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竞赛决赛试题-物化

合集下载

化学竞赛习题 物理化学部分

化学竞赛习题 物理化学部分

1 气体1.300K、3.30×105Pa时,一气筒含有480g的氧气,若此筒被加热到373K,然后启开活门(温度保持373K)一直到气体压强降低到1.01×105 Pa时,问共放出多少重的氧气?2.设有一真空的箱子,在288 K时,1.01×105 Pa的压力下,称量为153.679 g,假若在同温同压下,充满氯气后为156.844 g;充满氧气后为155.108 g,求氯气的分子量。

3、某砷的氧化物化学式为As2O3,加热升温气化,实验测得在101 k Pa和844 K时,其蒸气密度为5.70 g/L。

计算: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求其分子式。

4、在298K,101000 Pa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收集到335 mL。

已知298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200 Pa,计算:(1)氢气的分压是多少?(2)收集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多少?(3)这些氢气干燥后的体积是多少(干燥后气体温度,压强视为不变)?5、在300 K、1.013×105 Pa时,加热一敞口细颈瓶到500 K,然后封闭其细颈口,并冷至原来的温度,求此时瓶内的压强。

6、在1.32 L容器中充入1 mol CO2气体,加热至321 K,分别用理想气态方程式和范德华方程计算气体的压强。

(CO2的范德华常数:a = 3.64×10-1 m6·Pa·mol-2,b = 4.27×10-5 m3·mol-1)7、在273K和1.01×105 Pa下,将1.0 dm3洁净干燥的空气缓慢通过CH3OCH3液体,在此过程中,液体损失0.0335 g,求此液体273 K时的饱和蒸气压。

8、在273K时,O2在不同压强下的p ~V值如下表:p/105Pa 1.0000 0.7500 0.5000 0.2500 p~V/105Pa·dm3·mol-122.3929 22.3979 2.4034 22.4088用作图外推法(将p ~V对p作图)求在标准状况时O2的摩尔体积。

2020年化学竞赛全国决赛试题

2020年化学竞赛全国决赛试题

2020年化学竞赛全国决赛试题2020年化学竞赛全国决赛试题于X月X日在X市举行,本次试题共包含三个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该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各参赛选手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以展示自己的化学水平。

选择题部分(满分60分)1.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氨氮B.氢C.氧D.硼2.以下化合物中,分子中具有最大键键能的是:A.氨水B.二氧化碳C.乙炔D.水3.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提高反应速率B.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C.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D.反应物质量的减少会增加反应速率填空题部分(满分40分)1.化学方程式:Fe2O3 + CO -> Fe + CO2 中的氧化剂是_____。

2.已知一种气体占据8L容积,温度为300K,压强为0.5 atm。

当温度升高至600K,气体所占容积将为_____L。

3.一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CH3-CH2-CH2-CH2OH,该化合物的名称为_____。

解答题部分(满分100分)1.请解释下列化学术语的含义:(1)物质的摩尔质量;(2)离子亲和能;(3)有机化合物的功能团。

2.化学方程式:S + 3O2 -> 2SO3 代表了硫的氧化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氧气的摩尔质量是16g/mol,硫三氧化物的摩尔质量是80g/mol,求硫的氧化数;(2)请写出反应中发生的氧化与还原反应,并说明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什么。

3.请简要介绍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分类。

本试题由中国化学学会出题,旨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赛选手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达到高分线才能参与下一阶段的竞赛。

