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1998真题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试卷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 X”)(10X 1分=10分) (X) I.工件在夹具定位中,凡是有六个定位支承点,即为完全定位,凡是超过六个定位支承点就是过定位。
(X )2.钻床夹具也简称为钻模板。
(V) 3.夹具的对定就是夹具定位表面相对刀具及切削成形运动处于正确的位置。
(X ) 4.粗基准因为其定位精度低,因此绝对不允许重复使用。
(X) 5.对普通机床来说,其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可以忽略。
(X) 6.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就是加工精度越高越好。
(X) 7辅助支承只限制一个不定度,一般常用作第三基准。
(V)8.圆偏心的升角是变化的,故夹紧力也是变化的。
(V)9.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应尽量避免过定位及欠定位。
(V)1O.加工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二、填空题(36X 0.5=18 分)1. 表现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对耐磨性的影响,对耐蚀性的影响,对疲劳强度_的影响,对零件间配合性质_的影响。
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常用—表面粗糙度_和表面微观几何形貌来衡量。
3. 将零件加工全部工步尽可能集中在少数工序内完成,叫做工序集中,将零件加工全部工步分散在较多工序内完成,叫做工序分散。
4 .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为后续工序提供合适的—定位基准___________ , 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并保证加工余量的均匀分配。
5. 对于有较多加工表面的工件,应选毛坯上不加工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正确的相互位置精度 _____ 。
6. 选择加工方法时要考虑被加工材料的性质,例如:淬火钢必须用磨削的方法加工,有色金属则必须用车削的方法加工。
7. 排列切削加工工序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一、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和—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8最终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零件材料的强度—、耐磨性__ 和硬度等力学性能,常用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正火、退火_、__回火__和—淬火__。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试卷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 ,错误的划“×”。
每小题 1 分,共10分)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
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15 分)1.基准是( )。
A.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B.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C.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D.工件的运动中心2.ES i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MES ii1NES jj1B.MES ii1NES jj1C .MES ii1NEI j j1D.MES ii1NEI jj1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A.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C.旋风铣螺纹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
B.螺纹磨床磨削螺纹D.普通车床车螺纹 )。
A .n 0/z 0=n/zB .n/n 0=z/ z 0C .n/ z 0=z/ n 012.如果使扁形镗杆能够产生消振作用,需要( A .选择合适的削扁值和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 B .选择合适的镗杆长度C .选择合适的削扁值D .选择合适的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 13.冷态下塑性变形经常在表层产生(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答案

