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报名通知

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报名通知尊敬的高中生:为了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培养青少年学子对化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即将于本学年举行。
现向广大高中生发出报名通知,请各位同学积极参与,展现个人才华,助力化学事业的发展。
一、竞赛介绍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科竞赛活动,旨在提高我国中学生的化学素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竞赛内容涵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领域,旨在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参赛资格全国各地符合以下条件的高中生均可报名参加:1. 年级要求:高一至高三全日制学生。
2. 对化学感兴趣,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
3. 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素养。
三、报名方式1. 报名时间:本次报名活动将从本月起持续至次月底(具体日期以各参赛地的通知为准)。
2. 报名方式:学生须联系所在学校的化学教师或相关负责人进行报名,由学校统一组织报名材料的提交。
3. 报名材料:学校需提供学生的报名表格、报名费用以及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
4. 报名费用:每位参赛学生需缴纳报名费用(具体金额以各参赛地的通知为准),以保证竞赛的正常进行。
四、竞赛安排1. 初赛:初赛将在各参赛地的指定考点进行,参赛学生需参加笔试,内容涵盖全方位的化学知识。
初赛成绩将根据各地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选取一定数量的学生晋级到决赛。
2. 决赛:决赛将为晋级的学生提供实验实践和理论综合的考核。
参赛学生需按照指定时间和地点参加决赛,最终根据综合成绩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五、奖项设置根据参赛学生的表现,将设置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同时,优秀学生还有机会获得参加国际化学竞赛的资格,展示中国青年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风采。
六、注意事项1. 参赛学生需遵守竞赛纪律,诚信参赛,禁止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
2. 参赛学生需自备相关的考试用具,如铅笔、橡皮擦和计算器等。
3. 参赛学生须按时参加各项竞赛活动,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参加,需提前向学校或组织机构请假并说明理由。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报名开始啦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报名开始啦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是我国中学的一项重要赛事,旨在激发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今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的报名已经正式开始啦!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报名方式、竞赛内容和参赛要求,希望能为准备参赛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一、报名方式首先,做好报名工作是参加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的第一步。
报名方式通常由各地组委会确定,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学校报名:学校组织参赛学生进行报名,收集相关资料并提交给组委会。
2. 个人报名:有些地区允许个人报名,参赛学生可以自行填写报名表并提交相关材料。
具体的报名时间和地点请关注各地区的官方通知,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并按要求准备所需材料。
二、竞赛内容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分为理论试题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参赛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
1. 理论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试题涉及基础知识、化学原理、常见实验和计算题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回答各类化学问题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操作:参赛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项目,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
组委会会根据实验操作的流程、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等方面对实验操作进行评分。
三、参赛要求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参赛学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1. 年级要求:通常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仅限高中学生参加,分为不同年级组别。
参赛选手应按照自身的年级参与相应的竞赛组别。
2. 报名资格:大部分地区要求参赛学生需要获得所在学校的推荐,或者在区县级化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方可参加全国级竞赛。
3. 注册费用:有些地区需要参赛学生缴纳一定的注册费用,用于竞赛组织工作的运营和服务。
参赛学生务必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和要求准备相应的参赛材料,确保自己的报名和参赛资格得到确认。
四、竞赛收获参加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学生们将获得一系列的收获和奖励,包括但不限于:1. 学术提升:通过竞赛的参与和实践,学生们能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科学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基本要求(国初国决整理版考纲)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基本要求1(2008 年4月大纲)说明1.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
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
2.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
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本化学竞赛的内容。
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决赛基本要求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4.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
针对竞赛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
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1个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所涉及的符合本基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作出调整,在竞赛前4个月发出通知。
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1初赛基本要求1有效数字1.1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1.2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1.3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1.4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2气体2.1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2.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3气体常数R2.4体系标准压力2.5分压定律2.6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2.7气体溶解度(Henry定律)3溶液3.1溶液浓度3.2溶解度3.3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3.4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3.5重结晶: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洗涤方式的选择);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3.6胶体: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胶体的分类;胶粒的基本结构4容量分析4.1基本概念: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4.2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4.3氧化还原滴定: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4.4 配位滴定:以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4.5实验结果处理: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5原子结构5.