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访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扬
美丽中国的实践与探索 生态文明的成功案例

美丽中国的实践与探索生态文明的成功案例在全球环境保护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不禁思考着如何在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实践与探索。
正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中国便迫切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将介绍中国在实践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案例,旨在鼓励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关注环境保护,以确保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长江经济带位于中国的核心区域,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于整个国家乃至亚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状况等。
例如,通过治理河道,修复湿地和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
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是指北方三个重要生态屏障带,即华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防护林网。
这个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植树造林来防风治沙,改善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的保持能力,预防了沙漠化的发生。
三、小浪底水电站生态环境保护小浪底水电站位于长江干流,在给予中国较大规模电力供应的同时,也面临着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小浪底地区的生态环境。
例如,在建设水电站时,采取了人工鱼道等措施,以帮助鱼类迁徙。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水生物多样性,维持当地生态的平衡。
四、雪山草甸保护与恢复中国西北地区的雪山草甸地带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独特的高寒草原景观。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一生态系统,中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包括退化草地的恢复、植被保护、放牧管理等。
这些努力帮助保护了大量的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并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五、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办好“绿色奥运”,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包括减少工业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高道路交通效率等。
打造图书馆讲座精品提升公益性服务魅力

打造图书馆讲座精品提升公益性服务魅力作者:赵日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年第01期关键词:图书馆;公益讲座;现状;发展摘要:图书馆公益性讲座拓展和延伸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于洪文化讲坛”为基点,阐述了“于洪文化讲坛”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今后持续性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060-1“于洪文化讲坛”基本情况“于洪文化讲坛”是由沈阳市于洪区委宣传部、于洪区文体局主办,于洪区图书馆承办的大型公益讲座。
正式启动于2009年3月31日,以弘扬文化、培育区域人文精神为主线,围绕“打造书香于洪,建设文化名区”的主题,旨在提高于洪百姓的人文素质,打造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深远社会影响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于洪文化讲坛”邀请了活跃在“辽海讲坛”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主讲人,采取开放式的讲座,为百姓提供文化大餐。
讲座活动辐射到全区各个层面,进社区、进村屯、进家庭、进学校、进军营,活动开展非常广泛。
越来越多的听众领略了讲座的风采和魅力,通过“于洪文化讲坛”,感受了知识的力量,体会了人生的价值。
听众把讲坛称之为求学门槛低、时间成本少、效率相对高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截至目前,举办讲座20场,受益听众达30000余人,受到了省文化厅、市委宣传部领导充分肯定。
2“于洪文化讲坛”的收获与思考2.1导向正确、主旋律突出于洪区图书馆在“讲座热”逐渐升温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紧紧抓住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时代潮流,坚持为大局服务、为文化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注重时政宣传,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对提高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发挥了潜在的作用。
2011年3月,洪区图书馆的讲座走进了区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邀请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执行总编王扬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专题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和合精神与统一战线

提 出的同时 , 已经在客观上向统一战线提出了这样的
线 问题
要求 , 统一 战线工作者应该 自觉地 建立起这样 的认
识。
