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测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第1章绪论1-1什么叫互换性?为什么说互换性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原则?列举互换性应用实例。
(至少三个)。
答:(1)互换性是指机器零件(或部件)相互之间可以代换且能保证使用要求的一种特性。
(2)因为互换性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互换性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
(3)列举应用实例如下:a、自行车的螺钉掉了,买一个相同规格的螺钉装上后就能照常使用。
b、手机的显示屏坏了,买一个相同型号的显示屏装上后就能正常使用。
c、缝纫机的传动带失效了,买一个相同型号的传动带换上后就能照常使用。
d、灯泡坏了,买一个相同的灯泡换上即可。
1-2 按互换程度来分,互换性可分为哪两类?它们有何区别?各适用于什么场合?答:(1)按互换的程来分,互换性可以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2)其区别是:a、完全互换是一批零件或部件在装配时不需分组、挑选、调整和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预定要求。
而不完全互换是零件加工好后,通过测量将零件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为若干组,仅同一组内零件有互换性,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
b、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将使零件制造精度要求提高,加工困难,成本增高;而采用不完全互换,可适当降低零件的制造精度,使之便于加工,成本降低。
(3)适用场合:一般来说,使用要求与制造水平,经济效益没有矛盾时,可采用完全互换;反之,采用不完全互换。
1-3.什么叫公差、检测和标准化?它们与互换性有何关系?答:(1)公差是零件几何参数误差的允许范围。
(2)检测是兼有测量和检验两种特性的一个综合鉴别过程。
(3)标准化是反映制定、贯彻标准的全过程。
(4)公差与检测是实现互换性的手段和条件,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1-4.按标准颁布的级别来分,我国的标准有哪几种?答:按标准颁布的级别来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5.什么叫优先数系和优先数?答:(1)优先数系是一种无量纲的分级数值,它是十进制等比数列,适用于各种量值的分级。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 引言在工程领域中,互换性和测量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互换性指的是一个零件或组件的能力,能够无差别地在不同的系统或设备中相互替代。
测量技术是用于确定一个物理量值的方法和工具。
本文将介绍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定义、原理和应用。
2. 互换性2.1 互换性的定义互换性是指一个零件或组件能够在不同设备或系统中无缝替代的能力。
它是现代工程设计和制造的一个基本要求。
互换性的实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并简化维修和维护过程。
2.2 互换性的原理互换性的实现依赖于标准化和规范化。
通过定义统一的尺寸、形状和材料要求,确保零件或组件的互换性。
标准零件的制造可以通过批量生产,从而降低成本。
此外,互换性还需要考虑工艺和装配过程的一致性。
2.3 互换性的应用互换性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互换性使得不同汽车品牌之间的零件能够相互替换。
在电子设备制造中,互换性使得不同供应商的元件可以在同一个电路板上使用。
互换性还在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
3. 测量技术3.1 测量技术的定义测量技术是用于确定一个物理量值的方法和工具。
它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中起着关键作用。
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确保工程安全非常重要。
3.2 测量技术的原理测量技术基于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的选择。
有许多不同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直接观察或使用测量仪器来获得物理量值。
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物理量的其他相关参数来获得物理量值。
3.3 测量技术的应用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造业中,测量技术被用于检测零件的尺寸和形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在科学研究中,测量技术用于获得实验数据并验证理论模型。
在建筑和工程中,测量技术用于测量地形和结构参数。
4. 总结互换性和测量技术是现代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互换性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零件和组件的无差别替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概述

三、互换性与标准化
2. 标准化
为了实现互换性,必须对公差值进行标准化, 不能各行其是,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生产的重要 技术措施。
对零件的加工误差及其控制范围所制订的技术 标准称“极限与配合”标准,它是实现互换性的 基础。
三、互换性与标准化
3.优先数与优先数系
技术参数不能随便使用 数值使用广泛 数值具有扩散型
举例
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 技术测量 技术测量是实现互换性的技术保证
统一计量单位 计量器具的发展
三、互换性与标准化
1. 标准
公差标准在工业革命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 1902年颁布了全世界第一个公差与配合标准(极限表) 1924年英国在全世界颁布了最早的国家标准B.S 164—1924,紧随 其后的是美国、德国、法国 1929年俄罗斯(前苏联)也颁布了“公差与配合”标准 1926年成立了国际标准化协会(ISA),1940年正式颁布了国际 “公差与配合”标准,1947年将ISA更名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一、互换性
1. 互换性的概念 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 同一规格工件,不需要作任何 挑选和附加加工,就可以装配到所需的部位上,装配后并 能满足使用要求。
问题:如何使工件具有互换性?
