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 国建设的关系如何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 国建设的关系如何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关系如何《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关系如何》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们不仅关系到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决定着子孙后代的未来。

那么,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文明作为支撑,美丽中国就如同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

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这些都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发展,我们能够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为人们创造出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也制约了经济的长远发展。

而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的是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这样的发展模式既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又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再者,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美丽中国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美丽,还包括人们内在生活的美好。

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态良好的环境中,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强。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生态福祉,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生态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共同迈向美丽中国的目标。

美丽中国建设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愿景。

它描绘了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美好蓝图,涵盖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优美。

这意味着我们要努力打造一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文明_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_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_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是指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和目标。

它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绿色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旨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美丽中国是指创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

它包含了生态环境美、城市美、农村美、人居环境美等方面的要素。

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平衡。

其次,要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为实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政府应该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保监管,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从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实现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目标,才能确保我们后代子孙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构建美丽中国已经成为我们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而努力。

一、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我们应该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都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工作,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可以采取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可以通过建立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通过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可以在学校开展环保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可以在社区组织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同时,政府和媒体也应该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我们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 国建设的关系如何把握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 国建设的关系如何把握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关系如何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

美丽中国,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的扎实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过度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

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扭转这种局面,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美丽中国建设则是一个更宏观、更全面的愿景。

它不仅包括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还涵盖了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以及文化的繁荣。

美丽中国是一个在生态良好的基础上,人们能够享受高品质生活,社会公平正义,文化丰富多样的理想状态。

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节约资源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比如,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能够让天空更蓝、河水更清、土地更肥沃;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美丽中国建设则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美丽中国的愿景激发了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它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同时,美丽中国建设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还要着眼于长远,构建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摒弃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美丽中国生态建设案例

美丽中国生态建设案例

美丽中国生态建设案例美丽中国生态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各种生态工程和项目的实施,积极推动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以下是十个美丽中国生态建设的案例: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屏障,通过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等措施,有效防止了沙尘暴的发生,并保护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2. 雪域高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我国西藏地区是全球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在雪域高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推动下,大规模植树造林,恢复湿地,保护野生动物,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 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包括湿地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等,有效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我国山区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长期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为了保护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恢复草原,有效提升了山区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5.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通过修建防护林、植被恢复、水库调蓄等措施,加强了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田和生态环境。

6.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我国在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7. 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建设城市绿地等措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8. 自然保护区建设: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加强巡护管理等措施,保护了我国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9. 河流生态修复:我国许多河流受到了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的影响。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则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到具体实践中,通过优化环境、保护生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种方式,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中国。

以下是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措施和建议:第一,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强化环境监测和评估。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改善生态环境。

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

加大对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推广生态旅游,鼓励人们走进大自然,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提高环境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活动,鼓励人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

第四,优化城乡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加强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建设。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发展农村旅游,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五,加强政府监管。

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管理制度。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

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环境信用体系,增强环境管理的约束力度。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技术引进和转化,提高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技术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意识、优化城乡布局、加强政府监管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措施,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建设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

实施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实施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实施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实施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们的环境问题愈发凸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实施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生态意识的培养、环境保护与修复、绿色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实施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培养生态意识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全民的生态意识。

只有广大民众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能主动行动起来,改变现状。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教育力度,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

同时,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提倡绿色消费,弘扬环保价值观念,引导人们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共同追求环保的美好未来。

二、加强环境保护与修复环境问题是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必须加大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力度。

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且同时加大对环境修复工作的投入,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修复。

此外,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宜居。

三、推进绿色发展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之一是推进绿色发展。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道路。

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产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也应该树立绿色发展观念,积极参与推进绿色发展的实践,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四、加强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该加强对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个人做起,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渐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代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也是对我们自身的负责。

当然,还有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生态环境的期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环境问题影响力不容忽视。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中国政府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通过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监测系统,严肃违法行为。

其次,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再者,加大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对于森林、湖泊和水源地的保护。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素养。

三、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发展政策,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中国也注重通过绿地和生态建筑来改善城市环境。

