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杯蕈袋栽高产技术
猪肚菇高产栽培技术

猪肚菇高产栽培技术猪肚菇学名大杯蕈,又称大杯伞、大漏斗菇、笋菇等,是国内近年新开发的珍稀食用菌。
猪肚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在夏季出菇,价格好,效益高,目前市场货源紧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一、出菇场地准备1.室内出菇场地准备。
应搭建出菇床架,双边操作的床架宽180厘米,单边操作的床架宽90厘米。
床架层距60厘米,底层距地面30厘米,顶层距天花板130厘米,床架之间距离80厘米。
室内应有数个相对的窗口,以利通风透气。
出菇前室内应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并喷洒25%的菊乐酯1000倍液。
2.室外出菇场地准备。
在场地搭一高2米的荫棚,棚四周用草帘围密,顶部用芦苇遮阳,遮阳度70%。
棚中地面整畦,畦宽1.2米,畦长因场地而定。
畦沟宽50厘米,深20厘米。
场地四周开排水沟,沟深30厘米。
以两畦为一组,沿每组畦两侧插弓形竹片。
竹片之间间隔90厘米,弓的最高处距畦面180厘米。
竹片上盖塑料薄膜,畦面撒石灰粉消毒备用。
二、栽培管理1.栽培季节。
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种,6~9月份出菇,各地根据当地自然气温条件灵活掌握。
2.栽培袋制作。
培养基配方:干杂木屑39%、棉籽壳34%、麦麸22%、玉米粉3%、糖1%、轻质碳酸钙1%。
制作方法:先用清水将棉籽壳调湿,然后将杂木屑、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与经预湿的棉籽壳混合拌匀。
将糖溶于水补充培养料的含水量,并将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调至7.5~8,采用17厘米×33厘米×0.005厘米聚丙烯栽培袋,每袋湿重1000克(干料约350克)。
将装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绵双套环。
置常压灶中灭菌。
灶内温度升至100℃,维持15小时。
将冷却后的菌袋置于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栽培种可接40~50袋。
3.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直立于培养室架上避光培养。
培养温度25~28℃,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70%~75%。
菌丝培养阶段,前期关闭门窗,避免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过大;后期应加强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
袋栽香菇是一种高效、规模化的种植技术,具有经济效益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下面介绍袋栽香菇种植技术的具体步骤:
1. 原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好菇种、底料和袋子。
菇种可选择优质的母菇种,底料一般采用麦秸、木屑、玉米芯等材料,袋子则选用透气性好、密封性强的塑料袋。
2. 底料处理
将底料进行破碎、消毒、脱水等处理,去除过多的水分和杂质,并在表面喷洒适量的菇菌培养液,使其适合菇菌生长。
3. 填充袋子
将处理好的底料装入袋子中,并按照一定比例添加适量的菇菌培养液,使其充分渗透到底料中。
4. 培养
将填充好底料的袋子放置在温度适宜、光线适中、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一般来说,培养的前3天要保持相对湿度在90%以上,之后逐渐下降,直到菇体成熟时保持在70%左右。
5. 收获
当菇体生长到一定大小,颜色变为深褐色时,即可进行采摘,一般采用扭断法将菇体取下。
6. 再利用
采摘后可将袋子放入腐熟的底料中进行再利用,促进下一轮的菇
体生长。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简单易行,可在小区、厂房等环境下进行,是一种较为适宜城市种植的方式。
大杯蕈高产栽培技术

大杯蕈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安秀荣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4年第01期大杯覃又称大柄伞、大漏头菇、笋菇等,是国内近年新开发的珍稀食用菌。
大杯蕈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在夏季出菇,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选育出一个适宜山东地区栽培的大杯蕈品种“大杯蕈TS-1”。
其子实体为中大型,群生或单生,浅漏斗状,菌盖4~25厘米。
菌盖棕黄色至黄白色,菌肉白色。
菌柄中生,长3~13厘米。