一、互换性
2. 互换性的作用
使用过程:方便替换 生产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对产品技术参数合理分档、 分级,对产品技术参数进行简化,协调统一
一般优先选择R5系列、其次为R10系列、R20系列 等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装配过程:缩短装配时间 产品设计:简化绘图、计算
提高效率 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一、互换性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 技术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的选择
根据被测对象的 特性选择合适的
测量仪器
根据测量成本和 效率要求选择合
适的测量仪器
根据测量精度要 求选择合适的测
量仪器
根据测量环境选 择合适的测量仪
器
测量方法的应用
长度测量:使用游标 卡尺、千分尺等工具 测量物体的长度、直
径等参数。
粗糙度测量:使用粗糙 度仪、表面粗糙度测量 仪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表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演讲人
目录
01. 互换性原理 02. 技术测量方法 0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应用
1 互换性原理
互换性的定义
01 互换性是指在相同规格和性能要求的条件下,不 同厂家生产的零部件可以相互替换使用的特性。
02 互换性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成本的重要手段。
03 互换性原理主要包括尺寸互换性、几何互换性 和功能互换性三个方面。
面粗糙度等参数。
角度测量:使用量角 器、直角尺等工具测 量物体的角度、倾角
等参数。
硬度测量:使用硬度 计、洛氏硬度计等工 具测量物体的硬度等
参数。
形状测量:使用轮廓 仪、三坐标测量仪等 工具测量物体的形状、
轮廓等参数。
温度测量:使用温度 计、热电偶等工具测 量物体的温度等参数。
测量结果的分析
A
误差分析: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04
设备维护:通过互换性和技术 测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寿命
电子行业中的应用
01
04
电子产品测试:通过技术 测量,检测电子产品的性 能和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03
电子产品组装:通过互换 性设计,提高电子产品的 组装效率和可靠性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全)

互换性的影响
产品质量
良好的互换性有助于提高产品 的质量和性能,并增加用户满 意度。
生产效率
互换性的改进可以减少装配时 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竞争力
具备良好互换性的产品能够更 容易与其他产品竞争,并获得 市场份额。
互换性的挑战
1 复杂性增加
随着产品设计和尺寸的复杂化,实现互换性变得更为困难。
全球标准化
全球合作和一致的标准将有助于 解决互换性的挑战,并促进互换 性的进一步发展。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全)
互换性是指产品或组件之间能够无缝交换和替换的能力。本次演讲将深入探 讨互换性的定义和重要性,现有的技术测量方法,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什么是互换性?