四、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督环境执法和监督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不断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监督和参与,鼓励举报违法行为,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保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绿色发展,通过共建绿色基础设施和推广绿色技术,促进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基本属性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 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 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从广义角度理解,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
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迄今
最高的文明形态。它既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 法律、制度、政策,也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 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从狭义角度理解,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 民生
实施环境友好发展战略,以 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主要 切入点,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生产、 流通和消费方式。
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提高劳动收入 比重 在再分配过程中注重扩大公共服 务,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三、深化节能减排
四、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五、建立健全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
• 1、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一种新的发展观、新的现代化 的理念。 • 2、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树立新的生态价值、生态伦理观 念。 • 3、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 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 4、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和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方 面和全过程。
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目前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主要产品单位耗 能量看,火电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 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 别是世界水平的5.6倍、4.8倍、4.9倍、4.9倍和 4.4倍。 水资源利用方面,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0.48, 为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
生存之战:环境污染严重
•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污染严重国家之一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60多亿吨,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2008年云南阳宗海砷污染造成几十亿经济损失,严重危 害沿湖人民的健康。
• 我国1/3国土被酸雨侵害。
2006年的559个监测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 只占到4.3%,每俩天就发生一起水污染事件。 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大爆发,震惊全国。
生存之战:污染病
“十一五”期间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疾病的死亡 率或者患病率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如陕西凤 翔血铅污染事件、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也有慢 性积累效应导致的健康损害,如农村局部地区癌 症高发,某些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走高。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 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 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 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六大:生态 文明建设理论 的孕育期
十七大:首次 提出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科 学界定其内涵 和要求
十八大:明 确了“五位 一体”总布 局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十六大“三位一体”
十七大“四位一体”
十八大“五位一体”
推到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续保持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 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 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 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 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 变。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罚 体制。 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 害赔偿制度。
六、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 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 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赵诗瑶 15723534 杨亚娟 15723537 翟天赐 15723536 李星星 15723544
•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李星星)
• 二、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基本属性(赵诗瑶) • 三、生态文明提出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的挑战(翟 天赐) • 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杨亚娟)
一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
• 生态是什么? 生态是指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包括 自然和社会环境)、生命个体与整体间的 相互关系。 • 生态文明是什么?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生态 文明观的核心是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和可 持续发展。
生存之战:地球不可承受之重
• 地球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 的物产,如新鲜的水、空气和鱼等。 • 人类在从根本上、很大程度不可逆 转的改变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大多数变化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丧 失。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提高人民 生活质量
• 生态产品:又称“绿 色产品”,其特点是 节约能源、无公害、 能再生。主要指维系 生态安全、保护生态 调节功能、提供良好 人民居住环境。包括: 清新的空气、绿色食 品、清洁水源、宜人 气候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中华 民族的永续发展
• 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 • 均资源较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约 束日趋紧张。我国大多数矿产资源 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 半,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 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耕地保有量人均不到1.4亩,是世界 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28%,2/3以上的城市缺水。另一方 面,我国资源能源利用粗放,效率低 下。严重短缺的资源能源和脆弱的 生态环境,不允许我们再走竭泽而渔、 粗放浪费的外延扩张、低质增长之 路。 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 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充 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历史责任感。
• 人类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通常达到地球历史背景速度的10 00倍。 • 人均生态承载力 的最高限度仅 为2.1全球公顷,实际人均 生态足迹2.7全球公顷。 • 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 我们将需要俩个地球 来维持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
生存之战:资源约束
• 我国能源资源消耗过大,是不争事实
生活
生产
生态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 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 GDP导向的考核体制 • 责权不对称的财税制度
“中国模式”的三个基本特征:政府主导市场经 济体制、赶超型发展战略、粗放型发展模式。
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发 展的脚步能走多远,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 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面临的实践挑战
1.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对物质财富追求的无限性 ●人类对社会财富公平享用的追求 ●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无限性和自然环境支持人 类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 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
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和生 态良好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 是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的最终 归宿,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和 生活富裕的先决条件。实现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