原基形成期初为白色、球形或卵圆形,后为棒形,灰色并不断加深至黑褐色,进入快速生长期,伸展出长柄漏斗状或高脚杯状的菌盖,颜色变浅。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出菇场地的准备栽培场所应搭建荫棚,选择有一定肥力的沙壤土做畦,畦宽1.0~1.2米,畦长不等。
大棚在使用之前最好曝晒一段时间,杀灭土壤中的杂菌及害虫。
栽培管理技术①栽培季节:大杯蕈属于偏高温结实性菌类。
栽培季节最早应安排在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23℃以上时栽培。
在山东地区一般最早2月中下旬制种,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栽培。
②栽培袋制作:大杯蕈菌丝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可广泛利用杂木屑、棉子壳、玉米心、稻草等作基料,由于氮素有利于大杯蕈菌丝生长,故培养基中麸皮的比例应比一般食用菌要大。
一般采用17厘米×33厘米的低压聚乙烯袋,装料后按常规操作程序进行灭菌。
培养料灭菌出锅后待菌袋冷却至30℃以下,即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
③菌丝培养:接种后进行避光培养,在管理过程中注意控温与通风,并经常检查翻堆。
菌丝生长阶段最好控温在25~30℃之间,并做好遮光及通风换气工作。
④开袋覆土:大杯蕈脱袋入畦时间应为菌丝满袋之后10天左右,菌袋移入菇棚后,需脱袋处理,覆厚2厘米左右的泥土。
覆土材料要求清洁、疏松,大棚内的菜园土、田土或山土均可。
⑤出菇管理:自然温度低于23℃或高于32℃时,原基不易形成,低于20℃时,原基死亡,25~30℃时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
袋料大杯蕈栽培技术

袋料大杯蕈栽培技术阮周禧;阮晓东;李月桂;阮时珍;黄巧珍;陈强;郑界;赖伟红;陈家意【期刊名称】《食用菌》【年(卷),期】2013(035)002【摘要】大杯蕈,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俗名猪肚菇、笋菇(福建)、红银盘(山西)。
英文名(Big Clitocybe)。
大杯蕈是一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常被采集食用,其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被誉称为“笋菇”和“猪肚菇”。
大杯蕈的子实体具清脆、爽嫩、鲜美的口感,其蛋白质含量与金针菇等相似,目前市场货源紧缺,需求量不断增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总页数】2页(P54-55)【作者】阮周禧;阮晓东;李月桂;阮时珍;黄巧珍;陈强;郑界;赖伟红;陈家意【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江西赣州342100;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食品科学系,福建福州351100;福建宁德市华林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宁德352100;福建宁德市华林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宁德352100;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江西赣州342100;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江西赣州342100;福建宁德市华林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宁德352100;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江西赣州342100;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江西赣州3421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大杯蕈新品种'莆蕈1号'栽培技术 [J], 陈克华;卢翠香;陈政明2.大杯蕈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饶火火3.大杯蕈高产栽培技术 [J], 安秀荣4.大杯蕈新品系\"T212\"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J], 邱春锦;林俊扬;陈政明;张祖堂;李碧琼;卢翠香;郑永德;邹勇谦5.大杯蕈秋冬季设施栽培技术 [J], 崔文浩;周爱珠;黄钢;程萱;甘宏信;查波;郑江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肚菇大棚栽培技术

农业与生态环境86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猪肚菇学名大杯蕈,又称大杯伞。
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白蘑科,杯蕈属。
猪肚菇的营养丰富、鲜嫩可口、味道鲜美、鲜菇中蛋白质含量较丰富,与香菇、金针菇相当或稍高;菌盖中氨基酸含量高于大多数食用菌。
