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两课时)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反思(优质完整)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反思(优质完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

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

文章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

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大量引用典故。

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二、成功之处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梁启超的名言以及《少年中国说》原文(试着读一读)。

一开课,便让学生交流名言,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初步从名言中认识梁启超,既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也为学习本文及感受人物品质作好铺垫。

批文入境,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这一环节用时比较长,学生不会读的字音比较多,足够的练习时间才能保证流利的朗读。

还创设了生帮生朗读和听录音的环节,充分营造读书氛围,落实诵读目标;接着引导读出本文的停顿、韵律美,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言美。

紧接着思考课后问题: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在思考中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文章虽然不长,但读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

但是,整堂课却在我的预设中一步一个台阶稳步上升,由不会读到会读,不理解到感悟深刻,为国之兴亡立下远大志向可谓是水到渠成!抑扬顿挫的诵读环节更是让课堂熠熠生辉!三、不足之处这堂课上下来,优秀的孩子一展自己的风采,也有了自己更高的目标,但是有部分学生因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不强做了看客,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不均衡,课堂容量也略显臃肿,不够合理。

四、改进措施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重视创设更适合中等生发展的教学环节,补充原文内容,在对比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使我的教学效果趋于更圆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2个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2个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2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演讲词,梁启超以激昂的语气,高度概括的语言,赞美了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赞美了少年的活力,赞美了少年的希望,同时鼓励我们要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清晰,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的背景和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演讲词这种文体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介绍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中对中国少年的赞美和希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对中国少年的赞美和希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2.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2.课文动画视频:用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相关背景资料:用于讲解课文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梁启超。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动画视频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所作的演讲,这篇演讲中国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

本节课节选了演讲中的精彩部分,通过对少年中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期望和信念。

课文语言激情洋溢,富有感染力,对学生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能够进行理解和分析。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可能还难以完全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记忆。

接着,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

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内容。

2.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教学内容:1. 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 探讨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作者的期望和鼓励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介绍《少年中国说》的作者和背景。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中国说》的哪个部分?请大家简要复述一下。

二、朗读与背诵(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内容。

2. 学生自主朗读,并尝试背诵。

3.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背诵展示,并对背诵情况进行点评。

三、内容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并解释其含义。

四、探讨作者的期望和鼓励(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说明。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回家后,将《少年中国说》(节选)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比喻象征作者的期望和鼓励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和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在探讨作者的期望和鼓励时,学生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任务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集体背诵课文,教师点评。

2.回顾课文内容:课文中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1、2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中国说》。

任务二:读背感悟,加深理解【设计意图: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作为一个少年,感受未来的美好和应该肩负的责任,树立爱国之心,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发展而贡献力量。

】1.理解第3自然段,探究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1)全班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翻译:美好啊,我们少年中国,跟青天一样不会衰老!壮丽啊,我们中国少年,同国土一样万寿无疆!预设:主要讲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赞美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2)默读全文,想一想: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中国少年指中国的少年人。

少年中国由无数中国少年共同努力,从而创立。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预设:建成少年中国,需要有为的中国少年;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

(3)激情引读: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他深情祝福——(学生齐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强壮的生命和强劲的力量,英姿勃发,前途无量——(学生齐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4)提问:你从“美哉”“壮哉”和两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这一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

强大富庶的中国又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一篇爱国主义演讲稿,后被收录在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2课。

文章通过对少年中国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和对少年一代的期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节选了文章中的一段,通过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少年的期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是,对于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文言文式的表达,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生僻的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会分析文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生僻的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会分析文本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PPT、生僻字词的解释、相关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查阅生僻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作者为什么对少年中国充满信心?作者对少年一代有什么期望?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所作的散文,它以豪放的笔触,热情洋溢地赞扬了少年的英勇和伟大,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本课是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第13课,安排了两课时。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激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于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梁启超先生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准备参与课堂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b.简介课文作者梁启超:介绍梁启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a.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共2课时)一、课时内容设计1. 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少年中国说》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能够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复述文中的内容。

•能够体会文章中所传达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2. 教学重点•主要内容理解和复述。

•情感表达的感悟和体会。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背后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4. 教学准备•《少年中国说》课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互动环节准备。

5. 教学过程1.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少年中国说》的主题,让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

2.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重语音语调的模仿。

3.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4.组织学生分组复述课文,强化对内容的理解。

5.讨论文章中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6.课堂作业: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对《少年中国说》的理解和感受。

2. 第二课时1. 教学目标•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少年中国说》的理解和感悟。

•能够扩展思维,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复述文章的主旨。

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和深层含义。

•运用生活实例联系文章内容展开讨论。

3. 教学难点•让学生将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

4. 教学准备•课文《少年中国说》、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组织讨论的准备。

5. 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感悟。

2.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文章展开自由讨论,引导他们联系现实生活。

3.学生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4.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5.引导学生就如何将爱国情感融入日常生活进行思考和表达。

6.总结本文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写下对文章的认识和思考。

二、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得到了有效的传达,学生们也在情感表达和思维拓展上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生活案例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爱国情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一读。

教学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

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
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二、读文识字。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三、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

板书:泻潜试胎皇履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板书:层层深入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板书:总分总领全段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

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完成下列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