1 定义与重要性
2 技术测量方法
互换性指的是产品或组件之间的相互替代能 力,关乎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评估,我们能够确定互换 性的程度,并提供解决方案。
2 技术限制
某些行业和领域的技术限制可能导致互换性方案的有限性和难度。
3 标准化问题
不同地区和行业对互换性的标准和要求不一,需要寻求统一的标准和解决方案。
互换性的未来发展趋势
高级测量技术
使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如激光扫 描和三维打印,可以更精确地评 估互换性。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 整产品互换性,提供更高效的生 产和质量控制。
常见的互换性问题
尺寸偏差
产品尺寸与设计要求的偏差会导致互换问题,需 要注意工艺Fra bibliotek制和精确测量。
材料属性
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和硬度差异可能会影响互换 性,需要进行合适的材料选择和测试。
形状不匹配
产品形状的差异可能导致组装困难,需要准确地 测量和调整。
互换性技术测量中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互换性技术测量中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互换性技术是在产品或零部件测量中的一种关键方法,用于评估不同尺寸或制造批次之间的兼容性。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互换性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解释测量结果,从而提供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依据。
1. 数据处理方法在互换性技术中测量得到的数据往往需要进行处理,以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数据筛选:根据实验要求和统计要求,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剔除异常值。
- 数据平均:对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得到更精确和稳定的结果。
- 数据归一化:将测量值根据参考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尺寸或制造偏差的影响。
- 数据转换:对原始数据进行转换,例如对数变换、幂转换等,以满足建模和分析的要求。
2.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是互换性技术中的核心环节,它的目标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建模和分析,找出因素对互换性的影响并做出定量判断。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方差分析:通过不同因素的方差分解,判断各因素对互换性的贡献。
- 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揭示影响互换性的主要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于预测和优化。
- 相关性分析:计算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评估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
- 敏感性分析:分析各因素对结果的敏感程度,确定影响互换性最关键的因素。
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对于互换性技术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包括:- 图表:绘制柱状图、散点图、折线图等,以展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 热度图:绘制矩阵形式的热度图,用不同颜色表示数据的大小和变化。
- 箱线图:展示数据的中位数、分位数和异常值情况,以便对比和分析。
- 3D 图形:利用三维坐标系展示多维数据,揭示更复杂的关系和模式。
4. 结果解释和应用在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常见的做法包括:-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和统计指标,解读互换性的实际意义和发现。
互换性测量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综述

互换性测量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综述互换性测量是指在生产制造和工程设计等领域中,对产品或零部件之间的互换性进行评估与测试的技术手段。
互换性是指不同产品或零部件之间能够无需改动或调整即可相互替代使用的能力。
互换性的实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用户体验都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互换性测量的技术手段与方法进行综述。
1. 三坐标测量三坐标测量是一种通过使用三坐标测量机对产品或零部件进行测量的技术手段。
三坐标测量机能够通过测量工件的三个坐标信息,准确地计算出工件的空间形状和尺寸,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通过三坐标测量可以评估产品或零部件之间的尺寸和形状偏差,进而确定其互换性。
2. 光学测量光学测量是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手段。
常用的光学测量方法包括投影测量、激光测量和视觉测量等。
通过光学测量可以获得产品或零部件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等信息,从而评估其互换性。
光学测量具有非接触、高精度、快速的特点,适用于各类产品和零部件的测量。
3. 特征检测与比对特征检测与比对是一种通过检测产品或零部件的特征点或特征曲线,并将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特征检测与比对方法包括边缘检测、轮廓匹配、图像拟合等。
通过特征检测与比对可以评估产品或零部件之间的形状和位置偏差,从而确定其互换性。
4. 功能性测试功能性测试是一种通过对产品或零部件的功能进行测试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功能性测试方法包括负载测试、寿命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
通过功能性测试可以评估产品或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而确定其互换性。
5. 数据分析与统计数据分析与统计是一种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包括均值分析、方差分析、偏差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与统计可以得到产品或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偏差的统计特性,进而评估其互换性。
综上所述,互换性测量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三坐标测量、光学测量、特征检测与比对、功能性测试以及数据分析与统计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概要

一、什么叫互换性?它在机械制造中有何重要意义?是否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答: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中,在装配时作任何选择,附加调整或修配,能达到预定使用性能的要求。
它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反映在下几方面。
在设计方面,可简化设计程序,缩短设计周期,并便于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造方面,可保证优质高效生产;在使用方面,使机器维修方便,可延长机器寿命。
互换性给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都带来了很大方便。
