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五年级语文上册 3.9 推敲教案3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教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教案

9、推敲课时:两课时教材分析:《推敲》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文中“苦吟诗人”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朋友。

可是他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深山中,朋友却不在家。

他留下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

其中有这样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他读来品去,总觉得“推”用得不够确切。

不知道其中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就坐在毛驴上想啊想。

不想冲撞了京城大官文学家韩愈的官轿。

韩愈问其原因,贾岛如实相告。

韩愈就指点他用“敲”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

贾岛听了心服口服。

从中可见推敲锤炼语言之“韵味”及重要。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

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

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

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卡片出示:唐朝贾岛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三篇

篇一[教学要求]12 、学会 14 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 4 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会用“即使......也 ............ “造句。

4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5 [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2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4教学过程: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三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复述故事。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诗名,留意读准“僧”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特别仔细,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1 、出示:鸟宿池边树,僧(seng )敲月下门。

(2)说说诗句的意思。

2(1) 出示:唐(tang )朝贾(jia )岛(2) 指名认读。

3 、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的诗人。

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观人”。

(1)认读词语:和尚(shang )(“尚”翘舌音,读轻声)斟(zhen )酌(zhuo )理解“斟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事哩!4 、提醒课题。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11 推敲)二、听读课文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稳妥:恰当,非常适宜。

仪仗队:在古代,指帝王、官员等外出时的护卫队。

12幽居皎洁吟哦稳妥冲撞宽恕莽撞仪仗队迟疑不决分散四、检查自读效果1(1) 认读生字词。

皎洁骑着稳妥避让韩愈分散宽恕门闩莽撞(2) 指导理解词语。

皎洁:形容月光光明而雪白。

分散:(很多人)紧紧围着。

宽恕:宽恕饶恕。

莽撞:鲁莽冒失。

幽居:隐藏的或偏僻的住处。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优秀教学案例
2.运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比较阅读、创意写作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4.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广泛阅读,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贾岛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推敲过程中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10.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好,学会用心去感受、去品味、去创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及时给予反馈。
4.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2.总结《推敲》一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推敲”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3.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文学鉴赏和创作中的重要性。
2.能够分析并欣赏贾岛的诗作,体会其诗歌中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合理的讨论与交流。
4.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好,学会用心去感受、去品味、去创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1.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推敲》一文,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贾岛在诗歌创作中的“推敲”过程,讲解“推敲”的意义和方法。
3.结合贾岛的诗作,欣赏其诗歌中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好,学会用心去感受、去品味、去创作。

《推敲》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推敲》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推敲》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推敲》五年级上册苏教版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二、细读第2-7自然段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二:()三:()2、回答题(1)(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

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

(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感受到了什么?(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

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1)指名回答。

犹豫什么?(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5)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

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着名的大诗人。

(3)出示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

故事进入了高潮。

(5)演一演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贾岛说什么?怎么说?演后评议。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三篇 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三篇 精品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三篇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夜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

这情景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

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两幅图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1、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名,注意读准僧2说说诗句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1出示唐朝贾岛2指名认读。

3、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人。

1认读词语和尚尚翘舌音,读轻声斟酌理解斟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哩!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11推敲二、听读课文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里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居皎洁吟哦妥帖冲撞宽恕莽撞仪仗队犹豫不决簇拥四、检查自读效果1、检查字音,了解词义。

1认读生字词。

皎洁骑着妥帖避让韩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2指导理解词语。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

苏教版五年级上《推敲》语文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推敲》语文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推敲》语文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推敲》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示了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访问朋友,月夜敲门惊醒了小鸟。

另一幅是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诗,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

充沛利用好这些图,可以形象地展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重点: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难点: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对策:听、读、说。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

师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卡片出示:唐朝贾岛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5、简介贾岛:(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出示并理解:字字斟酌,句句推敲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和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尚恰当差人李凝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教育资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语文教案

【教育资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语文教案

【教育资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法学法朗读感悟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

师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5、简介贾岛(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二、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检查自读效果。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安排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填空:()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1、观察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4、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贾岛和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5、理解重点句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指导读好这句话。

6、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1)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技巧;2.学习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自己写出一首有感情的诗歌。

二、教学内容1.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过程和技巧;2.分析现成的诗歌,学习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写出一首诗歌。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准备需要用到的教材、板书、教具、课件等。

2.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推敲》,通过展示著名诗人的诗歌和介绍他们的创作经历,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3. 梳理课文让学生分析课文《推敲》,理解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并展示其精彩之处。

4. 分析诗歌让学生分析老师给出的一首诗歌,了解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在创作诗歌时更加自如。