自从“ 构建社 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 的任务 提 出 以 来, 统一战线作为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新阶段执政兴 国 的重要法宝 , 作为我国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包括各个阶 级、 阶层 、 政党 、 群体 和社会各界人士结成 的政治联 盟 , 于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 对 尤其是建设社会主 义和谐政治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也就是说 , 随 着“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战略任务 的提 出, 统一 战线必须在如何 运用 自身独特 的政治 优势 、 职能优 势, 广泛团结一切可 以团结 的力量 , 充分调动一切积 极 因素 , 妥善化解消极因素等方面 , 具体地做好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政治这篇文章 , 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 会作出应有贡献。 “ 登高才能望远” 只有登上“ ,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这个高 , 才能在更开阔宽广 的视野下 , 深化对统 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的认识 , 进一步
3 7
挖掘、 提炼、 升华 , 进而融合到新时期新阶段 的统一战
线理论之中, 使之成为统一 战线理论的组成部分 , 同
极五行所代表的物质物象在运动 中互相依存 、 互相制 约、 相克相生 、 矛盾统一、 平衡协调发展。这一朴素、 唯物的 自 然观 , 富辩证思维和整体 系统观念 , 极 到西
周时被简约地概括为“ , 和” 并且开始用于观察社会 ,
பைடு நூலகம்
时也使统一 战线理论深深地根植于 中华传统文化的
沃土之 中。
在构建和谐社会 的宽广视野下研究统一 战线问
作为人道教化的 目 , 标 到先秦时又更进一步地丰富为 “ 和合” 联用 。由“ 八卦五行” 和” 到“ 再到“ 和合 ” 是 , 古代文明留给我们的最有价值 的思想文化遗产。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方向。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正是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首先体现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上。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工作,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同时,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也不断完善,加强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了多重保护机制。
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还体现在促进绿色发展上。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我国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低碳产业、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
同时,加强对传统产业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淘汰和整治,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这些举措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还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坚实支撑。
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还体现在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
我国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积极推动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草原恢复等工作。
特别是在扶贫攻坚中,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些举措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后代子孙留下了绿水青山。
值得一提的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还体现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多个场合强调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呼吁各国共同努力,共同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这种国际合作的拓展,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是我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一场革命。
国开-形势与政策大作业(二选一)(24春)

答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党在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上的不懈努力与艰苦探索。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五个重大关系”中,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居首位,发挥着牵引性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更高视野、更高站位、更强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塑造的新动能、新优势支撑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既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重要经验,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理念。
生态兴则湖南兴,生态美则湖南美。
这些年来,湖南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洞庭湖麋鹿聚集、江豚畅游、鸥鹭潜翔,三湘大地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既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攻坚,又立足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确保重点攻坚与系统治理同向发力。
关于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 文献 标识 码 ] B
[ 文章 编 号 ]0 9 0 3 ( 0 8 0 — 0 4 0 10 — 3 9 2 0 )1 0 2 — 2
一
、
“ 补充论” 出的 时间 提
庭 副业 和农村集 市贸易 ,是社会 主义 经济的附属和补
“ 补充论 ” 是学术界和理论界对我们党 关于个 体和
维普资讯
第 1 第 1 9卷 期
20 0 8年 2月
广西 社会 主 义学 院学报
J un lo a g i n t ueo o il m o r a fGu n x si t f cai I t S s
Vo _9 l1 No 1 .
Fe 20 8 b. 0
