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过春节第二课时
欢欢喜喜过春节PPT教学课件

欢欢喜喜过春节
春节灯会 春节联欢会
春节舞狮
春节庙会 春节舞龙
请点击播放视频
春节是中国人 的传统节日。小朋 友,你那里的人们 是怎样过春节的?
欢欢喜喜过春节
年画——文武加官
剪纸——办年货
门神——秦琼 尉迟恭
请点击播放视频
春节是中国人 的传统节日。小朋 友,你在春节里参 加什么活动呢 ?
工厂燃烧含硫量高的煤
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继续
2.过程
3.成分 水、硫酸、硝酸
继续
4.影响
酸雨毁坏的树木
继续
酸雨毁坏的树木
继续
酸雨破坏的森林
继续
酸雨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 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呢?根据下面的提示、你能设 计一个探究方案吗?有了方案,再尝试完成它。
提示
可以用食醋和清水配置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把pH控 制在4。
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情况。 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应当怎样设
计? 本实验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 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的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
实验结果才可靠? 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继续
讨论
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查查资料, 酸雨含有什么成分?
春节灯会
春节联欢会
春节舞狮
春节庙会
春节舞龙
年 画
文武加官
年 画
年年有余
年 画
天官赐福 一品当朝
年 画
金玉莲发
剪 纸
办 年 货
剪纸
年年有余
剪纸
敲锣打鼓
剪 纸
年 夜 饭
门神
秦琼 尉迟恭
《欢欢喜喜过春节》2PPT课件

迎新春
开始?
舞龙舞狮
贴窗花 挂灯笼 包饺子
照片上的这些节日活动,你参加过吗?你那里的 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年夜饭
除夕晚上,每个家庭都要吃年夜饭。年夜饭可有讲究了。 你家的年夜饭吃些什么,有些什么含义呢?
下面介绍几道年夜饭常吃的菜。 鱼:象征着年年有鱼(余)!
肉圆子: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饺子:象征着和和美美!
大家想一想,很多人一起吃饭 要注意什么?
拜年啦
家里来了客人,作为小主人你该怎么做? 如果你去别人家拜年,又该怎么做呢?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快乐过新年第二课时

课题快乐过新年设计者教学目标1.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过春节的庆祝方式。
2.在欢庆春节的活动中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积极参与,主动承担任务,树立愿意为了大家的快乐而奉献的意识。
教学用具收集春节的风俗习惯、视频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谈话导入探究新知活动一:看书忆春节1.教师:请看书,大家一起过春节,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原因。
(1)发现过春节要团圆,家里人都回来聚在一起。
(2)发现过春节都要吃饺子。
(3)发现家家都要贴福字,挂灯笼等。
2.学生说一说自己家春节是怎样过的?3.老师问:你们知道除夕为什么不睡觉吗?4.老师讲述“守岁”的传说:教师问:贴春联放鞭炮的目的是什么?6.让学生看视频知道传统的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不仅仅是除夕。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了解到每家都很重视过春节,家长希望孩子健康平安的成长。
从书上的故事我们还知道了无论家人分离有多远,都会争取在春节时聚在一起,感受家人的温暖,送去真诚的祝福。
幸福在中国人的眼中由几个关键词:平安、健康、团圆等组成活动二:包饺子过春节1.每四个人分成一组,由一位家长带领,学习包饺子。
2.教师提出问题:饺子中可以放什么表示吉祥的东西?3.学生了解到饺子中经常放入的几种表示祝福的食品后,教师随着学生包饺子时采访学生,想一想自己愿意在饺子中放什么?4.学生每人包五个饺子,在一个饺子中悄悄地藏入自己的“祝福”。
课后延伸课堂总结教师在教室内继续上课,问学生:“你最想祝福谁?祝福她什么?”小结:这小小的饺子代表全家团圆的幸福,这小小的饺子还有我们的祝福。
今天你们能够包出漂亮的饺子了,还把真诚的祝福藏在里面,祝贺你们懂得关心别人了,真是又长大了!活动四:选礼物,描福字1.游戏:老师拿出一些漂亮的盒子,每人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选一个礼物盒,再拆开礼物盒,里面是各种“福”字的字模。
还有老师对学生的一句新春祝福卡。
2.请学生回家后自己描红模,用毛笔描好“福”字后贴在自己家的门上。
一年级上册品德《欢欢喜喜过新年》教案1-4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欢欢喜喜过新年》教案1-4课时《欢欢喜喜过春节》(第1课时)“迎新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学生能够知道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习俗。
3.学生能初步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春节的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孩子们一年中最盼望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
但他们对于与年相关的社会常识还缺乏相应的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由于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盛大节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春节,迎接新年。
孩子们身处其中,乐在其中,吃年夜饭,守岁,走亲访友,收压岁钱……种种习俗,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春节的喜庆欢乐,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习俗,学习礼貌待人、文明进餐,并注意节日期间的安全。
