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篇范本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篇范本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篇范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以花的话题入画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

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

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一)看兰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学习第二句(一)闻香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二)品香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妙的花香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4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声不吭”等词语。

对世界二战有所了解,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1、感情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出示图片,积蓄感情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记得吗?那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令人难以忘却!不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体出示“战火中的孩子”一组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积蓄感情。

2、今天我们学习《六个孩子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背景,整体感知主要内容1、课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师介绍作者(详细见教参)2、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交流有关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归纳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

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

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3、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描写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远在捷克的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 8 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我为您精心整理了 8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1、理解课题的含义,知道课文讲的是我和儿子比赛剥豆这件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进行写话。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母亲的成长和儿子的成长是共同进行的,知道是儿子的表现让母亲明白了让孩子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母爱应该更加理智。

学习课文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进行写话。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母亲的成长和儿子的成长是共同进行的,知道是儿子的表现让母亲明白了让孩子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母爱应该更加理智。

1、欣赏一组照片,是贾老师的儿子学校生活,以及贾老师与儿子的合照。

2、从这些照片中,你看出了我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关爱、关注、爱)1、课件出示一组诗意的语言:爱是父子之间的约定和坚守爱是母亲揉皱的毛票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断言……2、爱还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剥豆,今天我们将在这篇课文中体会出另一种母爱。

3、读题。

读准、理解“剥”字。

把桔子的皮剥掉叫——剥豆;把香蕉的皮剥掉叫——剥香蕉;把糖果纸剥掉叫——剥糖果。

那么这个词你会读吗?出示“剥削”。

4、在课题的前面有一个“△” ,这是什么意思呢?对,这是一篇选学课文。

1、提出默读要求:全文一共 599 个字,课标对高段学生的默读速度是每分钟 300 个字,老师给你 2 分钟时间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概括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母亲 (赢) 儿子(输)儿子真的输了吗?在“输”字上加“?”。

( 一) 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1、这场比赛与平常的比赛有什么不同?2、文中的母亲想让儿子赢,而平常的比赛,双方都想自己赢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课型、课时】本篇课文是S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里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我打算用三课时完成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理出课文条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中的词句的含义,学习王承书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课时:交流读书笔记,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设计】(一)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王承书的资料及其他像王承书一样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资料。

2.了解自己姓名的内涵、意义。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本篇课文作者采用插叙的方法为我们描述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

语言虽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可谓意味深长;人物虽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却表现出令人惊叹的高尚品质,值得品味学习。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这篇课文中被很好的统一和体现了出来。

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遵循“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采用“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品情,学习方法,学会做人”的方法进行学习。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高尚品质。

另外,通过长期的了解,发现现在大多数农村孩子受家长的误导,他们总认为自己念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挣大钱,挣大钱就能生活的好,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然是不正确的。

为此,本课教学中,我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讨论:王承书这样的人生算不算成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篇一一、全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目标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准确认读252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一qi0个。

继续练习用钢笔、毛笔写字,能按字的结构写得正确、端正、匀称。

3、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6、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

8、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通顺的短文。

学习使用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所教班级为新拆分班。

学生情况还待进一步了解,根据多方了解,情况基本如下:1、少部分同学上课能认真听讲,爱动脑,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但个别同学有缺交作业的现象。

2、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错别字多,而且知识积累也太少。

3、阅读方面,基本能流利大声朗读课内和课外读物,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基本能对文章中的人物和较为重要的句子做一定的分析和评价。

但对于主要内容和段意的概括能力尚有待于加强。

4、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作文语句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晰,内容欠具体,写作水平有待加强。

今后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放胆想象,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本领,养成多积累,勤练笔、善自改的习惯。

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特征,写出个性。

三、完成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教案(精选6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教案(精选6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教案(精选6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

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是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大家见过梅花吗?(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理解题目字面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读文质疑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自己的话概括*的主要内容.2、探讨课文围绕外祖父写了哪几件事情?3、围绕这五件事情,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三、感悟探究(一)解读“梅花魂”在学习的过程中擅长提出自己的怀疑这很好,然而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谜底就归纳在课题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说明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这梅花,……她是最有品质、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1、指导朗读“愈”和“最”。

2、那该怎么读出梅花的精神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本来外公爱好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学到这里,你以为梅花魂是指什么呢?――梅花的精神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1、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再找句子读。

( 出示句子)2、看梅花凌寒单独开了――播放课件:歌曲《红梅赞》告知学生:这首歌是片子《江姐》的主题曲,中江姐为了寻求革命信奉和高尚幻想,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绝不摇动,正气凛然,最后含笑走上法场,倒在一片梅花的处所。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 一、提醒课题,引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管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