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用s、p、d等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5.2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6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6.1基本概念:周期;1~18族;主族与副族;过渡元素;铂系元素的概念;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类金属)6.2原子的电子构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6.3主、副族的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其主要型体;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6.4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对角线规则6.5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7分子结构7.1 Lewis结构式、7.2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模型7.3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7.4价键理论:共价键;键长、键角、键能;σ键和π键;离域π键;共轭(离域)体系的一般性质7.5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7.6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7.7相似相溶规律7.8对称性基础:旋转和旋转轴;反映和镜面;反演和对称中心8配合物8.1Lewis酸碱、配位键、8.2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8.3螯合物及螯合效应8.4重要而常见的配位反应8.5配位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定性说明)8.6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8.7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配合物的磁性和稳定性8.8用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说明Ti(H2O)63+的颜色8.9软硬酸碱的基本概念;重要的软酸软碱和硬酸硬碱9分子间作用力9.1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s)9.2氢键9.3分子间作用力的能量及与物质性质的关系10晶体结构10.1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10.2晶胞(定义、晶胞参数和原子坐标)及以晶胞为基础的计算10.3点阵(晶格)能10.4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10.5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金红石、二氧化硅、钙钛矿、钾、镁、铜等11化学平衡11.1平衡常数与转化率11.2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11.3溶度积11.4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11.5熵(混乱度)的初步概念及与自发反应方向的关系12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13电化学13.1氧化态13.2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式的书写与配平13.3原电池13.4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13.5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13.6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13.7电解与电镀、13.8电化学腐蚀、13.9常见化学电源13.10p H、配位剂、沉淀剂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说明14元素化学14.1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锡、铅、硼、铝14.2碱金属、碱土金属、稀有气体14.3钛、钒、铬、猛、铁、钴、镍、铜、银、金、锌、汞、钼、钨14.4过渡元素的氧化态;14.5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两性14.6常见难溶物14.7氢化物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性质14.8常见无机酸碱的基本性质14.9水溶液中的常见离子的颜色、化学性质、定性检出(不包括特殊试剂)和一般分离方法14.10制备单质的一般方法15有机化学15.1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烷、烯、炔、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酸、酮、酸、酯、胺、酰胺、硝基化合物以及磺酸的命名、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15.2异构现象15.3分子的手性及不对称碳原子的R、S构型判断15.4加成反应15.5 Markovnikov规则15.6取代反应15.7芳环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15.8芳香烃侧链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15.9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15.10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通式和典型物质、基本性质、结构特征及结构表达式16高分子16.1天然和合成高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判断单体16.2 合成高分子的主要合成反应和反应类别16.3高分子的基本性质和主要应用决赛基本要求本基本要求在初赛要求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数学工具不涉及微积分。
高中化学竞赛大纲

高中化学竞赛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高中化学竞赛是一项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活动,其目的在于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本竞赛试图通过题目的设置和答案的评分,考察学生对各个方面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化学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化学人才。
二、考试内容和范围高中化学竞赛内容丰富、较为广泛,涉及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为主。
以下是基本考试内容和范围:1.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化学键、化学反应、溶液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化学电解等。
2.实验技能: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化学分析方法、化学仪器使用与维护等。
3.科技创新:涉及化学最新理论、前沿技术、环境保护、新能源等领域,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时间安排高中化学竞赛采用线上或线下考试方式,考试时间一般为2-3小时,试卷难度分为初中组、高中组和A、B两个层次。
初中组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而高中组则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A、B两个层次分别考察学生基础和拓展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评分标准和奖项设定高中化学竞赛评分标准分为总分和细节得分,总分占评分比重的80%,细节得分占评分比重的20%。
总分主要考虑学生解题正确率、答题时间和答题技巧等方面,而细节得分则主要考虑学生注意力与专注度、答题流畅度和书写规范度等方面。
本竞赛奖项设定比较多样化,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纪念奖等,并有资格进入省、市、国家级别的组织机构参与各类化学科研和竞赛活动。
奖项的设定不仅彰显了化学竞赛活动的公正性和尊重学生的劳动价值,也是一种鼓励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
五、考试的意义和价值高中化学竞赛不仅是一项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活动,也是一种促进和发展化学学科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途径。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决赛基本要求本基本要求在初赛要求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决赛基本要求:本基本要求在初赛要求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数学工具不涉及微积分。
1.原子结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
s、p、d原子轨道轮廓图及应用。
2.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基本概念。
定域键键级。
分子轨道理论对氧分子、氮分子、一氧化碳分子、一氧化氮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一维箱中粒子模型对共轭体系电子吸收光谱的解释。
超分子的基本概念。
3.晶体结构点阵的基本概念。
晶系。
根据宏观对称元素确定晶系。
晶系与晶胞形状的关系。
14种空间点阵类型。
点阵的带心(体心、面心、底心)结构的判别。
正当晶胞。
布拉格方程。
4.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
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
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及其应用。
范特霍夫等温方程及其应用。
标准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热化学循环。
相、相律和单组分相图。
克拉贝龙方程及其应用。
5.稀溶液的通性(不要求化学势)。
6.化学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速率方程。
反应级数。
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断代等)。
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
反应进程图。
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反应机理一般概念及推求速率方程(速控步骤、平衡假设和稳态假设)。