教学难点是在教学活动中了解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感知春节与元旦的不同,并树立安全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从查日历入手,让学生通过看录像、谈年夜饭等生动形式,了解与年有关的知识。
结合春节燃放鞭炮、参加庙会等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安全小常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就事论事,而是应侧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和各地过新年的风俗,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节日文化的兴趣。
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
使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节日活动,并能以自己的方式爱亲敬长,注意节日安全。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是感受春节的喜庆欢乐,知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习俗。
2.教学难点:难点是感知春节与元旦的不同,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年俗饰品,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节习俗的资料。
小学道德与法治《快乐过新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快乐过新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快乐过新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进一步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愿意以主动、积极的状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待人接物有礼貌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的新年各地不同的习俗及其含义。
4.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小组合作、情境表演中了解中国新年的习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中国的新年各地不同的习俗及其含义。
难点:进一步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愿意以主动、积极的状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教学过程活动一:谈话引入,感受春节快乐1.导入:老师今天的穿着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过什么节,老师才会这么穿?2.揭示课题,了解春节。
教学说明从充满年味的唐装引入,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新年就叫“春节”。
在感受欢乐气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二:创设情境,探究春节文化1.讨论交流:过春节时的习俗。
2.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装饰品装扮一个有中国年味的房间。
3.观看视频,了解吃年夜饭的习俗,体会“团圆”的意义。
4.明理导行,知晓庆祝新春的同时要遵守法规。
5.小结:电子鞭炮只是一种方式,老师相信将来你们一定会发明出更好的方式来传承放鞭炮这一中国的传统习俗。
教学说明关注儿童生活,创设情境,以春节活动贯穿始终,感受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同时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让学生了解过春节的准备工作、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将中华文化传承的种子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埋进学生的心里。
同时,了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有效渗透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三:情境表演,习得春节礼仪过渡:小朋友们,中国人过年啊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拜年。
1.了解“压岁钱”的含义。
2.情境表演:“拜年”3.小结:真挚的祝福都包含着浓浓的真情,能够给人带去暖意。
教学说明通过情境体验,使学生了解拜年的礼仪和方式,接受民族传统礼仪的熏陶,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活动四:观看视频,体悟春节美好1.播放视频:世界各地华人共庆佳节。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5课《快乐过新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5、快乐过新年(第2课时)
1.教学目标:了解过年的来历及相关的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学会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了解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侨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能主动参与春节的活动。
2.教学重点、难点:懂得在自己欢乐的同时想到他人,知道感恩。
3.教学准备:搜集春联及关于春节的故事,传统资料,调查在过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制作相应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听歌曲《恭喜恭喜》(音频),猜猜人们在干什么呢?板书《大家一起过春节》
2、为什么要过春节呢?出示课件,了解过春节的传说及来历。
教师讲解有关年的传说。
(二)探究新知
1.我国有多少民族?每个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说一下你知道那些民族的节日。
2.说一下我们传统节日有哪些?在这些节日中你感觉什么节日最隆重?想一下春节是什么样的节日
3.想一下在过春节的时候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介绍贴春联的来历春联从右边读师生展示收集的春联
4.过春节有很多礼节和讲究,你知道哪些呢?
5.放烟花应注意什么?压岁钱怎样合理使用?
