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五篇语文教学教案的运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运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

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我的“长水果”》学习目标: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

学生相互提示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朗诵课文,掌控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知道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水果”吗?(板书:长水果)吃了长水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示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赠送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摸索:“我的‘长水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水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水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爱好书。

)(2)指导朗诵相干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

知道“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知道。

4.作者为何说书是“我”的“长水果”?(书像长水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何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水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产生的事情,书就像“长水果”一样不老。

)四、积存语言,交换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换体会。

2023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3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3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
教案概述
本教案是针对2023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编写的教学指导方案。

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效和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本学期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表达和创作。

教学内容
本教案包括全册的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单元:
1. 第一单元:课文阅读与理解
2. 第二单元:诗歌鉴赏与朗读
3. 第三单元:写作培养与实践
4. 第四单元:话剧表演和朗诵
5. 第五单元:文言文研究与欣赏
教学方法与活动
本教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和
学生特点,如:
1.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通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训
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参与度。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和形式。

教学评估与反馈
本教案提供了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以评估学生的研究
成果和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

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提高
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五篇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心意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人类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情趣。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人与鸟和睦相处的赞歌——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见过珍珠鸟吗?想看看吗?(出示图片) 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认读:一卷猜到拨开柜顶相撞淘气扭动伏案信赖幽深愈发蓬松指名读,教师正音。

2.指导书写“拨、案”仔细观察,和同桌说说这两个字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边范写边指导,“拨”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犮”的区别。

“案”上下对正中间“女”的横要写的长,下面的“木竖稍出头” 学生描红、临摹。

(教师提醒学生的坐姿)同桌互评生字。

3.检查句子朗读句子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理解“神气十足”)句子2: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理解“不由自主”)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自由说。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

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

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1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18页)

1 草原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草原的歌曲。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欣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

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

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稳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回忆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送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指南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指南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电子版指南五篇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体会和意向作出。

有体会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获得较好成效,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梅花魂》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爱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同学有感地朗诵课文。

2、引导同学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和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同学课外浏览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进程:一、谈话、赏梅1、师:同学们你们最爱好什么花?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赞美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爱好。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2、引导同学环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①外祖父为何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2、重点引导感情朗诵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知道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何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何这么爱梅花呢?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相互交换、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3、重点指导感情朗诵①指名朗诵,分句朗诵②师范读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④指名再读读,评议⑤齐读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会:“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行的人物。

观看英雄人物图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天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1、窃读记学习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公开课设计五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公开课设计五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公开课设计五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1《小岛》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将军”的言行,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3.陶冶学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审视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本文中的岛为什么称为“小岛”?(一座孤零零漂在海上的小的可怜的岛)课文为什么以“小岛”为课题?(课文讲了一件发生在小岛上的事)2.南海简介我国土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跨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是太平洋西部海域,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总面积的3倍,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深度5559米。

我国南海广泛分布着252个岛、礁、沙滩,其中被称为岛的有25个。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南海的最南端,走进“小岛”,看一看在“小岛”上发生了什么事。

(板书课题:小岛)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落。

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读、讲生字词。

(要求学生介绍自身学习生字词的方法)(2)认读词语瞒域艇矛盾哼喉咙勺搅舀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第1自然段。

你从第1自然段捕捉了哪些信息?(小岛树少、草少、土少——环境恶劣;有军队驻守)(板书:驻守小岛环境恶劣)2.抓重点词句仔细研读第2—36自然段。

(1)快速浏览2—36自然段。

课文2—3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将军登上小岛视察的经过以及战士在艰苦条件下热爱小岛的思想感情)(板书:将军登岛视察战士热爱海岛)小组讨论交流,将军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将军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将军是个关心战士、不搞特殊、不给海岛添麻烦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吉水县文峰镇中心学校肖茵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
一、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二、指导读文
1、学生试读课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

注意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学生质疑。

如:“为设果”是什么意思?“家禽”是现在说的“家禽”吗?
4、结合图文,师帮助学生理解疑难字词。

甚:很
诣:拜见乃:就呼:叫
设:摆出
指:指着以:示:给――看(指给杨家小儿看)此:指代杨梅君:你
曰:说未:没有闻:听说夫子:对读书人的尊称,在这里指孔君平禽:鸟5、学生试着用讲故事的方式把短文意思说出来。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三、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你再细细地读,静静地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组交流。

师:刚才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可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5、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
(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

(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3)、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哪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4)、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5)、揭示中心词“聪惠”
智慧
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6、小结
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四、熟读成诵
五、拓展
1、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幽默的,风趣的,委婉的说法都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性。

2、总结。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