猪肚菇属于中温偏高温型菌类,适于在自然气温较高的季节进行栽培,其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28℃,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3~32℃。
猪肚菇适应性较广、抗逆性强、栽培管理简单,但对培养料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物质的分解能力一般,因此栽培料需经过堆制发酵,使高分子物质得到适当的降解和软化,才有利于猪肚菇菌丝的分解与吸收。
根据漳州地区的气候条件,栽培的形式以大棚规模化墙式叠排袋栽生产为宜。
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1.1 营养猪肚菇是一种生命力较强的木腐菌,菌丝生长和菇蕾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均从栽培料内获得。
在熟料袋栽中,生产上用棉籽壳、木屑作为主料较好,适当添加麸皮、石膏粉、过磷酸钙等辅料。
1.2 温度猪肚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
在适温下,菌丝洁白浓密,生长迅速,10~12d可长满试管。
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3~32℃,为了使猪肚菇子实体原基分化较快形成菇蕾,昼夜需有8℃以上的温差刺激,原基形成和分化形成菇蕾的适宜温度为23~28℃。
1.3 水分猪肚菇为喜湿性菌类,抗干燥能力较弱。
培养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2%~65%。
菌丝生长达到生理成熟后,栽培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90%,利于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形成菇蕾,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为宜。
若栽培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5%,原基难形成;相对湿度高于95%时,子实体幼蕾易变软腐烂。
1.4 空气菌袋发菌阶段,对氧气要求不高,一定浓度的CO2对菌丝生长反而有促进作用。
大杯香菇覆土高产栽培技术

量。
03
促进养分吸收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有机质,这些物质可以作为大杯香菇的营
养来源。通过覆盖土壤,大杯香菇可以更好地吸收这些养分,促进其
生长和发育。
覆土栽培技术对大杯香菇品质的影响
提高品质
覆土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杯香菇的品质。在覆盖土壤的情况下,大杯香菇能够更好地吸收 养分,促进其生长发育,从而改善其品质。
03
大杯香菇的覆土栽培技术
香菇菌种的选择与制备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覆土栽培的香菇品种,如适宜在土壤中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品种 。
菌种制备
将选好的香菇菌种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扩繁和发酵,制备成可用于栽 培的菌种。
香菇培养料的选择与制备
培养料选择
选择适宜香菇生长的培养料,如木屑、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等。
案例一
某地区采用覆土栽培技术进行大杯香菇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覆盖土壤,该 地区的大杯香菇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品质也得到了改善。同时,由于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该地区 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案例二
某农场采用覆土栽培技术进行大杯香菇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覆盖土壤,该农场的大杯香菇 产量比传统栽培方法提高了30%以上,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由于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该 农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详细描述
覆土后,加强环境条件的管理,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为菌丝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同时,加强病虫害的监 测和防治工作,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控 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THANKS