(三)拓展新知:多样的传统新年
出示图片,教师介绍几个少数民族过春节习俗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十五不过,年不算完”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讨论:元宵节有哪些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什么?
(四)师生活动—扭秧歌
我们东北人就爱用扭秧歌的习惯来庆祝节日,现在咱们也扭起来吧!
板书设计15 快乐过新年
正月初一是春节。
《欢欢喜喜过春节》教案精选10篇

《欢欢喜喜过春节》教案精选10篇《欢欢喜喜过春节》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过春节的有关常识和传统风俗。
2.体会和感受春节的热闹和欢乐。
3.喜欢过春节,并在春节活动中过得快乐、文明、安全。
4.对春节中的一些现象和习俗产生探究的愿望和初步行为。
【教学准备】1.在家长帮助下收集有关春节的年画、对联、年历画、小灯笼、过年买的小玩具、装压岁钱的红包、过年拍的照片……上课时带来。
2.查询、回忆春节有哪些与平时不同的活动;在春节活动中发生过哪些事故。
【教学过程】2课时第一课时春节的知识、习俗活动一:春节物品展示会1.学生把收集到的物品摆放在“展台”上。
(展台由课桌拼搭而成,根据物品多少、大小而定“展台”大小。
)2.由提供物品的同学进行介绍、说明,可以是物品的来历、收集的方法与经过,物品的'用途、含义等。
如果提供人介绍不清,可以由其他人或老师代为补充说明。
对收集得好、介绍得清的同学要及时予以奖励和夸赞,特别对那些收集方法奇妙的同学更要如此。
(注:建议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争取能开设自己专门的展台。
)活动二:春节探秘1.探究关于春节的时间。
同学汇报、教师板书:春节──正月初一(注:学生汇报时要说明掌握、了解到这个时间的方法、途径,有必要的还可以出示物证,如历书等,教师也应做相应准备。
)2.了解关于春节的传说。
以开故事会或听故事录音的方式进行。
要努力让学生把搜集、查询到的有关年的传说介绍出来,越多越好。
3.关于年的探究。
比如,让学生探究为什么元旦叫过年,春节也叫过年?元旦是哪一天,春节又是哪一天?4.自由谈:“我爱过春节”。
同座或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爱不爱过年?为什么爱过年?你过年最盼望什么?5.结束语:过年真好,小朋友们都盼望着过年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你们可以把挂历上注明春节的那一天做上记号,天天看一看、数一数:还有几天就该过年啦。
还有,请小朋友回家去问一问、查一查:春节前要做哪些准备活动,春节后又有哪些活动?在过春节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下节课我们将与大家讨论这些话题。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欢欢喜喜过春节》2课件

我们的春节包括哪些 重要的节日?
• 腊八----腊月初八 • 小年----腊月二十三 • 除夕----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 春节----初一到初五 • 元宵----正月十五
春节的传说(其一)
还有哪些关于春 节的传说呢?
例如:夕,年 的故事
“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 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俗称“腊祭”。 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 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 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
春节食俗
春节民俗
春联
年画
窗花
庙会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Nhomakorabea桃符
春 联
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年的时 间到了西汉汉武帝时期,由司马迁建议 把春节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一直延续到 今天。
春节的习1、扫俗尘: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 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 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 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 桃符替换旧挑符。 3、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4、倒贴“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 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 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学设计
课题欢欢喜喜过春
节
课时第2课时教具多媒体、黑板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科品德与生
活
教者
教学目标1知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习俗。
懂得文明、安全、快乐过节的技巧。
2: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春节的探究活动。
重点感受春节的喜庆欢乐,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习俗,学习礼貌待人、文明进餐。
难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感知春节和元旦的不同,并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活动一年夜饭中的饮食文化1.谈话: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过年的热闹与喜
庆,了解了有趣的年俗文化。
大年三十的晚
上,全家人还会聚集在一起,进行一项重要
的春节活动,知道是什么吗?
(1)[出示图片:我家的年夜饭]
(2)过渡:过年了,亲人团聚,都要吃一餐
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丰盛的饭桌前,笑啊、
乐啊,别提有多开心了!(出示课题:年夜
饭)
2.提问:吃年夜饭时,你家里经常做些什么
菜?
