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电化学练习题及详解
完整版)电化学练习题带答案

完整版)电化学练习题带答案1.铁镍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其放电反应为Fe +NiO3 + 3H2O → Fe(OH)2 + 2Ni(OH)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O3,负极为Fe。
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 + 2OH- → Fe(OH)2 + 2e。
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 + 2OH- + 2e → NiO3 + 3H2O。
2.当镀锌铁发生析氢腐蚀时,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的说法是:④在标准状况下有1.12L气体放出。
3.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 + O2 → 2H2O。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 → 4OH-。
C。
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D。
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4.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
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过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 + 3O2 → 2CO2 + 4H2O。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B。
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
C。
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 + 2H2O - 12e → 2CO2↑ + 12H+。
D。
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 + 12H+ + 12e → 6H2O。
5.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 + PbO2 + 2H2SO4 →2PbSO4 + 2H2O。
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
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 + 2H2O - 2e → PbO2 + 4H+。
B。
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mol。
2015-2021高考电化学真题(原电池、电解池、燃料电池)

2016-2021高考电化学真题含解析(原电池、电解池、燃料电池)一、单选题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
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的作用B.阳极上的反应式为:+2H++2e−→+H2OC.制得2mol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1mol电子D.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1.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惰性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Cl−氧化生成Cl2的反应B.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NaClOC.阴极生成的H2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D.阳极表面形成的Mg(OH)2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2.如图所示电解装置中,通电后石墨电极Ⅱ上有O2生成,Fe2O3逐渐溶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是电源的负极B.通电一段时间后,向石墨电极Ⅱ附近滴加石蕊溶液,出现红色C.随着电解的进行,CuCl2溶液浓度变大D.当0.01molFe2O3完全溶解时,至少产生气体336mL(折合成标准状况下)3.某全固态薄膜理离子电池截面结构如图所示,电极A为非晶硅薄膜,充电时Li+得电子成为Li嵌入该薄膜材料中;电极B为LiCoO2薄膜;集流体起导电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B.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mol电子时,LiPON薄膜电解质损失C.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反应可表示为Li1−x CoO2+xLi++xe−=LiCoO2D.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 x Si+Li1−x CoO2Si+LiCoO24.镍镉电池是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L为小灯泡,K1、K2为开关,a、b为直流电源的两极)。
高考化学专项练复习《电化学》含答案

高考化学专项练复习《电化学》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 -3e -=Fe 3+C .脱氧过程中碳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 2O+O 2+4e -=4OH -D .含有1.12g 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0.015mol【答案】D【解析】A .脱氧过程是放热反应,可吸收氧气,延长糕点保质期,A 不正确;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Fe -2e -=Fe 2+,B 不正确;C .脱氧过程中碳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2H 2O+O 2+4e -=4OH -,C 不正确;D .含有1.12g 铁粉的脱氧剂,铁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其最终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电子转移总量为0.06mol ,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0.015mol ,D 正确。
故选D 。
2.“自煮火锅”发热包的成分为碳酸钠、硅藻土、铁粉、铝粉、活性炭、焦炭粉、NaCl 、生石灰,向发热包中加入冷水,可用来蒸煮食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作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 .负极反应为--22Al-3e +4OH =AlO +2H O -C .Na +由活性炭区向铝粉表面区迁移D .硅藻土结构疏松,使各物质分散并均匀混合,充分接触【答案】C【解析】发热包发热过程中有微小原电池形成,如铝粉和活性炭在水溶液中,活性炭作正极,O 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铝粉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2Al-3e +4OH =AlO +2H O -。
A .根据分析,活性炭作正极,O 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 正确;B .若铝粉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2Al-3e +4OH =AlO +2H O -,B 正确;C .活性炭作正极,铝粉作负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Na +向活性炭区迁移,C 错误;D .硅藻土结构疏松,可以使各物质分散并均匀混合,充分接触,D正确;答案选C。
高考电化学试题精选(附答案)

17.(08年广东理基·20)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29.(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0.64 gB.1.28 gC.2.56 gD.5.12 g
3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10)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镶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21.(08年广东化学·16)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FePO4+Li 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 Pb(s)+ SO42—(aq)
23.(08年上海化学·12)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中化学选择《电化学基础》各地高考习题含答案解析

