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电化学练习题及详解.docx
完整版)电化学练习题带答案

完整版)电化学练习题带答案1.铁镍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其放电反应为Fe +NiO3 + 3H2O → Fe(OH)2 + 2Ni(OH)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O3,负极为Fe。
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 + 2OH- → Fe(OH)2 + 2e。
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 + 2OH- + 2e → NiO3 + 3H2O。
2.当镀锌铁发生析氢腐蚀时,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
正确的说法是:④在标准状况下有1.12L气体放出。
3.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 + O2 → 2H2O。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 → 4OH-。
C。
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D。
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4.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
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过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 + 3O2 → 2CO2 + 4H2O。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B。
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
C。
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 + 2H2O - 12e → 2CO2↑ + 12H+。
D。
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 + 12H+ + 12e → 6H2O。
5.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 + PbO2 + 2H2SO4 →2PbSO4 + 2H2O。
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
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 + 2H2O - 2e → PbO2 + 4H+。
B。
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mol。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化学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以下哪种现象?A. 氧化还原反应B. 光合作用C. 热力学第一定律D. 电磁感应答案:A2.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是多少?A. -0.059 VB. +0.059 VC. 0 VD. 0.059 V答案:C3. 以下哪种物质在电化学中常用作电解质?A. 纯水B. 纯乙醇C. 氯化钠溶液D. 纯氢气答案:C4. 电化学腐蚀中,阳极发生的反应是?A. 还原反应B. 氧化反应C. 无明显变化D. 光合作用答案:B5. 电化学中,法拉第定律描述的是?A.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B. 电流与时间之间的关系C. 电流与电极材料之间的关系D. 电流与电荷量之间的关系答案:D6. 电化学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通常是?A. 还原反应B. 氧化反应C. 无明显变化D. 光合作用答案:A7. 电池的电动势是由什么决定的?A. 电池的体积B. 电池的质量C. 电池的组成材料D. 电池的形状答案:C8. 以下哪种电解质溶液不导电?A. 硫酸溶液B. 氯化钠溶液C. 蒸馏水D. 醋酸溶液答案:C9. 电化学中,电解质溶液的pH值通常如何影响电极电势?A. pH值越高,电极电势越高B. pH值越高,电极电势越低C. pH值对电极电势无影响D. pH值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不明确答案:B10. 电化学腐蚀中,阴极发生的反应是?A. 还原反应B. 氧化反应C. 无明显变化D. 光合作用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电化学中,______是电子的来源,而______是电子的接受者。
答案:阳极;阴极2.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措施之一是采用______。
答案:牺牲阳极3. 电化学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______反应和______反应的组合。
答案:氧化;还原4. 在电化学中,______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答案:电动势5. 电化学腐蚀的类型包括______腐蚀和______腐蚀。
高考电化学试题精选(附答案)

高考热点分类专题(电化学)1.( 09 年安徽理综· 12) Cu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 2Cu+H 2O==Cu 2O+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 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 2O 生成。
2.( 09 年北京理综·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 2e 一=C12↑3.( 09 年福建理综· 11)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2Fe3++ 2I-2Fe2++ 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4.( 09 年广东化学· 1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 溶液或 NaOH 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 NaCl 溶液或 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 4OH-O2+ 2H 2O+ 4eB.以 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 + 3OH-- 3e= Al(OH) 3↓C.以 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 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5.( 09 年广东理基· 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 2O=2Fe(OH) 2;②4Fe(OH) 2+O 2+2H 2O=4Fe(OH) 3;③ 2Fe(OH) 3=Fe2O3+3H 2O。
2015-2021高考电化学真题(原电池、电解池、燃料电池)

2016-2021高考电化学真题含解析(原电池、电解池、燃料电池)一、单选题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
