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南充业务区EVDO网络RLP吞吐率统计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3G网络质量对比现场测试规范(20100114)

中国移动3G网络质量对比现场测试规范(20100114)
项目 一、商用数据卡统计指标 3.0 应用层平均下载速率 二、专用仪表统计指标 3.1 应用层平均速率 3.2 各速率信道RLC 层平均吞吐量 FTP下载应用层总数据 分别统计EVDO、CDMA1X的应用层速率:每次FTP下载成功的数据 量总和/下载时长的总和;FTP掉线时的数据不计入速率统计指标 量/总下载时间 。 分别统计EVDO、1X的平均RLP速率 分别统计EVDO、1X的掉线次数;掉线判断:a)网络原因造成 拨号连接异常断开,判断依据为在测试终端正常释放拨号连接前 的任何中断。b)测试过程中超过1分钟FTP没有任何数据传输, 且一直尝试GET后数据链路仍不可使用。 a)网络原因造成拨号连接异常断开,判断依据为在测试终端正 常释放拨号连接前的任何中断。b)测试过程中超过1分钟FTP没 有任何数据传输,且一直尝试GET后数据链路仍不可使用。 分别统计EVDO、1X的占用时长 通过外挂FTP软件读取平均速率,人工记录。 指标 指标定义
项目 指标 指标定义 接通率=接通总次数/主叫试呼总次数×100% 说明: (1) 主叫试呼次数:由主叫AC Origination Message表示进行了 试呼,一次呼叫的多条AC Origination Message仅计为一次。 (2) 接通次数:当一次试呼开始后被叫方收到Service Connect 或Service Connect Completion或Alert With Information消息 就计为一次接通 (3) 接通率取综合主、被叫手机信息的统计结果。 掉话率=掉话总次数/接通总次数×100% 说明: (1) 接通次数:同CDMA接通率定义中的接通次数。 (2) 掉话次数:在一次通话中,接通之后如出现Release Order Message,就计为一次呼叫正常释放。只有当该消息未出现而收 到SC Sync Message或测试手机直接由专用模式转为空闲模式 时,才计为一次掉话。 (3) 在一次掉话过程中如果出现主被叫同时掉话情况,只计一次 掉话。 定义:覆盖率=(前向RSSI≥-90dBm&Ec/Io≥-12dB)的采样点数/ 采样点总数×100% 说明: (1) 空闲状态下采集到的采样点数按(前向RSSI≥-90dBm&Ec/Io ≥-12dB)纳入统计。 (2) 采样点总数为主、被叫测试手机的采样点样本数之和。 平均呼叫接续时延=(呼叫接续时延总和/接通总次数) 说明: (1) 呼叫接续时延:主叫手机发出第一条AC Orignation Message到被叫手机接收到Alert with information的时间差。 (2) 取所有测试样本中除了呼叫失败情况外的平均时长。 切换成功次数/总切换尝试次数

覆盖率统计公式

覆盖率统计公式

1DT测试1.1覆盖率(%)电信集团规定:覆盖率=DO覆盖区域内“终端接收功率>=-90dBm,且SINR>=-6dB,且终端发射功率<=15dBm”的采样点数目占所有采样点比例。

方法:1.CAN->Analysis->Data Query,在Edit Fiter中设定“终端接收功率>=-90dBm,且SINR>=-6dB,且终端发射功率<=15dBm”查询条件,2. 点“Apply”显示覆盖百分比1.2SINR信噪比(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Best ASP SINR”,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Best ASP SINR1.3终端接收功率(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Rx Power0”,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Rx Power01.4终端发射功率(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Tx Total Power”,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Tx Total Power1.5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请参考1.6的分析方法;1.6分组业务建立时延(s)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1.CAN->Data Service Analysis->PPP Delay Analysis2.点Export导出PPP时延数据明细,采用附录A的工具统计区间分布(V7.01.03.0320统计的PPP时延偏大,补丁版本正在开发)1.7分组业务掉话率(%)电信集团规定:定义:分组业务掉话率=异常释放的分组业务次数/分组业务建立成功总次数×100%说明:(1)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均认为异常释放的分组呼叫次数:a)网络原因造成拨号连接异常断开,判断依据为在测试终端正常释放拨号连接前的任何中断。