感谢观看
益。
02
大杯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大杯香菇的形态特征
菌盖
大杯香菇的菌盖较大,呈 杯状,颜色为深褐色或黑 色。
大杯蕈新品种‘莆蕈1号’栽培技术

2017年第5期H I术被科ii39大杯蕈新品种‘莆蕈1号’栽培技术陈克华\卢翠香2,陈政明(1.福建省邵武市沿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354002; 2.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摘要:莆蕈1号是野生大杯蕈经驯化栽培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从菌种生产、栽培季节、菇棚建 造、栽培菌棒制作、出燕管理、采收加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大杯蕈;莆蕈1号;栽培技术DOI:10. 13651/ki.fjnykj.2017. 05. 015Cultivation technique for new variety of C l ito c y b e m a x im a6Puxun No.1?C H EN Ke-hua1,LU Cui-xiang2,CH EN Zheng-ming2**(1. Yanshan Tow n A gricu ltu ra l Technique Extension Station o f Shaowu C ity ^F u jia n Province354002;2. P utian Institute o f A gricu ltu ra l Sciences y F ujian Province)Abstract:4Puxun No. 1?was a new variety domesticated from wild Clitocybe m axim a.Cultivation technique for ‘Puxun No. 1’ wa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inoculum production,cultivation season,mushroom house construction, fungus stick preparation, fruiting-body m anagem ent,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pests and diseases control.Key words:Clitocybe m axim a;Puxun No. 1 ;cultivation technique莆蕈i号系由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 研人员采自莆田市天然林内的野生大杯蕈驯化选育 而成,是目前国内唯一经过认定的大杯蕈新品种。
猪肚菇高产栽培技术

轻质碳酸钙 与预湿 的棉籽壳混 合拌匀 。 将糖
溶入水 , 充培养 料 的水 分 , 补 并将含 水量 控
制在 6 %,H 调 至7 5 . , 用 1 c 5 p值 . ~8 0 采 7 m×
猪肚 菇学 名大 杯蕈 , 称大 柄伞 、 又 大漏 头 菇、 菇等 , 笋 是偏 高温 型的 食用菌 , 宜在5 月 中旬 至 1 月下旬 气温 2 ~3 ℃ 自然 条件 O 3 2 下栽 培 出菇 。现将 其高 产栽 培技 术介 绍如
一
中拌 入 4 % 0 的辛 硫磷 5 0 0 倍液 ,均 有 很好 的
杀 虫效 果。 出菇前后 防治 。 ⑤ 菌丝生 长阶段 ,
般覆土后 7 1 天 , 基顶 部可露 出土 面 。 ~ O 原
重 点防 治各种霉 菌侵入 培养基 造成 污染 。 此 间查菌 不可过 于频繁 。予实体 生长 阶段 , 重 点防治各种 虫 害, 如各类 菇蝇 、 菇蚊 等 。 要 主
2 1.7 O 0O
高户 彀语技 术
月份 出 菇 。
2 栽培 袋制 作 。 . ①培 养基 配方 。 杂 水 千
屑3 % 棉籽 壳 3 % 麦 麸 2 % 玉 米 粉 3 、 9、 4、 2、 % 钙 1、 % 轻质碳 酸钙 1 。 制作方法 。 %② 先用清 水将 棉籽 壳调湿 , 然后 将杂 木屑 、 麸 、 麦 玉米 粉 、
下:
一
、
栽 培场 地准备
1 室内栽培 场地 准备 。 . 应搭 建可双边 操 作 的出菇床架 。 床架 宽9 c , 架层 ̄6 c , 0m床 0 m 底 层距地 面3 c , 0m 顶层距 天花板 1 0 m 床 架 3a , 之 间距离8 c 。室 内应有数 个相对 的窗 口, 0m 以利通风透气 。 出菇前室 内应用气 雾消毒 剂 消 毒, 并喷洒2 % 5 的菊乐酯 1 0 倍液 。 00 2 室外栽培 场地 准备 。 场地 搭 i 高 . 在 个 2 的荫棚 , 四周用 草帘 围密 , m 棚 顶部 用 芦苇 遮 阳, 阳度7 % 棚 中地 面整 畦 , 宽1 2 , 遮 0。 畦 .m 畦长 因场 地而定 。 畦沟宽5 c 、 0 m 场地 0 m 深2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稳 定 ,抗 杂 ,易 栽 培 ,栽培 原 料 来 源 广 ,管 理 比 其 它食 用菌不 同 的是子 实体原 基形 成 时需 要 一定
较粗 放 。
浓 度 的二氧化碳 的刺激 ,否则不 易形 成 。因此 ,栽
传统 大杯 蕈栽 培多采 用地栽 模 式 ,占地 多 ,用 培 必 须 覆 土 ,以利 于二 氧化 碳 在 料 表层 的 积 累 。