希望各位选手能够充分准备,展现出色的化学实力。

以上是2020年化学竞赛全国决赛试题的全部内容。

希望各位选手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加深对化学科学的理解和研究。

祝愿大家都能有一个出色的表现!。

化学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化学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化学竞赛决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小?A. 氢B. 氦C. 锂D. 铍答案:A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哪两种形式?A. 光能和热能B. 电能和热能C. 光能和电能D. 机械能和热能答案:A3.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第ⅢA族的是?A. 硼(B)B. 铝(Al)C. 镓(Ga)D. 铟(In)答案:C4. 以下哪个化学式表示的是二氧化硫?A. SO2B. SO3C. SO4D. S2O2答案:A5.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A. 酸碱的离子交换B. 酸碱的电子转移C. 酸碱的质子转移D. 酸碱的分子结合答案:C6. 哪种类型的晶体结构中,原子排列是三维周期性的?A. 非晶态B. 多晶态C. 单晶态D. 混合晶体答案:C7. 根据化学键理论,下列哪种键属于离子键?A. 氢键B. 金属键C. 共价键D. 离子键答案:D8. 以下哪种物质是强酸?A. 醋酸B. 碳酸C. 硫酸D. 氢氧化钠答案:C9. 哪种元素的电子构型是1s²2s²2p⁶3s²3p⁶?A. 氧(O)B. 钠(Na)C. 镁(Mg)D. 硫(S)答案:B10. 以下哪种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酸碱中和B. 沉淀形成C. 单质之间的反应D.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答案:六2. 一个水分子(H₂O)中含有______个原子。

答案:33. 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是______。

答案:1:14. 元素周期表中,第Ⅴ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范围是______。

答案:57-715.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g/mol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什么是化学平衡,并举例说明。

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化学竞赛选拔试题及答案

化学竞赛选拔试题及答案

化学竞赛选拔试题及答案1. 题目:请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1) 硫酸铜(2) 碳酸钠(3) 氯化铁(4) 氢氧化钾答案:(1) CuSO4 (2) Na2CO3 (3) FeCl3 (4) KOH2. 题目: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中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已知:NaCl + AgNO3 → AgCl↓ + NaNO3反应物:NaCl 10g,AgNO3 20g要求:计算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答案:根据反应方程式,NaCl与AgNO3的摩尔比为1:1,因此反应完全。

氯化钠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AgNO3的摩尔质量为169g/mol。

根据题目给定的质量,NaCl的摩尔数为10g/58.5g/mol,AgNO3的摩尔数为20g/169g/mol。

由于AgNO3的摩尔数大于NaCl的摩尔数,因此NaCl是限制性反应物。

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0g。

3. 题目:请解释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并写出一个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表现为放热反应。

一个典型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

4. 题目:根据题目所给的原子结构图,确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并写出其电子排布式。

原子结构图:2 8 7答案: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对应的元素是氯(Cl)。

其电子排布式为1s² 2s² 2p⁶ 3s² 3p⁵。

5. 题目:请解释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给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涉及到氧化态的变化。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是:2H₂ + O₂ → 2H₂O。

在这个反应中,氢气被氧化,氧气被还原。

6. 题目: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中消耗的氧气的质量。

已知:2H₂ + O₂ → 2H₂O反应物:H₂ 4g要求:计算消耗的氧气的质量。

37届化学竞赛决赛试题

37届化学竞赛决赛试题

37届化学竞赛决赛试题提供部分37届化学竞赛试题供您参考:
选择题
(1)下列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是:
A.硅
B.铁
C.钠
D.铜
答案:A.硅
(2)下面哪一组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
A. Na+,K+
B. Mg2+,Ca2+
C. O2-,F-
D. Li+,Be2+
答案:C. O2-,F-
(3)下列化合物中,属于胶体溶液的是:
A.盐水
B.纯水
C.牛奶
D.醋
答案:C.牛奶
(4)以下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总体来说,化学竞赛决赛试题难度较大,考察范围广泛,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系统复习化学知识,多做模拟试题和实验操作,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实验技能。

同时,注意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竞赛中的挑战。

化学竞赛试题

化学竞赛试题

化学竞赛试题题目一:基础化学知识1.什么是化学?2.请解释以下术语: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3.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如何表示?4.请解释以下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

5.请解释以下概念:质量、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6.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列举并简要解释。

7.请解释以下概念:酸、碱、pH值。

8.请简要解释以下概念:原子、分子、离子。

题目二:化学计算1.一段燃烧甲烷的反应产生了45 g的二氧化碳和9 g的水蒸气,求燃烧甲烷的质量。

2.硝酸是一种常用的酸性溶液,如果溶液中含有500 mL浓度为0.20 mol/L的硝酸,那么其中的硝酸的物质量是多少?3.一种化合物含有5 g的锌和4 g的硫,求该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的百分比。

4.将100 mL浓度为0.10 mol/L的硝酸与100 mL浓度为0.05 mol/L 的钠氢碳酸反应生成了一个沉淀,求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题目三:有机化学1.请解释以下概念:有机化合物、烷烃、饱和与不饱和化合物。