..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加工套类零件的定位基准是(D )。
A.端面B.外圆C.内孔D.外圆或内孔2. 磨刀、调刀、切屑、加油属于单位时间哪部分。
(C )A.基本B.辅助C.服务D.休息3.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B )来保证。
A.基准重合B.互为基准C.自为基础D.基准统一4. 平键连接中,传递转矩是依靠键与键槽的(C )。
A.上、下平面B.两端面C.两侧面D.两侧面与底面5. 常用的光整加工的方法中只能减少表面粗糙度的是(C )。
A.研磨B.高光洁度磨削C.超精加工D.珩磨6. 轴类零件加工时最常用的定位基准是(C )。
A.端面B.外圆面C.中心孔D.端面和外圆面7. 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A )。
A.精基准B.粗基准C.互为基准D.自为基准8. 定位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定位称为(B )。
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9. 试指出下列刀具中,哪些刀具的制造误差不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B )。
A.齿轮滚刀B.外圆车刀C.成形铣刀D.键槽铣刀10. 车削时,车刀刀尖运动轨迹若平行于工件轴线,则不为(C )。
A.车外圆B.车螺纹C.车圆锥面D. 车孔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铰孔可以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减小孔表面粗糙度,还可以对原孔的偏斜进行修正。
(错)12. 所有零件在制定工艺过程时都应划分加工阶段。
(错)13. 钻出的孔一般应经扩孔或半精镗等半精加工,才能进行铰孔。
(对)14. 拉孔前工件须先制出预制孔。
(对)15. 不完全定位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没有满足加工精度要求。
(错)16. 同种磨料制成的各种砂轮,其硬度相同。
(错)17. 单件、小批生产宜选用工序集中原则。
(对)18. 滚切直齿圆柱齿轮时,齿轮滚刀的安装轴线应平行于工作台。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每题1分共25分。
1.金属切削加工中,工件与刀具的相对运动叫(切削运动)。
2.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形成(以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等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
3.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c=d w n/1000)。
4.车刀切削部分一般要由(三面、两刃一尖)等六个要素组成。
5.车刀的(切削平面)与工件上的过渡表面相对。
6.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连接部分是(刀尖)。
7.(主后角)是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8.硬质合金代号“YT”代表(钨钛钴)类硬质合金。
9.(立方氮化硼)是目前为止硬度最高的刀具材料10.标准麻花钻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1.标准麻花钻的顶角2φ=( 118°)。
12.标准麻花钻的横刃斜角ψ=( 55°)。
13.整体式铰刀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4.砂轮的结构包括(磨粒结合剂和气孔)等三部分。
15.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能,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16.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设备或同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叫(工序)。
17.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和组合件)。
18.产品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年产量)。
19.产品的生产类型一般分为(件生产、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
20.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有(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工序卡)。
21.在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中,按加工性质和目的不同可划分成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22.粗加工阶段的任务是(切除大部分余量),使毛坯的形状尽可能接近成品。
23.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被加工表面的位置的依据叫(工序基准)。
24.加工余量确定的方法有查表修正法、(经验估算法、分析计算法)。
25.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规定按(入体方向)分布。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填空选择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填空选择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一填充题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等四个方面。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
大批量生产用。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和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
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
11 刀具磨损属于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来补偿。
12 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
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与,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
14 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
15 精密机床加工精度零件为了减少热变形,加工前应具备两条:、。
15 弯曲的轴进行冷校直后,原来凸出处会产生应力,原来凹下处产生应力。
16 磨削长薄片状工件时若在长度方向两端顶住,在热影响下工件发生的变形,冷后具有的形状误差。
17 解释自激振动的原理主要有两条、。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长轴外圆,若机床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的形状误差;若工件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的误差。
19 普通车床上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导轨误差是及。
20 切削加工中,若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工步为,若一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刀具为。
21 十大原始误差中、、、属于动误差。
22 主轴轴承外环滚道有形状误差则对类机床的加工精度影响较大;内环滚道有形状误差则对类机床的加工精度影响较大。
25 机械加工过程所产生的加工误差,根据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与。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全文5篇]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76905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5.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全文5篇]第一篇: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3单项选择题1.()的基本尺寸等于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和。
A、组成环B、封闭环C、增环D、减环2.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
A、分层计算和累积计算B、排列组合计算和归纳总结计算C、正计算与反计算D、分解计算和组合计算3.()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终形成的环或间接得到的环。
A、增环B、减环C、组成环D、封闭环4.组合夹具可以分为()两大类。
A、大型和小型B、孔系和槽系C、旋转式和直线式D、集中型和分散型5.()原则是指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
A、自为基准B、互为基准C、统一基准D、基准重合6.机械加工表面缺陷主要有表层加工冷作硬化、表层金相组织变化和(。
)A、位置误差B、形状误差C、圆柱度不达标D、表层残余应力7.()是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
A、套装B、组装C、部装D、总装8.长V型块作为定位元件时,可以限定()个自由度。
A、6B、5C、4D、39.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是工件实际定位中绝不允许的。
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10.()是安排作业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人员编制以及规划生成面积的重要依据。
A、人员定额B、产量定额C、时间定额D、效率定额11.()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与该领域人类专家相当智能水平的计算机知识程序处理系统。
A、自动化系统B、专家系统C、控制系统D、数控系统2.工艺规程规划时,产品基本不变的大批、大量生产,选用()。
A、数控机床B、普通机床C、专用组合机床D、自动机床13.在绝大多数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要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但有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的装配方法是()。
A、完全互换法B、基本互换法C、强制互换法D、大数互换法多项选择题1.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有()等。
A、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B、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C、计算装配时间定额D、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E、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法及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划所需原始资料有()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答案(3)

年度第一学期中试卷试卷《机械制造工艺学》(B)系(部)专业班级姓名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2.机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以工艺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规程。
3.按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三种类型。
4.零件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其中包括工序基准、测量基准、定位基准、装配基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位置的基准。
2.一次行程: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称为一次行程。
3.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个位置。
4. 精基准:用以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该表面为精基准。
5.工序尺寸:指在加工中,某工序加工应达到的尺寸称为工序尺寸。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简述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的原则。
答:原则为:1.如果要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2.如果要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应选择该表面作为粗基准。
3.该表面应平整,没有浇口、冒口、飞边等缺陷。
4.粗基准一般只能用一次,不应重复使用,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2.简述选择毛坯时应考虑那些方面的问题。
答:1.选择毛坯时,应考虑生产规模的大小。
2. 选择毛坯时,应考虑工件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3. 选择毛坯时,应考虑零件的机械性能的要求.4. 选择毛坯时,应考虑从本厂的现有设备和技术水平出发考虑可能性和经济性.5. 选择毛坯时,应考虑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可能性。
3. 简述选择加工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答:应考虑的因素有:1.应该选择能获得经济加工精度的加工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1)

工艺基准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1.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范成法)2.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是:先基准面,后其它面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先主要平面,后主要孔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二、判断题(√)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定位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
(×)4.修配装配法特别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的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装配。
(√)5.主轴的纯径向跳动误差在用车床加工端面时不引起加工误差(×)6.自激振动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或低于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型的固有频率。
(√)7.磨削的径向磨削力大,且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较差的方向上。
3.试述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1)该表面加工余量要求均匀时;(2)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3)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4)粗基准的表面要求平整光洁;(5)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
一、填空:1、机械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生产阶段:毛胚制造阶段、加工阶段和装配调试阶段。
2、工步是指工序中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不包括背吃刀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常用的工艺规程主要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两种基本形式。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刀具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
()2、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4、机械加工过程中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
()6、三爪自定心卡盘不但校正和安装工件简单迅速,而且对工件的夹紧力比四爪单动卡盘要大。
()13、铰刀的刚度和导向性比扩孔钻要差,一般用于加工中小直径孔的半精加工与精加工。
()14、车削加工中,用四爪夹盘安装工件一定要找正,而用三爪自定心夹盘安装工件则不需要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