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的作用B.阳极上的反应式为:+2H++2e−→+H2OC.制得2mol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1mol电子D.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1.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惰性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Cl−氧化生成Cl2的反应B.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NaClOC.阴极生成的H2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D.阳极表面形成的Mg(OH)2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2.如图所示电解装置中,通电后石墨电极Ⅱ上有O2生成,Fe2O3逐渐溶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是电源的负极B.通电一段时间后,向石墨电极Ⅱ附近滴加石蕊溶液,出现红色C.随着电解的进行,CuCl2溶液浓度变大D.当0.01molFe2O3完全溶解时,至少产生气体336mL(折合成标准状况下)3.某全固态薄膜理离子电池截面结构如图所示,电极A为非晶硅薄膜,充电时Li+得电子成为Li嵌入该薄膜材料中;电极B为LiCoO2薄膜;集流体起导电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充电时,集流体A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B.放电时,外电路通过amol电子时,LiPON薄膜电解质损失C.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反应可表示为Li1−x CoO2+xLi++xe−=LiCoO2D.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 x Si+Li1−x CoO2Si+LiCoO24.镍镉电池是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L为小灯泡,K1、K2为开关,a、b为直流电源的两极)。
高中化学 《电化学》特别练习(含答案)

高中化学《电化学》特别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①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②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③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④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加快A.只有②④ B.只有④ 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2、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 3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2e -= Cl2↑B.氢氧燃料电池(碱性电解质)的正极反应式:O2 + 2H2O + 4e-= 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 2e-= Cu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3e -= Fe3+4、CO无色无味有毒,世界各国每年均有不少人因CO中毒而失去生命。
一种CO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O2—―2e-=CO2B.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C.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D.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CO的含量越高5、从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选择合适的材料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②正极反应为:Ag++e=Ag;③盐桥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大,而且没有铅污染。
高中电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中电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电化学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A. 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能B. 利用电能产生化学反应C. 通过电子的移动产生电流D. 通过离子的移动产生电流答案:A2. 在电化学中,什么是电解池?A. 一种产生电能的装置B. 一种消耗电能的装置C. 一种储存电能的装置D. 一种转换电能的装置答案:B3. 电化学腐蚀中,哪种金属更容易被腐蚀?A. 铁B. 铜C. 金D. 银答案:A二、填空题1. 原电池中,______是电子的来源。
答案:负极2. 电解池中,______是电子的接受者。
答案:阳极3. 电化学腐蚀中,______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
答案:氧气和水三、简答题1. 简述法拉第定律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答案:法拉第定律描述了电流通过电解质时,物质的电解量与通过的电荷量成正比。
在电化学中,这个定律用于计算电解过程中物质的转移量,从而可以计算出电解产物的量。
2. 解释什么是电化学系列,并举例说明。
答案:电化学系列是一个列表,列出了金属按照其标准电极电位的顺序。
电位越负的金属,其还原能力越强,更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例如,锌的电位比铜的电位更负,因此在锌-铜原电池中,锌作为负极被氧化,而铜作为正极被还原。
四、计算题1. 假设一个原电池中,锌电极失去1 mol电子,计算锌电极的质量变化。
答案:锌的摩尔质量是65.38 g/mol。
根据法拉第定律,1 mol电子对应1 Faraday的电荷。
锌的氧化反应是Zn → Zn^2+ + 2e^-,因此1 mol锌失去2 mol电子。
所以,锌电极失去1 mol电子时,锌的质量变化是 65.38 g / 2 = 32.69 g。
结束语:本试题涵盖了高中电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化学腐蚀、电化学系列以及法拉第定律的应用。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近五年电化学高考真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高考电化学专项训练题1.(2019新课标I )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 2+/MV +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 .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2MV 2+2H ++2MV +C .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2.(2019新课标III )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 (3D −Zn )可以高效沉积ZnO 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 −Zn —NiOOH 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
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 2O(l)−−−→←−−−放电充电ZnO(s)+2Ni(OH)2(s)。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 分散度高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 −(aq)−e −NiOOH(s)+H 2O(l)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 −(aq)−2e −ZnO(s)+H 2O(l)D .放电过程中OH −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3.(2019江苏)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 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 −3e −Fe 3+B .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C .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D .以水代替NaCl 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 4.(2019天津)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
