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语文教学教案的运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运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
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我的“长水果”》学习目标: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
学生相互提示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朗诵课文,掌控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知道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水果”吗?(板书:长水果)吃了长水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示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赠送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摸索:“我的‘长水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水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水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爱好书。
)(2)指导朗诵相干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
知道“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知道。
4.作者为何说书是“我”的“长水果”?(书像长水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何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水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产生的事情,书就像“长水果”一样不老。
)四、积存语言,交换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换体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95页)

1 窃读记学习目标①认识“窃、腋”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③重点感悟描写“我” 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②自学生字新词。
③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直奔“窃读”,整体感知①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②整体感知课文。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认读生字词。
◆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 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①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2023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3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教案概述
本教案是针对2023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编写的教学指导方案。
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效和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本学期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表达和创作。
教学内容
本教案包括全册的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单元:
1. 第一单元:课文阅读与理解
2. 第二单元:诗歌鉴赏与朗读
3. 第三单元:写作培养与实践
4. 第四单元:话剧表演和朗诵
5. 第五单元:文言文研究与欣赏
教学方法与活动
本教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和
学生特点,如:
1.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通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训
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参与度。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和形式。
教学评估与反馈
本教案提供了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以评估学生的研究
成果和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
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提高
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五篇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心意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人类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情趣。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人与鸟和睦相处的赞歌——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见过珍珠鸟吗?想看看吗?(出示图片) 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一卷猜到拨开柜顶相撞淘气扭动伏案信赖幽深愈发蓬松指名读,教师正音。
2.指导书写“拨、案”仔细观察,和同桌说说这两个字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边范写边指导,“拨”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犮”的区别。
“案”上下对正中间“女”的横要写的长,下面的“木竖稍出头” 学生描红、临摹。
(教师提醒学生的坐姿)同桌互评生字。
3.检查句子朗读句子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理解“神气十足”)句子2: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理解“不由自主”)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自由说。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 一、提醒课题,引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管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
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化的印象。
让我们走近些,再去看看吧。
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
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
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
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
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
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着组员一起学习这首诗。
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
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
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慨,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颂扬美、创造美,让语文课堂焕发美的风采。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最后一分钟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
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 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
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
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
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四、指导学生朗读“三分诗,七分读”。
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
3、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我求疑释疑的能力,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
在自我实践、体验、感悟中拓宽阅读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及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学习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
2、能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拓宽阅读、思维的空间。
三、教学准备1、根据导读自读、自悟课文,提出学习疑问,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诺贝尔的资料。
3、师了解、收集学生疑问并写好小黑板。
四、学习课时一课时五、学习过程(一)激趣导课、说说编编1、今天我们先做一个有趣的文字游戏,(出示词语:专利、延绵、思忖、愚昧、遗嘱、死而无憾、诺贝尔)(1)读一读;(2)说一说意思;(3)连一连,请选择你喜欢的几个词语,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编一段话。
(可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或自由选择内容)2、小结学法、板书课题:诺贝尔用自己无私与博爱的精神谱写了人生的——《最后的辉煌》(二)以疑激思、体验感悟1、通过自学课文和查找资料,你们获得了关于诺贝尔的那些知识和事迹?(生说,师择机引导、提升并板书。
如:诺贝尔发明家企业家巨大贡献巨额财富……)2、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真了不起!课前老师收到许多有水平的疑问卡,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涉及课外的知识。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是释疑解难的高手?(出示小黑板并请一同学读题)3、问题征答台(1)诺贝尔晚年的心愿是什么,这个心愿如何实现的?每次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他的什么心情?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为什么“至于其他的款项应该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前提”?(3)在“诺贝尔的遗嘱中为什么要写上“歧视别人是最愚昧、最无知的行为”这句话在他的遗嘱中有什么作用?(4)课文通过那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5)为什么要以《最后的辉煌》为题,而不用《一生的辉煌》或《诺贝尔奖金的由来》、《永远的辉煌》为题?(6)为什么说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上的贡献?(7)为什么说诺贝尔一生充满传奇?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结合收集的材料自主选择问题回答。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教材,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具:课本、题册、教案、黑板、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美丽的桂林》- 研究目标:了解桂林的风景和特色,培养学生对美景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桂林的风景。
2. 阅读课文:由学生轮流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教育:讨论桂林的美丽和特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描述桂林风景的作文。
5. 总结:回顾研究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小画家》- 研究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技能,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绘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观察练:提供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细节。
3. 绘画实践:让学生模仿图片进行绘画,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4. 作品展示: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绘画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其他课程教学步骤请参考教材和教案。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协作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和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的简要内容,具体教案细节可以参考教材和教师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窃读记学习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9月3日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整体感知课文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9月4日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授课时间:9月5日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提问: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交流预设: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①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②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③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⑵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①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②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①“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②交流:“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1.过渡激趣: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
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⑴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板书设计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闲书多看书偏科三贯通学习外语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概括出读书的方法。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联系自己读书的感受,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比喻。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收集有关书的名言。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9月6日一、谈话导入1.交流收集的有关书的名言。
老师出示: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同学们,如果让你独自驾舟环游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世界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做了献词:如果你独自架舟进行世界旅行,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你会带什么?她带的是一本书。
以此做为献词的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
3.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过渡: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读准生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三、指导朗读感悟课文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出示句子: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学生相互讨论,试着回答问题。
4.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
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
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
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5.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9月6日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2.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二、探究答案,品味语言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