它不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也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互换性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企业中一个普遍遵守的原则二、公差、检测、标准化与互换性有什么关系?答:按照标准设计的公差,加工检测一批同一规格的零件,装配时就不用选配,调整,就能装配成一台设备,并且在这台设备某个零件失效时,再拿一个同一规格换上去,就可保证零件和设备的一切性能,也就是说公差,检测,标准化是为了同一规格的零部件具有互换性而做的。
三、测量及其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答:“测量”是指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实质上是将被测几何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几何量是计量单位的倍数或分数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方面要素。
四、什么是尺寸传递系统?为什么要建立尺寸传递系统?答:一套从长度的最高基准到被测工件的严密而完整的长度量值传递系统就是尺寸传递系统。
为了保证量值统一,把量度基准和量值准确传递到生产中应用的计算器具和工件上去。
五、对某一尺寸进行等精度测量100次,测得值最大为50.015mm,最小为49.985mm。
假设测量误差符合,正态分布,求测得值落在49.995到50.010mm之间的概率是多少?答:最大为50.015 最小是49.985 可以判断均值u=50.000按照3σ法则0.015=3σσ=0.005P(49.995<X<50.010)=fai (50.010-50.000)/σ-fai (49.995-50.000)/σ=fai(2)-fai(-1)=fai(2)+fai(1)-1=0.9772+0.8413-1=0.8185六、基本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和尺寸公差的含义是什么?他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如何?在公差带图解上怎样表示?答:公差基本术语的含义(1)基本尺寸;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2.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3.国家标准规定,孔只是指圆柱形的内表面。
()4.图样标注φ200-0.021mm 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5.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6.某孔要求尺寸为φ20-0.046-0.067 ,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φ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
()7.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8.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9.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10.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11.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12.对称度的被测中心要素和基准中心要素都应视为同一中心要素。
()13.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14.图样标注中Φ20+0.0210 mm 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误差值可任意确定。
()15.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16.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17.零件图样上规定Φd 实际轴线相对于ΦD 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 mm。
这3表明只要Φd 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 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 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18.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19.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20.端面圆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21.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22.作用尺寸是由局部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形成的理想边界尺寸。
对一批零件来说,若已知给定的尺寸公差值和形位公差值,则可以分析计算出作用尺寸。
()23.被测要素处于最小实体尺寸和形位误差为给定公差值时的综合状态,称为最小实体实效状态。
()24.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25.当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则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可补偿给形状误差,形位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应小于给定的公差值。
()26.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边界。
()27.最小条件是指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28.可逆要求应用于最大实体要求时,当其形位误差小于给定的形位公差,允许实际尺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
()29.确定表面粗糙度时,通常可在三项高度特性方面的参数中选取。
()30.评定表面轮廓粗糙度所必需的一段长度称取样长度,它可以包含几个评定长度。
()31.R z 参数由于测量点不多,因此在反映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不如Ra 参数充分。
()32.R y 参数对某些表面上不允许出现较深的加工痕迹和小零件的表面质量有实用意义。
()33.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应尽量小好。
()34.零件的尺寸精度越高,通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相应取得越小。
()35.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尺寸精度应越高。
()36.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小。
()37.要求配合精度高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大。
()38.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值应小。
()二、选择题(将下列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__。
A.因为有了大批量生产,所以才有零件互换性,因为有互换性生产才制定公差制.B.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应是绝对准确的。
C.在装配时,只要不需经过挑选就能装配,就称为有互换性。
4D.一个零件经过调整后再进行装配,检验合格,也称为具有互换性的生产。
E.不完全互换不会降低使用性能,且经济效益较好。
2.下列有关公差等级的论述中,正确的有__。
A.公差等级高,则公差带宽。
B.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低的公差等级。
C.公差等级的高低,影响公差带的大小,决定配合的精度。
D.孔、轴相配合,均为同级配合。
E.标准规定,标准公差分为18 级。
3.属于形状公差的有__。
A.圆柱度。
B.平面度。
C.同轴度。
D.圆跳动。
E.平行度。
4.属于位置公差的有__。
A.平行度。
B.平面度。
C.端面全跳动。
D.倾斜度。
E.圆度。
5.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__。
A.圆度。