W和G网网络指标定义

W和G网网络指标定义
类别
指标
导频污染比例 导频污染 -90dBm覆盖率
业务类型
所有业务 所有业务 所有业务 所有业务 所有业务
定义
导频污染比例=导频污染点数/总采样点数*100% 比当前最强小区的Ec/Io低不到3dB的小区数量>3,则视为导频污染 (DT数据处理时需考虑手机检测到的所有小区的导频情况)。 -90dBm覆盖率=(前向RSSI≥-90dBm&Ec/Io≥-12dB)的采样点数/采样 点总数×100%; -85dBm覆盖率=(前向RSSI≥-85dBm&Ec/Io≥-10dB)的采样点数/采 样点总数×100% -90dBm栅格覆盖率=(前向RSSI≥-90dBm&Ec/Io≥-12dB)的栅格数/栅 格总数×100%; 说明:栅格为10米*10米,取均值 -85dBm栅格覆盖率=(前向RSSI≥-85dBm&Ec/Io≥-10dB)的栅格数/ 栅格总数×100%; 说明:栅格为10米*10米,取均值 接通率=接通总次数/主叫试呼总次数×100% 1)主叫试呼次数:由主叫AC Origination Message表示进行了试 呼,一次呼叫的多余AC Origination Message仅计为一次。 2)接通次数:当一次试呼开始后被叫方收到Service Connect或 Service Connect Completion或Alert With Information消息就计为一 次接通 Session建立成功率=SESSION建立成功次数/SESSION建立请求次数 *100% 1)Session建立请求:手机收到“AC->AddressMgmt/UATIRequest” 信令则标识Session建立请求; 2)Session建立成功:手机收到Session建立请求信令之后,收到“ AC->AddressMgmt/UATIComplete”消息则认为Session建立成功。 Connection建立成功率=Connection建立成功次数/Connection建立 请求次数*100% 1)Connection建立请求:AT收到AC->RouteUpdate/RouteUpdate和 AC->IdleState/ConnectionRequest信令则认为Connection建立请 求; 2)Connection建立成功:AT发送Connection建立请求信令后,收到 RTC->RouteUpdate /TrafficChannelComplete信令则认为 Connection建立成功 PPP连接建立成功=PPP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分组)/ 拨号尝试次数 (分组) ×100%

中国电信CDMA网络DTCQT测试技术规范(2013 版)

中国电信CDMA网络DTCQT测试技术规范(2013 版)

