人,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清洁服务,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办公效率。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扫地机器人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扫地机器人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一、工作原理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主要依靠多种传感器和算法来实现自主清扫。

它通过碰撞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感知周围环境,获取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信息。

同时,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传感器来确定自身的姿态和运动状态。

在清扫过程中,单片机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制定合理的清扫路径。

常见的清扫路径规划算法包括随机式清扫、规划式清扫和弓字形清扫等。

随机式清扫通过随机移动来覆盖清扫区域,效率较低但实现简单;规划式清扫则基于环境地图和预设规则进行有针对性的清扫,效率较高但算法复杂;弓字形清扫则是一种较为高效且规律的清扫方式,能够较好地覆盖大面积区域。

二、硬件组成1、单片机单片机是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控制核心,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执行路径规划算法和控制电机等执行机构。

常见的单片机型号有 STM32、Arduino 等,它们具有性能稳定、功耗低、易于开发等优点。

2、传感器(1)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的外壳上,用于检测与障碍物的碰撞,当发生碰撞时,向单片机发送信号,使机器人改变运动方向。

(2)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近距离的障碍物,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线来判断障碍物的存在和距离。

(3)超声波传感器:能够测量较远距离的障碍物,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回波来计算障碍物的距离。

(4)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用于检测机器人的姿态和运动状态,为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3、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行走电机和清扫电机。

行走电机通常采用直流电机或步进电机,通过驱动电路实现正反转和调速控制。

清扫电机一般为直流无刷电机,负责驱动清扫刷进行清扫工作。

4、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一般采用锂电池作为电源,通过充电管理电路进行充电和电量监测。

5、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机器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如手机 APP 控制、远程监控等。

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蓝牙、WiFi 等。

扫地机器人-开题报告

扫地机器人-开题报告

C H A N G C H U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扫地机器人设计学生姓名:王鼎暄
学院名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自动化
班级名称:1142
学号:1104421232
指导教师:杜波
教师职称: 副教授
学历:硕士研究生
2015年 3 月 21 日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控制,包括红外遥控接收模块,对输入输出器件的操作,对执行电机的控制,以及对传感器的响应等。

执行电机部分是吸尘机器人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行走驱动子系统和吸尘子系统。

行走结构采用轮式结构,圆形壳体,底盘为三轮电动小车,前面两轮由两个电机独立驱动,后轮为万向轮。

吸尘系统用电机带动清扫刷的转动,清扫灰尘并将灰尘集中于吸风口处,由吸尘机构制造强大的吸力将灰尘吸入灰尘存储箱中。

在清扫吸尘之后,利用安装在壳体下面的清洁布擦除残留在地面上的细小灰尘。

轮子电机、吸尘电机和毛刷电机使用的都是无刷直流电机;传感器部分即检测子系统,主要为了保障机器人能够安全地工作;输入输出部分包括遥控子系统和显示子系统,能够较好地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电源部分采用可充电的5伏锂电池。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
智能家庭清扫机器人发展至今已经基本普及,虽然智能扫地机器人体积小巧,清扫区域相对于其他吸尘机器来说更广,减轻人类操作的负担等等优点,但仍有一定不足。

以下为本文对智能家庭清扫机器人分析研究后发现的问题。

(1)清洁区域划定不全
(2)对不规则和柱形物体有一定破坏
(3)对大颗粒物质清洁力度不够
四、设计成果。

《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扫地机器人已经成为家庭清洁的重要工具。

STM32作为一款性能强大、功能丰富的微控制器,为扫地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系统架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控制算法以及实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二、系统架构设计扫地机器人的系统架构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STM32微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传感器模块等;软件部分则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控制算法等。

系统架构设计要遵循模块化、可扩展、高可靠性的原则,以满足扫地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

三、硬件设计1. 微控制器:采用STM32F4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丰富的外设接口等特点,为扫地机器人的控制和数据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 电机驱动模块:采用电机驱动芯片驱动扫地机器人的行走电机和旋转电机,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3. 传感器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陀螺仪等,用于实现扫地机器人的避障、定位和姿态控制等功能。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如FreeRTOS,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2. 驱动程序:编写驱动程序实现微控制器与各模块的通信和控制。