2.请列举并简要解释以下有机官能团:醇、酮、酯、醛。

3.请解释以下术语:同分异构体、环烷化合物、立体异构体。

4.请列举并简要解释以下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脱水反应。

5.丙酮(CH3COCH3)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分子式、结构式分别是什么?题目四:化学实验1.请列举并简要解释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烧杯、容量瓶、量筒、试管。

2.请解释以下实验操作:称量、加热、过滤、蒸馏。

3.请描述一下制备氢气的实验步骤。

4.请描述一下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步骤。

以上是化学竞赛的试题,希望大家能认真思考并给出准确的答案。

祝好运!。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答案与评分标准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答案与评分标准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答案与评分标准第一题 (评判分: 共11分)(1) (3分)3NAlCH 第一步反应: [Al (CH ) ] + 2 NH 2332[NH Al(CH )322]+2CH 4]223 Al(CH )NH [第二步反应: 3170C3]+6 CH 42[(2) (3分) 环铝氮烷的衍生物D 的结构式如下:CH 3Al NN AlAl N3CH 3H C(3) (5分)设: 混合物中2,6-二异丙基苯胺和化合物C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X 1和X 2;C j 、H j 、N j 、Al j 分别表示化合物j 中含C 、H 、N 、Al 的原子数;M j 表示化合物j 的分子量;则:编号 j 化合物分子式 C j H j N j Al j 相对分子质量M j1 2,6-二异丙基苯胺C 12H 17NH 21219 1 0 177.32 2 CC 28H 48N 2Al 2 284822466.74根据题意可列出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12+28=0.7371177.32466.7412.011+2=0.0634177.32466.7414.01 X X X X 1212....解上述联立方程组可求得: X 1= 0.175 , X 2= 0.825答:混合物中2,6-二异丙基苯胺、化合物C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75、0.825。

评分标准:全题评判分: 共11分.(1) 评判分: 共3分,其中第一步反应为1分, 第二步反应为2分, 没用结构简式表示的不给分, 未配平、但方程中各化合物结构简式写对的, 第一步扣0.5分, 第二步扣1分;(2) 评判分: 3分(3) 评判分: 共5分, 写对求解联立方程组得3分, 方程结果X1、X2各占1分,全对得2分, 错一个扣1分;用百分数表示者, 只要正确不扣分, 结果数字有效位数不正确者, 每个结果扣0.25分。

第二题(评判分: 共18分)1. (评判分: 6分)第一步反应为CaC2O4·H2O脱水反应, N2和O2对反应无影响, 所以热重曲线相同(2分);第二步反应为CaC2O4的分解,由于CO在O2中氧化放热,使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速率,所以在较低的炉温下CaC2O4即开始分解(2分);第三步反应为CaCO3 的分解,N2和O2对反应无影响,但由于第二步反应分解速率不同,使所生成的CaCO3有所不同,所以曲线有差异(2分)。

化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化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化学竞赛试题2015.4一、物理化学部分单选题:1. 为测定物质在600~100℃间的高温热容, 首先要精确测量物系的温度。