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化的印象。

让我们走近些,再去看看吧。

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

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

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

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

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

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着组员一起学习这首诗。

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

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

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慨,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语文名师备课教案五篇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语文名师备课教案五篇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语文名师备课教案五篇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

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白鹭》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

(觅食、栖息、低飞)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

(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鲸的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鲸的图像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讲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

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

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

鲸与虾将军发生了争吵。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本课,你们会有满意的答案的`。

(板书课题)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师:课前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说一说?1、生上台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鲸的资料。

(师奖励"小调查员"激励卡一张)2、师:感谢小调查为我们介绍了这么多有关鲸的资料,让我们把掌声和激励卡送给他们。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部分鲸的资料。

瞧! (教师通过课件有关鲸的图片、文字资料)三、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师:对于鲸,课文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

2、学生读完后,指名汇报。

师: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3、师:课文介绍了鲸的四个方面的生活民性,读了课文,你对哪一方面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读读、说说)4、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选择学生伙伴。

四、学生自由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1、师:哪一学习小组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习情况给同学们汇报汇报?(学生自由展示学习成果)生1:我们小组选择的是鲸的吃食部分,我们把自己当作鲸,来向大家作自我介绍(生表演完后师淙有关鲸吃食的动画课件)生2:我们学生的是鲸的睡觉。

这是我们小组画的鲸鱼睡觉衅。

(学生上台展示图画)师:嗯!真不错,这里老师也画了一幅鲸的睡觉图,同学们,瞧!(师演示课件)分页标题#e#同学们来评一评,谁画得更好?(生自由评议)师:看来,老师还得好好向__同学学习,也谢谢同学们的点评。

生3:我们想用表演和朗读的方式向大家介绍鲸的呼吸。

(小组合作:边朗读边表演)表演后师课件演示鲸的呼吸师:课文中说鲸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是这样的吗?生A:鲸的种类、大小不同,喷出的水柱也各不相同。

生B:鲸不是固定的,它会不断移动。

师: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鲸呼吸喷气形成的水柱,的确像花园里的喷泉,但更胜于花园里的喷尔,它是个天然的喷尔。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赞一赞这美丽、奇特的"喷泉"吧!生3:老师,对于鲸的进化,我们不大理解,您能给我们讲讲吗?师:这个总是提得好,鲸的进化确实是个较难懂的问题,但是不怕,你们瞧!(师演示鲸进化的课件)师:现在明白了吗?2、小结。

师:同学们的介绍都令老师耳目一新,没想到你们小小的脑袋里竟然装了这么多的创意,真是棒极了,把掌声送给自己!五、解决疑问。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样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了吗?(生自由发言:因为鲸不属于鱼类,它用肺呼吸……)师:就是因为这样虾将军才不让鲸参加比赛。

六、课外延伸练笔1:当鲸被虾仁将军挡在门外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练笔2: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当时的鲸,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写一段话。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父母对我们的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

妈妈对我们的爱如春风,那么温柔,那么温暖;爸爸对我们的爱是秋风,能扫去我们的浮躁。

爸爸妈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的吧!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脉络层次。

生总结,汇报生认清字形,并能一字组多词,规范书写,理解词语。

板书:主要内容: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板书: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1-14):写“我”创作的小诗得到了母亲“精彩极了”的表扬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

第二部分(15):写几年之后,“我”意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并继续坚持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成年后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父爱和母爱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立刻自豪满怀信心紧张极了湿润沉重失声痛哭板书: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表扬与批评共存(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矛盾不解困惑不知所措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

快速浏览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2)找出文中对爸爸妈妈的动作描写,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巴迪面对母亲雨点儿般的赞扬和热烈的拥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我们来看细节描写----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我实在等不及了。

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4.体会巴迪正确认识父母的评价的情感升华。

(1)默读第15自然段,思考:几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理解“不得不承认”。

板书:长大感悟母亲鼓励,父亲严格慈母与严父同在(3)自由朗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4)体验交流①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过程。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

”③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对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醒。

)板书: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评价相反,但是目的相同。

四、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的方式?(指名说)五、总结全文: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了课文,我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正是他们的爱让巴迪成为了大作家。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不同的爱。

)师:有一首诗,正说明了这一点: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六、作业:小练笔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

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曾经历过的爱的故事,以及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板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表扬批评共存长大感悟:母亲鼓励,父亲严格,慈母严父同在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语文版五年级上册教案31、主题单元:“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

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

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

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

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

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

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

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