作者简介 : 王扬 , 辽 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执行副总编、 男, 教授 。
维普资讯
王 扬 : 于党的非公有 经济理论研究的 兀 关 【 介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得 以个体 和私营经济为 主 体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快速 发展期 ,推动 了我们党对 于非公有制经济认识 的 日益深化 。因此 , 17 年十 从 98
届三 中全会到 19 9 7年十五大 , 补 充论 ” 以“ 为核心而 展开 的理论探索和认识深化 的近二十年时 间,可 以视 为是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 的奠基 和初步形成 阶段 。 第二个 阶段 , 19 自 97年党 的十五大将 “ 充论” 补 予 以升华 , 突破性地提 出“ 坚持 和完善社会 主义公有制为 主体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的基本 经济制度” “ 、非 公有制 经济是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等 论断开始 。“ 重要组成部分论 ”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建 从 设发展全局 的高度 ,赋予非公有 制经济 以与公 有制经 济在 社会主 义市 场经济 中平等竞争 的市场 主体地位 , 成为党 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实现重大 飞跃 的历 史性标 志 。 重要组成部分论 ” 出后 , “ 提 党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 认识不断升华 ,每一次党 的全 国代表大会都体 现了重 大 的理论创新 。如十六大提 出了 “ 必须 毫不动摇 地鼓 励、 支持和 引导非公有制 经济发 展” “ 、在社会变革 中出 现 的民营科技企业 的创业人员 和技术人 员 、受聘 于外 资企 业 的管理 技术 人员 、 体户 、 营企业 主 、 个 私 中介组 织 的从业人员 、 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 阶层 , 都是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 ” 等论断 ; 十七大则进一步提 出 “ 坚持平等保护物权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 争、 相互促进新格局 ” “ 、推进公平准入 , 改善融 资条件 , 破 除体制障碍 , 进个体 、 促 私营经济 和 中小企业 发展 ” 等论断 。 这些论断对 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言 , 现 实意义更为 重大 ,历史影 响更为深远 。理论 的 日臻完 善, 不断地 引导 和推动着非公有制经济 , 健康成长 为社 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 的重要力量 。 据此 可以说 , 以党的十五大为界标 ,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 的探索 进入 了重大创新和趋于完善 阶段 。
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王晓艳(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城市群作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新型地域单位,其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生态文明链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群的”五位一体“全方位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群的建设当中,是当前我们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各城市群必须加强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努力实现自身内部的生态现代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完成城市群内部经济、政治、文化的全方位革新,为城市群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城市群;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中图分类号:B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5-0031-002一、城市群内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单一的表现为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以某个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城市群作为以大城市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单位,除了是一个经济联合体以外,也是一个生态联合体。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粗放式经济的发展,随之而带来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瓶颈。
我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这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环节。
生态兴则文明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辽宁省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看辽宁/动态辽宁高质量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工程辽宁省自然资源举文明建设取得新够文/郝洋图僮欣随着4月22日第51个"世界地球日”的来临,近日,由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发起的"我为大自然代言”抖音短视频活动点亮了"朋友圈”,自然资源部门从业者、广大活动参与者,特别是学生和少年儿童,通过喜闻乐见的抖音视频方式为家乡的山水、动植物代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抒发珍爱地球资源、做大自然守护者的心声。
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在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全要素保护和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构改革以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紧紧围绕"两统一”职责,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工作方针,坚定地担好生态保护、发展保障和民生服务之责,特别是去年以来,围绕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海洋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全省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坚持特殊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通过与各市政府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推动全省6902万亩耕地和552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地。