A .放电时,a 电极反应为2I Br 2e 2I Br ----++B .放电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C .充电时,b 电极每增重0.65g ,溶液中有0.02mol I -被氧化 D .充电时,a 电极接外电源负极5.(2019海南)微型银-锌电池可用作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是2Ag /Ag O 和Zn ,电解质为KOH 溶液,电池总反应为222Ag O Zn H O 2Ag Zn(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过程中,KOH 溶液浓度降低B.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液中-OH 向负极迁移C. 负极发生反应2Zn 2OH 2e Zn(OH)--+-=D. 正极发生反应22Ag O 2H 2e Ag H O -+++=+6.(2018年新课标I )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 2+H 2S 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 2和H 2S 的高效去除。
高考化学专项练复习《电化学》含答案

高考化学专项练复习《电化学》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 -3e -=Fe 3+C .脱氧过程中碳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 2O+O 2+4e -=4OH -D .含有1.12g 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0.015mol【答案】D【解析】A .脱氧过程是放热反应,可吸收氧气,延长糕点保质期,A 不正确;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Fe -2e -=Fe 2+,B 不正确;C .脱氧过程中碳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2H 2O+O 2+4e -=4OH -,C 不正确;D .含有1.12g 铁粉的脱氧剂,铁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其最终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电子转移总量为0.06mol ,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0.015mol ,D 正确。
故选D 。
2.“自煮火锅”发热包的成分为碳酸钠、硅藻土、铁粉、铝粉、活性炭、焦炭粉、NaCl 、生石灰,向发热包中加入冷水,可用来蒸煮食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作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 .负极反应为--22Al-3e +4OH =AlO +2H O -C .Na +由活性炭区向铝粉表面区迁移D .硅藻土结构疏松,使各物质分散并均匀混合,充分接触【答案】C【解析】发热包发热过程中有微小原电池形成,如铝粉和活性炭在水溶液中,活性炭作正极,O 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铝粉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2Al-3e +4OH =AlO +2H O -。
A .根据分析,活性炭作正极,O 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 正确;B .若铝粉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2Al-3e +4OH =AlO +2H O -,B 正确;C .活性炭作正极,铝粉作负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Na +向活性炭区迁移,C 错误;D .硅藻土结构疏松,可以使各物质分散并均匀混合,充分接触,D正确;答案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电化学部分练习题及详解一、选择题 (共 8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1.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CaO+ H2O===Ca(OH) 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 2AgNO 3===Cu(NO 3)2+2Ag ,装置中的盐桥内可以是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C.因为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做负极、铜做正极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解析A项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B 项中会发生反应:KCl +AgNO 3===AgCl ↓+ KNO 3,生成的 AgCl 会使盐桥的导电性减弱,所以不能使用KCl ,可换成KNO 3。
C 项中由于铁遇到浓硝酸会发生钝化,而铜可与之发生反应: Cu +4HNO 3(浓 )===Cu(NO 3)2+2NO 2↑+ 2H2O,Cu 失电子被氧化,做原电池的负极,所以选项C 错误。
D 正确。
答案D2.下列各装置中,在铜电极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
解析装置 A 和 C 中无外接电源,且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原电池装置,铜作正极,放出 H2D 也是。
装置 B 是电解池装置,铜作阳极,失去电子逐渐溶解,无气体生成。
装置电解池装置,铜作阴极,阴极H +得到电子生成H2。
答案B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LiCoO 2),充电时 LiCoO 2中 Li 被氧化, Li充电以 LiC 6表示,电池反应为 LiCoO 2+C6放电CoO2+ LiC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锂离子电池A .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6 LiC 6- e ===Li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oO2+ Li ++ e- ===LiCoO 2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解析 A 项,充电时,发生电解池反应,电池负极即为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Li ++6-6; B 项,放电时,发生原电池反应,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 项中,含活C + e===LiC泼氢的有机物作电解质易得电子; D 项中,锂相对原子质量小、密度最小,所以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高,故正确选项为 B 项。
答案 B4.(2010 安·徽理综, 11)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其基本结构见H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 2+ O2===2H 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 b 极流向 a 极B. 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 2H2O+ 4e ===4OHC.每转移 0.1 mol 电子,消耗 1.12 L 的 H2D. H+由 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 b 极解析在原电池中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 A 错;b 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应为:O2+ 4H++4e- ===2H2O, B 错; C 选项中未说明标准状况下是 1.12 L ;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只有 D 正确。