3. 控制算法:包括路径规划算法、避障算法、姿态控制算法等,实现扫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智能控制。

五、控制算法实现1. 路径规划算法:采用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扫地机器人的高效清扫。

2. 避障算法:通过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障碍物,实现机器人的实时避障功能。

3. 姿态控制算法:通过陀螺仪等传感器检测机器人的姿态,实现机器人的稳定控制和自主平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验证,基于STM32的扫地机器人具有以下优点:1. 高效清扫:通过全局和局部路径规划算法,实现高效清扫,提高清洁效率。

基于stc89c51单片机的扫地机器人设计

基于stc89c51单片机的扫地机器人设计

图1 扫地机器人单片机引脚分布图
单片机为核心,引脚分布图如图1所示,与超声波探测头相连接,用于检测前方十分有
L298N模块相连,
相连,负责控制左边刷,右
总控制电路作为整个扫地机器人的核心电路,具有协调各模块,控制各模块的功能,使此扫地机器人可完成清扫,定时,报警,移动等功能。

2 电源电路
电源模块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整个电路的稳定性。

如电源电压过高,可能会出导致元器件被烧坏,甚至是损坏整个电路。

而如果电源电压过低,则可能出现电源无法带动整。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扫地机器人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扫地机器人

第一章概述1.1 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研究背景2002年,家电公司伊莱克斯推出的三叶虫智能扫地机器人,颠覆了人们对扫地的概念。

三叶虫扫地机器人作为世界第一款量产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外形采用圆饼形设计,塑料外壳。

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底部的车轮能够进行转动,从而控制扫地机器人的主要运动。

采用了仿生技术,按照蝙蝠的超声波技术,使得扫地机器人能够迅速的察觉障碍并且绕开。

从2003年开始,iRobot公司和Proscenic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主要技术集中在真空吸尘以及碰撞式运动。

2004年重庆大学智能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宁波波郎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室内清洁机器人,能够沿墙壁行走清扫地面。

2007年至今,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功能也随之越来越丰富。

国产智能扫地机器人方面,有苏州怡凯电器的科沃斯、益节等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功能丰富,包括非接触式、超声波式、红外线技术、无线遥控等技术。

国产品牌的扫地机器人如浦桑尼克蓝天S、科沃斯DT85G等比较受欢迎。

小米公司生产的米家扫地机器人具有地图生成、路径规划、自动回充、断点续扫等先进技术。

目前扫地机器人有几大关键技术支撑,扫地机器人完成扫地任务分为几个步骤,即定位、构图、规划、清扫。

现在的扫地机器人不仅能够适应复杂的家庭环境,在清洁效果上也是有巨大的提高。

首先是传感器技术,扫地机器人能够在自身传感器的测控下,进行距离的前进以及移动由此可以独自完成清扫任务;室内定位功能,主流的定位系统则是RPS激光定位系统,能够实时定位变化坐标;路径规划技术,扫地机器人根据环境的变化信息,按照自身优化算法,进行合理的路径规划引导;吸尘技术则是通过机械装置进行真空吸尘,形成巨大气流旋涡,进行除尘动作。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智能扫地机器人将移动机器人技术和吸尘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室内环境的全自动清洁,能够代替传统的繁重的人工清洁工作,近几年来已受到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重视。

作为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一个特殊应用,从技术方面讲,智能扫地机器人比较具体地体现了移动机器人的多项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扫地机器人开题报告

扫地机器人开题报告

扫地机器人开题报告扫地机器人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保持家居的整洁和干净一直是许多人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扫地机器人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扫地机器人的研究进行开题报告,探讨其原理、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扫地机器人的原理扫地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进行清扫工作的智能设备。

它通过搭载的传感器和算法,能够感知周围环境,规划清扫路径,并自主进行清扫工作。

扫地机器人通常配备有吸尘器和刷子,能够有效地清除地面上的灰尘和杂物。

其主要原理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清扫操作。

1. 环境感知扫地机器人通过搭载的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

红外线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墙壁和障碍物,超声波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距离和避开障碍物,摄像头可以用来识别地面上的灰尘和杂物。