离子反应机理和自由基反应机理基本概念及典型实例。
催化剂及对反应的影响(反应进程图)。
多相反应的反应分子数和转化数。
7.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
典型缓冲体系的配制和pH值计算。
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
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
8.Nernst方程及有关计算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pH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用自由能计算电极电势和平衡常数或反之。
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赛制流程及书单

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赛制流程及书单
一、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赛制流程: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简称初赛;和“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简称决赛。
1、初赛考试范围是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
定的内容;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
初赛
在每年9月中旬举行,笔试(3小时),全国统一时间在各省市自治区分若干考
场同时进行。
得出省一、省二、省三奖项,其中省队成员有资格参加决赛。
2、决赛在来年春节前举办冬令营进行,分理论竞赛(4小时)和实验竞赛(4-5小时)两轮。
决赛为笔试+实验,决赛是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一般在11月底进行,考试形式为笔试和实验考试,得出国一、国二、国三奖项等级,其中50人进入国家集训队选拔。
3、国家队:多在3月份进行集训队选拔,最终选出5人组成国家队参加IChO。
4、IChO:一般在每年7月份举行。
二、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的选手为普通高中学生。
年龄在来年国际竞赛前小于20岁。
决赛选手名额为每个省、市、自治区5名。
三、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获一等奖的学生不超过总人数的1%,可获得大学保送生资格。
四、内容是:高中化学竞赛考试大纲。
五、最重要的化学竞赛书单。
高一化学申请如何申请参加化学竞赛

高一化学申请如何申请参加化学竞赛化学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高一化学学科的学生来说,积极参加化学竞赛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有利于拓宽学科知识面,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下面将从报名条件、报名流程和参赛准备三个方面,介绍高一化学学生如何申请参加化学竞赛。
一、报名条件1. 学业成绩要求: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和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高一化学基础知识。
通常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科成绩和学习态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学习压力。
2. 知识储备:参赛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基本素养,了解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规范。
3. 意愿和动机:申请参赛的学生需要表现出对化学竞赛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有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意愿。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队友共同完成竞赛任务。
二、报名流程1. 了解竞赛信息:学生在参加化学竞赛前应及时了解相关的竞赛信息,包括竞赛的时间地点、报名截止日期、竞赛内容和要求等。
这可以通过查阅学校官方通知、向班主任或化学老师咨询,或在学校官网等渠道获取。
2. 填写报名表格:学生需要根据竞赛官方要求填写相应的报名表格,并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和学习经历等。
在填写表格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无误地填写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竞赛官方及时与学生联系。
3. 提交报名材料:学生需要将填写好的报名表格、个人简历、成绩单等相关材料按照要求提交给竞赛主办方。
材料可以通过邮件、快递或亲自到指定地点提交,要确保材料完整且按时送达。
三、参赛准备1. 学科知识的复习:学生在参加化学竞赛前要对高一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复习,重点复习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化学竞赛中通常会涉及到一定的实验操作,因此学生需要提前通过实验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实验安全。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说明:1.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初赛和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根据。
本基本要求不涉及国家队选手选拔的要求。
2.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新近发布的中学化学课程国家标准(A1-2,B1-6)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
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公民的常识以及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化学竞赛的内容。
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决赛基本要求是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
4.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一项以竞赛为中心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内容的重要制约因素。
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5.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涉及的符合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作出调整,在20XX年8月初通告。
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1.有效数字。
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
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的精度与测量数据有效数字。
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2.理想气体标准状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密度。
分压定律。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溶液浓度与固体溶解度及其计算。
溶液配制(浓度的不同精确度要求对仪器的选择)。
重结晶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
过滤与洗涤操作、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
溶剂(包括混合溶剂)与溶质的相似相溶规律。
4.容量分析的基本概念。
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滴定曲线与突跃(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
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滴定基本反应与分析结果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2008年4月19日说明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
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
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
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本化学竞赛的内容。
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
针对竞赛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
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所涉及的符合本基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4个月发出通知。
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
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
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常量R 。
体系标准压力。
分压定律。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
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
溶解度。
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
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
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
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
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
胶体。
分散相和连续相。
胶体的形成和破坏。
胶体的分类。
胶粒的基本结构。
4. 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