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连续2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坚持统一修复,筑牢生态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
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非煤矿山"五矿共治”取得突出成效。
通过推进矿山整合和矿产资源"采选加”一体化建设,实现矿山企业压间29%,全省有36家矿山企业被评为绿色矿山;减少非煤矿山426个,超出计划数7%;完成299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实现1.26万亩矿山复绿,超出年度计划45%O高质量推进海洋修复整治,组织沿海城市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工程,累计恢复海域滩涂生境面积1600公顷,修复岸线21.76公里,修复滨海湿地3133公顷;大力推进渤海综合整治修复,累计开展14个整治项目,今年项目结束后共修复滨海湿地2600公顷,修复岸线33公里,使我省海洋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物 为本 ”理念 向 “ 以人 为本 ”理念 ,由传 统工业 文 明 发 展模 式 向可 持续 的科学 发展模式 的历 史性 嬗变 ,其重大
提 高生 态文 明水平 ,要求 大力推 动绿 色建筑 、绿色施 工 、 绿 色 经 济 、绿 色 矿 业 、绿 色 消 费模 式 、政府 绿 色采 购 ;
“ 十二 五”规划 纲要 则与此 相呼应 ,将 “ 绿色 发展 ”明确 写 入并单 独成篇 。伴 随着认 识 的深化 ,生态文 明 的内涵不 断丰富 ,生态 文 明建 设 的战略地 位不 断提升 ,生态 文 明作 为最新 的发展 理念深 入人 心并 日渐转化 为全社会 的共 识 ,
标 志是 科学发 展观 的提 出和践行 。科学 发展 观是开 放的理 论 体 系 ,其 内容也 在发展 的实践 中与 时俱进 、适 时创新 , 不 断开 辟新境 界 。生态 文明理念 的提 出和生 态文 明建设 战 略 的制 定 ,正 是对 科学 发展观 内容 的丰富 、发展 和落实 。 建 设生 态文 明和建设 美 丽中 国 ,进一步 为发 展的 内涵增 添
了新元 素 ,为发展 的品质 赋予 了新标 准 ,为 发展 的方式确
立 了新 坐标 ,体现 了科学 发展 观更为 高远 的新视野 和新境 界 ,承 载起实 现 “ 中华 民族永续 发展 ”和 “ 中华 民族伟 大 复兴 ”的 “ 中国梦” 。那 么 ,应 如何推进 生态文 明 ,建设
明”作 为全面建 设小康 社会奋 斗 目标 的新要 求提 出 ,强调
I nt e r v i e w Re c or d
推 进 生
建 美 丽 、 中l
访辽 宁省社会 主义学院教授王扬
一 本 刊 记 者 刘 洋
:、 j 今I I } 球 业i 迁【 | I J n ^ - J I l l f f 溉f ¨ 个
i I f j _ 您淡 淡找 仃 J 党 栅
效的实践途径 。
进 入新世 纪 ,我们党 在科学 发展 观指导下 ,深刻 地反
思传统 工业文 明发展 模式 的不足 ,充分地 吸纳 中华传 统文
化智慧 ,认 真地总结 落实科 学发 展 、转 变经济 发展方 式的
实践经 验 ,进一步地 从文 明进步 的新 高度深化认 识 和解决
资源环 境等 问题 ;立足全 局视野 ,从经 济 、政 治 、文 化 、 社会 、科技 等领域 全方位 审视 和应对 当代 中国经济社 会发
} 』 J 址 似. 地 , l 怎 l 迁
i n 0 沦 : 探 索 i 镟J 勺 『 { 0
王扬 :通过 发展 实现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是 当代 中国发 展力求达 到 的发 展 目标 。实 现这一 目标 ,不仅需 要树立 一
种科学 的思维方 式 ,更需要 寻找 到一种具 体并行 之有效 的 实践途 径 。适 时地应 运而生 的生 态文 明理 念 ,正 是科 学的 思维方 式 的重 要成果 ,建设 生态 文明则 正是具体 而行 之有
文明建设 之路探 索予 以理论 概括 和经验 总结 的同时 ,提 出 了今 后5 年 大力 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 的总体 要求 ;不仅将 生态 文 明建设 纳入社会 主义 现代化 建设 总体布 局 ,由 “ 四位一 体 ”扩展 为经济 建设 、政治建 设 、文 化建 设 、社 会建设 、 生态 文 明建设 “ 五位一 体 ” ,而且强 调将 生态 文明建设 放 在 突 出地 位 ,融 人经 济建设 、政治 建设 、文化 建设 、社会 建设 各方 面和全 过程 ,由此使 建设 中 国特 色社 会主义 的总 体 布局更 加完善 ;将着 力推进 绿色发 展 、循环 发展 、低碳 发展 ,作 为推进 生态 文明建设 的基本 途径 和方 式 ,作 为转 变经 济发 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 内容 。
要 坚 持 走 生产 发 展 、生 活 富裕 、生 态 良好 的文 明发 展 道
美丽 中国 ,本 刊记 者就 此采访 了辽 宁省社会 主义学 院教 授
王扬 。
路 ,建设 资源 节约 型 、环境 友好 型社会 ,实现速 度和结 构 质量相 统一 、经济发 展与人 口资 源环境相 协调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 。
主要是 :继 承党于 十五大前 后提 出和实 施的 “ 可持续
发 展” 战略思想 ,在党 和 国家 领导人 有关讲 话 、批 示 ,政
府 部 门制定 的相 关政策 和颁 布的有关 文件 中 ,着 眼于丰 富 发 展 内涵 、创 新 发展 观 念 、拓 展 发展 思 路 、破解 发 展 难 题 ,相继 创新性 地提 出 了走新 型工业 化发展 道路 ,发展低 碳 经济 、循环经 济 ,建 立资 源节约 型 、环境 友好 型社会 , 建设 创新 型 国家 ,建设 生态 文明等一 系列新 的发 展理念 和 战略举措 ;党 的十七大 报告进 一步 明确地把 “ 建设 生态 文
战 略 丽 ,您 认为啦该 如何理 解十八 大报 告精神 .平 j l 假 推
进| 1 . 1 ㈧特 色生 态史明建设 王扬 :党 的十八 大报告集 此前 十年探 索与 实践 的成果 之 大成 ,将生态 文 明建 设提 升到 了一 个更 高 的国家战 略层 面 ,首次 将生态 文 明建 设上 升到党 的全 国代 表 大会报告 的 理论 高度 ,独辟 专章予 以 系统 阐述 ;在对 十七 大前后生 态
良好 生 态 环境 中生 产 生活 ,实 现经 济 社会 永 续 发 展 ;将
式上 ,坚持试 点先 行 、典型引路 。
“ 生态 环境保 护 ”列 入 “ 促 进 国民经济 又好 又快发展 ” 的 宏 观调 控体 系 ,将  ̄2 0 2 0 年建 成生 态环境 良好 的 国家 作为
全 面建 设小 康 社 会 的重 要 目标之 一 ,为 实现 人 与 自然 和 谐 、均 衡发展指 明了路径 ;党 的十七届 五 中全会 明确 提 出 者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将 生态 文明建 设提 升到 _ r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