这些传感器将感知到的信息传输给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从而使机器人能够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

2. 路径规划基于环境感知的信息,扫地机器人需要进行路径规划,确定清扫的路径。

路径规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地面的形状、障碍物的位置以及清扫的优先级等因素。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会根据这些因素进行计算和决策,制定最优的清扫路径。

3. 清扫操作一旦路径规划完成,扫地机器人就会开始执行清扫操作。

它会根据路径规划的结果,自主地进行清扫工作。

扫地机器人通常配备有吸尘器和刷子,可以有效地清除地面上的灰尘和杂物。

同时,它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湿拖地操作,使地面更加干净整洁。

三、扫地机器人的技术挑战尽管扫地机器人在解决家居清扫难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是在技术上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1. 精准感知扫地机器人需要具备精准的环境感知能力,才能够准确地检测墙壁、障碍物和地面上的灰尘等。

目前,虽然传感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如何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鲁棒性仍然是一个挑战。

2. 智能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扫地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单片机的扫地机器人的设计开题报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北方科技学院
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扫地机器人的设计专业: 通信工程学号:
B24121129 学生姓名: 王新指导教师: 马凤霞
2016年 3 月 21 日
一、立题依据
1、选题目的
自动扫地机器人,是一种智能扫地、吸尘工具,是一种配备了微电脑系统的电动保洁设备,它能按照人们的设置清洁房间的某一特定部分或全部。

清洁机器人最早出现在于美国,随后发展的欧美,风靡港澳台,90年代中期进入大陆。

现在市场上的自动扫地机器人主要几种品牌:(TOMEFON德国)斐纳扫地机器人,(irobot美国)irobot扫地机器人,(Proscenic台湾)浦桑尼克扫地机器人,(科沃斯中国)科沃斯扫地机器人,(PHILIPS荷兰)飞利浦扫地机器人等。

人类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机器人时代的大门,中国10年内机器人将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机器人将和汽车一样成为生活必需用具。

这些机器人从用途上看,有用于教育类的机器人,有用于服务类的机器人,有用于制造类的机器人,等等。

其中自动扫地机器人就属于服务类的机器人。

机器人的发展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手机一样,正处于产业真正起飞的前夕,巨大的市场前景已经展现。

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7年间,全球机器人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增长。

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球投入使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已达到450万台。

2、选题的意义
自动扫地机器人优于普通吸尘器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省时、省力,整个清洁过程中不需要人控制,减轻您操作负担;还比一般吸尘器的噪音小,清洁房间的过程免受噪音之苦;还可以净化空气,内置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粉尘净化率高达96%,清洁效率接近100%;轻便小巧:轻松打扫普通吸尘器清理不到的死角。

总之,自动扫地机器人,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智能、安全、、清洁效果显著的特点。

3、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扫地机器人推出速度如雨后春笋,国外品牌中,美国iRobot和德国TOMEFON扫地机器人比较热门,国内目前比较知名的有科沃斯、地贝、福玛特等,其中作为进入扫地机器人市场的Proscenic,也是比较热门的一个品牌。

研究现状:自动扫地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人领域中的一个新产品,尽管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或提高,如路径规划就是其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

有的可在房间内随机移动,有的能在
1
单个房间内比较简单地以一定的路线移动(不能100%走遍)。

事实上,虽然有一些公司推出了一些样品或产品,但却不能达到满意程度:清洁效果不佳,遍历时间长。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办公室、工厂、车站、机场等场所已广泛使用到自动扫地机器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希望更多地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这使得自动扫地机器人进入人家庭成为可能。

如果自动扫地机器人性价比足够高,那么自动扫地机器人市场将会被看好。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个智能扫地机器人控制系统,利用超声波测距的原理,通过向前进方向发射超声波脉冲,并接受相应的返回声波脉冲,对障碍物进行判断,通过单片机实现对超声发射和接受的控制,并在处理返回脉冲信号的基础上加以判断,从而选出一个优化的路径,通过驱动器驱动步进马达,带动驱动轮而实现行走功能。