《电化学基础》各地高考习题汇总1.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答案D解析A项,由于活动性:Fe>石墨,所以铁、石墨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Fe2+进入溶液,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在正极石墨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比没有形成原电池时的速率快,正确;B项,d为石墨,由于是中性电解质,所以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石墨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正确;C项,若d为锌块,则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Zn为原电池的负极,Fe为正极,首先被腐蚀的是Zn,铁得到保护,铁片不易被腐蚀,正确;D项,d为锌块,由于电解质为中性环境,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铁片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错误。
2.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 .该装置工作时,H +从b 极区向a 极区迁移C .每生成1 mol O 2,有44 g CO 2被还原D .a 电极的反应为3CO 2+18H +-18e -===C 3H 8O +5H 2O答案 B解析 A 项,该装置是电解池,在电解和光的作用下H 2O 在光催化剂的表面转化为O 2和H +,故该装置是将电能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B 项,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该装置工作时,H +从阳极b 极区向阴极a 极区迁移,正确;C 项,该电解池的总反应式为6CO 2+8H 2O=====电解2C 3H 8O +9O 2,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 mol O 2,有23 mol CO 2被还原,其质量为883g ,错误;D 项,a 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CO 2+18H ++18e -===C 3H 8O +5H 2O ,错误。
历年高考关于电化学的考题

历年高考关于电化学的考题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2.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3、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4.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a 稀Na2SO4溶液↑c负极区正极区b ↑浓Na2SO4溶液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电化学高考真题