B.素线直线度。
C.径向全跳动。
D.同轴度。
E.轴线对端面的垂直度。
6.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B.空间中,点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球Φ”。
C.任意方向上线倾斜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D.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
E.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
7.对于径向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同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E.当径向全跳动误差不超差时,圆柱度误差肯定也不超差。
58.形位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 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有__。
A.同轴度。
B.径向全跳动。
C.任意方向直线度。
D.圆柱度。
E.任意方向垂直度。
9.形位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柱面内区域的有__。
A.径向全跳动。
B.端面全跳动。
C.同轴度。
D.任意方向线位置度。
E.任意方向线对线的平行度。
10.形位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的有__。
A.平面度。
B.任意方向的线的直线度。
C.给定一个方向的线的倾斜度。
D.任意方向的线的位置度。
E.面对面的平行度。
11.对于端面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平行度控制效果相同。
E.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12.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有__。
A.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与面对面的平行度。
B.径向圆跳动与圆度。
C.同轴度与径向全跳动。
D.轴线对面的垂直度与轴线对面的倾斜度。
E.轴线的直线度与导轨的直线度13.某轴Φ10 0-0.015 mm○E 则__。
A.被测要素遵守MMC 边界。
B.被测要素遵守MMVC 边界。
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 mm 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
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9.985mm 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
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等于最小实体尺寸。
14.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时__。
A.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E。
6B.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Φ0○M 。
C._______实际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零。
D.被测要素遵守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等于最大实体边界。
E.被测要素遵守的是最小实体实效边界。
15.符号┻Φ0○L A 说明__。
A.被测要素为单一要素。
B.被测要素遵守最小实体要求。
C.被测要素遵守的最小实体实效边界不等于最小实体边界。
D.当被测要素处于最小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垂直度误差为零。
E.在任何情况下,垂直度误差为零。
16.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 max 一形位公差。
B.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一形位公差.C.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 max 十形位公差。
D.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实际尺寸十形位误差.E.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
17.某孔Φ10 +0.0150 mm○E 则__。
A.被测要素遵守MMC 边界。
B.被测要素遵守MMVC 边界。
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 mm 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mm。
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01 mm 时,允许形状误差可达0.01 mm 。
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或等于最小实体尺寸。
18.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则零件的__。
A.耐磨性好。
B.配合精度高。
C.抗疲劳强度差.D.传动灵敏性差。
E.加工容易。
19.选择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值时,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A.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应比非工作表面参数值大。
B.摩擦表面应比非摩擦表面的参数值小。
C.配合质量要求高,参数值应小。
D.尺寸精度要求高,参数值应小。
E.受交变载荷的表面,参数值应大。
20.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微观性质的形状误差。
B.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宏观性质的形状误差。
7C.表面粗糙度属于表面波纹度误差。
D.经过磨削加工所得表面比车削加工所得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大。
E.介于表面宏观形状误差与微观形状误差之间的是波纹度误差。
21.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应标注在__。
A.可见轮廓线上。
B.尺寸界线上。
C.虚线上。
D.符号尖端从材料外指向被标注表面。
E.符号尖端从材料内指向被标注表面。
三、填空题1.公差标准是对__的限制性措施,__是贯彻公差与配合制的技术保证。
2.不完全互换是指__。
3.完全互换是指__。
4.实际偏差是指__,极限偏差是指__。
5.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决定大小,由__决定位置。
6.轴φ50js8,其上偏差为__mm,下偏差为__mm。
7.孔φ65 -0.042-0.072mm 的公差等级为__,基本偏差代号为__。
8.尺寸φ80JS8,已知IT8=46μm,则其最大极限尺寸是__mm,最小极限尺寸是__mm。
9.孔尺寸φ48P7,其基本偏差是__μm,最小极限尺寸是__mm。
10.φ50H10 的孔和φ50js10 的轴,已知IT10=0.100mm,其ES=__mm,EI=__mm,es=__mm,ei=__mm。
11.已知基本尺寸为φ50mm 的轴,其最小极限尺寸为φ49.98mm,公差为0.01mm,则它的上偏差是__mm,下偏差是__mm。
12.常用尺寸段的标准公差的大小,随基本尺寸的增大而__,随公差等级的提高而__。
13.φ45+0.0050 mm 孔的基本偏差数值为__,φ50-0.050-0.112 轴的基本偏差数值为__mm。
14.国家标准对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规定为__。
某一正方形轴,边长为25mm,今若按IT14 确定其公差,则其上偏差为__mm,下偏差为__mm。
15.属于较高和中等精度的公差等级有__,用于精密配合或重要配合处。
16.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__,不同点是__。
17.在形状公差中,当被测要素是一空间直线,若给定一个方向时,其公差带是__之间的区域。