中国电信CDMA网络DT/CQT 测试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3年3月V1.0目录1. 总则 (8)1.1概述 (8)1.2术语定义 (8)1.3测试场景类型 (8)1.4测试人员及设备要求 (9)1.4.1测试人员要求 (9)1.4.2测试设备要求 (9)1.5测试范围及工作量 (9)1.5.1考核测试 (9)1、城区及农村DT (9)2、城区CQT (10)1.5.2专项测试 (13)1、农村CQT (13)2、校园CQT (13)3、省内高速DT (13)4、铁路及高铁DT (14)5、航道及海域测试 (14)6、重点业务及行业应用的测试 (15)1.6测试方法与对应的指标 (15)1.6.1 常规DT/CQT测试方法及对应的指标 (15)1.6.2 特殊测试方法及对应的指标 (16)2.测试方法 (16)2.1城区DT测试 (17)2.1.1 CDMA网络语音业务 (17)1、测试时间 (17)2、测试范围 (17)3、测试速度 (17)4、短呼测试步骤 (17)2.1.2 EVDO网络FTP数据业务 (18)1、测试时间 (18)2、测试范围 (18)3、测试速度 (18)4、短呼测试步骤 (18)2.1.3 EVDO网络PING数据业务 (20)1、测试时间 (20)2、测试范围 (20)3、测试速度 (20)4、短呼测试步骤 (20)2.2农村DT测试 (21)2.2.1 CDMA网络语音业务 (21)1、测试时间 (21)2、测试范围 (22)3、测试速度 (22)4、短呼测试步骤 (22)2.2.2 EVDO网络FTP数据业务 (22)1、测试时间 (22)2、测试范围 (22)3、测试速度 (22)4、短呼测试步骤 (23)2.3高速公路DT测试 (23)2.3.1 CDMA网络语音业务 (23)1、测试时间 (23)2、测试车速 (23)3、测试范围 (23)4、长呼测试步骤 (23)5、短呼测试步骤 (24)2.3.2 EVDO网络FTP数据业务 (25)1、测试时间 (25)2、测试范围 (25)3、测试速度 (25)4、长呼测试步骤 (25)2.4铁路(含高铁)DT测试 (25)2.5航道DT测试 (25)2.6海域测试 (26)2.6.1 海岸沿线CDMA网络语音业务 (26)1、测试时间 (26)2、测试范围 (26)3、测试速度 (26)4、短呼测试步骤 (26)2.6.2 海岸沿线EVDO网络FTP数据业务 (27)1、测试时间 (27)2、测试范围 (27)3、测试速度 (27)4、短呼测试步骤 (27)2.6.3 最远距离CDMA网络语音业务 (27)1、测试时间 (27)2、测试范围 (27)3、测试速度 (28)4、短呼测试步骤 (28)2.7城区、农村及特殊场景CQT测试 (28)2.7.1 CDMA网络语音业务 (28)1、测试时间 (28)2、测试范围 (28)3、短呼测试步骤(定点) (28)4、短呼测试步骤(移动) (29)2.7.2 EVDO网络FTP数据业务 (30)1、测试时间 (30)2、测试范围 (30)3、短呼测试步骤(定点) (30)4、短呼测试步骤(移动) (32)2.7.3 EVDO网络PING数据业务 (32)1、测试时间 (32)2、测试范围 (32)3、短呼测试步骤(定点) (32)2.7.4 EVDO网络HTTP数据业务 (33)1、测试时间 (33)2、测试范围 (33)3、短呼测试步骤(定点) (33)4、短呼测试步骤(移动) (33)3.指标定义 (34)3.1栅格化统计法 (34)3.2CDMA及EVDO (35)3.2.1 CDMA 1X语音 (35)1、接通率 (35)2、掉话率 (36)3、DT覆盖率 (37)4、CQT覆盖率 (38)5、语音MOS值 (39)3.2.2 EVDO数据 (45)1、DT覆盖率 (45)2、CQT覆盖率 (46)3、Connection建立成功率 (47)4、Connection建立时延 (47)5、Connection掉话率 (48)6、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 (50)7、分组业务建立时延 (50)8、FTP业务掉线率 (51)9、数据掉线比 (52)10、里程覆盖率 (52)11、里程掉话比 (54)12、下行FTP吞吐率 (54)13、上行FTP吞吐率 (56)14、PING时延 (57)15、HTTP网站登录成功率 (58)16、HTTP网站登录时延 (59)17、HTTP网站登录下行吞吐率 (59)3.3GSM、WCDMA及TD-SCDMA (60)3.3.1 GSM语音 (60)1、接通率 (60)2、掉话率 (60)3、DT覆盖率 (61)4、CQT覆盖率 (62)5、语音MOS值 (62)6、里程覆盖率 (63)7、里程掉话比 (64)8、呼叫建立时延 (64)9、语音业务品质 (65)10、其他性能指标与覆盖率在栅格统计中的差异 (65)3.3.2 WCDMA数据 (66)1、DT覆盖率 (66)2、CQT覆盖率 (67)3、无线链路建立成功率 (67)4、无线链路建立时延 (68)5、无线链路掉话率 (69)6、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 (69)7、分组业务建立时延 (70)8、FTP业务掉线率 (70)9、数据掉线比 (71)10、里程覆盖率 (71)11、里程掉话比 (72)12、下行FTP吞吐率 (72)13、上行FTP吞吐率 (72)14、PING时延 (72)15、HTTP网站登录成功率 (72)16、HTTP网站登录时延 (73)17、HTTP网站登录下行吞吐率 (73)3.3.3 TD-SCDMA数据 (73)1、DT覆盖率 (73)2、CQT覆盖率 (74)3、无线链路建立成功率 (74)4、无线链路建立时延 (74)5、无线链路掉话率 (75)6、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 (75)7、分组业务建立时延 (75)8、FTP业务掉线率 (75)9、数据掉线比 (76)10、里程覆盖率 (76)11、里程掉话比 (77)12、下行FTP吞吐率 (77)13、上行FTP吞吐率 (77)14、PING时延 (78)15、HTTP网站登录成功率 (78)16、HTTP网站登录时延 (78)17、HTTP网站登录下行吞吐率 (78)3.3.4 TD-SCDMA语音 (78)1、TD-PCCPCH覆盖率 (78)2、TD-DPCH业务信道覆盖率 (78)3、TD语音接通率 (79)4、TD语音掉话率 (79)5、TD语音里程覆盖率 (80)6、TD语音里程掉话比 (81)3.3.5 WCDMA语音 (81)1、WCDMA语音覆盖率 (81)2、WCDMA语音接通率 (81)4.测试记录及采集数据要求 (83)1、DT测试统计表 (84)2、DT测试采集的原始数据包 (84)3、CQT测试统计表 (84)4、CQT测试采集的原始数据包 (85)附录1. 测试终端计算机设置要求 (85)附录2. 拨号调制解调器配置 (86)附录3. FTP测评服务器 (86)附3.1FTP服务端要求 (87)附3.2FTP服务器部署要求 (87)附录4. 其他指标定义 (88)附录4.1CDMA&EVDO指标 (88)附4.1.1 Ec/Io (88)附4.1.2 信噪比SINR (88)附4.1.3终端接收功率(Rx_Power) (88)附4.1.4终端发射功率(Tx_Power) (88)附4.1.5 上下行链路平衡(TX_Adj) (89)附4.1.6 前向误帧率(FFER) (89)附4.1.7 DRC申请速率 (90)附4.1.8前向PER误包率 (90)附4.1.9上行RLP层吞吐率 (90)附4.1.10下行RLP层吞吐率 (91)附4.1.11 虚拟软切换成功率 (91)附4.1.12虚拟软切换时延 (91)附4.1.13反向软切换成功率 (91)附4.1.14 激活态Ping成功率 (92)附4.1.15 激活态Ping平均时延 (92)附4.1.16 休眠重激活PING成功率 (92)附4.1.17 休眠重激活PING平均时延 (92)附4.1.18 激活态DO->1X切换成功率 (92)附4.1.19 激活态DO->1X切换时延 (93)附4.1.20 休眠态DO->1X切换成功率 (93)附4.1.21 休眠态1X->DO切换成功率 (94)1. 总则1.1 概述无线网络只有通过实际网络质量的检查测试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运行质量信息,才能了解用户对网络质量的真实感受。