酸碱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
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
分析结果的计算。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用 s、p、d 等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6.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周期。
1~18族。
主族与副族。
过渡元素。
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s、p、d、ds、f 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
对角线规则。
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半金属(类金属)。
主、副族的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其主要形体。
铂系元素的概念。
7. 分子结构路易斯结构式。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
共价键。
键长、键角、键能。
σ键和π键。
离域π键。
共轭(离域)体系的一般性质。
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相似相溶规律。
对称性基础(限旋转和旋转轴、反映和镜面、反演和对称中心)。
8.配合物路易斯酸碱。
配位键。
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
螯合物及螯合效应。
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
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定性说明)。
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
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
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配合物的磁性和稳定性。
用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说明Ti(H2O)63+的颜色。
软硬酸碱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软酸软碱和硬酸硬碱。
9.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以及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能量及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0. 晶体结构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晶胞(定义、晶胞参数和原子坐标)及以晶胞为基础的计算。
点阵(晶格)能。
配位数。
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
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金红石、二氧化硅、钙钛矿、钾、镁、铜等。
11.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转化率。
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
溶度积。
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熵(混乱度)的初步概念及与自发反应方向的关系。
12. 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13. 电化学氧化态。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式的书写与配平。
原电池。
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
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
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
电解与电镀。
电化学腐蚀。
常见化学电源。
pH、络合剂、沉淀剂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说明。
14. 元素化学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锡、铅、硼、铝。
碱金属、碱土金属、稀有气体。
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银、金、锌、汞、钼、钨。
过渡元素氧化态。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两性。
常见难溶物。
氢化物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性质。
常见无机酸碱的基本性质。
水溶液中的常见离子的颜色、化学性质、定性检出(不包括特殊试剂)和一般分离方法。
制备单质的一般方法。
15. 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烷、烯、炔、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胺、酰胺、硝基化合物以及磺酸的命名、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异构现象。
加成反应。
马可尼科夫规则。
取代反应。
芳环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
芳香烃侧链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
分子的手性及不对称碳原子的R、S构型判断。
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通式和典型物质、基本性质、结构特征及结构表达式。
16. 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化学的初步知识(单体、主要合成反应、主要类别、基本性质、主要应用)。
决赛基本要求本基本要求在初赛要求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数学工具不涉及微积分。
1. 原子结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
s、p、d 原子轨道轮廓图及应用。
2. 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基本概念。
定域键键级。
分子轨道理论对氧分子、氮分子、一氧化碳分子、一氧化氮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一维箱中粒子模型对共轭体系电子吸收光谱的解释。
超分子的基本概念。
3. 晶体结构点阵的基本概念。
晶系。
根据宏观对称元素确定晶系。
晶系与晶胞形状的关系。
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
点阵的带心(体心、面心、底心)结构的判别。
正当晶胞。
布拉格方程。
4. 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
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
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及其应用。
范特霍夫等温方程及其应用。
标准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热化学循环。
相、相律和单组分相图。
克拉贝龙方程及其应用。
5. 稀溶液的通性(不要求化学势)。
6. 化学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速率方程。
反应级数。
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断代等)。
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
反应进程图。
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反应机理一般概念及推求速率方程(速控步骤、平衡假设和稳态假设)。
离子反应机理和自由基反应机理基本概念及典型实例。
催化剂及对反应的影响(反应进程图)。
多相反应的反应分子数和转化数。
7. 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典型缓冲体系的配制和pH计算。
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
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
8. Nernst方程及有关计算。
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pH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用自由能计算电极电势和平衡常数或反之。
9.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化学光谱序列。
配合物的磁性。
分裂能、电子成对能、稳定化能。
利用配合物平衡常数的计算。
络合滴定。
软硬酸碱。
配位场理论对八面体配合物的解释。
10. 元素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二级水平。
11. 自然界氮、氧、碳的循环。
环境污染及治理、生态平衡、绿色化学的一般概念。
12. 有机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二级水平(不要求不对称合成,不要求外消旋体拆分)。
13. 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DNA与RNA。
14. 糖的基本概念。
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
糖苷。
纤维素与淀粉。
15. 有机立体化学基本概念。
构型与构象。
顺反异构(trans-、cis-和Z-、E-构型)。
对映异构与非对映异构。
endo-和exo-。
D,L构型。
16. 利用有机物的基本反应对简单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推断。
17. 制备与合成的基本操作用电子天平称量。
配制溶液、加热、冷却、沉淀、结晶、重结晶、过滤(含抽滤)、洗涤、浓缩蒸发、常压蒸馏与回流、倾析、分液、搅拌、干燥。
通过中间过程检测(如pH、温度、颜色等)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
产率和转化率的计算。
实验室安全与事故紧急处置的知识与操作。
废弃物处置。
仪器洗涤与干燥。
实验工作台面的安排和整理。
原始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18. 常见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基本反应及分析结果的计算。
容量分析的误差分析。
19. 分光光度法。
比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