1.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
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 1-x CoO 2+Li x C 6=LiCoO 2+ C 6(x<1)。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放电时,Li +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C 6-xe -= xLi ++ C 6C .充电时,若转移1 mol e -,石墨C 6电极将增重7x gD .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 2-xe -=Li 1-x CoO 2+Li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放电时,阳离子在电解质中向正极移动,故正确;B 、放电时,负极失去电子,故正确;C 、充电时,若转移1 mol 电子,则石墨电极上溶解1/x mol C 6,电极质量减少,故错误;D 、充电时阳极失去电子,为原电池的正极的逆反应,故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化学电源。
【名师点睛】电化学问题分析思路:首先要根据题给信息和装置确定考查的是原电池和电解池,然后根据反应类型、电子和电流方向、电解质中的离子流向、电极材料和实验现象等确定装置的两极,结合电极材料和离子种类、放电顺序确定放电的微粒,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确定电极反应式,进一步确定总反应进行作答。
涉及电化学计算要紧抓电子守恒,涉及酸碱性分析要根据电极反应分析电极周围的pH 变化,根据总反应分析整个过程中的pH 变化。
2.已知: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Li 1-x CoO 2C+LiCoO 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 2S 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 +向负极迁移B .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 .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 .右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 、电池放电时,电解质内部Li +向正极移动,错误;B 、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得电子反应,为还原反应,正确;C 、两种电池的变价不同,所以比能量不相同,错误;D 、充电时正接正,负接负,所以Li 电极连接C 电极,错误。
高考化学电化学原理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电化学原理专项练习题附答案高考化学电化学原理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12上海高考)右图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不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B.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C.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D.该装置可看作是铜-锌原电池,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2.(2012北京高考)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
如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2H++2e-====HCOOH3.(2012大纲版全国卷)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4.(2013三明质检)如图所示,将两烧杯用导线如图相连,Pt、Cu、Zn、C分别为四个电极,当闭合开关后,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C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B.Cu电极附近OH-浓度增大C.Na+移向Pt电极D.Pt电极上有O2生成5.(2013莆田一模)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产物丙为硫酸溶液C.离子交换膜d为阴离子交换膜D.a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6.(2013海南高考)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2C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电化学部分练习题及详解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内可以是含琼胶的KCl 饱和溶液C.因为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做负极、铜做正极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解析A项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B项中会发生反应:KCl+AgNO3===AgCl↓+KNO3,生成的AgCl会使盐桥的导电性减弱,所以不能使用KCl,可换成KNO3。
C项中由于铁遇到浓硝酸会发生钝化,而铜可与之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失电子被氧化,做原电池的负极,所以选项C 错误。
D正确。
答案 D2.下列各装置中,在铜电极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
解析装置A和C中无外接电源,且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原电池装置,铜作正极,放出H2。
装置B是电解池装置,铜作阳极,失去电子逐渐溶解,无气体生成。
装置D也是电解池装置,铜作阴极,阴极H+得到电子生成H2。
答案 B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CoO2+Li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C6充电放电锂离子电池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LiC6-e-===Li++C6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oO2+Li++e-===LiCoO2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解析A项,充电时,发生电解池反应,电池负极即为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Li++C6+e-===LiC6;B项,放电时,发生原电池反应,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项中,含活泼氢的有机物作电解质易得电子;D项中,锂相对原子质量小、密度最小,所以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高,故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 B4.(2010·安徽理综,11)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解析在原电池中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A错;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应为:O2+4H++4e-===2H2O,B错;C选项中未说明标准状况下是1.12 L;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只有D正确。
答案 D5.(2010·全国Ⅰ,10)下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 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 2/S ――→hνTiO 2/S *(激发态)TiO 2/S *―→TiO 2/S ++e -I -3+2e -―→3I -2TiO 2/S ++3I -―→2TiO 2/S +I -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I -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B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 -和I -3的浓度不会减少D .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解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意在考查化学基本原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根据电池反应,TiO 2电极流出电子,镀铂导电玻璃电极流入电子,故镀铂导电玻璃作正极,I -3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I -3+2e -===3I -,A 项错误,D 项正确;电池工作时,有机光敏染料吸收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电能,B 项正确;根据电池反应,电池工作时,在负极消耗的I -和正极生成的I -物质的量相等,而在正极消耗的I -3和在负极生成的I -3物质的量也相等,故两者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浓度不变,C 项正确。
答案 A6.(2011·福建理综)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 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 .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 .放电时OH -向正极移动D .总反应为:2Li +2H 2O===2LiOH +H 2↑解析根据题给信息知锂水电池的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D正确;在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因此H2O做氧化剂,同时又起到溶剂的作用,A正确;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H2O+2e-===2OH-+H2↑,B正确;正极周围聚集大量OH-,因此溶液中的阳离子Li+向正极移动,负极周围聚集大量Li+,因此溶液中的阴离子OH-向负极移动,C错误。
答案 C7.(2010·浙江理综)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FeS+2e-===Li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1价B.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D.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2S+Fe-2e-===2Li++FeS解析由Li-Al/FeS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Li作负极,Al作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故A、C两项错误;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B 项正确;充电时,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项错误。
答案 B8.(2011·北京)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C.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D.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解析A项两个装置都是原电池,负极都是活泼金属,根据原电池原理可知,原电池对正极起到了保护作用,故A正确;B项I中的负极反应为Zn-2e-===Zn2+,故B错误;C项Ⅱ中的正极反应为2H++2e-===H2↑,故C错误;D项Ⅰ中不能生成蓝色沉淀。
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8分)9.(5分)(福建高考理综,11改编)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试回答:(1)乙池中若换为Fe电极和FeCl2溶液,则原电池是怎样工作的?(2)电流计读数为零后,若在乙中溶入KI固体,则原电池反应能继续发生吗?若向甲中加入固体Fe呢?解析反应开始后,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I--2e-===I2,为氧化反应,A说法正确;甲中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Fe3++2e-===2Fe2+,Fe3+被还原,B正确;电流计读数为零时,电极上得到和失去的电子数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电流计读数为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I2被还原,乙中的石墨电极为正极,D错误。
答案D(1)原电池反应变为2Fe3++Fe===3Fe2+,乙中Fe作负极,甲中石墨作正极,电极反应分别为Fe-2e-===Fe2+、2Fe3++2e-===2Fe2+。
(2)乙中加入I-后,导致平衡正向移动,原电池按原方向继续进行;若向甲中加入固体Fe,会消耗Fe3+,同时增大c(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乙中石墨电极作正极,电极反应为I2+2e-===2I-。
10.(9分)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 g 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 g 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 2SO 4质量分数为10.47%,乙中c 电极质量增加。
据此回答问题:①电源的N 端为________极;②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③列式计算电极b 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电极c 的质量变化是________g ;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解析 (1)①乙中c 电极质量增加,则c 处发生的反应为:Cu 2++2e -===Cu ,即c 处为阴极,由此可推出b 为阳极,a 为阴极,M 为负极,N 为正极。
丙中为K 2SO 4溶液,相当于电解水,设电解的水的质量为x g 。
由电解前后溶质质量相等,有:100×10%=(100-x )×10.47%,得x =4.5 g ,故为0.25 mol 。
由反应式2H 2+O 2===2H 2O 可知,生成2 mol H 2O ,转移4 mol 电子,所以整个反应中转移0.5 mol 电子,而整个电路是串联的,故每个烧杯中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
②甲中为NaOH ,相当于电解H 2O ,阳极b 处为阴离子OH -放电,即4OH --4e -===2H 2O +O 2↑。
③转移0.5 mol 电子,则生成O 2为0.54=0.125 mol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25×22.4=2.8 L 。
④Cu 2++2e -===Cu ,转移0.5 mol 电子,则生成的m (Cu)=0.52×64=16 g 。
⑤甲中相当于电解水,故NaOH 的浓度增大,pH 变大。
乙中阴极为Cu 2+放电,阳极为OH -放电,所以H +增多,故pH 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