此时测温元件宜选用:( D ) (2分)(A) 贝克曼温度计(B) 精密水银温度计(C) 铂-铑热电偶(D) 热敏电阻2. 电导率仪在用来测量电导率之前, 必须进行:( D) (2分)(A) 零点校正(B) 满刻度校正(C) 定电导池常数(D) 以上三种都需要3. 实验室常用的气体钢瓶颜色分别是:( B) (2分)(A) N2瓶蓝色, H2瓶黑色, O2瓶绿色(B) N2瓶黑色, H2瓶绿色, O2瓶蓝色(C) N2瓶绿色, H2瓶黑色, O2瓶蓝色(D) N2瓶黑色, H2瓶蓝色, O2瓶绿色4.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中, 对实验实际操作的如下规定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D ) (2分)(A) 毛细管壁必须严格清洗保证干净(B) 毛细管口必须平整(C) 毛细管应垂直放置并刚好与液面相切(D) 毛细管垂直插入液体内部, 每次浸入深度尽量保持不变5. 实验室内因用电不符合规定引起导线及电器着火,此时应迅速:(D )(2分)(A) 首先切断电源,并用任意一种灭火器灭火(B) 切断电源后,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切断电源后,用水灭火(D) 切断电源后,用CO2灭火器灭火6. 用热电偶温度计测温时,热电偶的冷端要求放置在:(C )(2分)(A) 0℃(B) 一般室温范围(C) 只要温度恒定的任一方便的温度即可(D) 任意温度都可7. 设大气压力计制造时,在汞柱的上方尚残存少量空气, 则该大气压力计的读数:(B ) (2分)(A) 偏高(B) 偏低(C) 无偏差(D) 晴天偏高,雨天偏低8. 饱和标准电池在20℃时电动势为:( A) (1分)(A) 1.01845 V (B) 1.01800 V(C) 1.01832 V (D) 1.01865 V二、分析化学部分(15分)(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5分)1. 测定FeCl3中Cl 含量时,选用(C )指示剂指示终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竞赛题
1.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中,如果毛细管末端插入到溶液内部,则使测定的最大压差( A )
(A)偏大(B)偏小(C)没有影响
2. 在恒温槽中,水银接点温度计的作用是( B )。

(A)测温(B)控温(C)既测温又控温
3. 用对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若发现检流计始终偏向一边,则可能的原因是( B )。

(A)被测电池温度不均匀(B)被测电池的两极接反了
(C)标准电池电动势不够精确(D)检流计灵敏度差
4.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体系的电导随时间如何变化( B )
(A)降低(B)增加(C)不确定
5.二组分液固平衡相图测定的实验中,低共熔体系“步冷曲线”上的“平台”的相数是()。

(A)1 (B)2 (C)3
6. 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实验中,当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和缔合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A偏高;偏高。

B偏低;偏低
C 偏高;偏低
D 偏低;偏高
7. 用差热分析仪测定固体样品的相变温度,选用哪种物质做基准物较合适:( )
(A) 无水氯化钙
(B) 三氧化二铝
(C) 苯甲酸
(D) 水杨酸
8. 氧气钢瓶的瓶身和标字的颜色分别是()
(A)天蓝和黑(B) 天蓝和红(C)深绿和红
9. 在测定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实验中, 我们是通过测定不同外压下纯水的沸点来进行的, 这种测定饱和蒸气压的方法是属于:( )
(A) 静态法
(B) 动态法
(C) 饱和气流法
10. 在Fe(OH)3溶胶的电泳实验中, 界面向负极移动, 这说明:( )
(A) 胶粒带正电荷(B) 胶核带正电荷(C) 胶团带正电荷
11.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测定实验对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方法属于()
A.物理法
B.化学法
C.直接法
答案
1.A
2.B
3.B
4.A
5.C
6.D
7.B
8.A
9.B 10.A 11.A
二.描述题
1.汞定温计(恒温槽的五大部件之一,显著特征是有两根电线与电子继电器相连。


2.福廷式气压计(测定大气压力的仪器,主要结构是一根长90 cm上端封闭的玻璃管)
3.恒温槽(通过电子继电器对加热器自动调节,使被控对象处于设定的温度之下的装置)
4.热电偶(利用其温差电势测定温度的仪器)
5. 表面活性剂(少量加入就能显著降低体系表面张力的物质)
6.差热分析(研究样品与惰性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时间或温度关系的技术)
7.盐桥(基本消除液接电势的装置)
8.减压阀(将高压气体钢瓶中的气体通往使用系统时必须使用的仪器)
9.阿贝折光仪(根据临界折射现象设计的仪器)
10.希托夫法(不考虑水合现象的测量离子迁移数的经典方法)
11.补偿法或称对消法(电位差计测量可逆电池电动势依据的原理)
12.能斯特(电动势与电极反应各组分活度的关系方程的提出者)
13.电泳(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的现象)
14.贝克曼温度计(精密测量体系始态和终态温度变化差值的水银温度计)
15.旋光仪(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中使用的主要光学仪器)
三.找错
下图是根据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实验数据所做的正丁醇溶液的logp-1/T图,请找出其中的错误。

答案:1.没有图名;2.横坐标轴物理量没有单位;3.纵轴分度不应为7的倍数;4.横轴应向上移,纵轴精度适当提高;5.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成光滑直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