中国电信CDMA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CTC-(-话务网V-)-ALU-

中国电信CDMA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CTC-(-话务网V-)-ALU-

中国电信CDMA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CTC-(-话务网V-)-ALU-————————————————————————————————作者:————————————————————————————————日期:中国电信CDMA网性能指标统计体系(话务网V1.2)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零零九年六月目录编制说明: (1)1、报表1(配置信息报表) (4)2、报表2(交换负荷和资源使用报表) (6)3、报表3(无线负荷和资源使用报表) (7)4、报表4(系统性能指标表) (8)5、报表5(与用户行为有关的指标表) (9)6、报表6(与接续无关的指标表) (10)7、报表7(交换负荷数据表) (10)8、报表8(交换性能数据表) (15)9、报表9(用户行为数据表) (23)10、报表10(无线负荷数据表)2711、报表11(无线性能数据表)3312、报表12(TMGW/GMGW性能统计表)48附录:无线容量计算办法 (51)编制说明:由于CDMA移动网络中软交换设备的引入,CDMA网络组网结构、网元接口、消息信令等与原CDMA交换网相比有了较大变化,需要重新制定新的CDMA话务网性能指标统计体系,以客观反映网络实际,满足网络运营与维护的需要。

《中国电信CDMA网性能指标统计体系》(话务网V1.0)(以下简称“话务网指标体系”)是在《中国电信CDMA网络指标统计体系(试行)》中第一部分“CDMA网络话务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以下简称“话务网指标体系(试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信CDMA软交换网网络特点,修订完成,并单独编成一册,命名为《中国电信CDMA网络性能指标统计体系》(话务网V1.O)。

与原“话务网指标体系(试行)”相比,主要修订内容有:一、增加内容:1、《配置信息报表》中增加交换机IP接口配置指标、MGW接口配置、资源配置指标;2、《交换负荷与资源使用报表》中增加交换机IP接口与链路负荷指标、MGW接口与链路负荷指标、MGW资源使用指标;3、《系统性能报表》中增加与IP承载QoS相关的系统性能指标;4、《交换负荷数据表》中增加与IP、SCTP、RTP负荷相关的数据指标;5、《交换性能数据表》中增加IPQoS相关性能数据指标,及“HLR开机用户数”。

覆盖率统计公式

覆盖率统计公式

DT测试9.1覆盖率(% )电信集团规定:覆盖率=DO覆盖区域内“终端接收功率>=-90dBm,且SINR>=-6dB,且终端发射功率<=15dBm ' 的采样点数目占所有采样点比例。

方法:1. CAN->Analysis->Data Query,在Edit Fiter 中设定“终端接收功率>=-90dBm,且SINR>=-6dB, 且终端发射功率<=15dBm ”查询条件,2•点“ Apply ”显示覆盖百分比9.2 SINR信噪比(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Best ASP SINR”,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Best ASP SINR9.3终端接收功率(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Rx PowerO”,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Rx PowerO9.4终端发射功率(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Tx Total Power ”,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Tx Total Power9.5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 )请参考1.6的分析方法;9.6分组业务建立时延(s)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1.CAN->Data Service An alysis->PPP Delay An alysis2.点Export导出PPP时延数据明细,采用附录A的工具统计区间分布(V7.01.03.0320统计的9.7分组业务掉话率(% )电信集团规定:定义:分组业务掉话率=异常释放的分组业务次数/分组业务建立成功总次数X 100 %说明:(1)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均认为异常释放的分组呼叫次数:a)网络原因造成拨号连接异常断开,判断依据为在测试终端正常释放拨号连接前的任何中断。

(完整版)高流量数据业务区域分析说明

(完整版)高流量数据业务区域分析说明

高流量数据业务区域分析说明一、概述本文通过对CDMA网络数据流量高的载扇进行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数据流类型维度等方面分析,定位高流量区域,最终确定高EVDO数据流量热点场所,建设WLAN系统进行有效分流。

二、热点区域定位分析流程为有效、快捷定位出高EVDO数据流量热点场所,分析流程如下:三、指标分析3.1高流量小区定义根据基站EVDO载波配置、覆盖区域类型、EVDO数据流量、区域发展潜力等因数综合确定WLAN网络有效分流EVDO流量的热点区域。