5. 诗歌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自行创作一首五言诗。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6.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同时对学生的诗歌进行点评和展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组织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3.体验式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实际动手写诗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诗歌创作的过程和乐趣。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继续创作一首诗歌,并可以选择在下一次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诗歌创作和分析的理解程度和创新能力。

七、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选择了《推敲》这一课文,通过讲解其中的诗歌创作过程和技巧,引导学生去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该课文既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热情,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敲
一、导入新课
1、前几天我们学过唐朝诗人贾岛的一首什么诗?谁来背诵一下?(指名背诵《寻隐者不遇》)
2、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誉为“苦吟诗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贾岛的一个故事——(齐读课题《推敲》)。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8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并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4、理清课文脉络。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贾岛早年因家贫当了和尚。

第二段(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写贾岛和韩愈一起推敲诗句。

第三段(第八自然段):讲“推敲”的引申义。

三、学习生字
四、布置作业
一、复习导入
1、读读下列词语。

即兴妥帖恰当吟哦簇拥避让
冲撞斟酌宽恕莽撞宁静衬托
家境贫寒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比比划划犹豫不决很有兴致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分段情况。

二、精读感悟
1、细读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

(用“~~~”画出来)多美多幽静的夜晚啊!你能读好这一句吗?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从“拜访、找了好久、才、把一这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这么幽静的地方,这么优美的风景,引得贾岛诗兴大发,可是朋友不在家,于是,他即兴写下一首诗,赠给友人
即兴是什么意思?(看到眼前的景色写下的,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4)练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2、细读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画。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
指名动作表演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读后讨论。

(3)出示句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哪句更好,好在哪?
(从“一边……一边……”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贾岛的专心致志来。

是呀,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可以上人物活灵活现,我们在平时就应该细心观察,作文时加上这些细腻生动地细节描写,一定可以给我们的作文锦上添花!
①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

(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不知不觉“,就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②指导朗读第2句。

(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
大街上的人们看到他这个样子,(学生读都感到十分好笑。


如果当时你也在街上,会笑他什么呢?(这个和尚疯了么?这个和尚好傻啊!)可是贾岛太专心了,完全不知道大家在笑话他啊!
(4)自由练读这一自然段,加上动作。

(5)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

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细读第4-6自然段。

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贾岛的如痴如醉?用横线画出来。

(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ppt:闯)这个字有几个意思:一、猛冲;二、离家在外谋生或经受锻炼;三、惹祸,看看在这句话中,作哪种解释?
从这个“闯”字中你读出了什么?(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没有注意并且闯了进去,可见贾岛当时是多么投入多么认真啊!)
冲撞了朝廷命官可是要重判罪的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

请同桌一个扮韩愈,一个扮贾岛,读第5、6自然段,体会当事人的心情。

指名生读,教室旁白。

学生点评,指导朗读。

(注意韩愈的语气,先是生气的、威严的,贾岛是诚恳的、谦虚的)
教师读旁白,男生扮韩愈,女生扮贾岛。

4、细读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

(2)仔细读一读韩愈的话,理解其意。

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敲”是有礼貌的行为,读起来声音响亮,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用敲字更好些,理由有三:一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三“敲”字读起来也更响亮些。


你同意吗?(同意)但是老师有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同学们,为什么“敲”字更能衬
托出月夜的宁静呢?而且“推”和“敲”都是第一声,为什么读“敲”要响亮些?(古人很讲究用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了,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敲门”就打破了这无声,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因而更显得环境幽静。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4)练习朗读、表演。

(5)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这是故事的结局。

5、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明白“推敲”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看样子,斟酌文字,还真蕴含着大学问呢!现在你还觉得贾岛可笑吗?为什么?(不可笑,贾岛是个创作态度严谨的人,他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认真,他写诗作文总是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因此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

他和韩愈之间这段“推敲”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当堂练习
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吗?为什么?
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
..(访问)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

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
..(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即时”是立即的意思。

“即兴”是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

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安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

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四、总结全文
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的收获。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五、拓展阅读
王安石“炼字”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时,王安石任宰相,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不久就被罢了官,回到江宁。

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

一天,船停泊在瓜洲。

王安石站在船头,极目远眺(tiào),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

他触景生情,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变法运动,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但朝廷内部斗争尖锐,又使他觉得前途迷惘(wǎng),不由触动了自己留恋家乡的浩荡情思。

他走进船仓,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写下了一首名为《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最好,因为春风比喻着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字不够生动、有力。

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于是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第二天一早,王安石又来到船头上,忽然看到岸边一片草地,是那么的青翠碧绿!他精神一爽,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就这样,“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千古名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课下继续搜集有关“炼字”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