工 多 ,污 染连 片 不 可控 。而袋 栽 模 式 可单 层 或 层 当原基 膨大成 棒形 后 ,需 要充 足 的氧气才 可分 化 。
架栽 培 ,节约 用地 ,污 染可 控 ,省 工 省 时 。现 将 该 因此 ,棒 形期 以后要 通风 充足 ,以促 进原 基 的分 化
95% ,原基 及子 实体 容易 腐烂 。
也 可根据 当地资源 条件 ,就地 取材 。
收 稿 日期 :2012—07—30 基 金 项 目 :现 代 农 业 产 业技 术 体 系建 设 专 项 基 金 (CAR3—24)资 助 。 作者简介 :王庆 武(1967~),男,农 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驯化载培 、病 虫害 防控研究。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2013,45(1):130~132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大 杯 蕈 袋栽 高 产 技 术
王庆武 ,李秀梅 ,安秀荣 ,兰玉 菲
(泰安 市农业科学研究 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 要 :大杯蕈袋栽综合农艺性状突 出,污染 可控 ,省 时省工 ,适 宜夏季栽培 。通过 对大杯蕈袋式 覆土栽 培各因子调查 、栽培示范等 ,总结 出大杯蕈袋栽 高产栽 培技术 。
丝生 长 ,操 作 时轻拿 轻 放 ,以免造 成微 孔成 为 杂菌 使用 。
污 染 的途径 。装 袋 完毕 应 及 时灭 菌 ,拖 延 时 间会 5.3 脱袋 覆土
造 成 培养料 酸败 。采用 常压 蒸 汽 灭 菌 ,灭 菌 时 间
在棚 内地 面 及其 四周 撒 上 一 层 石灰 粉 ,将 发
12 h,灭菌结束后闷 12 h再出锅 ,冷却接种。
满菌 丝 的菌袋 用 1% 高锰 酸 钾 溶 液 浸 泡 ,脱 去 聚
4.2 接 种 与发 菌
丙烯 塑料 袋膜 ,将 菌 棒 竖 排在 聚 乙烯 大 栽 培 袋 中
4.2.1 接 种 当袋 内料 温 降 至 25% 左 右 时在 无 (提前 在袋 底 扎 6—10个 孔 ,利 于排 水 ),菌棒 之
关键词 :大杯蕈 ;袋栽 技术 中 图 分 类 号 :¥646.7 文 献 标识 号 :B 文章 编号 :1001—4942(2013)01—0130—03
大杯 蕈 (Clitocybe maxima)又名 猪 肚 菇 、大 杯 1.4 光 照与通 风
伞 ,是 近几 年新 开发 的珍 稀高 温型食 用菌新 品种 。
第 1期
王庆 武 等 :大杯 蕈袋 栽高产 技 术
131
4 栽培袋制作
微生 物 及各种 酶 的作 用及 调控 二氧 化碳浓 度 才能 出菇 。覆 土要 求 团粒 结 构好 ,吸水 、保 湿性 能 好 ,
4.1 装袋 与 灭菌
有一定肥力 ,不带病虫害污染源 ;使用前经筛选去
根据 培养 料配 方 ,将 料充 分 拌 匀 后 ,闷堆 2 h 除小 石块 等 杂 质 。严 格 消 毒 ,杀 灭 土壤 中 的杂 菌
菌 丝生长无 需 光 照 ,但 在 完 全黑 暗条 件 下 子
其 子实 体 群 生或 单 生 ,杯状 或 浅 漏 斗状 ,肉肥 厚 , 实 体原 基不 能形成 ,光照 不足 原基 不能分 化 ,只有
柄粗 ,脆 嫩可 口,营养丰 富 ,鲜 品货架 时 间长 ,是 夏 光 照充 足时 棒状 的原 基 才 分化 出菌 盖 。 因此 ,菇
亡 ;子 实 体 分 化 及 生 长 温 度 为 22~35 ̄C,低 于 般 选择 在 当地 气 温 回升 到 22℃ 以上 ,前 推 4O~50
22 ̄C子实 体难 以分化 和生 长 。
d为 制袋 生产 季节 。泰安 地 区一 般 在 4月 份前 制
1.3 湿 度
作 栽培 袋 ,6~9月为 出菇适 宜季节 。
院驯化栽 培 的优 质 菌株 。 1.2 温度
2 栽培季节
大杯 蕈 菌 丝 在 l5~30℃ 均 能 正 常 生 长 ,以
根 据大杯 蕈 菌丝生 长 和子实体 发育 对温 度 的
25 ̄C左 右 生 长 最 快 、最 健 壮 ,超 过 4O℃ 菌 丝 会 死 要 求 ,各 地可依 据本 地温 度合 理安 排栽 培季节 ,一
大杯 蕈属 喜湿性 菌类 ,培养 料 含 水量 60% ~
3 栽培 配方
65% 为宜 ,含水 量 低 ,菌 丝 生长 受 到 明显 抑 制 ;适
宜空气相对湿度为 85% ~90% ,低于 80% ,菌盖
棉籽壳 48% 、玉米芯 40% 、麸皮 10% 、石灰
表皮出现龟裂等异常现象 ,影 响商 品性 ,而高于 1% 、石 膏 1% 。
技术 总结 如下 。
和 子实 体 的生 长 。
1 大杯蕈生物学特性
1.5 pH值 大杯 蕈对 培养基 酸碱 度适 应范 围较 广 ,pH值
1.1 菌株
4~9均 能 正 常 生 长 ,适 宜 培 养 基 pH 值 为 5.5—
引 自福建 省漳 州市并 经泰 安市农 业科 学研 究 6.5。
以上 使 料 内充 分 吸 水 。 栽 培 袋 选 用 17 em X 33 与 害虫 ,每 立 方 米 覆 土 中加 入 5 kg石 灰 ,用 0.5
em ×0.04 cm 的 聚 丙 烯 袋 ,每 袋 装 干 料 0.4 kg。 kg甲醛加 141 L水溶解 ,均匀喷人土中,堆成堆 ,
装 料 要松 紧适 度 ,切 忌 过 紧导致 透气 不 良,影 响菌 塑料 布 密封 3—4 d,揭 去塑 料布 ,有 害气体 挥发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