高EVDO流量的目标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EVDO统计指标条件:单载扇忙时(网元忙时而不是系统忙时)平均前向时隙占用率≥70%且每载扇等效用户数≥4;N载扇忙时平均前向时隙占用率≥50%且每载扇等效用户数≥4;以周为单位进行EVDO数据统计,一周中满足条件一次大于2次,且持续2周出现;◆EVDO扇区忙时流量超过区域均值,并持续增长;◆重点区域重要楼宇、标志性建筑或发展潜力大的区域。

(源自《2010年2月广东WLAN分流EVDO热点分析指导意见》)3.2高流量小区统计本次提取2011年11月1日—11月7日网元忙时EVDO话务统计数据,根据高EVDO数据流量扇区定义对提取的话统数据进行筛选,共筛选出94个高流量EVDO扇区,详细见插件:DO高话务筛选.xls3.3数据分析对现网高EVDO数据流量扇区分别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数据流类型维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定位热点场所,然后进行WIFI建设对高EVDO数据流量扇区进行有效分流。

3.3.1空间维度分析3.3.1.1地理化分析将筛选出的94个高流量扇区用Mapinfo或GoogleEarth进行地理化展示,然后根据扇区周边的建筑环境初步判定可能产生高数据流量的区域和楼宇。

图1:94个高数据流量扇区分布图从上面分布图可以看出高数据流量载扇主要分布在白云区西南角、天河、海珠三个区域。

电信CDMA 1X EV-D0(REV A)指标统计体系v1 0608_notrack

电信CDMA 1X EV-D0(REV A)指标统计体系v1  0608_notrack

中国电信CDMA2000 1xEV-DO 无线网络统计指标V1.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零一零年一月编写说明:为建立统一的、客观的EVDO无线网络评估体系,满足EVDO无线网络的运营维护工作需要,集团公司网络运行维护部组织编制了《中国电信CDMA2000 1xEV-DO无线网络统计指标(V1.0)》,明确了现阶段重点关注的EVDO无线网络指标。

本文档所涵盖的指标根据现阶段网络发展现状制定,包含EVDO Rev.A无线网络现阶段维护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网络资源、负荷、性能等指标,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由网络分析人员定期提取指标数据并进行网络运行质量分析。