2、设计的方案
本设计将自动扫地机器人分为5个部分:系统主控制部分、执行电机部分、传感器部分、输入输出部分和电源部分。

主控系统使用单片机AT89C52控制,包括超声波测距模块,对输入输出器件的操作,对执行电机的控制,以及对传感器的响应等。

执行电机部分是扫地机器人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行走驱动子系统和扫地子系统。

行走结构采用轮式结构,圆形壳体,底盘为三轮电动小车,前面两轮由两个电机独立驱动,后轮为万向轮。

扫地系统用电机带动清扫刷的转动,清扫灰尘并将灰尘集中于吸风口处,由吸尘机构制造强大的吸力将灰尘吸入灰尘存储箱中。

在清扫吸尘之后,利用安装在壳体下面的清洁布擦除残余在地面上的细小灰尘。

轮子电机、吸尘电机和毛刷电机使用的都是无刷直流电机;传感器部分即测距子系统,主要为了保障机器人能够安全地工作;输入输出部分包括遥控子系统和显示子系统,能够较好地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电源部分采用可充电的5伏锂电池。

2
图1 系统原理框图
3、可行性分析
此设计中选择往返式路径规划方法。

往返式路径规划清扫路径的规则为当扫地机器人置于室内时,可通过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信息来判断它放置于墙边还是房屋中间。

在房屋中间,则先设为它沿某一方向运动到靠近墙边的某一点。

机器入就可从墙边的某一点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绕墙运动一周,先对室内墙边地面进行一次预清扫。

扫地机器人在绕完一圈后再向左或向右行走到墙壁的最左端或者最右端,以此来作为它清挡路径的起始点,
也即绝对坐标的原点。

先假设室内只有一个孤立的障碍物,以房屋左下角O点为起始点。

开始清扫时,从O点势始沿Y轴正方向清扫,遇到墙壁时向右原地旋转90o,向X轴正方向移动一个车身后向右旋转90o沿Y轴负方向清扫,以此往复运动。

当遇到障碍物时,则按下面的方法进行规划和避障:当清洁机器人运动到障碍物的最左边点时,根据步进电机的脉冲数和驱动轮光栅的脉冲数计算出最左边点的坐标。

然后根据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收到的信息沿着障碍物边缘行进相当于X轴方向一个车身的距离,再原地旋转到Y轴负方向,沿Y轴负方向继续清扫,这样一直往返清扫,当扫地机器人在沿障碍物边缘清扫时超声波传感器突然收不到信号即到达了障碍物的最右端点,扫地
机器人将原地一直向左旋转直到超声波传感器再次收到信号为止,然后沿障碍物的上边沿行进到障碍物的最左端点,再沿Y轴方向进行往返清扫,行进路径和障碍物下边沿的行进路径类似。

这样就可以在清扫过程中自动避开障碍物。

以及利用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对避让
3
障碍物问题进行分析,超声波传感器接收到反射信号,检测出前方有障碍物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器控制扫地机器人转向,躲避障碍物,根据信号的幅
值大小,也可以初步确定障碍物的大小。

选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实现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与家具等物品发生碰撞,从而避免损坏相应物品。

并且能利用PROTUES软件对各构件进行仿真。

四、进度安排
1--3周:调研、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查阅和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和资料;根据题目要求拟订方案,形成总体设计思想,撰写开题报告。

4—7周:设计硬件电路,并在实验室中连接硬件线路。

8—12周:对系统的软件进行设计。

13—15周:软硬联调,模拟运行,完成系统的调试。

16—19周:进行结果分析,并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 张毅刚.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 吴松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 梅丽凤.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黄继昌.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5] 罗庆生,韩宝玲.一种基于超声波与红外线探测技术的测距定位系统,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
[6] 赵海鸣,卜英勇,王纪婵,周知进.一种高精度超声波测距方法的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 牛余朋,成曙.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兵工自动化,2005
[8] 李伯成.基于MCS-51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9] ThoamasL.Floyd.数字电子技术(第九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10] 胡广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