(1)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做这些菜,有什
么特殊的意义吗?
(学生交流课前向家长了解到的春节饮食文
化,引导学生探究、了解本地的春节饮食风
俗。
)
(2)小结:过春节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传
统的特色食品,每种特色食品都有美好的含
让学生体会过年的
饮食文化
活动二年夜饭的礼仪义,代表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与美好愿望。
3.提问:你知道其他地区的人们过年还吃些
什么吗?
(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
春节饮食风俗,教师相机补充说明。
)
(1)[出示课件:春节饮食文化]
(2)小结:这些春节美食也一样蕴涵着人们
的美好愿望,预示着来年的幸福,在春节这
个传统节日里,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
往。
1.模拟体验活动:我帮妈妈做些什么。
(1)教师(教师戴上“妈妈”头饰)饰演妈
妈:妈妈要做年夜饭了,你能帮我做点什么
呢?
(2)学生思考交流。
(预设:摆放碗筷、放好桌椅,择菜、洗菜,
递佐料、端凉菜……)
(3)模拟表演:你能帮助妈妈做些什么,上
来演一演。
板书:爱劳动
2.模拟体验活动:我家吃年夜饭。
(1)活动要求:教师邀请几名学生戴上头饰,
扮演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一起吃年
夜饭,活动中教师注意捕捉学生活动中生成
的问题,或创设有关情境,相机指导学生文
明用餐,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
(2)模拟体验内容。
内容一:
教师:年夜饭开始了,我们要入座了,小朋
友们想一想:你们家吃年夜饭时,座位是怎
么安排的?爷爷奶奶应该坐哪儿?我们呢?
那么请这一家人入座吧!
(让学生明白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时,要
让学生了解年夜饭
的礼仪
活动三祝福传心意请爷爷奶奶等年纪大的长辈先坐,坐上位,
然后要按长幼等级分坐。
正式吃之前,还可
举杯祝福长辈,共庆新年快乐。
)
内容二:
教师:模拟端上一盘饺子,引发学生思考:
“这么香的饺子,放在哪儿好呢?”
(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明白:吃年夜饭
时,应先等长辈起筷后才动手夹菜;好吃的
东西不独吃,大家一块儿吃。
)
内容三:
教师:自己想吃的菜不在眼前,该怎么办?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加以补充说明。
(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明白:自己想吃的
菜不在跟前,要请人代夹并表示感谢,不可
私自揽在跟前。
)
内容四:
教师:明明特别喜欢吃肉,年夜饭上已经吃
了好多,小肚子早就饱饱的了,可他吃了还
想吃。
小红喜欢喝甜甜的饮料,现在已经喝
了三大杯了,她还要妈妈再给她倒一杯。
对
于他们的做法,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引导学生关注春节期间的饮食健康:春节
期间好吃的东西多、作客的机会多,不能暴
饮暴食,以免得肠胃病。
)
3.学生分组模拟表演年夜饭的礼仪。
师生共
同评议。
板书:讲文明有礼貌
1.谈话:过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
无论是远在外地的,还是近在本地的;无论
是工作的,还是在外求学的;无论是身居要
职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都会想方设
法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吃一餐团团圆圆
的年夜饭。
所以年夜饭又叫团圆饭。
2.提问:今年年夜饭时,你们家里人都到齐
了吗?谁没有回来?为什么?
让学生们学会用祝
福传达心意
3.提问: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呢?
(引导学生了解可以用电话、短信等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想念与祝福。
)
4. 总结:今天咱们不仅感受到了春节的快乐、年夜饭的温馨,还懂得了在家要爱劳动,吃饭要讲文明,聚餐要有礼貌,学会用祝福传达心意,老师祝愿同学们每个家庭都度过一个愉快、幸福的春节!
板书设计欢欢喜喜过春节年夜饭
爱劳动
讲文明
有礼貌
教学反思在本课中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力求突出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
让学生通过听、说、演、做等形式发现、体会过春节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春节到来的期盼心情。
从了解春联、门神、“福”字等春节特色物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