本版本适用于EVDO Rev.A阶段的无线网维护工作。

随着业务发展、技术演进和实际运营维护工作的需要,将在本版本的基础上适时修订和增加相关条目,并发布新的版本。

应答纪录目录1报表1(EV-DO Rev.A 资源类指标) (8)1.1 DO基站总数 (8)1.2 单载频基站数量 (8)1.3 双载频基站数量 (8)1.4 三载频基站数量 (8)1.5 四载频及以上基站数量 (9)1.6 载扇数量 (9)1.7 反向CE最高利用率 (9)1.8 反向CE最大忙数 (9)1.9 反向CE可用数 (10)1.10 前向业务MacIndex最高利用率 (10)1.11 前向业务MacIndex的最大忙数 (11)1.12 PCF数量 (11)1.13 PCF主处理器平均负荷 (11)1.14 PCF内最大可同时支持的HRPD会话数量 (12)1.15 PCF内最大可同时支持的激活的HRPD会话数量 (12)1.16 PCF配置的上行最大吞吐率 (12)1.17 PCF配置的下行最大吞吐率 (12)1.18 A-Bis接口带宽平均利用率 (13)1.19 A-Bis接口配置的端口带宽 (13)1.20 A-Bis接口平均占用带宽 (13)1.21 超忙基站数 (14)1.22 超闲基站数 (15)2报表2(EV-DO Rev.A连接指标) (15)2.1 无线连接成功率 (15)2.2 AT发起的无线连接成功率 (15)2.3 AN发起的无线连接成功率 (16)2.4 AT发起的无线连接请求次数 (16)2.5 AN发起的无线连接请求次数 (16)2.6 AT发起的无线连接成功次数 (17)2.7 AN发起的无线连接成功次数 (17)2.8 无线网络连接成功率(含A8、A10接口) (18)2.9 无线网络连接成功次数(含A8、A10接口) (18)2.10 无线网络连接请求次数(含A8、A10接口) (19)2.11 用户早释率 (19)2.12 用户早释次数 (19)2.13 无线连接建立失败次数(原因为分配资源失败) (20)2.14 无线连接建立失败次数(原因为反向业务信道俘获失败) (20)2.15 无线连接建立失败次数(原因为没有收到TCC消息) (21)2.16 无线连接释放次数(含PDSN要求释放次数) (21)2.17 无线连接释放次数(不含PDSN要求释放次数) (22)2.18 PDSN原因要求释放次数 (22)2.19 无线掉线次数(空口丢失) (23)2.20 无线掉线次数(硬切换失败导致的掉线) (23)2.21 无线掉线次数(其他原因) (23)2.22 无线掉线率 (24)2.23 网络掉线率 (24)2.24 无线连接平均建立时长 (24)2.25 无线连接平均占用时长 (25)2.26 DRC前向速率为﹝小于307.2K﹞的申请比率 (26)2.27 DRC前向速率为﹝307.2K ~1228K﹞的申请比率 (27)2.28 DRC前向速率为﹝大于1228K﹞的申请比率 (28)3报表3(EV-DO Rev.A HRPD会话性能指标) (29)3.1 UATI分配成功率 (29)3.2 UATI请求次数 (29)3.3 UATI分配成功次数 (29)3.4 UATI分配失败次数 (30)3.5 UATI平均建立时长 (30)3.6 Session接入鉴权成功率 (31)3.7 Session接入鉴权成功次数 (31)3.8 Session接入鉴权请求次数 (31)3.9 Session接入鉴权拒绝次数 (32)3.10 Session接入鉴权失败次数 (32)3.11 Session协商成功率 (32)3.12 Session协商成功次数 (33)3.13 Session协商失败次数 (33)3.14 Session跨AN Dormant切换成功率 (34)3.15 Session跨AN Dormant切换次数 (34)3.16 Session跨AN Dormant切换成功次数 (35)3.17 Session会话数 (36)3.18 Active态Session会话数 (36)3.19 非Active态Session会话数 (37)4报表4(EV-DO Rev.A PCF指标) (37)4.1 用户从Dormant态到Active态的激活成功率 (37)4.2 用户从Dormant态到Active态的激活请求总次数 (37)4.3 用户从Dormant态到Active态的激活成功总次数 (38)4.4 AT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的激活成功率 (38)4.5 AT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激活请求次数 (38)4.6 AT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激活成功次数 (39)4.7 AT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激活失败次数 (39)4.8 AN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激活成功率 (39)4.9 AN发起的Dormant到Active态的激活请求次数 (40)4.10 AN发起的Dormant到Active态的激活成功次数 (40)4.11 AN发起的Dormant态到Active态的激活失败次数 (41)5报表5(EV-DO Rev.A话务量指标) (41)5.1 等效用户数 (41)5.2 呼叫话务量 (41)5.3 CE话务量 (42)5.4 软切换话务量 (42)5.5 软切换因子 (42)6报表6(EV-DO Rev.A流量统计指标) (43)6.1 PCF反向数据流量 (43)6.2 PCF前向数据流量 (43)6.3 PCF 接收的反向分组业务的总包数 (43)6.4 PCF 接收的前向分组数据的总包数 (44)6.5 反向分组业务在PCF丢弃的包数 (44)6.6 前向分组业务在PCF丢弃的包数 (45)6.7 PCF反向分组丢包率 (45)6.8 PCF前向分组丢包率 (45)6.9 前向RLP数据吞吐量 (46)6.10 前向RLP重传率 (46)6.11 反向RLP数据吞吐量 (48)6.12 反向RLP重传率 (48)6.13 前向业务信道物理层平均吞吐量 (50)6.14 前向业务信道物理层突发吞吐量 (50)6.15 反向业务信道物理层平均吞吐量 (53)6.16 反向业务信道物理层突发吞吐量 (54)6.17 前向物理层业务信道时隙占用率 (56)6.18 前向物理层控制信道时隙占用率 (57)6.19 反向接入信道时隙占用率 (57)6.20 反向链路繁忙率 (58)7报表7(EV-DO Rev.A切换类统计指标) (58)7.1 全局软切换成功率 (58)7.2 全局软切换请求次数 (59)7.3 全局软切换成功次数 (59)7.4 AN内软切换成功率 (60)7.5 AN内软切换请求次数 (60)7.6 AN内软切换成功次数 (61)7.7 AN间软切换成功率 (62)7.8 AN间软切换请求次数 (62)7.9 AN间软切换成功次数 (63)7.10 AN内硬切换成功率 (63)7.11 AN内硬切换请求次数 (64)7.12 AN内硬切换成功次数 (64)7.13 AN间硬切换成功率 (65)7.14 AN间硬切换请求次数 (65)7.15 AN间硬切换成功次数 (66)8报表8(EV-DO Rev.A寻呼类统计指标) (66)8.1 寻呼响应率 (66)8.2 寻呼请求次数 (66)8.3 寻呼响应总次数 (67)1报表1(EV-DO Rev.A 资源类指标)1.1 DO基站总数定义:现网实际运行的各种DO基站的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1
4.4
100.00 to 200.00
422
5.01
200.00 to 400.00
972
11.53
400.00 to 600.00
1122
13.31
600.00 to 800.00
2050
24.33
>800.00
3490
41.42
平均值(kbps)
678.39
最大值(kbps)
1492.87
21
21.21
> 2000.00
57
57.58
平均值(kbps)
2012.23
最大值(kbps)
2605.38
最小值(kbps)
1175.14
采样点总数
99
2.
(1)上行RLP层吞吐率-DT覆盖轨迹图
(2)上行RLP层吞吐率-DT区间分布表
上行RLP层吞吐率-DT(kbps)
采样点数
百分比(%)
< 100.00
最小值(kbps)
0
采样点总数
8427
(3)上行RLP层吞吐率-CQT区间分布表
上行RLP层吞吐率-CQT(kbps)
采样点数
百分比(%)
< 100.00
0
0
100.00 to 200.00
0
0
200.00 to 400.00
0
0
400.00 to 600.00
0
0
600.00 to 800.00
0
最小值(kbps)
0
采样点总数
8177
(3)下行RLP层吞吐率-CQT区间分布表
下行RLP层吞吐率-CQT(kbps)
采样点数
百分比(%)
< 400.00
0
0
400.00 to 800.00
0
0
800.00 to 1200.00
2
2.02
1200.00 to 1600.00
19
19.19
1600.00 to 2000.00
中国电信EVDO网络DT/CQT测试RLP层吞吐率统计
南充市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9年4月
目录
1.下行RLP层吞吐率2
2.上行RLP层吞吐率3
1.
(1)下行RLP层吞吐率-DT覆盖轨迹图
(2)下行RLP层吞吐率-DT区间分布表
下行RLP层吞吐率-DT(kbps)
采样点数
百分比(%)
< 400.00
1041
12.73
400.00 to 800.00
1782
21.79
800.00 to 1200.00
2318
28.35
00 to 1600.00
1890
23.11
1600.00 to 2000.00
810
9.91
> 2000.00
336
4.11
平均值(kbps)
1030.9
最大值(kbps)
2735.33
0
>800.00
145
100
平均值(kbps)
1135.42
最大值(kbps)
1363.01
最小值(kbps)
949.23
采样点总数
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