答案 D5. (2010 ·国全Ⅰ,10)下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 (S)涂覆在 TiO 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hνTiO 2/S――→ TiO 2/S* (激发态 )+-TiO 2/S*―→ TiO 2/S + e-+ 2e -―→ 3I-I 3++ 3I -―→ 2TiO-2TiO 2/S2/S+I 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I -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 I -3的浓度不会减少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意在考查化学基本原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根据电池反应, TiO 2电极流出电子,镀铂导电玻璃电极流入电子,故镀铂导电玻璃作正极,-I3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 项错误, D 项正确;电池工作时,有机光I3+ 2e ===3I敏染料吸收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B 项正确;根据电池反应,电池工作时,在负极消耗的 I -和正极生成的I-物质的量相等,而在正极消耗的-和在负极生成的-物质的量也相等,I3I3故两者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浓度不变, C 项正确。
答案A6. (2011 福·建理综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 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 OH -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为: 2Li + 2H2 O===2LiOH + H2↑解析根据题给信息知锂水电池的总反应为:2Li + 2H 2O===2LiOH + H2↑, D 正确;在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因此H2A 正确;放电时O 做氧化剂,同时又起到溶剂的作用,正极反应为: 2H 2--+H2正确;正极周围聚集大量OH -,因此溶液中O+ 2e ===2OH↑,B的阳离子 Li +向正极移动,负极周围聚集大量Li +,因此溶液中的阴离子OH-向负极移动,C 错误。
答案 C7.(2010 ·江理综浙)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Li ++ FeS+ 2e- ===Li 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Li-Al 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 的化合价为+ 1 价B.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 + FeS===Li2S+ Fe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 - 3e ===Al3D.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FeS Li 2S+Fe- 2e ===2Li解析由 Li-Al/FeS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Li 作负极, Al 作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 - e-===Li +,故 A、 C 两项错误;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 + FeS===Li 2S+ Fe, B 项正确;充电时,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 D 项错误。
答案 B8. (2011 ·京北 )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 2e ===Fe2C.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 + 2H O+4e ===4OH22D.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Fe(CN) ] 溶液,均有蓝色沉淀36解析 A 项两个装置都是原电池,负极都是活泼金属,根据原电池原理可知,原电池对正极起到了保护作用,故 A 正确; B 项 I 中的负极反应为Zn- 2e-===Zn2+,故 B 错误; C 项Ⅱ中的正极反应为 2H++2e-2↑,故 C 错误; D 项Ⅰ中不能生成蓝色沉淀。
===H答案 A二、非选择题 (共 4 小题, 28 分 )2Fe2++ I 2设计成9.(5 分 )( 福建高考理综, 11 改编 )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 2Fe3++ 2I-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 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试回答:(1)乙池中若换为 Fe 电极和 FeCl2溶液,则原电池是怎样工作的?(2)电流计读数为零后,若在乙中溶入 KI 固体,则原电池反应能继续发生吗?若向甲中加入固体 Fe 呢?解析反应开始后,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I--2e- ===I2,为氧化反应, A 说法正确;甲中石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Fe3++ 2e-===2Fe2+, Fe3+被还原, B 正确;电流计读数为零时,电极上得到和失去的电子数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正确;电流计读数为零 (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后,在甲中溶入 FeCl 2固体,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I 2被还原,乙中的石墨电极为正极, D 错误。
答案 D(1)原电池反应变为2Fe3++Fe===3Fe2+,乙中 Fe 作负极,甲中石墨作正极,电极反应分别为 Fe- 2e-===Fe2+、 2Fe3++ 2e- ===2Fe2+。
(2) 乙中加入 I-后,导致平衡正向移动,原电池按原方向继续进行;若向甲中加入固体Fe,会消耗 Fe3+,同时增大 c(Fe2+ ),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乙中石墨电极作正极,电极反应为--I 2+ 2e ===2I。
10. (9 分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 g 5.00% 的 NaOH 溶液、足量的 CuSO4溶液和 100 g 10.00% 的 K 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 2SO4质量分数为10.47% ,乙中 c 电极质量增加。
据此回答问题:①电源的 N 端为 ________极;②电极 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列式计算电极 b 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电极 c 的质量变化是 ________g;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甲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解析(1)①乙中 c 电极质量增加,则 c 处发生的反应为: Cu2++ 2e-===Cu,即 c 处为阴极,由此可推出 b 为阳极, a 为阴极, M 为负极, N 为正极。
丙中为 K 2 4SO 溶液,相当于电解水,设电解的水的质量为x g 。
由电解前后溶质质量相等,有:100× 10% = (100- x) × 10.47%,得 x= 4.5 g ,故为 0.25 mol 。
由反应式 2H 2222+ O===2H O 可知,生成 2 mol H O,转移 4 mol 电子,所以整个反应中转移0.5 mol 电子,而整个电路是串联的,故每个烧杯中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